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围绕在科学教育中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发展幼儿的创造潜能,首先揭示时代发展对幼儿创造力培养的需求,其次构建了幼儿创造力发展与培养的实施方案,在此基础上,作者认为:幼儿园对幼儿创造力的培养是必须的,也是可行的。
【关键词】科学教育 创造力 内在潜力
为了抢占科技和经济的制高点,许多国家都在不遗余力地发展科教事业,加快各类人才的培养,进而把提高国民的科学文化素质看成是21世纪竞争成败的关键。江泽民总书记也指出“世界范围的经济竞争、综合国力的竞争,实际上是科学技术和民族素质的竞争。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因而作为创新培养的重要手段,创造教育已逐渐受到普遍重视,因此对幼儿进行创造力的培养,使之成为人才培养的第一环,已经成为时代发展对幼教改革的迫切呼唤。
创造力是人的智力最高级、最有价值的部分,是人类普遍存在的能力。创造力是一种资源,会因得不到开发被埋没、放置、社会发展需要主动的、有创造性的个体,培养具有主动性和创造性的人是当今社会对教育提出的必然要求,而教育可以发展儿童的创造才能,幼儿期主要是培养初级创造力、发展创造意识、创造性思维,为今后形成高级创造力做准备。
那么如何在科学教育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呢?
1. 注重幼儿的动手操作
科学的本质是探索未知、发现和创造,而创造又离不开联想和想象。有研究表明:大脑指挥双手,双手又指挥大脑,让幼儿多动手,可以增加他们的感知力和创造力。要想把幼儿培养成一个充满创造力的人,就应尽量让他们尝试各种事物,并以他们独特的方法进行实验,创造的前提是探索,体验、操作是幼儿创造的源泉。教师要为幼儿提供大量的、各种各样的材料,让幼儿动手摆弄、探究、体验,在实际操作的活动中不断积累经验。在组织活动时不应把集体教育活动作为唯一形式,而应支持和引导幼儿个别和小组发起的探究活动,让幼儿在自主选择的操作活动中发现、学习。
2.将创造型人才个性特征的培养,列为幼儿创造力教育的主要目标
创造型儿童往往具有好奇、冒险、自信的人格特征,这些人格
特征也是其创造性的一种表现。在一般的教学过程中,人们很少会把从属于非智力因素的好奇、冒险、自信的人格特征融合于智力因素的教育过程中,很少会理解和保护幼儿的这些创造性表现,使之成为幼儿稳定的心理品质。这样也压抑了幼儿创造力的发展,本研究根据创造力投资理论把知识、智力过程、智力风格、个性特征、动机、环境因素六个方面综合起来,在开展科学教育的同时重视培养幼儿创造型人格特征,把它列为培养幼儿创造力的主要目标。同时树立创造力的的教育观:尊重、宽容、期待。既尊重幼儿的一切想法和做法;宽容幼儿对事物的不确定、首创性、互异性和多样性,在活动中允许幼儿有100个以上的可能性;期待教师对幼儿的探索言行不予以评判;让他们好奇、喜探索、能坚持、会合作,如我们利用一日活动中的随机情景,开展猜一猜、想一想的活动,有即时即景解决问题的内容,也有科学常识、社会常识、生活常识方面的内容,教师积极引导幼儿一题多解、一问多答。创造力培养目标在幼儿个性特征的形成的同时也获得落实。
3. 形成利于幼儿创造力发展的心理氛围
鼓励幼儿多运用想象力,发表独特见解,为他们提供自由、信任、快乐的气氛和支持环境,就能让他们的潜能得以充分发挥。幼儿创造行为的特点是新奇、有魔力,只要不被忽视、苛求、严格限制,不成为缺乏爱的牺牲品,都具有创造精神。
3.1 教师在活动中要尊重幼儿的想法,接纳和支持幼儿的兴趣和观点,这样在心理安全的环境中,幼儿容易根据自己对事物的真实感受进行创造性地思考、想象和探究,有利于创造力的发展。
