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初闻“美盲”,还是来自山东省书协培训中心主任邹方臣老师之语,或许不是邹老师第一个提出这个新鲜的名词,在此也就没必要去考究了,但相知于大家所熟悉的“文盲”,“美盲”对于我是新鲜的。我认为“美盲”应该是“美育”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的现状概括。鉴于“美盲”的认知,我应声提出了“书盲”的概念,在此略作解读。“书”字范围很广,文学方面暂且不去考虑,在此仅指书法学习方面吧!“书盲”不是指不会识字,也不是指不会写字,更不是不会读书,而是不会运用专业的书法知识欣赏书法,学习书法,传承书法。既然提出了“书盲”这个概念,那么作为书法爱好者就要努力去解决它。在此谈以下自己的看法。
一、长自己见识,育书法种子
(1)认识学习书法的规律。书法是一门独立的学科,它有它自身的知识体系和技术规律,它同其它学科一样,学习它也必须按照它的学习规律。书法学习可以分为四步:①心不明白怎样写,手也不会写;②心明白了怎样写,手还是不会写;③心想咋写就能咋写;④心不用想怎样写,手也会写。在这四个阶段里,假如我们事先只列出前三个阶段,不说有第四个阶段,那么我相信绝大部分人不会想到有第四个阶段。因为,我们往往会认为,心想咋写就会咋写,这不就是我们想要的结果吗?这不就成了吗?错,平时我们练字的时候,我们是有时间平心静气的,去思考怎样书写的,可到了触景生情,现场提笔时,我们的手还能把字写好吗?所以只有到了第四个阶段,大脑不需要过多思考,书写技能达到不假思索的程度,才能真正做到学以致用。所以,书法学习是一个长期的学习过程,不断感悟提升的过程。
(2)做一个“眼高手低”之人。学习书法首先要长见识,通古今,博众家,为己用,只有这样才能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具体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首先、通古。要理清书法的演变历史,才能真正把握书法的脉络,这是提高认识的前提。在此推荐一本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中国书法史》,了解书法历程,对于学习书法整体掌握意义重大。其次,了解相关书法家生活的历史社会背景,才能真正读懂艺术家的创作意图,例如不了解颜真卿所处历史环境、遭遇的家庭灾难怎能理解被称为天下第二行书的《祭侄文稿》?最后,了解书法家的生活经历,才能知道书法家的创作风格演变,例如黄庭坚通过观船桨波动有感于书法,怎能理解《易经》中提到的“飞鸟出林,惊蛇入草”的含义?所以,学习书法之前,要读史、读人、读帖,才能提升自己眼力,真正做到“眼高手低”,才能真正孕育学习书法的种子。
二、人贴合一,善思明辨
学习书法要经过择贴,读帖,临摹,创作四个阶段。
(1)择贴——适合的才是最好的。关于字帖的选择问题,有“择贴如择偶”之称,需要人择贴、贴择人,人贴合一才能相互适应,才是最好的。择贴入手最好不要选择颜真卿楷书入手,因为唐楷法度森严,太完美;也不易选择王羲之《兰亭序》入手,其有“天下第一行書之美誉”,初学者与其差距太大,读不懂,写不了。一般可以由篆书或隶书或楷书入手,可以从清代吴让之的篆书入手,可以选择隶书《曹全碑》入手,也可以选择楷书智永《真草千字文》入手,选贴最好先临写墨迹本,再临写碑刻本,这样入门迅速。选择是成功的一半,字帖一旦确定就要反复研习,做到咬定青山不放松。
(2)读帖——书造自然,象形文字。首先、读笔法。先读用笔,读每一笔的起笔、行笔、收笔;再读笔顺、读笔势,每一笔的角度,整个字的取势;还要读笔意,每一笔的快慢节奏,每个字之间的连带关系等。其次、读字法。读字的笔画节奏,“横”如千里阵云、“点”似高山坠石、“撇”如陆断犀象角、“竖”如万岁枯藤、“捺”如崩浪奔雷、“努”如百钧弩发、“钩”如劲弩筋节。这些点画既是形态,也是运动的势,既可以看作是静态的形,也可以看作动态的势。每个字的点画都是有气势的,活的,需要我们情感的投入。最后、读章法。观察字与字之间的行列关系,疏密关系,看整体布局,是属于有行有列、还是有行无列、还是无行无列等等。
(3)临摹——摹得其形,临得其神。在临摹的过程中“取法乎上,仅得其中;取法乎中,仅得其下”,临摹适合自己的法帖。摹贴可以采用双沟填墨法,准确把握字体的形状,起笔、收笔、转折的状况,尊重客观现实。临帖,要充分理解书法家的历史社会背景,了解其书法习惯。临帖可以分为对临,背临;意临三部,对临要求墨守成规,背临综合运用,意临得其神态。
最后,“打铁还需自身硬”,只有不断提高自己的书写专业技能,不断拓宽知识层面才能写好字,才能教好学生。学习书法同时需要信心、恒心、毅力的坚持,我们必须以身士卒,坚持不懈,通过自己的努力让“书盲”、“美盲”完美蜕变!
