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中华文化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不曾中断,每个中国人都应该建立起文化自信。幼儿是祖国的花蕾,更需要从小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和感染。故本文从传统文化在区域游戏中如何渗透为出发点,侧重谈谈传统文化在幼儿区域活动与环境创设的实践研究以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传统文化 区域游戏 环境创设
DOI:10.12278/j.issn.1009-7260.2021.11.026
学龄前儿童是国家的未来,也是国家的希望。为他们营造一个充满文化氛围的、富有文化传统的园所环境,是国家教育事业对幼儿园教职工的基本要求。然而经过大量的研究数据表明,虽然我国大力提倡幼儿的传统文化的教育,但是这种教育方式和效果因为各种复杂的原因却不尽如人意,比如幼儿教师对传统文化的价值把握不当,从未认识到传统文化能够满足幼儿身心发展的需求,这种教育观念的缺失,是导致传统文化无法在幼儿教育中渗透的主要原因。
一、传统文化在当前幼儿园中渗透的现状
1.幼儿学习的主体地位丧失
在现代社会中,大多数院校以教师为教学主体,忽视了学生的重要性,尤其是在幼儿阶段。长期以来,教师们对幼儿的印象停留在爱动爱闹、习惯不好的刻板层面上,在教学中很少考虑孩子的感受,只是按照自己的经验去进行教育工作安排。这样不仅不利于孩子身心的健康发展,还会限制孩子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发挥和成长。
2.幼儿园环境创设的形式单一
中华文化上下五千年,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然而在幼儿园环境创设中,这些丰富多彩的文化内容却没有得到充分的体现。幼儿园的环境创设并没有体现多元化,枯燥单一的环境更是削减了孩子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同时,许多优秀的传统文化,比如,尊敬师长、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仅仅被幼儿园以标语的形式进行张贴,缺乏生动性,因此无法激发孩子们的好奇心,也无法激发孩子对传统文化内核的探究欲和兴趣。
3.教师对区域环境创设的不重视
教师在幼儿成长的过程中会起到重要的引导作用。然而现代社会中,许多幼儿园教师并没有全面的认识到区域环境创设对幼儿学习了解传统文化的重要性,甚至认为区域环境创设就是创设所处空间的环境。这种片面性的认知不仅导致传统文化的教育工作无法顺利开展,还会影响孩子们的身心健康和未来的良好发展。
二、传统文化在幼儿园区域活动中渗透的重要性
1.有助于丰富传统文化的表现形式
幼儿因为年龄尚小,对事物的认知能力比较弱,所以通过单纯的说教和播放传统文化的教育动画,无法让幼儿透彻理解传统文化的深层次含义。因此,教师可以利用幼儿天生好动爱玩,对有趣的事物更感兴趣的性格特点,用区域游戏作为传播传统文化的载体,来作为丰富传统文化的表现形式,在儿童角色、生活、阅读、美工、建构六大区域活动中都可以系统的渗透传统文化。这样不仅能让孩子们直观感受到传统文化的精髓,还能让他们在游戏的过程中潜移默化的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
2.有助于深化幼儿对于传统文化的认识
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民族上下午五千年的历史文化积淀,内涵十分丰富。直观地将文化内涵告知给孩子,并不能让他们对此产生理解。而活动和游戏是儿童认识和理解事物的基础,若通过幼儿教师科学设置和组织传统文化的区域活动和游戏,有助于深化幼儿对于传统文化的认识。幼儿从区域游戏的玩耍中接触传统文化的内核,从动手创造的过程中感知传统文化的表现形式,从语言表达和与人交流的过程中输出他们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看法。不仅有利于加深他们对传统文化内核的理解,还能让他们在实际生活中践行,达到加深印象的效果。
三、传统文化在幼儿园区域环境创设中的应用探讨
中华传统文化对中国的腾飞,民族的发展,社会的进步都有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幼儿作为祖国未来的希望,更应该从小接触传统文化,让他们在文化的氛围中成长,不仅可以促进他们身心健康发展,还能提高他们的精神文化内涵和个人品德修养,提高内心的文化自信。
1.注意传统文化与区域活动的有机结合
