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出生体质量儿适宜的分娩方式及适时终止妊娠时机的选择

来源 :中华妇产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7163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调查分析我国低出生体质量儿的分娩方式及围产结局,探讨其适宜的分娩方式及适时终止妊娠的时机。

方法

对2011年1月1日至12月31日我国东北、西北、华北、华中、华东、华南、西南地区,包括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在内的39家医院分娩的103 678例孕产妇的有效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1)新生儿平均出生体质量为(3 263±540)g,低出生体重儿7 474例,发生率为7.209%(7 474/103 678)。其中足月低出生体质量儿2 214例,发生率为2.328%(2 214/ 95 116);早产低出生体质量儿5 260例,发生率为61.434%(5 260/8 562例)。(2)自28孕周起至36孕周,剖宫产率随孕周的增加而上升。足月低出生体质量儿的剖宫产率为61.14%(1 139/1 863),高于出生正常体质量儿的52.947%(45 108/85 195),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低出生体质量儿的剖宫产指征构成比显示,10.73%(443/4 128)为社会因素,48.91%(2 019/4 128)为母体因素;出生正常体质量儿的剖宫产指征构成比的社会因素、母体因素分别为27.70%(12 495/45 108)、 38.60%(17 412/45 108)。两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4)足月低出生体质量儿的急诊剖宫产率为41.09%(468/1 139),比出生正常体质量儿急诊剖宫产率的31.09%(14 024/45 108)明显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5)足月低出生体质量儿的死产率、新生儿窒息率及新生儿死亡率分别为2.36%(44/1 863)、6.12%(114/1 863)和3.17%(59/1 863);出生正常体质量儿则分别为0.11% (94/85 195)、1.41%(1 201/85 195)和0.14%(119/85 195);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6)以剖宫产术分娩的低出生体质量儿死产率(0.53%)及新生儿死亡率(0.97%)明显低于阴道分娩者(分别为5.25%、6.63%);尤其是在孕28~33周+6的剖宫产术分娩者新生儿窒息率(17.95%)及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率(3.61%)也明显低于阴道分娩者(分别为30.09%、6.62%)。(7)随孕周增加,不同分娩孕周的低出生体质量儿新生儿窒息率和死产率有所减少,在28~29孕周时新生儿窒息率(39.22%)和死产率(23.28%)最高,至34孕周后则明显下降(分别为9.08%及2.88%)。

结论

低出生体质量儿是导致围产儿死亡等不良围产结局和剖宫产率增加的原因之一;减少低出生体质量儿的发生,应根据孕周及胎儿情况行个体化分析,尽可能使孕周延长至孕34周后终止妊娠;分娩方式的选择应依据孕妇及胎儿的具体病情而定,这样才能明显提高新生儿存活率。

其他文献
期刊
目的探讨高危型HPV阳性妇女子宫颈脱落细胞HPV L1蛋白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2年11月–2013年6月间,在浙江省湖州市妇幼保健院和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就诊的符合入组条件[包括既往无子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史及恶性肿瘤史,无子宫颈手术史,年龄为30~65岁,非妊娠期妇女]的高危型HPV阳性妇女。收集子宫颈脱落细胞,分别行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TCT)和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检测HPV
期刊
目的通过对40~60岁健康妇女的横断面调查,了解其体内雄激素水平及与机体脂肪含量及分布的关系。方法将222例40~60岁健康妇女按照月经状态分为生育期、绝经过渡期早期、绝经过渡期晚期及绝经后,测定体内脱氢表雄酮(DHEA)、总睾酮(TT)、性激素结合球蛋白(SHBG)水平,计算游离雄激素指数(FAI)。使用双能X线吸收骨密度仪测定机体脂肪含量及分布。结果在40~60岁妇女中,生育期妇女体内DHEA
期刊
目的探讨中年女性脂联素水平随生殖衰老的变化及与雄激素的关联性。方法招募2013年8月至10月在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进行健康体检、年龄40~65岁的健康妇女为观察对象,按照生殖衰老的不同阶段分为4组:绝经前组119例,绝经过渡期组60例,绝经后早期组(绝经时间<5年)62例,绝经后晚期组(绝经时间≥5年)64例。测量身高、体质量、腰围,测定性激素结合球蛋白(SHBG)、硫酸脱氢表雄酮(DHEA-S
目的探讨对三胎妊娠孕妇实施减胎术后双胎或单胎的妊娠结局及流产发生风险的分析。方法收集2001年9月–2014年3月在山东大学附属省立医院妇产科实施减胎术的三胎妊娠孕妇282例(其中自然受孕11例,其余均为辅助生殖技术助孕),根据保留胎儿数目分成由三胎妊娠减至双胎者231例(双胎组),由三胎妊娠减至单胎者51例(单胎组)。双胎组因胎儿畸形和孕妇要求减至双胎;单胎组因孕妇要求和双绒毛膜三羊膜囊三胎妊娠
期刊
期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