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自信心的培养是社会教育、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心理学家曾研究发现,小学生的明显差异在于他们的自信心。所以,从一定程度上讲,拥有了自信,也就是向日后的成功迈进一步,对于小学生的数学学习亦是如此。因此,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显得尤为重要,是提高素质教育的关键,是适应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
【关键词】小学数学;培养;学生;自信心
【中图分类号】G423.69 【文章标识码】C 【文章编号】1326-3587(2014)04-0090-01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学习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心。”这说明,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已成为我国数学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要求数学教师转变教育理念,更多地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心理体验,培养和建立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在自信中学习,在成功中发展。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规律又决定了其自信心不稳定、不持久。当他们取得成功时往往兴奋异常,碰到困难时则不知所措,而遭遇失败时又显得灰心丧气。而且,小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比较脆弱,对于困难和失败的耐挫能力不强,禁不起反复的、多次的、连续的打击。因此,作为教师,积极培养学生自信心,不仅能为学生积极主动的行为提供了强烈的动机,而且能促进学生良好的态度、稳定的情绪、情感、理想和信念的形成以及健康人格的养成,推动他们创造性地学习。
一、优化教学评价,培养学生自信心
从教育学、心理学的角度讲,学生自我观念的形成、自信心的建立,往往是通过周围人的期望与课程评价,是课程教学中一个十分重要的内容。努力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数学课堂教学评价体系,是促进课程评价整体改革的重要举措。而口头评价又是数学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数学教学中最直接、最快捷、使用频率最高、对学生影响最大的一种过程性评价方式,对促进学生的发展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口头评价的成败将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成败,如何实施积极有效的激励性口头评价是我们每一位数学教师都应重视的问题。激励性口头评价是指在教育教学中,通过教师的语言、情感和恰当的教育教学方式,不失时机地给不同层次的学生以充分的肯定、激励,使学生在心理上获得自信和成功的体验,激发学生学习动机,诱发其学习兴趣,进而使学生积极主动学习。评价作为师生交流的有效方式,贯穿于课堂教学。
二、坚定主观信念,培养学生自信心
心理学家曾对千名天才中学生进行追踪研究,15年后对其中的30名高成就者和20名无大成就者进行比较,发现他们的明显差异就在于自信心。自信心对于一个人的终身发展如此重要,那么如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建立、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呢?笔者谈谈在教学实践中的做法,以抛砖引玉。
1、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营造一个有利于树立自信心的环境。教育心理学研究和教育实践表明:学生在没有精神压力,没有心理负担,心情舒畅,情绪饱满的情况下,大脑皮层容易形成兴奋中心,同时思维最活跃,能力发挥最好。也就是说,在一个宽松愉快的环境中进行学习,学生有不怕失败的心理,有自由发挥、充分交流的机会,有无拘无束的思维空间,学生的自信心就比较强。那么,如何创设这样的课堂氛围呢?
(1)教师要摆正自己的位置。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路人、组织者和合作者。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转变过去的“填鸭式”教学,多采用体现学生主体性的教学方法,如“小组合作法”“实践操作法”“师生互换角色法”等等。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其自信心就会大大提高。
(2)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学语言和体态很重要。教师看似平常的话语,是孩子们的阳光,是课堂的生命,极大地激发了孩子们的兴趣和主动参与的积极性,最大限度地为学生的发展提供了空间。这种低起点、小目标、勤评价、快反馈的做法,学生最感兴趣,最容易提升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3)数学学习过程中,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是培养自信心的一个重要的方面。具有较强思维能力的学生,较易增强学习的信心,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发展和培养思维品质来发展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思维能力直接受到抽象概括能力的制约,抽象概括能力差的同学,往往不能抓住事物的本质特征,对数学概念掌握不够牢固,很难正确地获得知识,长此以往就容易失去自信。因此,需要教师加强这方面能力的训练,逐步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4)对学生要实施希望教育。教师要热爱每一名学生,坚信每一名学生都能成才,对每一名学生都要坚持正面引导,循循善诱,不能幻想十个指头一般齐,有差异才构成自然界。教师要伴以强有力的思想工作,特别注意不断地给差生鼓励支持,给他们更多的关心和帮助,要坚信每一名学生都能学好数学知识。
