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达斡尔族口传文化“乌钦”作为一种古老的说唱艺术形式,具有着较高的价值,它不仅是达斡尔族所属地域文化的象征,更是国家民族文化的重要体现,保护和传承达斡尔口传文化“乌钦”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达斡尔族;乌钦;保护;传承
中华民族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在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作为少数民族之一的达斡尔族也积累了丰富的艺术文化,形成了独特的文化氛围与特色。“乌钦”是达斡尔民族的古老的说唱文化形式,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容,是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因此对达斡尔族口传文化“乌钦”的保护与传承意义重大。
一、达斡尔族口传文化“乌钦”
乌钦是达斡尔族人们创作的一种极具特色的民间吟颂体韵律诗。它有着丰富的题材与广泛的内容,涉及诸多方面,展现了丰富的文化内涵,是日常生活与工作的写照,也是达斡尔族极为重要的文学艺术作品。因而,达斡尔口传文化“乌钦”被认为是达斡尔民族记录民族历史的“活化石”。
(一)“乌钦”的发展历程
1.口头“乌钦”
任何文化都离不开口口相传,民间的口头“乌钦”就是在日常生活中由人民群众口口相传形成的,并通过这种“口头”形式得到了广泛的传播。民间流传的“乌钦”大多是通過即兴创作来直接吟唱的,主要涉及爱情与婚姻、人文与风俗、文化与历史、英雄与史诗、家乡与风景等内容,是达斡尔族人民所处时代与生活的真实写照。口头“乌钦”的创作者中比较著名的有清代的敖拉·昌兴。他在民间曲调与文化生活的影响下留下了许多优秀的民间口传乌钦作品,代表作品有《唱三国》、《五色花》等。除此之外,英雄史诗《阿勒坦嘎乐布尔特》、《绰凯莫日根》、《少郎岱夫》等,也都是非常优秀的口头乌钦作品。
2.书面“乌钦”
文化被流传与记录才能走得更长久,敖拉·昌兴与色热作为不同时代乌钦传承人的代表,他们的乌钦作品均反映了一个时代的乌钦风貌与特点,提供了丰富的乌钦语料,对后代研究与传承达斡尔口传文化乌钦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也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敖拉·昌兴是达斡尔乌钦文学作品从口头向书面转化的代表人物,他的乌钦除了口头作品之外,还有许多优秀的书面作品。他的大部分书面作品都来源于杂剧与中国古典小说,《莺莺传》来源于《西厢记》,《赵云赞》则来自于《三国演义》。从历史流传下开的手抄本来看,他的书面作品语言部分口语化,可以看出有些是在口头吟唱之后记录下来的,具有朗朗上口、语调鲜明的特点,体现了达斡尔语书面化的过程。
如果说敖拉·昌兴是清代乌钦文人的代表,那么就现代达斡尔口传文化“乌钦”来说,色热就是现代书面乌钦的重要代表人物。色热是达斡尔“乌钦”的传承人,达斡尔著名诗人,父母都是乌钦艺人,从小就在家庭氛围里,受到了浓厚的乌钦文化熏陶,这为他的乌钦作品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色热在二十岁开始了自己的乌钦创作与传承生涯。他将自己的乌钦作品命名为《色热乌钦集》,包含了丰富多彩的内容,包括了《祖国颂》、《祖国啊母亲》、《赞库木勒》等作品,是优秀的乌钦文化的写照与反映,对乌钦的研究与传承都具有重要意义,是一份优秀的文化瑰宝。
(三)“乌钦”作品的特征
“乌钦”至今已经有几百年的历史,经过了漫长的发展,乌钦作品形成了明显的叙事性特征。一方面有放排、种田、放鹰等生产劳动方面的纪实作品。另一方面文人改编的中国古典优秀文学作品也都带有叙事性的特点,如《少郎和岱夫》、《莺莺传》、《赵云赞》。
“乌钦”作品还有热情、活泼、风趣、感染众人、教育他人、联系情感来烘托气氛的抒情性特征,具有表情达意的作用。如《百花颂》每一节都会描绘四种花,但景中含情,寓意深刻,并非单纯描述景。文中写道:“各种花儿都将要枯黄,春暖时节又次第开放,古代的圣哲贤人们啊! 到如今你们都在何方? 啊! 我反复观察思量,才悟到人生真如梦幻。”从花开花落向导文人圣贤,从单纯的美景上升到了作者的情,充分展现了抒情性特征。
