朴素与真实

来源 :对外大传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kyskysky0944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者按:杨绛曾经翻译过英国诗人蓝德的诗:“我和谁都不争,和谁争我都不屑;我爱大自然,其次就是艺术;我双手烤着生命之火取暖……”对自然和艺术的喜爱,也是很多人的心声。
  艺术,是人类的共同语言,在国际交往中展现着别样的魅力。
  本刊“艺术长廊”栏目推荐的艺术家,都是在中国当代艺术长河中显现的珍品,是艺术园地中绽放的璀璨的奇葩,其作品体现着东西方文明对话的渴望,代表着这个时代中国画家对当代艺术的理解、追求与推进……
  
  赵建成
  1949年生于山东青岛,中国画人物画家。
  现任文化部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美术创作院创作研究部主任,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硕士生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
  曾任山东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青岛市美术家协会主席,青岛画院院长、书记,青岛市终身制专业技术拔尖人才,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赵建成先生部分参展及获奖作品
  1984年《铺路石》入选“第六届全国美展”获铜牌奖
  1987年《祁连英雄》、《沂蒙娃》入选“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60周年全国美展”,《沂蒙娃》获一等奖
  1989年《厚土》入选“第七届全国美展”获铜牌奖
  1994年《金秋》入选“第八届全国美展”获最高奖
  1999年《魂系雪山——孔繁森》入选“第九届全国美展”获铜牌奖
  2000年《金秋》入选“百年中国画”大展
  2004年《西部放歌——灵光》入选“第十届全国美展”获银牌奖
  2004年《灵光》荣获中国文化部主办的“第二届全国画院双年展”最高奖——学术奖
  2006年作为中国美术家代表团成员赴法国参加“中国文化年巴黎美术周——中国当代著名中国画作品展”系列活动,并访问德国、荷兰、比利时
  
  在名家云集的当代中国人物画坛,赵建成先生的名字恰如其笔下人物般响亮。他曾连续五届在全国美展上获奖,这在中国美术界可以说是凤毛麟角。范曾先生曾如此评价赵建成先生:“方今之世,瓦釜雷鸣,
  若赵君人物画之精绝,已寥寥如晨星矣。”
  


