儿童孤独症康复花园景观设计研究

来源 :艺苑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ohaoyu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本文主要以昆明市延安医院为例,在对其调研的基础上,从康复植物配置、游乐设置、安全管理等方面进行分析,并尝试从“视觉”“听觉”“嗅觉”“触觉”四个方面入手,结合孤独症儿童作为其使用对象的特殊性,设计出空间宽阔、色彩丰富、能进行良好互动,且便于安全管理的儿童孤独症康复花园的改造方案。
  【关键词】 儿童孤独症;康复花园;景观设计
  [中图分类号]J59 [文献标识码]A
  医院为了使病人获得全面的康复,除了要对他们进行身体上的治疗,还要从心理上给予健康的疏导。而优秀的景观设计在调节人们的生理以及心理方面都可以起到良好的作用。由于景观形象具有直观的物态性、四维的时空性、全面的通感性,因此,它对人们的大脑皮层和心理状态具有良好的调节作用,能够对患者的心理产生积极影响。[1]8如何让医院通过景观的设置辅助患者治疗,对他们的全面康复起到有效作用,成为目前医院建设有待思考的问题。
  本文试以昆明市延安医院为例,从对其调研入手,通过相关资料的梳理,深入探讨针对儿童孤独症康复的景观设计,并提出自己的设计方案。
  一、对昆明市延安医院景观的调研与分析
  本研究的调研地点,选择在昆明市延安医院。如图1所示,笔者的调研将按照该医院入口处、门诊楼大门口、一级车流通道、住院部门口以及住院部楼下广场的顺序进行。
  医院大门入口开口狭窄,配有供人休息的长椅以及张贴医院新闻的展示窗,有两个吸烟处。绿化带的植物种类与数量比较丰富,高大的乔木和灌木丛交相辉映。医院门诊处入口(图2)的主要功能是用以人员流通,所以这里布置了大片的步行道和集散空间,利于人流的出入。这里绿化带的设置相对较少,大部分种植的是喜光不耐湿的银杏和杉木。出入住院部的一级车流通道宽敞通畅,利于人群疏散和车辆进出,左右均种植了灌木丛,利于病人平时散步和散心。但其弊端是,由于此处车辆出入较多,车速较快,如果有行动不便的病患在此活动,可能会有一定的安全隐患。住院部的门口通道则较为狭小,且绿化植物种植量并不多,大多以观赏性的灌木为主,留出了供人流疏散和步行的通道。但其弊端是,由于绿化植物较少,不能起到帮助病人净化空气的作用,因而不具备康复景观应有的功能。
  住院部的楼下广场是整个医院最宽阔的人群集散中心,车辆可以自由出入。这里设有大面积的停车场,还有医院唯一的水景设置,整个景观设置得较小巧,由两排弧形的长廊和绿化带组成,住院部病人平时可以在这里逗留、聊天、赏景。其绿化的覆盖面积在整个医院布置中算较大的。该景观的中央是一个假山水景的喷泉,但喷泉中的水已经很久没有更换过了。可见,这处水景在整个医院中是疏于打理的,其中的绿色植物也没有得到良好的修剪、修饰。
  根据以上的调研,我们可以看出,该医院在康复花园景观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是:1.没有完整明确的康复花园区;2.没有系统的康复景观植物配置图;3.医院里整体绿化带布置面积占比较小,乔木和灌木的布置占比大约是4:6,不符合视觉上的审美;4.观赏性的灌木种植较多,几乎没有种植花果树,在嗅觉上并没有达到清新空气的功效,没有运用到康复景观的设计精髓;5.绿色植物和水景景观疏于打理。
  二、儿童孤独症分析
  儿童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关爱儿童健康就是关注我们民族的未来。所以,在康复花园这个大课题下,笔者尤其关注儿童和康复景观的联系,因而将儿童疾病与康复景观建设联系起来进行分析和讨论。而儿童情感的缺失和心理疾病又是儿童疾病里需要长期康复治疗的对象,所以笔者将本次研究的范围缩小到针对儿童孤独症患者在康复花园中治疗的景观设计。