除此之外,乌钦作品的格式与语言也极具特色,由于最初是以民间吟诵的形式进行的,后续的乌钦创作也继承了之前的特点,语调鲜明,唱起来与读起来的时候都朗朗上口,通俗易懂,贴近民间生活,生活气息浓厚。
二、达斡尔族口传文化“乌钦”的传承困境
文化需要传承,传承是优秀民族文化得以延续的最好方式之一。谈到达斡尔族口传文化“乌钦”的传承现状,那就必须要谈到传承人和“乌钦”的传承方式两个方面。只有深入了解这两个方面,找出问题所在,进而提出更好的应对方法,使“乌钦”文化得到最好的传承与保护。
(一)“乌钦”的传承人的问题
“乌钦”是极具地方特色的口传文化,具有极高的传承价值,因此传承人则在传承文化的过程中扮演着主要的角色,优秀文化在没有传承人的情况下是很难被发现和弘扬的,有了传承人,文化才能被越来越多的人熟知。
达斡尔口传文化“乌钦”也不例外,有一批优秀的传承人在为达斡尔口传文化“乌钦”努力奋斗着。色热、那音太、沃玉丽、陶贵水、杨世清等人都是乌钦优秀传承人的代表,是“乌钦”说唱艺术的耕耘者与传播者。他们都在为心中热爱不停的奔走着,为民族文化贡献了自己的力量。正是因为有了这些人的不懈努力,才有了我们现在所能看到的这么优秀的“乌钦”文化艺术。
但就目前来看,“乌钦”还面临着一个很致命的问题,那就是传承人的缺失,传承者还远远不够。这种缺失严重情况下或将导致这种文化的灭绝,使其从我们这代人的手中永远消失。
1.老一辈传承人年龄偏大且数量稀少
作为一种说唱艺术,“乌钦”是没有文字流传的,因此我们都是可以理解那一位位传承人对于“乌钦”的传承是多么重要。然而老一辈优秀的“乌钦”传承者年龄逐渐增大,而且一个个相继离世,对“乌钦”文化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随着这些熟悉“乌钦”的传承人的离开,“乌钦”这种极具魅力的艺术也逐渐弱化。多少后人渐渐不知“乌钦”这一艺术,了解这一现状怎能不令人遗憾。 2.当前专业化传承人逐渐弱化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艺术文化的重视,各行各业对从业人员的专业度要求也一样是水涨船高。然而,传承人年龄偏大且数量稀少,新生的青年群体的能力也不能紧跟其上,从而导致整体上来看“乌钦”艺术专业化程度达不到一个理想的局面。并且现今多数传承人都是作为业余人士而存在的,业余传承没有固定收入,许多人只是偶尔参与,没有坚持不懈的热爱,也缺少广为传播的能力,整个传承方式现状不容乐观。
3.后继传承人发展动力不足
传承“乌钦”,青年人也是很重要的一部分。然而,据了解,“乌钦”的年轻传承人少之又少,很多青年人尚未承担起责任,很多青年人从未见过这一古老的艺术文化。这其中原因很多,主流文化的重视、现代文化的影响、西方文化的冲击等等。这各种原因令“乌钦”处于一个尴尬的境地,没有得到过多的关注,也尚未得到很好的发展。因此,传承“乌钦”后继动力不足也是当前我们面临的一个比较棘手的问题。
(二)“乌钦”传承方式的问题
“乌钦”文化从传承人角度来看存在严重的问题,同时,在传承方式上也体现出了不少阻碍“乌钦”艺术在新时代发展的问题。
1.家庭传承链条的断档
因为达斡尔族没有文字,传统“乌钦”的传承多是靠老一辈人在家庭中通过口耳相传,一代代传下去。而现在老人会说“乌钦”的人越来越少,达斡尔语言在青年一代中也出现了“断代”现象,很多年轻人很少说甚至不会说民族语言,以民族语言为依托的“乌钦”的传承当然就存在着稳定的根基,很难顺利传承。
2.文化环境的猛烈冲击
信息时代给许多事物的发展以机遇,同时也带来了挑战。电视、网络上的爆炸式信息带给少数民族人们多彩生活的同时,也对民族传统文化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人们越来越愿意沉迷于新媒体,而对传统文化的家庭传承兴趣锐减。手机、电视上丰富多彩的娱乐形式、游戏对青少年的吸引远远超过传统文化的吸引,很多人并不能理解“乌钦”文化,不能品出该文化的独特魅力,这样使得原本就不了解的传统文化无人问津。
3.语言文化的逐渐趋同