从大量的研究调查中可以发现,传统文化与区域活动的结合形式是比较单一的,大多数教师只知道同美工区进行结合,与其他的游戏区域的结合非常少。然而在深度研究我国的传统文化后,我们发现,传统文化包括了民族服饰、生活习俗、古典诗文和忠孝观念等很多方面,所以教师一定要深入研究,合理分配传统文化的区域活动的种类,避免出现教学形式单一的情况。比如可以把传统文化应用到阅读区域,组织幼儿观看传统节日的绘本图书,教师可以在阅读过程中播放传统音乐,然后在音乐的伴奏中为幼儿讲述生动有趣的传统文化故事,如嫦娥奔月、清明扫墓、春节放鞭炮、除夕守岁等,待幼儿听完后,教师可以为幼兒播放绘本动画,让幼儿更深层次的了解这些传统节日的由来和表现形式,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音乐,视频等创设符合幼儿身心需求的环境。
再如,教师可以在教室后面开辟一处“艺术品区”,让孩子们将自己不喜欢玩的玩具以及废旧的物品等,采取“变废为宝”的形式将这些物品按照自己的奇思妙想进行重新组装,改造成全新的“艺术品”。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还能让学生们在动手的过程中去感知美、欣赏美、创造美,同时也将中华传统美德中的勤俭节约观念传递给学生。
2.提升教师的传统文化素养,创新传统文化的表达方式
教师的传统文化素养直接决定这幼儿传统文化素养所能达到的高度和深度,但是现阶段的幼儿教师整体文化素质不高,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也十分片面,这就导致了教学的不完善。所以教师应该通过多种途径增加自己的文化修养。
比如,教师可以通过现代微课的方式,打破时空的局限,去观看专业讲师的公开课,对自己的文化知识范围进行拓展,查漏补缺;同时,教师还可以学习其他优秀教师的教学方式,进行自我审视,对自己的教学方式和文化理念进行调整和创新,让自己的教学观点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除此之外,教师还应该加强与孩子家长的联系,掌握学生的基本情况,思考是否可以结合相关传统文化进行教学展开。 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能够提高教师自身的文化素养,还能改进教师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思维,拓宽教师的视野,让教师的教学更符合孩子们的兴趣习惯。同时,孩子们也会在与教师的日常相处中,被教师展示出的文化素养所感染,在潜移默化中对传统文化产生兴趣。
3.积极对区域环境进行创设和探讨
为了让幼儿能够在第一时间感受传统文化,幼儿教师在进行区域游戏之前认真对区域环境进行创设是十分有必要的。比如在春节前夕,教师为了让幼儿感受春节的由来和春节的欢乐,可以在学校和区域活动室张灯结彩,布置出喜庆热闹的场景,除此之外也可以为幼儿准备好红色的帽子,围巾,以及红包,让幼儿感受到节日的氛围,然后再带领着幼儿一起了解春节的习俗,如贴春联,剪窗花,包饺子,包汤团等活动,让幼儿在环境的创设中感受到浓浓的年味和节日的快乐。
再如,教师可以在园所举办相关“文化节”,在文化节上开展一系列的活动,类似传统舞蹈表演、朗诵会等,让孩子们自行选择喜欢的类型进行表演准备。孩子在准备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在一旁加以引导。这样不仅培养了孩子的探索能力和认识理解能力,还能让孩子们在准备节目的过程中深入了解中华文化,让他们在表演的过程中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同时,教师可以根据孩子们表演的内容,选择相应的图片或视频、音乐,作为背景烘托情感,这样有利于让孩子们在表演的过程中了解到更多的传统文化内涵和背景故事。
继承并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是国家对教育工作者的基本要求。学龄前儿童正处于对世界充满好奇心,对新鲜事物充满兴趣的重要阶段,这时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幼儿园的课程中,不仅有利于促进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还能让孩子接触到优秀文化,形成良好的品德修养。因此,幼儿园教师在平时开展教育工作时,应当首先注重提高自己的文化修养和教育观念,不断学习先进的教學方式,根据平时对孩子们的了解,结合孩子的基本情况和感兴趣的方向,创新自己的教育方式,从而让孩子们能够更好地感知中华文化的底蕴,身心健康发展的同时形成良好的人格品德和习惯修养。
参考文献:
[1] 马紫霞《传统文化在幼儿园区域活动中的融合研究》,《儿童大世界(教学研究)》2019年第5期。
[2] 张玉洁《探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幼儿园区域活动中的应用》,《启迪与智慧》2020年第2期。
关键词:传统文化 区域游戏 环境创设
DOI:10.12278/j.issn.1009-7260.2021.11.026
学龄前儿童是国家的未来,也是国家的希望。为他们营造一个充满文化氛围的、富有文化传统的园所环境,是国家教育事业对幼儿园教职工的基本要求。然而经过大量的研究数据表明,虽然我国大力提倡幼儿的传统文化的教育,但是这种教育方式和效果因为各种复杂的原因却不尽如人意,比如幼儿教师对传统文化的价值把握不当,从未认识到传统文化能够满足幼儿身心发展的需求,这种教育观念的缺失,是导致传统文化无法在幼儿教育中渗透的主要原因。
一、传统文化在当前幼儿园中渗透的现状
1.幼儿学习的主体地位丧失
在现代社会中,大多数院校以教师为教学主体,忽视了学生的重要性,尤其是在幼儿阶段。长期以来,教师们对幼儿的印象停留在爱动爱闹、习惯不好的刻板层面上,在教学中很少考虑孩子的感受,只是按照自己的经验去进行教育工作安排。这样不仅不利于孩子身心的健康发展,还会限制孩子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发挥和成长。
2.幼儿园环境创设的形式单一
中华文化上下五千年,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然而在幼儿园环境创设中,这些丰富多彩的文化内容却没有得到充分的体现。幼儿园的环境创设并没有体现多元化,枯燥单一的环境更是削减了孩子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同时,许多优秀的传统文化,比如,尊敬师长、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仅仅被幼儿园以标语的形式进行张贴,缺乏生动性,因此无法激发孩子们的好奇心,也无法激发孩子对传统文化内核的探究欲和兴趣。
3.教师对区域环境创设的不重视
教师在幼儿成长的过程中会起到重要的引导作用。然而现代社会中,许多幼儿园教师并没有全面的认识到区域环境创设对幼儿学习了解传统文化的重要性,甚至认为区域环境创设就是创设所处空间的环境。这种片面性的认知不仅导致传统文化的教育工作无法顺利开展,还会影响孩子们的身心健康和未来的良好发展。
二、传统文化在幼儿园区域活动中渗透的重要性
1.有助于丰富传统文化的表现形式
幼儿因为年龄尚小,对事物的认知能力比较弱,所以通过单纯的说教和播放传统文化的教育动画,无法让幼儿透彻理解传统文化的深层次含义。因此,教师可以利用幼儿天生好动爱玩,对有趣的事物更感兴趣的性格特点,用区域游戏作为传播传统文化的载体,来作为丰富传统文化的表现形式,在儿童角色、生活、阅读、美工、建构六大区域活动中都可以系统的渗透传统文化。这样不仅能让孩子们直观感受到传统文化的精髓,还能让他们在游戏的过程中潜移默化的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
2.有助于深化幼儿对于传统文化的认识
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民族上下午五千年的历史文化积淀,内涵十分丰富。直观地将文化内涵告知给孩子,并不能让他们对此产生理解。而活动和游戏是儿童认识和理解事物的基础,若通过幼儿教师科学设置和组织传统文化的区域活动和游戏,有助于深化幼儿对于传统文化的认识。幼儿从区域游戏的玩耍中接触传统文化的内核,从动手创造的过程中感知传统文化的表现形式,从语言表达和与人交流的过程中输出他们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看法。不仅有利于加深他们对传统文化内核的理解,还能让他们在实际生活中践行,达到加深印象的效果。
三、传统文化在幼儿园区域环境创设中的应用探讨
中华传统文化对中国的腾飞,民族的发展,社会的进步都有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幼儿作为祖国未来的希望,更应该从小接触传统文化,让他们在文化的氛围中成长,不仅可以促进他们身心健康发展,还能提高他们的精神文化内涵和个人品德修养,提高内心的文化自信。
1.注意传统文化与区域活动的有机结合