  儿童孤独症发生于婴幼儿时期,大部分患者伴有明显的精神发育缓慢问题,其病例每年约三四万起,据近年的报道,似乎还有增高的趋势。儿童孤独症临床表现为:1.语言障碍:沉默不语或使用语言功能的时间少,病发儿对表达能力以及语言的感受均存在一定程度的障碍;2.社会交往障碍:病发儿无法与别人正常社交,患者表现为目光呆滞、面无表情、不期待与他人的肢体接触、喜欢独处,不喜欢与同龄儿童玩耍;3.兴趣缺失和行为方式障碍:患者对游戏、玩具均不感兴趣,反而喜欢玩单一性物件,如小木棍、观察大自然等等;4.智能障碍:大多数患者表现出一定程度的智力障碍。
  目前,孤独症的治疗方法很多,一般分为物理训练方法和药物治疗。对于儿童孤独症的治疗应该因材施教,不同的案例使用不同的治疗方案。其中最有效的治疗方法就是通过教育和训练使患者活泼起来,主动接触社会,提高自身社会交往能力,让他们掌握最基本的学习技能和生活技能。孤独症儿童在幼儿时期一般不能很好地适应社会的生活,所以更应该在康复花园中接受教育和训练。成功治疗的患者可以回到学校和同龄儿童一起生活学习,未被治愈的患者就要留在康复花园继续接受康复治疗。
  三、从“四觉”入手进行儿童孤独症康复花园的景观设计
  笔者试以昆明市延安医院的改造为例,主要从视觉、触觉、嗅觉、听觉四个方面入手,构思适于儿童孤独症康复的景观设计方案。首先,将现有医院场地平面图中的水景花园以及正在施工的住院部中间的长方形场地作为改造基地(图3)。如图4,在基地一水景小花园中,可以用立体篱笆花墙将景观花园围绕起来,既美化环境,还可以作为一种隔断。选择不同色彩和质感的植物经过合理的搭配之后,可以形成不同的独特的效果。质感和色彩不同的植物可以刺激以及加强人的视觉、触觉功能,玫瑰、薰衣草等植物独特的气味可以使人的心情舒畅。在基地一的中心,设置喷泉是因为水是生命源泉的重要自然元素。喷泉婀娜多姿的造型、欢快跳动的水花不仅能美化环境,还能陶冶人们的情操,使人精神振奋,但在此处设计中要考虑到儿童的安全因素,其水体设计的高低尺度要较为合适,要在儿童使用的安全范围内。
  卡普兰理论认为,参与到自然环境的程度越高,复原效果就越好。[2]26在植物配置方面,景观花园多采用松科、柏科、樟科、银杏科、木兰科等植物,这些植物对结核杆菌等病菌有良好的抑制作用;银杏、臭椿、构树、悬铃木能在昆明的地理环境中能挥发抑菌物质,推荐大范围使用;香樟、珊瑚树等挥发量相对较小,可以根据设计需要搭配使用;喜树、三尖杉、长春花等有抗癌、抑制癌细胞生长的功效;橘树不仅有防止皮肤癌、大肠癌的功效,而且其散发的清新气味和其结果的季节能引起儿童大大的兴趣;松柏类植物有清新的气味,还能防治结核病菌,且遮阴效果较好;樟树的芳香性挥发油不仅能起到净化、清新空气的作用,而且可以起到祛风湿、镇痛解毒的作用;银杏中的黄酮类物质则有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效果;腊梅、玫瑰、月季、海棠都能起到供观赏和活泼园子的作用。   (一)乔木配置表:
  (二)灌木配置表:
  如图5,在长方形的基地二中,可以采用花墙的方式将四周隔断,防止儿童跑出去产生危险。在基地二的右下方可以设计菜园子,种植小番茄、小黄瓜等,让孩子们体验种植和收获的喜悦,使他们一年四季都有新鲜感,过一把当小园丁的瘾,从而让治疗生活不再枯燥乏味,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孩子们擅长使用触摸或者品尝等方法去感知新鲜事物,所以触觉元素的设置也十分重要。“游戏疗法在自闭症儿童的治疗中应用广泛。”[3]189在基地二的左边可以设置活动设施,将此处设计成孩子们玩闹的场地,让他们拥有广阔自由活动的草地丘壑等空间,并提供滑滑梯、跷跷板、沙坑等一类的游戏项目。出于安全考量,此处活动设施的地面均要采用橡胶防滑板拼接,在设施上也要加入橡胶防滑的软垫,防止在儿童康复过程中不必要的摔伤碰伤;在花园周围,可以采用全部围合的方法,只留有固定的出入口,以确保儿童活动在一定的可控制的、安全的范围内;出入口以及花园内的道路都应保持平坦,路面材质避免选用凹凸不平的细碎铺装,以确保使用轮椅的儿童可以顺利进出。
  通过以上设计,最终可以达到如下目标和结果:1.拥有足够的遮阴。昆明四季日照充足,紫外线强烈,考虑到小孩子的皮肤比成人更加柔嫩敏感,暴露在紫外线下易被灼伤,其中心智不全的孤独症儿童尤为脆弱,所以在户外活动区域要选用可以提供大片的遮阴的树种,这方面推荐选用落叶树种;2.丰富性。儿童善于探索新鲜的世界,所以他们对色彩更为敏感。在康复花园中,适当增加鲜艳的开花植物和结果植物,可以有效提高孤独症儿童的吸引力和注意力;3.互动性。将动手的园艺工作引入到花园活动中,可以让儿童在康复中体验种植与收获的快乐,有效提高康复的积极性;4.创造进行体育活动和锻炼的可能性,提供探险的设施、聚会的场地和体验社交活动的场所,使儿童最大限度地接近自然和医院外的世界;5.道路宽度和坡度要考虑人体工程学,不仅能为正常儿童提供方便,也能为残障儿童提供便利;6.使用活泼的色彩和具有芳香、无伤害性的植物搭配,在有益刺激病患感官和提高病患活动的机能性的同时,使花园简洁美丽、易于打理维护。
  经过精心设计后的康复花园,其精致的景观营造,处处体现出人性化的设计内容,能刺激儿童孤独症患者的“四觉”,调节病人的情绪,从根本上缓解病人的压力,使他们的身体达到更和谐的状态,为他们提供最理想的自然环境以恢复身心健康。
  参考文献:
  [1]张文英,巫盈盈,肖大威.设计结合医疗——医疗花园和康复景观[J].中国园林, 2009(08).
  [2]帕特里克·弗朗西斯·穆尼,陈进勇.康复景观的世界发展[J].中国园林,2009(08).
  [3]李圆圆.儿童户外游戏场地设计与儿童行为心理的耦合性研究[D].西南大学,2009.
其他文献
【摘要】 电影《百鸟朝凤》通过唢呐匠人的人生遭际以及唢呐艺术的成败与兴衰,揭示了民俗文化在现代化进程中的失势和没落之路。在哀悼民俗文化衰败的同时,从三个方面描述了现代化给传统社会以及民俗文化所带来的巨大冲击,进而批判了资本逻辑的统治。在社会现代化的巨大变革中经济价值成为衡量一切东西的根本标准,曾在乡村社会中占据统治性地位的传统礼仪和伦理秩序在现代化的冲击之下失去了此前的规范作用和崇高地位,随着“礼
期刊
【摘要】 莎士比亚戏剧的时代特性与文化特性,在文本与电影之间形成了一致的话语倾向。本文通过对《威尼斯商人》的殖民话语的分析,围绕文本与电影的主题承接性、电影自身叙述的悖论状态,以及内在话语的殖民倾向,探讨现代影视对文学经典翻拍的难以颠覆性。  【关键词】 电影;《威尼斯商人》;殖民话语  [中图分类号]J90 [文献标识码]A  莎剧因其社会价值与美学价值,成为影视翻拍的重点选择对象。岁月使得莎士
期刊
【摘要】 动画要和其他的文艺种类一样,积极捕捉时代前沿的文化动态,反映我们民族文化的新风貌,而不是一味地拨拉传统文化的故纸堆,把曾经的经典拿来“炒冷饭”,更要立足于我国当下现实,创作出符合当代人审美观的、体现时代发展进步的作品。  【关键词】 国产动画;民族性;《大圣归来》  [中图分类号]J90 [文献标识码]A  自1922年我国生产的第一部动画片诞生起,中国动画人从未停止过将本民族文化与动画
期刊