在民族杂居地,各民族之间的语言和文化互相接触、互相影响。而就齐齐哈尔地区来说,少数民族、达斡尔族人民与多数民族及汉族人民杂居在一起,其语言和文化势必逐渐向汉族语言和汉族文化靠拢。达斡尔族人民在广播新闻媒体、日常社会交往中耳濡目染的都是汉族语言和汉族文化。想传承“乌钦”这样的民族文化,一定是出于民族文化保护的目的主动的有意识而为,而能够有这样意识的人并不多。相对而言,被汉语和汉族文化所同化则是无意识的,潜移默化的。“乌钦”本身流传地域并不广,一般是在一些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相对而言各方面就不占优势。这种情况无形中对“乌钦”口传文化的发展带来了挑战。
三、达斡尔族口传文化“乌钦”的保护与传承策略
值得欣慰的是,“乌钦”说唱艺术已经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有了这一保护措施,其他相应的各种具体保护也纷纷得以提出和落实,各项社会保护工作都开始进行,也给了“乌钦”重放光彩的机会。
(一)国家层面
第一,国家法律方面。作为非物质遗产大国,国家要制定严格的法律条文,通过法律的途径给予非物质文化遗产最基本的立法保护,同时给予一定的物质与精神支持,让全社会各阶层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
第二,政府部门方面。有关部门必须将“乌钦”的保护落到实处,最重要的是通过现代化的大数据手段进行建档保护。首先,要对“乌钦”口传文化的传承人进行建档保护。在达斡尔族的历史中,“乌钦”通常是依靠每一代人的口口相传,而每一位传承人都是“乌钦”口传文化的第一手资料,因此对传承人的保护是极为重要的。
(二)社会层面
第一,专家学者方面。专家作为这方面的专业人士,在充分了解“乌钦”口传文化的基础上,要对“乌钦”口传文化的文学作品进行修复保护。将文学作品进行全面的搜集、整理与保护,建立完备的文学作品保护体系。其次,要尽可能的在政府的支持下举办有关“乌钦”文化的培训及演出宣传,合理利用线上线下平台弘扬非物质文化遗产,努力培养出“乌钦”的传承者,让群众了解到“乌钦”文化的价值,引起大家的重视,并将其发扬光大。
第二,民族研究学会方面。达斡尔族研究学会可以说是对这个文化最了解的组织,可以参考学会的建议,并借助他们的力量去整理保护“乌钦”口传文化,同时制定一个应对策略。
第三,媒体宣传方面。现如今各种自媒体短视频软件成为了社会的潮流,我们可以借助许多自媒体软件来打开“乌钦”在互联网上的知名度,通过这种方式来引起更多人的重视。
第四,社会公益组织方面。社会上有很多自发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爱心组织,我们可以加强与有关组织的联系与合作,争取能够增强“乌钦”口传文化在全国的知名度,从而引发全国自发保护“乌钦”口传文化的热潮。
(三)个人层面
首先,加强达斡尔民族人民的宣传程度,提升少数民族人民的民族认同感和自豪感,让本地人知道自己的家乡有着十分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从自身做出保护乌钦的行动。其次,当地“乌钦”的传承人要努力培养下一代传承者,从而让其文化可以代代流传。对于达斡尔族青少年来说,他们是传承文化的重要力量,培养其对乌钦文化的兴趣,使他们成为传承与保护“乌钦”口传文化的中流砥柱。
文化是民族的象征,是精神的传递。“乌钦”作为达斡尔优秀民族文化,其艺术价值和文化形式都十分珍贵,但仍面临着濒临灭绝的困境。我们要着眼于未来,有关部门、社会及个人都要在传承乌钦的道路上贡献出自己的力量,从而帮助乌钦文化得到更好的发展。在传承中发展,在发展中传承。愿达斡尔族口传文化“乌钦”能够迸发出新的生機与活力,在非物质遗产的传承道路中延绵不断。
参考文献
[1]王 晔.达斡尔族乌钦音乐的传承与发展[[J].音乐创作,2012
[2]吴刚.从 色 热 乌 钦 看 达 斡 尔 族 口 头 与 书 面 文 学 关 系[J].文学与文化,2011.03
[3]杨世清、何文钧、鄂忠群. 达斡尔族“乌钦说唱”[M].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12.7
[4]王晔.达斡尔族非物质文化遗产 “乌钦 ”的本体研究与现代传承[J].音乐创作,2015,(06).
