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推进,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也在发生着变化。课堂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水平的“主阵地”,因此课堂的调控能力也成为新课程下教师的主要素质之一。在以 “学生为中心”的课堂中,教师经常会遇上一些突发事件,打断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师生的思路,影响教学的正常进行。突发事件处理得好,教学的整体损失较小;处理得不好,就会给全班学生造成时间的浪费和学习上较大的损失。因此,处理课堂上的突发事件要讲方法和艺术,要灵活,不能太死板。
作为教师,大家都知道,学生的精神状态对于教师的情绪和状态影响很大,那么在学生精神不济时,教师就要及时地采取措施,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如,一天上午第四节课,刚上课不到十分钟,教师就发现大家不怎么有精神,读了个字音,声音小得像蚊子,一个一个都蔫头耷脑的,“都睡着了吗?不能大点声吗?”教师生气地喊了一声。“没有。”“那怎么回事?”教师本以为大家会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没想到大家竟然异口同声地说了句:“饿了!”教师灵机一动,说:“原来是这么回事啊!怎么不早说呢,来,看黑板,老师给大家画个饼吃。”大家一听,突然来了兴致,都坐直了身子,抬头看着教师。于是,教师拿着粉笔在黑板上画了个饼,“要芝麻吗?”“要!”大家异口同声地说道,于是教师又在饼上点了几个点,看着大家兴奋的样子,教师说:“大家上了一上午课也累了,我就再给大家加块肉吧,给大家一秒钟时间赶快吃饼,这样一会儿学习一定很有劲!”“吃饱了吗?”“饱了!”“有劲了吗?”“有了!”大家很自然地顺着教师给的杆爬上了。兴致马上被调动起来了,接下来的半节课大家表现得都很积极。“画饼充饥”巧妙地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间接地调高了课堂效率。
再比如,上课读字音,大家读的声音特别小,而班长正好也没有读。于是教师就把班长给叫起来,说:“班长,读了吗,大家?”出乎教师意料的是,班长并没有回答教师的问题,而是调侃地说:“老师,你刚才说的是个病句。”顿时,班里的学生都笑了,一副坐等笑话的模样盯着教师看。怎么办?事情发生得太过突然,完全超出了教师的预设。于是,教师微笑着对班长说:“你来告诉我们大家,这为什么是个病句吧!”“我就是班长,你却问我班长读了吗,大家?”有学生嘻嘻地笑了起来,似乎觉得班长说的很有道理。“嗯,有道理,再听听我给你分析一下刚才这话。班长是个称呼,叫你回答问题,“读了吗,大家”是个倒装的问句,且问号应该放在……”“句末。”学生齐声回答。班长瞪着大眼睛惊奇地看着教师,“看来大家上节课的问号掌握得不错啊!”教师及时鼓励着。“对于这个句子还有疑问吗,班长。”“没有了。”他弱弱地说着,低下了头。“我们要学习班长这种勇于质疑的精神,但是我们更应该把这种质疑的精神用在知识的探究上,而不是盯着老师说的话挑刺儿。同样,这也告诉我以后说话的时候要更加地严谨,尽量不要让人挑出毛病来。”对于这样的情况,如果教师不处理,直接批评了事,就会造成不好的影响。首先,班长会特别不服气,就认定教师说了个病句还不敢承认,没有担当,对教师就不再那么信服;其次,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其他学生也会花长时间偷偷研究教师说的这句话到底是不是个病句,而不能把心思用到学习上,这样一节课的效率就无法保证了。所以,有时面对学生的捣乱,教师可以更加灵活地处理,这样既能巧妙地化解矛盾,又能增进师生感情。
做一个教书匠很容易,做一个知识的传输机也不难,但是如果教师过三十几年这样的生活,不仅教师自己毫无幸福感而言,对于学生来说也是一种不幸。所以,为了学生的未来,为了自己的幸福,在喧闹的生活中,教师应保持内心的一方净土,潜心研究教学,用智慧化解课堂中的矛盾,做一个幸福的教师。
作为教师,大家都知道,学生的精神状态对于教师的情绪和状态影响很大,那么在学生精神不济时,教师就要及时地采取措施,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如,一天上午第四节课,刚上课不到十分钟,教师就发现大家不怎么有精神,读了个字音,声音小得像蚊子,一个一个都蔫头耷脑的,“都睡着了吗?不能大点声吗?”教师生气地喊了一声。“没有。”“那怎么回事?”教师本以为大家会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没想到大家竟然异口同声地说了句:“饿了!”教师灵机一动,说:“原来是这么回事啊!怎么不早说呢,来,看黑板,老师给大家画个饼吃。”大家一听,突然来了兴致,都坐直了身子,抬头看着教师。于是,教师拿着粉笔在黑板上画了个饼,“要芝麻吗?”“要!”大家异口同声地说道,于是教师又在饼上点了几个点,看着大家兴奋的样子,教师说:“大家上了一上午课也累了,我就再给大家加块肉吧,给大家一秒钟时间赶快吃饼,这样一会儿学习一定很有劲!”“吃饱了吗?”“饱了!”“有劲了吗?”“有了!”大家很自然地顺着教师给的杆爬上了。兴致马上被调动起来了,接下来的半节课大家表现得都很积极。“画饼充饥”巧妙地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间接地调高了课堂效率。
再比如,上课读字音,大家读的声音特别小,而班长正好也没有读。于是教师就把班长给叫起来,说:“班长,读了吗,大家?”出乎教师意料的是,班长并没有回答教师的问题,而是调侃地说:“老师,你刚才说的是个病句。”顿时,班里的学生都笑了,一副坐等笑话的模样盯着教师看。怎么办?事情发生得太过突然,完全超出了教师的预设。于是,教师微笑着对班长说:“你来告诉我们大家,这为什么是个病句吧!”“我就是班长,你却问我班长读了吗,大家?”有学生嘻嘻地笑了起来,似乎觉得班长说的很有道理。“嗯,有道理,再听听我给你分析一下刚才这话。班长是个称呼,叫你回答问题,“读了吗,大家”是个倒装的问句,且问号应该放在……”“句末。”学生齐声回答。班长瞪着大眼睛惊奇地看着教师,“看来大家上节课的问号掌握得不错啊!”教师及时鼓励着。“对于这个句子还有疑问吗,班长。”“没有了。”他弱弱地说着,低下了头。“我们要学习班长这种勇于质疑的精神,但是我们更应该把这种质疑的精神用在知识的探究上,而不是盯着老师说的话挑刺儿。同样,这也告诉我以后说话的时候要更加地严谨,尽量不要让人挑出毛病来。”对于这样的情况,如果教师不处理,直接批评了事,就会造成不好的影响。首先,班长会特别不服气,就认定教师说了个病句还不敢承认,没有担当,对教师就不再那么信服;其次,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其他学生也会花长时间偷偷研究教师说的这句话到底是不是个病句,而不能把心思用到学习上,这样一节课的效率就无法保证了。所以,有时面对学生的捣乱,教师可以更加灵活地处理,这样既能巧妙地化解矛盾,又能增进师生感情。
做一个教书匠很容易,做一个知识的传输机也不难,但是如果教师过三十几年这样的生活,不仅教师自己毫无幸福感而言,对于学生来说也是一种不幸。所以,为了学生的未来,为了自己的幸福,在喧闹的生活中,教师应保持内心的一方净土,潜心研究教学,用智慧化解课堂中的矛盾,做一个幸福的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