从大量的研究调查中可以发现,传统文化与区域活动的结合形式是比较单一的,大多数教师只知道同美工区进行结合,与其他的游戏区域的结合非常少。然而在深度研究我国的传统文化后,我们发现,传统文化包括了民族服饰、生活习俗、古典诗文和忠孝观念等很多方面,所以教师一定要深入研究,合理分配传统文化的区域活动的种类,避免出现教学形式单一的情况。比如可以把传统文化应用到阅读区域,组织幼儿观看传统节日的绘本图书,教师可以在阅读过程中播放传统音乐,然后在音乐的伴奏中为幼儿讲述生动有趣的传统文化故事,如嫦娥奔月、清明扫墓、春节放鞭炮、除夕守岁等,待幼儿听完后,教师可以为幼兒播放绘本动画,让幼儿更深层次的了解这些传统节日的由来和表现形式,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音乐,视频等创设符合幼儿身心需求的环境。
再如,教师可以在教室后面开辟一处“艺术品区”,让孩子们将自己不喜欢玩的玩具以及废旧的物品等,采取“变废为宝”的形式将这些物品按照自己的奇思妙想进行重新组装,改造成全新的“艺术品”。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还能让学生们在动手的过程中去感知美、欣赏美、创造美,同时也将中华传统美德中的勤俭节约观念传递给学生。
2.提升教师的传统文化素养,创新传统文化的表达方式
教师的传统文化素养直接决定这幼儿传统文化素养所能达到的高度和深度,但是现阶段的幼儿教师整体文化素质不高,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也十分片面,这就导致了教学的不完善。所以教师应该通过多种途径增加自己的文化修养。
比如,教师可以通过现代微课的方式,打破时空的局限,去观看专业讲师的公开课,对自己的文化知识范围进行拓展,查漏补缺;同时,教师还可以学习其他优秀教师的教学方式,进行自我审视,对自己的教学方式和文化理念进行调整和创新,让自己的教学观点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除此之外,教师还应该加强与孩子家长的联系,掌握学生的基本情况,思考是否可以结合相关传统文化进行教学展开。 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能够提高教师自身的文化素养,还能改进教师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思维,拓宽教师的视野,让教师的教学更符合孩子们的兴趣习惯。同时,孩子们也会在与教师的日常相处中,被教师展示出的文化素养所感染,在潜移默化中对传统文化产生兴趣。
3.积极对区域环境进行创设和探讨
为了让幼儿能够在第一时间感受传统文化,幼儿教师在进行区域游戏之前认真对区域环境进行创设是十分有必要的。比如在春节前夕,教师为了让幼儿感受春节的由来和春节的欢乐,可以在学校和区域活动室张灯结彩,布置出喜庆热闹的场景,除此之外也可以为幼儿准备好红色的帽子,围巾,以及红包,让幼儿感受到节日的氛围,然后再带领着幼儿一起了解春节的习俗,如贴春联,剪窗花,包饺子,包汤团等活动,让幼儿在环境的创设中感受到浓浓的年味和节日的快乐。
再如,教师可以在园所举办相关“文化节”,在文化节上开展一系列的活动,类似传统舞蹈表演、朗诵会等,让孩子们自行选择喜欢的类型进行表演准备。孩子在准备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在一旁加以引导。这样不仅培养了孩子的探索能力和认识理解能力,还能让孩子们在准备节目的过程中深入了解中华文化,让他们在表演的过程中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同时,教师可以根据孩子们表演的内容,选择相应的图片或视频、音乐,作为背景烘托情感,这样有利于让孩子们在表演的过程中了解到更多的传统文化内涵和背景故事。
继承并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是国家对教育工作者的基本要求。学龄前儿童正处于对世界充满好奇心,对新鲜事物充满兴趣的重要阶段,这时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幼儿园的课程中,不仅有利于促进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还能让孩子接触到优秀文化,形成良好的品德修养。因此,幼儿园教师在平时开展教育工作时,应当首先注重提高自己的文化修养和教育观念,不断学习先进的教學方式,根据平时对孩子们的了解,结合孩子的基本情况和感兴趣的方向,创新自己的教育方式,从而让孩子们能够更好地感知中华文化的底蕴,身心健康发展的同时形成良好的人格品德和习惯修养。
参考文献:
[1] 马紫霞《传统文化在幼儿园区域活动中的融合研究》,《儿童大世界(教学研究)》2019年第5期。
[2] 张玉洁《探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幼儿园区域活动中的应用》,《启迪与智慧》2020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