[5]刘丽萍.“乌钦”说唱艺术的现状与发展略论[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04
[基金项目]齐齐哈尔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达斡尔族口传文化“乌钦”的保护与传承(项目编号202010232078)
关键词:达斡尔族;乌钦;保护;传承
中华民族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在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作为少数民族之一的达斡尔族也积累了丰富的艺术文化,形成了独特的文化氛围与特色。“乌钦”是达斡尔民族的古老的说唱文化形式,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容,是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因此对达斡尔族口传文化“乌钦”的保护与传承意义重大。
一、达斡尔族口传文化“乌钦”
乌钦是达斡尔族人们创作的一种极具特色的民间吟颂体韵律诗。它有着丰富的题材与广泛的内容,涉及诸多方面,展现了丰富的文化内涵,是日常生活与工作的写照,也是达斡尔族极为重要的文学艺术作品。因而,达斡尔口传文化“乌钦”被认为是达斡尔民族记录民族历史的“活化石”。
(一)“乌钦”的发展历程
1.口头“乌钦”
任何文化都离不开口口相传,民间的口头“乌钦”就是在日常生活中由人民群众口口相传形成的,并通过这种“口头”形式得到了广泛的传播。民间流传的“乌钦”大多是通過即兴创作来直接吟唱的,主要涉及爱情与婚姻、人文与风俗、文化与历史、英雄与史诗、家乡与风景等内容,是达斡尔族人民所处时代与生活的真实写照。口头“乌钦”的创作者中比较著名的有清代的敖拉·昌兴。他在民间曲调与文化生活的影响下留下了许多优秀的民间口传乌钦作品,代表作品有《唱三国》、《五色花》等。除此之外,英雄史诗《阿勒坦嘎乐布尔特》、《绰凯莫日根》、《少郎岱夫》等,也都是非常优秀的口头乌钦作品。
2.书面“乌钦”
文化被流传与记录才能走得更长久,敖拉·昌兴与色热作为不同时代乌钦传承人的代表,他们的乌钦作品均反映了一个时代的乌钦风貌与特点,提供了丰富的乌钦语料,对后代研究与传承达斡尔口传文化乌钦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也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敖拉·昌兴是达斡尔乌钦文学作品从口头向书面转化的代表人物,他的乌钦除了口头作品之外,还有许多优秀的书面作品。他的大部分书面作品都来源于杂剧与中国古典小说,《莺莺传》来源于《西厢记》,《赵云赞》则来自于《三国演义》。从历史流传下开的手抄本来看,他的书面作品语言部分口语化,可以看出有些是在口头吟唱之后记录下来的,具有朗朗上口、语调鲜明的特点,体现了达斡尔语书面化的过程。
如果说敖拉·昌兴是清代乌钦文人的代表,那么就现代达斡尔口传文化“乌钦”来说,色热就是现代书面乌钦的重要代表人物。色热是达斡尔“乌钦”的传承人,达斡尔著名诗人,父母都是乌钦艺人,从小就在家庭氛围里,受到了浓厚的乌钦文化熏陶,这为他的乌钦作品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色热在二十岁开始了自己的乌钦创作与传承生涯。他将自己的乌钦作品命名为《色热乌钦集》,包含了丰富多彩的内容,包括了《祖国颂》、《祖国啊母亲》、《赞库木勒》等作品,是优秀的乌钦文化的写照与反映,对乌钦的研究与传承都具有重要意义,是一份优秀的文化瑰宝。
(三)“乌钦”作品的特征
“乌钦”至今已经有几百年的历史,经过了漫长的发展,乌钦作品形成了明显的叙事性特征。一方面有放排、种田、放鹰等生产劳动方面的纪实作品。另一方面文人改编的中国古典优秀文学作品也都带有叙事性的特点,如《少郎和岱夫》、《莺莺传》、《赵云赞》。
“乌钦”作品还有热情、活泼、风趣、感染众人、教育他人、联系情感来烘托气氛的抒情性特征,具有表情达意的作用。如《百花颂》每一节都会描绘四种花,但景中含情,寓意深刻,并非单纯描述景。文中写道:“各种花儿都将要枯黄,春暖时节又次第开放,古代的圣哲贤人们啊! 到如今你们都在何方? 啊! 我反复观察思量,才悟到人生真如梦幻。”从花开花落向导文人圣贤,从单纯的美景上升到了作者的情,充分展现了抒情性特征。