3.2 教师要允许幼儿出错,要认识到幼儿的许多错误源于幼儿当前的认识水平,那些在成人看来是错误、可笑的观点,在幼儿看来也许就是合理和正确的。幼儿总是怀着强烈的好奇心和良好的愿望去探究周围世界,常常用自己独特的、不同于成人的眼光认识世界,教师要耐心地倾听和观察,了解幼儿的真实意图,给予幼儿适时、适当的帮助,支持和鼓励幼儿大胆从事有创造性的活动。
4.注重幼儿与同伴间的表达与交流
幼儿在进行科学活动时,会有一种表达的潜力和欲望,他们急于想把自己的新发现向老师或同伴讲述,想把自己的疑惑向其他人说说。在表达与交流、听取同伴意见的过程中,他们知道了可以有多种办法解决问题,也能从同伴的讲述中得到灵感激发创造的火花。教师应更加注重性格较内向的幼儿,给他们多一些表达的机会,让每个孩子都能无拘无束地表达自己的观点,萌发创造意识。我们相信,每个孩子都有创造的潜能,创造力并不只是在某些外显的幼儿身上体现出来。
“语言是思维的拐杖”,离开语言的思维是虚晃无力的。在科学活动中,教师应重视组织幼儿与同伴交流自己操作过程和发现,他能使幼儿理清思路,更清晰地了解某些事。在操作中,语言伴随动作同步进行,同伴间的交流、争论有时是进一步探索的催化剂,教师要能及时的捕捉,并以此为契机,鼓励幼儿运用已有的经验大胆进行猜想和解释,按自己的想法作用于物体来验证,把问题弄个水落石出。石头和石头碰撞,可以撞出火花,争论一下,也许能争出个新思路、新举措,这样有利于幼儿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5. 幼儿科学教育的内容源自于生活
在选择内容和设计活动时要注意以幼儿的生活实践为基础,从
幼儿的身边开始,是让他们看得见、摸得着、听得到的,是他们感兴趣的,乐意去做的各种内容,才能解放他们的好奇心、求知欲,从而产生联想和创造。
1. 大自然是幼儿观察、了解世界的一个窗口。
2. 生活常识、规则是必须学习和积累的科学知识和经验。
3. 环保生态教育和研究是创造教育、责任心培养的重要手段。
4. 人与动植物的关系是幼儿最感兴趣的。
这样,我们能组织许多与幼儿生活密切相关的科学教育内容。
如:风、声、电、水、磁、光这一系列常见的现象,可以开展风的利用、声的用途、水资源的保护、电的作用的探索。这种探索不仅是知识的学习,更是让幼儿展开想象的翅膀去发明和创造。
面对新世纪的到来,随着对创造教育的深入研究,让我们越来越清楚地发现,创造力是幼儿所具有的内在潜力。幼儿的创造性思维需要成人的启发、引导,幼儿的创造意识需要我们去挖掘,我们应多方位、多层次、多角度地培养,以推进素质教育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董奇主编,《儿童创造力发展心理》,浙江教育出版社。
[2] 王志明主编,《幼儿园科学教育》,杭州大学出版社。
【关键词】科学教育 创造力 内在潜力
为了抢占科技和经济的制高点,许多国家都在不遗余力地发展科教事业,加快各类人才的培养,进而把提高国民的科学文化素质看成是21世纪竞争成败的关键。江泽民总书记也指出“世界范围的经济竞争、综合国力的竞争,实际上是科学技术和民族素质的竞争。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因而作为创新培养的重要手段,创造教育已逐渐受到普遍重视,因此对幼儿进行创造力的培养,使之成为人才培养的第一环,已经成为时代发展对幼教改革的迫切呼唤。
创造力是人的智力最高级、最有价值的部分,是人类普遍存在的能力。创造力是一种资源,会因得不到开发被埋没、放置、社会发展需要主动的、有创造性的个体,培养具有主动性和创造性的人是当今社会对教育提出的必然要求,而教育可以发展儿童的创造才能,幼儿期主要是培养初级创造力、发展创造意识、创造性思维,为今后形成高级创造力做准备。
那么如何在科学教育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呢?