2、巧用激励,帮助学生树立信心。所谓“激励”,就是指激发鼓励人的行为动机,使人作出努力行为,从而有效完成预定目标的过程,也就是调动人的积极性。把管理心理学的激励运用到初中数学教学,激励学生学习,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生树立信心,从而提高学习效率。我认为应注意以下原则:
(1)激励要因人而异。由于不同学生的情况不同,所以激励要因人而异。对于成绩相对较好的学生,可以把成绩提高到一个更高的水平,给他们制定一个更高的目标;对于学习成绩一般或不好的学生,可以制定一个合理的目标,激励他们通过努力实现。如果学生的目标一样,成绩好的学生觉得没有动力,轻松实现了目标,进而丧失进取心;而对于成绩一般的学生来说或许是一个遥不可及的目标,容易产生消极心里,以至于不求进取。因此,根据学生个体差异制定相应目标,是激励的前提。
(2)激励要奖惩适度。奖励与惩罚不适度都会影响激励效果。如果学生在上数学课无精打采、开小差、不交作业等等,可以惩罚,但惩罚过重会让学生感到不公,或者失去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性;而惩罚过轻则会让学生轻视错误的严重性,从而还容易犯同样的错误。如果学生数学成绩提升很快或者考试成绩较好,可以给予奖励。但奖励过重会使学生产生骄傲自满情绪,失去进一步提高自己的动力;而奖励过轻则起不到激励的效果,容易让学生产生不受重视的感觉。
(3)激励要做到公平合理。公平性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则,学生感到的任何不公平的待遇都会影响他的学习效率和学习情绪,从而影响到激励效果。因此,取得同等成绩的学生一定要得到同等层次的奖励,同理,犯同样错误的学生也应受到同等层次的处罚。
总之,现代社会需要人格完善的一代新人。只要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给学生创设成功的机会,让每个学生不断得到成功的体验,就能大大地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强化他们的学习动机,使他们满怀信心地投身学习,促使他们的人格得到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单丽华,浅析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信心[J].文理导航.2010年05期
2、蒋陆兴,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信心[J].小学教学参考.2011年30期
【关键词】小学数学;培养;学生;自信心
【中图分类号】G423.69 【文章标识码】C 【文章编号】1326-3587(2014)04-0090-01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学习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心。”这说明,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已成为我国数学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要求数学教师转变教育理念,更多地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心理体验,培养和建立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在自信中学习,在成功中发展。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规律又决定了其自信心不稳定、不持久。当他们取得成功时往往兴奋异常,碰到困难时则不知所措,而遭遇失败时又显得灰心丧气。而且,小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比较脆弱,对于困难和失败的耐挫能力不强,禁不起反复的、多次的、连续的打击。因此,作为教师,积极培养学生自信心,不仅能为学生积极主动的行为提供了强烈的动机,而且能促进学生良好的态度、稳定的情绪、情感、理想和信念的形成以及健康人格的养成,推动他们创造性地学习。
一、优化教学评价,培养学生自信心
从教育学、心理学的角度讲,学生自我观念的形成、自信心的建立,往往是通过周围人的期望与课程评价,是课程教学中一个十分重要的内容。努力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数学课堂教学评价体系,是促进课程评价整体改革的重要举措。而口头评价又是数学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数学教学中最直接、最快捷、使用频率最高、对学生影响最大的一种过程性评价方式,对促进学生的发展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口头评价的成败将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成败,如何实施积极有效的激励性口头评价是我们每一位数学教师都应重视的问题。激励性口头评价是指在教育教学中,通过教师的语言、情感和恰当的教育教学方式,不失时机地给不同层次的学生以充分的肯定、激励,使学生在心理上获得自信和成功的体验,激发学生学习动机,诱发其学习兴趣,进而使学生积极主动学习。评价作为师生交流的有效方式,贯穿于课堂教学。
二、坚定主观信念,培养学生自信心
心理学家曾对千名天才中学生进行追踪研究,15年后对其中的30名高成就者和20名无大成就者进行比较,发现他们的明显差异就在于自信心。自信心对于一个人的终身发展如此重要,那么如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建立、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呢?笔者谈谈在教学实践中的做法,以抛砖引玉。
1、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营造一个有利于树立自信心的环境。教育心理学研究和教育实践表明:学生在没有精神压力,没有心理负担,心情舒畅,情绪饱满的情况下,大脑皮层容易形成兴奋中心,同时思维最活跃,能力发挥最好。也就是说,在一个宽松愉快的环境中进行学习,学生有不怕失败的心理,有自由发挥、充分交流的机会,有无拘无束的思维空间,学生的自信心就比较强。那么,如何创设这样的课堂氛围呢?