除此之外,乌钦作品的格式与语言也极具特色,由于最初是以民间吟诵的形式进行的,后续的乌钦创作也继承了之前的特点,语调鲜明,唱起来与读起来的时候都朗朗上口,通俗易懂,贴近民间生活,生活气息浓厚。
二、达斡尔族口传文化“乌钦”的传承困境
文化需要传承,传承是优秀民族文化得以延续的最好方式之一。谈到达斡尔族口传文化“乌钦”的传承现状,那就必须要谈到传承人和“乌钦”的传承方式两个方面。只有深入了解这两个方面,找出问题所在,进而提出更好的应对方法,使“乌钦”文化得到最好的传承与保护。
(一)“乌钦”的传承人的问题
“乌钦”是极具地方特色的口传文化,具有极高的传承价值,因此传承人则在传承文化的过程中扮演着主要的角色,优秀文化在没有传承人的情况下是很难被发现和弘扬的,有了传承人,文化才能被越来越多的人熟知。
达斡尔口传文化“乌钦”也不例外,有一批优秀的传承人在为达斡尔口传文化“乌钦”努力奋斗着。色热、那音太、沃玉丽、陶贵水、杨世清等人都是乌钦优秀传承人的代表,是“乌钦”说唱艺术的耕耘者与传播者。他们都在为心中热爱不停的奔走着,为民族文化贡献了自己的力量。正是因为有了这些人的不懈努力,才有了我们现在所能看到的这么优秀的“乌钦”文化艺术。
但就目前来看,“乌钦”还面临着一个很致命的问题,那就是传承人的缺失,传承者还远远不够。这种缺失严重情况下或将导致这种文化的灭绝,使其从我们这代人的手中永远消失。
1.老一辈传承人年龄偏大且数量稀少
作为一种说唱艺术,“乌钦”是没有文字流传的,因此我们都是可以理解那一位位传承人对于“乌钦”的传承是多么重要。然而老一辈优秀的“乌钦”传承者年龄逐渐增大,而且一个个相继离世,对“乌钦”文化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随着这些熟悉“乌钦”的传承人的离开,“乌钦”这种极具魅力的艺术也逐渐弱化。多少后人渐渐不知“乌钦”这一艺术,了解这一现状怎能不令人遗憾。 2.当前专业化传承人逐渐弱化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艺术文化的重视,各行各业对从业人员的专业度要求也一样是水涨船高。然而,传承人年龄偏大且数量稀少,新生的青年群体的能力也不能紧跟其上,从而导致整体上来看“乌钦”艺术专业化程度达不到一个理想的局面。并且现今多数传承人都是作为业余人士而存在的,业余传承没有固定收入,许多人只是偶尔参与,没有坚持不懈的热爱,也缺少广为传播的能力,整个传承方式现状不容乐观。
3.后继传承人发展动力不足
传承“乌钦”,青年人也是很重要的一部分。然而,据了解,“乌钦”的年轻传承人少之又少,很多青年人尚未承担起责任,很多青年人从未见过这一古老的艺术文化。这其中原因很多,主流文化的重视、现代文化的影响、西方文化的冲击等等。这各种原因令“乌钦”处于一个尴尬的境地,没有得到过多的关注,也尚未得到很好的发展。因此,传承“乌钦”后继动力不足也是当前我们面临的一个比较棘手的问题。
(二)“乌钦”传承方式的问题
“乌钦”文化从传承人角度来看存在严重的问题,同时,在传承方式上也体现出了不少阻碍“乌钦”艺术在新时代发展的问题。
1.家庭传承链条的断档
因为达斡尔族没有文字,传统“乌钦”的传承多是靠老一辈人在家庭中通过口耳相传,一代代传下去。而现在老人会说“乌钦”的人越来越少,达斡尔语言在青年一代中也出现了“断代”现象,很多年轻人很少说甚至不会说民族语言,以民族语言为依托的“乌钦”的传承当然就存在着稳定的根基,很难顺利传承。
2.文化环境的猛烈冲击
信息时代给许多事物的发展以机遇,同时也带来了挑战。电视、网络上的爆炸式信息带给少数民族人们多彩生活的同时,也对民族传统文化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人们越来越愿意沉迷于新媒体,而对传统文化的家庭传承兴趣锐减。手机、电视上丰富多彩的娱乐形式、游戏对青少年的吸引远远超过传统文化的吸引,很多人并不能理解“乌钦”文化,不能品出该文化的独特魅力,这样使得原本就不了解的传统文化无人问津。
3.语言文化的逐渐趋同
在民族杂居地,各民族之间的语言和文化互相接触、互相影响。而就齐齐哈尔地区来说,少数民族、达斡尔族人民与多数民族及汉族人民杂居在一起,其语言和文化势必逐渐向汉族语言和汉族文化靠拢。达斡尔族人民在广播新闻媒体、日常社会交往中耳濡目染的都是汉族语言和汉族文化。想传承“乌钦”这样的民族文化,一定是出于民族文化保护的目的主动的有意识而为,而能够有这样意识的人并不多。相对而言,被汉语和汉族文化所同化则是无意识的,潜移默化的。“乌钦”本身流传地域并不广,一般是在一些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相对而言各方面就不占优势。这种情况无形中对“乌钦”口传文化的发展带来了挑战。
