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光式医改

来源 :百姓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dong123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5年来宿迁“卖光式医改”一直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一度陷入从“好得很”到“糟得很”的两极摇摆之中。《中国青年报》记者用了五个悖论来概括。政治悖论——卫生局长称:“卖”光了我的“权”更大;伦理悖论——私立医院全打“公益招牌”;经济悖论——看病费用降低了医院收入上去了;评价悖论——“好模式”至今难复制。记者对此的评价相当高,以至为这个医改“好模式”无法复制而“扼腕叹息”。
  “卖光式医改”真是一个好模式吗?“医改”真能将医院“一卖了之”,真能“一劳永逸”吗?中国以前是一个计划体制国家,一提到改革,即条件反射般地想到“市场化”。市场化的极端,就是宿迁模式:将医院一卖了之。
  按照萨缪尔森的公共产品理论,医疗应属于“准公共产品”。“医疗卫生”有一定的排他性和竞争性,一个人享受较好的医疗条件,就意味着有人享受不到,这也是“看病得花钱”的理论依据;而“医疗卫生”同时也有公共属性,即较强的“正外部性”,一个人身体好了,对别人也是有好处的,也有利于经济增长。这种公共产品属性表明,完全由市场运作,会有明显的缺陷。市场不是一个筐,不是什么都能往里面装的。首先,就是公共产品不能全往里面装。虽然社会需要私人医院,但是,一个健全的医疗保障体系,人人看得起病的“公益医院”也必不可少。
  医疗卫生领域的市场失灵,又是由信息不对称引起的。比如医疗价格虚高,最重要原因,就是由于专业背景不同,导致医生与患者之间存在巨大的信息不对称。一到医院,再“叱咤风云”的人物都得受医生摆布。资本的天性就是逐利,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将医院“一卖了之”,让“医德”去单挑“资本大鄂”,再有良知的医生,也都会压得喘不过气来。“医疗卫生”从某种程度上来讲,应该算是一种“稀缺资源”了,但它们也容易被人利用而成为牟取暴利的工具。某些打着“公益”幌子的“送子医院”,私底下却总想着法子把患者口袋里的钱骗光。在电视里,在报纸上,诸如此类的暗访、揭露和举报还少吗?
  在走出渐进式改革的“旧双轨制”之后,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中又出现了令人不安的“新双轨制”。“医疗卫生”的服务价格是非常“市场化”了,但是另一方面,各种信息却极度不透明。于是,以公共权力为背景,自下而上地寻找和套取这两大体系之间的巨额租金也应运而生。这是一种不断自我强化的过程,诚如经济学者钟伟所言,这种改制的机会越多,腐败收益越大,参与到游戏之中的人就越庞大和亢奋,“它是脱离了改革永远都不会并轨的,是对渐进改革的庸俗化扭曲。”
其他文献
三晃膀为武当洪拳中颇具代表性的套路,其动作朴实无华、刚猛暴烈,大有“晃膀撞倒山,跺脚震九州”的气势。其劲力以硬脆快猛、刚柔相济为法则,技法强调顾打合一、攻防兼备。其代表
关于李子勋:  大多数人认识李子勋,恐怕都是通过央视的一档夜间节目《心理访谈》。荧屏中的他戴金丝眼镜,着深色西服,一头黑发纹丝不乱,形象颇为儒雅。面对陷入困境的各色来访者,他略带四川口音,语气柔和,娓娓道来。  荧屏下的李子勋是中日友好医院心理科的主任,从事心理治疗工作15年。如今不断攀升的收视率让他成了医院的“明星”大夫,每周的心理门诊都人满为患,挂不上号的人几乎把电话打爆……  其实早在多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