(1)教师要摆正自己的位置。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路人、组织者和合作者。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转变过去的“填鸭式”教学,多采用体现学生主体性的教学方法,如“小组合作法”“实践操作法”“师生互换角色法”等等。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其自信心就会大大提高。
(2)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学语言和体态很重要。教师看似平常的话语,是孩子们的阳光,是课堂的生命,极大地激发了孩子们的兴趣和主动参与的积极性,最大限度地为学生的发展提供了空间。这种低起点、小目标、勤评价、快反馈的做法,学生最感兴趣,最容易提升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3)数学学习过程中,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是培养自信心的一个重要的方面。具有较强思维能力的学生,较易增强学习的信心,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发展和培养思维品质来发展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思维能力直接受到抽象概括能力的制约,抽象概括能力差的同学,往往不能抓住事物的本质特征,对数学概念掌握不够牢固,很难正确地获得知识,长此以往就容易失去自信。因此,需要教师加强这方面能力的训练,逐步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4)对学生要实施希望教育。教师要热爱每一名学生,坚信每一名学生都能成才,对每一名学生都要坚持正面引导,循循善诱,不能幻想十个指头一般齐,有差异才构成自然界。教师要伴以强有力的思想工作,特别注意不断地给差生鼓励支持,给他们更多的关心和帮助,要坚信每一名学生都能学好数学知识。
2、巧用激励,帮助学生树立信心。所谓“激励”,就是指激发鼓励人的行为动机,使人作出努力行为,从而有效完成预定目标的过程,也就是调动人的积极性。把管理心理学的激励运用到初中数学教学,激励学生学习,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生树立信心,从而提高学习效率。我认为应注意以下原则:
(1)激励要因人而异。由于不同学生的情况不同,所以激励要因人而异。对于成绩相对较好的学生,可以把成绩提高到一个更高的水平,给他们制定一个更高的目标;对于学习成绩一般或不好的学生,可以制定一个合理的目标,激励他们通过努力实现。如果学生的目标一样,成绩好的学生觉得没有动力,轻松实现了目标,进而丧失进取心;而对于成绩一般的学生来说或许是一个遥不可及的目标,容易产生消极心里,以至于不求进取。因此,根据学生个体差异制定相应目标,是激励的前提。
(2)激励要奖惩适度。奖励与惩罚不适度都会影响激励效果。如果学生在上数学课无精打采、开小差、不交作业等等,可以惩罚,但惩罚过重会让学生感到不公,或者失去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性;而惩罚过轻则会让学生轻视错误的严重性,从而还容易犯同样的错误。如果学生数学成绩提升很快或者考试成绩较好,可以给予奖励。但奖励过重会使学生产生骄傲自满情绪,失去进一步提高自己的动力;而奖励过轻则起不到激励的效果,容易让学生产生不受重视的感觉。
(3)激励要做到公平合理。公平性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则,学生感到的任何不公平的待遇都会影响他的学习效率和学习情绪,从而影响到激励效果。因此,取得同等成绩的学生一定要得到同等层次的奖励,同理,犯同样错误的学生也应受到同等层次的处罚。
总之,现代社会需要人格完善的一代新人。只要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给学生创设成功的机会,让每个学生不断得到成功的体验,就能大大地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强化他们的学习动机,使他们满怀信心地投身学习,促使他们的人格得到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单丽华,浅析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信心[J].文理导航.2010年05期
2、蒋陆兴,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信心[J].小学教学参考.2011年3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