一、长自己见识,育书法种子
(1)认识学习书法的规律。书法是一门独立的学科,它有它自身的知识体系和技术规律,它同其它学科一样,学习它也必须按照它的学习规律。书法学习可以分为四步:①心不明白怎样写,手也不会写;②心明白了怎样写,手还是不会写;③心想咋写就能咋写;④心不用想怎样写,手也会写。在这四个阶段里,假如我们事先只列出前三个阶段,不说有第四个阶段,那么我相信绝大部分人不会想到有第四个阶段。因为,我们往往会认为,心想咋写就会咋写,这不就是我们想要的结果吗?这不就成了吗?错,平时我们练字的时候,我们是有时间平心静气的,去思考怎样书写的,可到了触景生情,现场提笔时,我们的手还能把字写好吗?所以只有到了第四个阶段,大脑不需要过多思考,书写技能达到不假思索的程度,才能真正做到学以致用。所以,书法学习是一个长期的学习过程,不断感悟提升的过程。
(2)做一个“眼高手低”之人。学习书法首先要长见识,通古今,博众家,为己用,只有这样才能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具体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首先、通古。要理清书法的演变历史,才能真正把握书法的脉络,这是提高认识的前提。在此推荐一本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中国书法史》,了解书法历程,对于学习书法整体掌握意义重大。其次,了解相关书法家生活的历史社会背景,才能真正读懂艺术家的创作意图,例如不了解颜真卿所处历史环境、遭遇的家庭灾难怎能理解被称为天下第二行书的《祭侄文稿》?最后,了解书法家的生活经历,才能知道书法家的创作风格演变,例如黄庭坚通过观船桨波动有感于书法,怎能理解《易经》中提到的“飞鸟出林,惊蛇入草”的含义?所以,学习书法之前,要读史、读人、读帖,才能提升自己眼力,真正做到“眼高手低”,才能真正孕育学习书法的种子。
二、人贴合一,善思明辨
学习书法要经过择贴,读帖,临摹,创作四个阶段。
(1)择贴——适合的才是最好的。关于字帖的选择问题,有“择贴如择偶”之称,需要人择贴、贴择人,人贴合一才能相互适应,才是最好的。择贴入手最好不要选择颜真卿楷书入手,因为唐楷法度森严,太完美;也不易选择王羲之《兰亭序》入手,其有“天下第一行書之美誉”,初学者与其差距太大,读不懂,写不了。一般可以由篆书或隶书或楷书入手,可以从清代吴让之的篆书入手,可以选择隶书《曹全碑》入手,也可以选择楷书智永《真草千字文》入手,选贴最好先临写墨迹本,再临写碑刻本,这样入门迅速。选择是成功的一半,字帖一旦确定就要反复研习,做到咬定青山不放松。
(2)读帖——书造自然,象形文字。首先、读笔法。先读用笔,读每一笔的起笔、行笔、收笔;再读笔顺、读笔势,每一笔的角度,整个字的取势;还要读笔意,每一笔的快慢节奏,每个字之间的连带关系等。其次、读字法。读字的笔画节奏,“横”如千里阵云、“点”似高山坠石、“撇”如陆断犀象角、“竖”如万岁枯藤、“捺”如崩浪奔雷、“努”如百钧弩发、“钩”如劲弩筋节。这些点画既是形态,也是运动的势,既可以看作是静态的形,也可以看作动态的势。每个字的点画都是有气势的,活的,需要我们情感的投入。最后、读章法。观察字与字之间的行列关系,疏密关系,看整体布局,是属于有行有列、还是有行无列、还是无行无列等等。
(3)临摹——摹得其形,临得其神。在临摹的过程中“取法乎上,仅得其中;取法乎中,仅得其下”,临摹适合自己的法帖。摹贴可以采用双沟填墨法,准确把握字体的形状,起笔、收笔、转折的状况,尊重客观现实。临帖,要充分理解书法家的历史社会背景,了解其书法习惯。临帖可以分为对临,背临;意临三部,对临要求墨守成规,背临综合运用,意临得其神态。
最后,“打铁还需自身硬”,只有不断提高自己的书写专业技能,不断拓宽知识层面才能写好字,才能教好学生。学习书法同时需要信心、恒心、毅力的坚持,我们必须以身士卒,坚持不懈,通过自己的努力让“书盲”、“美盲”完美蜕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