三、达斡尔族口传文化“乌钦”的保护与传承策略
值得欣慰的是,“乌钦”说唱艺术已经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有了这一保护措施,其他相应的各种具体保护也纷纷得以提出和落实,各项社会保护工作都开始进行,也给了“乌钦”重放光彩的机会。
(一)国家层面
第一,国家法律方面。作为非物质遗产大国,国家要制定严格的法律条文,通过法律的途径给予非物质文化遗产最基本的立法保护,同时给予一定的物质与精神支持,让全社会各阶层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
第二,政府部门方面。有关部门必须将“乌钦”的保护落到实处,最重要的是通过现代化的大数据手段进行建档保护。首先,要对“乌钦”口传文化的传承人进行建档保护。在达斡尔族的历史中,“乌钦”通常是依靠每一代人的口口相传,而每一位传承人都是“乌钦”口传文化的第一手资料,因此对传承人的保护是极为重要的。
(二)社会层面
第一,专家学者方面。专家作为这方面的专业人士,在充分了解“乌钦”口传文化的基础上,要对“乌钦”口传文化的文学作品进行修复保护。将文学作品进行全面的搜集、整理与保护,建立完备的文学作品保护体系。其次,要尽可能的在政府的支持下举办有关“乌钦”文化的培训及演出宣传,合理利用线上线下平台弘扬非物质文化遗产,努力培养出“乌钦”的传承者,让群众了解到“乌钦”文化的价值,引起大家的重视,并将其发扬光大。
第二,民族研究学会方面。达斡尔族研究学会可以说是对这个文化最了解的组织,可以参考学会的建议,并借助他们的力量去整理保护“乌钦”口传文化,同时制定一个应对策略。
第三,媒体宣传方面。现如今各种自媒体短视频软件成为了社会的潮流,我们可以借助许多自媒体软件来打开“乌钦”在互联网上的知名度,通过这种方式来引起更多人的重视。
第四,社会公益组织方面。社会上有很多自发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爱心组织,我们可以加强与有关组织的联系与合作,争取能够增强“乌钦”口传文化在全国的知名度,从而引发全国自发保护“乌钦”口传文化的热潮。
(三)个人层面
首先,加强达斡尔民族人民的宣传程度,提升少数民族人民的民族认同感和自豪感,让本地人知道自己的家乡有着十分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从自身做出保护乌钦的行动。其次,当地“乌钦”的传承人要努力培养下一代传承者,从而让其文化可以代代流传。对于达斡尔族青少年来说,他们是传承文化的重要力量,培养其对乌钦文化的兴趣,使他们成为传承与保护“乌钦”口传文化的中流砥柱。
文化是民族的象征,是精神的传递。“乌钦”作为达斡尔优秀民族文化,其艺术价值和文化形式都十分珍贵,但仍面临着濒临灭绝的困境。我们要着眼于未来,有关部门、社会及个人都要在传承乌钦的道路上贡献出自己的力量,从而帮助乌钦文化得到更好的发展。在传承中发展,在发展中传承。愿达斡尔族口传文化“乌钦”能够迸发出新的生機与活力,在非物质遗产的传承道路中延绵不断。
参考文献
[1]王 晔.达斡尔族乌钦音乐的传承与发展[[J].音乐创作,2012
[2]吴刚.从 色 热 乌 钦 看 达 斡 尔 族 口 头 与 书 面 文 学 关 系[J].文学与文化,2011.03
[3]杨世清、何文钧、鄂忠群. 达斡尔族“乌钦说唱”[M].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12.7
[4]王晔.达斡尔族非物质文化遗产 “乌钦 ”的本体研究与现代传承[J].音乐创作,2015,(06).
[5]刘丽萍.“乌钦”说唱艺术的现状与发展略论[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04
[基金项目]齐齐哈尔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达斡尔族口传文化“乌钦”的保护与传承(项目编号2020102320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