  在中国人物画绘画技法上,赵建成先生创造了以湿笔一次性勾出人物面部的独特画法。他巧妙地运用了灰色调和多种笔法去处理形象,同时,他还借用了特写的方法,画人不画“全人”,使观赏者的视线集中于最能体现人物性格特征的面部或姿势上,这种布局方式在传统人物画中是非常少见的。显然,画家大胆参照西方现代主义绘画的构图形式,用笔重“金石味”,注重对人物形体的表现。这些人物“造像”格调高雅清新,表情凝练沉静,笔墨丰富而纯静,形式变化而典雅,所蕴涵的素静单纯、庄严肃穆远离了世俗的喧嚣与纷繁,给欣赏者以精神上的震撼和思想上的启迪。
  作为继蒋兆和等大师之后第三代中国人物画的领军人物,关注现实、关注民生、关注当代人心灵,一直是赵建成先生的中国人物画着力表现的主题。在这类作品里,观赏者始终能感受到赵建成先生对东方艺术精神的那种雄浑博大、浑朴自然之象的追寻,画面所传达的意象是那样的撼人心魄,仿佛没有一种形象能包容这“能量”。加之其绘画题材所含蕴的历史特征,则更增强了作品的文化意味。
  赵建成先生不仅是一位有着深厚的艺术功力的画家,而且更是具有深邃的艺术思想及风格特质的画家。在他的作品中不仅具有英雄主义色彩,而且还具有唯美主义色彩,理性主义色彩与浪漫主义情怀在其作品中得到了完美的统一,其绘画作品同时契合了艺界学术追求和社会精英阶层欣赏两个层面的价值取向。对当今的“赵建成绘画现象”,美术评论界普遍认为,其绘画诉求极大地影响并推进了当代中国人物画风格的发展。
  在中西方绘画交流上,赵建成先生这样讲道:通过观看西方绘画原作,我被其伟大的美术成果和艺术成就所感动、震撼。无论是西方绘画的表现手法还是绘画技法,都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同时,我又深感到中国绘画的伟大、博深。西方绘画是通过三维手段再现绘画对象的。它给我们展示的是一个可有、可看、可想的具体画境。而中国绘画是将三维景象通过平面展现的一种绘画方式,它体现的是一个有生命的意境、承载着人的精神、文化的格调和含量,是人的情感的一种符号,一种载体。它蕴涵着一种东方的哲学、东方的文学、东方的诗性。
  由文化部、财政部联合实施的国家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在经历了近一年时间的申报和遴选过程后,赵建成先生的作品《第一次国共合作》成功获选。此项文化建设工程意在用艺术的手段展现1840年以来的重大历史史实,用艺术的方式来塑造国家和民族的形象。
  赵建成先生曾对笔者说过:我崇拜先贤大师们的超然境界,但我更崇拜他们的朴素与真实。我想,这就是赵建成先生绘画追求的真谛吧!
  (读者反馈请发至[email protected]
  责编:谭震
其他文献
刚接触到贵刊,就被她独具的特色所吸引。内容丰富多彩,那么多名人、大家的真知灼见,这是其他刊物难以比肩的。今年改版后,就更加好看了。刊名平和了,封面更清爽了,新设的“专栏”、“艺术长廊”和“书摘·文摘”等栏目,能涵盖更多不同类型的文章;把“理论探索”改为“理论平台”,增加了亲和力。  综览2008年第1期,在众多的好文章中,触动我最大的是《跨文化传播:信仰之间的重要相遇》一文,这种关于宗教的文章很少
期刊
采访时间:2007年11月6日  采访地点: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会议室  采访人:《对外传播》记者宏磊马新晶    编者按:2007年12月19日,央视新闻联播闪过这样的镜头,中国社会科学院卓新平研究员面对中央政治局领导,谈自己对当代世界宗教的理解。  或许,人们可能还不了解,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是毛泽东主席1964年提议建立的。  2006年,首届世界佛教论坛上,国家宗教局局长叶
期刊
尊敬的唐家璇国务委员,尊敬的北京大学许智宏校长,在座的各位朋友们,在新年即将来临之际,福田到了,就是福到了。今天我有机会在历史悠久的北京大学同肩负中国未来重任的同学们交流感到十分荣幸,北京大学作为中国的最高学府,教育水平之高,为世界所公认,并且还有许多日本留学生在这里学习,另外令人高兴的是,听说我的母校早稻田大学同北京大学有着长期活跃的交流。我希望将成为明天中国栋梁的同学们能够进一步加深对日本的了
期刊
长安街的玉兰花绽放枝头,又是一个充满希望的春天。2008年3月3日至14日举行的全国政协十一届一次会议上,来自各党派团体、各族各界的2000多位政协委员会聚北京,大会发言、小组讨论......一次次发言,一个个建议,凝聚着委员们的思考和心血,透射出他们认真履职的情怀。  笔者就“如何向世界讲述中国的故事,如何倾听世界的声音,了解世界的进步与对话”等问题,分别在委员驻地和人民大会堂采访了十几位委员。
期刊
编者按:即使在冬季:漫步拉萨的街头,也会感到“沐浴在阳光中的生活”是这样真切。在年光照3000小时以上的青藏高原,国内外游客在这里幸福地驻足停留,身边藏民纯净的笑容和一声亲切的问候:“扎西德勒”,伴着蓝天白云让人陶醉。  在刚刚过去的2007年,西藏入境旅游者增长136%,增长率居全国首位。  随着越来越多的人来到西藏,西藏的发展有了更多的机会呈现在世界的面前,他們也将一路的见闻向世界真实地传播。
期刊
编者按:法兰克福书展是当今世界规模最大、最负盛名的国际书展,被誉为国际图书出版界的“奥林匹克”,历来是各国文化和出版界人士关注的焦点。  本文作者亲临书展现场,感受了法兰克福书展的盛况。作者抓住了这次中国文化与世界面对面交流的难得机遇,开展了调研工作,以一个媒体人的视角让我们看到中国出版业“走出去”的美好前景、欧美图书的出版状况以及法兰克福书展主宾活动给出版人的启示,为读者提供了一份难得的信息参考
期刊
在国际交流的舞台上,活跃着一支生机勃勃的力量,这就是中国青年与世界各国青年之间的对话与往来。党和政府领导人历来都十分重视中国青年的对外交往,充分肯定青年交流在推动国家关系发展中的积极作用。  毛泽东同志1957年在莫斯科大学演讲时就指出:“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是归根结底是你们的”,“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  胡锦涛主席2003年5月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演讲时说:“青年是国家的未来,也是世界
期刊
编者按:法兰克福书展是当今世界规模最大、最负盛名的国际书展,被誉为国际图书出版界的“奥林匹克”,历来是各国文化和出版界人士关注的焦点。  本文作者亲临书展现场,亲身感受法兰克福书展的盛况。作者抓住了这次中国文化与世界面对面交流的难得机遇,开展了调研工作,以一个媒体人的视角让我们看到中国出版业“走出去”的美好前景、欧美图书的出版状况以及法兰克福书展主宾活动给出版人的启示,为读者提供了一份难得的信息参
期刊
2003年至今,吴建民已经连续四届担任全国政协新闻发言人。人称“魅力外交官”的他,在新闻发言人的舞台上将“交流学”演绎得淋漓尽致。      外交官出身的吴建民,第四次以全国政协新闻发言人的身份亮相2008年“两会”,在3月2日召开的全国政协十一届一次会议首场新闻发布会上,吴建民以真诚而坦率的态度回答了中外记者有关罕见冰冻雨雪引发的关于完善灾害应急机制的思考、独生子女政策是否延续执行、房价以及两岸
期刊
对于很多人而言,创刊于新中国成立之初的《人民画报》是一份珍藏在记忆里的画报。那时,《人民画报》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一枝独秀,和《解放军画报》同是全国读者的宠儿。那时,人们想欣赏毛主席、周总理等领袖人物和国内大好形势的彩色照片,非看人民画报不可,因为那时的报纸只刊登为数不多的黑白照片。 年轻一代可能没有眼见《人民画报》的盛况,那么这样一组故事也许能帮你寻找那时的记忆——至今已有近58年光荣历史的《人民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