【摘要】 本文对女学者苏琼的《跨语境中的女性戏剧》一书进行了简评与导读,认为这部新著在尝试建构中国女性戏剧史,并以其对中国女性戏剧史的挖掘与梳理,加入到中国女性文学史书写的行列之中。此书钩沉出一幅女性话剧曲折的生成、流变图景,从女性的视角补充了20世纪中国戏剧与现代性的关系。。  【关键词】 文学史;女性戏剧;现代视野  [中图分类号]J80 [文献标识码]A  自孟悦、戴锦华的《浮出历史地表》开
期刊
【摘要】 网络文艺作品改编为传统媒介作品,需要理解媒介转换中所呈示的主体性和主体间性哲学特质的冲突、交融与逆向流动。在传统道德伦理、资本消费主义、主体意识形态等复杂因素的碎片化整合中,网络文艺的“草根话语”被吸收到传统媒介中进行改置与规训,以适应主流价值传达的需要,形成复杂的面向。  【关键词】 媒介转换;主体性;主体间性;草根话语;主流规训  [中图分类号]J0-02 [文献标识码]A  以个体
期刊
【摘要】 本文旨在探究徐悲鸿写实主义中的重要代表人物吕斯百油画民族化道路上的初期探索,以常书鸿、秦宣夫、艾中信等人的回忆为主线对吕斯百赴法学习期间的艺术风格予以分析,并对吕斯百在中大艺术系执教期间、油画民族化的重要代表作品《鲶鱼》深入讨论。  【关键词】 吕斯百;油画民族化;美术教育  [中图分类号]J22 [文献标识码]A  在20世纪中国近现代美术史中,吕斯百以其对中国近现代美术教育和中国油画
期刊
【摘要】 杨德昌电影《一一》揭示了生命个体的两重困境:一是困于独立个体的认知和感受局限,而在人与人之间产生隔阂和冲突;二是主体与其生存空间之间的相互纠葛的结构冲突。影片从一种凝视的视角呈示出生活的背面,探寻每个生命个体内在的丰富性和多样性,描绘出主体在被空间建构过程中的意识形态迷津。杨德昌的这一切努力旨在加深我们对自身处境的认知与感受,展现每个生命个体的价值,促进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  【关键词
期刊
【摘要】 印象派产生于19世纪的法国,作为西方最重要的艺术流派之一,它在广义上包含了绘画和音乐等方面。印象派绘画和印象派音乐是同一主题、同一时期、同一地域上的两种不同的艺术表现形式,在比较艺术领域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本文将从印象派代表人物莫奈和德彪西入手,结合其作品,对印象派的绘画和音乐进行比较。  【关键词】 印象派;绘画;音乐;比较艺术  [中图分类号]J20 [文献标识码]A  19世纪,作
期刊
【摘要】 田纳西·威廉斯的经典剧作不仅受到了契诃夫与斯特林堡的影响,也受到了挪威剧作家亨利克·易卜生的影响。威廉斯的《欲望号街车》一剧的创作不但明显而直接地受到了契诃夫的《樱桃园》的影响,同时也隐含了阿拉·纳茨莫娃主演的《群鬼》、易卜生与威廉斯相似的青年时代经历以及对《玩偶之家》的逆用典三者耦合的结晶。以逆用典的方式将布兰琪与娜拉进行对比,更有益于我们全面地理解布兰琪这一形象中威廉斯的自传性因子以
期刊
【摘要】 “情景逻辑”是声乐表演意识中的重要方式,这种表演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将声乐表演置于情景之中,从根本上提高受众对作品的认知程度。本文主要阐述了“情景逻辑”声乐表演意识的理论研究的背景,并在此基础上对“情景逻辑”的基本概念以及内涵进行总结,通过对歌剧《费加罗的婚礼》中的某些唱段进行分析,凸显“情景逻辑”声乐表演意识在当下声乐表演中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 情景逻辑;声乐表演;艺术理论研究;《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