1. 注重幼儿的动手操作
科学的本质是探索未知、发现和创造,而创造又离不开联想和想象。有研究表明:大脑指挥双手,双手又指挥大脑,让幼儿多动手,可以增加他们的感知力和创造力。要想把幼儿培养成一个充满创造力的人,就应尽量让他们尝试各种事物,并以他们独特的方法进行实验,创造的前提是探索,体验、操作是幼儿创造的源泉。教师要为幼儿提供大量的、各种各样的材料,让幼儿动手摆弄、探究、体验,在实际操作的活动中不断积累经验。在组织活动时不应把集体教育活动作为唯一形式,而应支持和引导幼儿个别和小组发起的探究活动,让幼儿在自主选择的操作活动中发现、学习。
2.将创造型人才个性特征的培养,列为幼儿创造力教育的主要目标
创造型儿童往往具有好奇、冒险、自信的人格特征,这些人格
特征也是其创造性的一种表现。在一般的教学过程中,人们很少会把从属于非智力因素的好奇、冒险、自信的人格特征融合于智力因素的教育过程中,很少会理解和保护幼儿的这些创造性表现,使之成为幼儿稳定的心理品质。这样也压抑了幼儿创造力的发展,本研究根据创造力投资理论把知识、智力过程、智力风格、个性特征、动机、环境因素六个方面综合起来,在开展科学教育的同时重视培养幼儿创造型人格特征,把它列为培养幼儿创造力的主要目标。同时树立创造力的的教育观:尊重、宽容、期待。既尊重幼儿的一切想法和做法;宽容幼儿对事物的不确定、首创性、互异性和多样性,在活动中允许幼儿有100个以上的可能性;期待教师对幼儿的探索言行不予以评判;让他们好奇、喜探索、能坚持、会合作,如我们利用一日活动中的随机情景,开展猜一猜、想一想的活动,有即时即景解决问题的内容,也有科学常识、社会常识、生活常识方面的内容,教师积极引导幼儿一题多解、一问多答。创造力培养目标在幼儿个性特征的形成的同时也获得落实。
3. 形成利于幼儿创造力发展的心理氛围
鼓励幼儿多运用想象力,发表独特见解,为他们提供自由、信任、快乐的气氛和支持环境,就能让他们的潜能得以充分发挥。幼儿创造行为的特点是新奇、有魔力,只要不被忽视、苛求、严格限制,不成为缺乏爱的牺牲品,都具有创造精神。
3.1 教师在活动中要尊重幼儿的想法,接纳和支持幼儿的兴趣和观点,这样在心理安全的环境中,幼儿容易根据自己对事物的真实感受进行创造性地思考、想象和探究,有利于创造力的发展。
3.2 教师要允许幼儿出错,要认识到幼儿的许多错误源于幼儿当前的认识水平,那些在成人看来是错误、可笑的观点,在幼儿看来也许就是合理和正确的。幼儿总是怀着强烈的好奇心和良好的愿望去探究周围世界,常常用自己独特的、不同于成人的眼光认识世界,教师要耐心地倾听和观察,了解幼儿的真实意图,给予幼儿适时、适当的帮助,支持和鼓励幼儿大胆从事有创造性的活动。
4.注重幼儿与同伴间的表达与交流
幼儿在进行科学活动时,会有一种表达的潜力和欲望,他们急于想把自己的新发现向老师或同伴讲述,想把自己的疑惑向其他人说说。在表达与交流、听取同伴意见的过程中,他们知道了可以有多种办法解决问题,也能从同伴的讲述中得到灵感激发创造的火花。教师应更加注重性格较内向的幼儿,给他们多一些表达的机会,让每个孩子都能无拘无束地表达自己的观点,萌发创造意识。我们相信,每个孩子都有创造的潜能,创造力并不只是在某些外显的幼儿身上体现出来。
“语言是思维的拐杖”,离开语言的思维是虚晃无力的。在科学活动中,教师应重视组织幼儿与同伴交流自己操作过程和发现,他能使幼儿理清思路,更清晰地了解某些事。在操作中,语言伴随动作同步进行,同伴间的交流、争论有时是进一步探索的催化剂,教师要能及时的捕捉,并以此为契机,鼓励幼儿运用已有的经验大胆进行猜想和解释,按自己的想法作用于物体来验证,把问题弄个水落石出。石头和石头碰撞,可以撞出火花,争论一下,也许能争出个新思路、新举措,这样有利于幼儿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5. 幼儿科学教育的内容源自于生活
在选择内容和设计活动时要注意以幼儿的生活实践为基础,从
幼儿的身边开始,是让他们看得见、摸得着、听得到的,是他们感兴趣的,乐意去做的各种内容,才能解放他们的好奇心、求知欲,从而产生联想和创造。
1. 大自然是幼儿观察、了解世界的一个窗口。
2. 生活常识、规则是必须学习和积累的科学知识和经验。
3. 环保生态教育和研究是创造教育、责任心培养的重要手段。
4. 人与动植物的关系是幼儿最感兴趣的。
这样,我们能组织许多与幼儿生活密切相关的科学教育内容。
如:风、声、电、水、磁、光这一系列常见的现象,可以开展风的利用、声的用途、水资源的保护、电的作用的探索。这种探索不仅是知识的学习,更是让幼儿展开想象的翅膀去发明和创造。
面对新世纪的到来,随着对创造教育的深入研究,让我们越来越清楚地发现,创造力是幼儿所具有的内在潜力。幼儿的创造性思维需要成人的启发、引导,幼儿的创造意识需要我们去挖掘,我们应多方位、多层次、多角度地培养,以推进素质教育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董奇主编,《儿童创造力发展心理》,浙江教育出版社。
[2] 王志明主编,《幼儿园科学教育》,杭州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