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表达”深深融入语文课堂

来源 :语文天地·小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oofa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听说读写”是语文的四项基本功——而其中的“说”指向语文的交际工具性。正如课标中强调的“……使学生能运用所学……进行口头和书面表达,才是语文教学的根本,才是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对小学低年级学生来说,识字量和思维水平都还不足以支持进行系统的写作(只进行一些组词、造句或简单的写话)。这样,对于“表達”来说,这个阶段的口语训练应重于书面作文。
  在实际的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我们发现,学生融入课堂“表达”的质量并不高,这就造成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得不到相应的发展。不仅是影响了他们将来的口语交流能力,而且对其将来书面写作也产生了不利影响。主要的问题有:首先,教师对学生“表达”的重视度不够,除了课堂互动的需要,很少专门有指向口语表达的训练。往往将重心放在识字、组词、拼音这几个方向上,学生基本处于“静默”学习状态;其次,低年级学生的生活积累、识字水平、知识储备还处于较低层面,表达能力比较弱是客观事实,往往在表达中词不达意、逻辑不清,表达自信心不足。而教师缺少对表达心理的正面引导,也造成了学生在课堂上不愿意主动参与表达。
  因而,我们有必要调整教学思路和方法,加强对低年级学生表达力方面的训练,调动学生参与课堂表达的意愿,让“表达”真正融入语文课堂,从而使学生的语言实践能力得到有效的启蒙和发展。
  一、给学生创造“表达”的机会
  如果只是在教其他内容的时候,偶尔与学生互动,“顺便”让学生表达,显然是缺少指向性和系统性的。学生的表达意识和表达能力都不可能得到有效的发展。因而,在课堂上,教师应有意识、有目的的为学生创造表达的机会。
  比如课堂的互动交流。教师不仅是与学生简单对话,而是应该在对话中对他们的表达进行指导,这样有指向性的互动才是学生所需要的表达“机会”。比如在教《小蝌蚪找妈妈》的时候。我问学生,“文章的开头,说小蝌蚪长什么样子呢?”学生回答“大大的脑袋,黑灰色的身子,长长的尾巴”。我引导他,“应该像老师一样把话说完整,谁长着大大的脑袋?”学生再说,“小蝌蚪长着大大的脑袋……”。这样训练学生学习完整规范地表达,才是真正指向“表达”的机会。
  再比如结合识字教学让学生表达。一般来说,我们教师在识字教学中是很少关注学生表达的,教学的注意力都会集中在如何让学生掌握生字的书写、含义和发音上。而其实,在识字或其他内容的教学中,教师一样可以有意引导学生积极发言。比如,我们在教学生“仙”字时,不是直接把字的结构讲给学生听,而是把表达的机会让给学生,“这个字由两部分组成,是哪两个部分呢?”学生回答,“左边一个亻字旁,右边一个山字。”“很好,那你能用它组个词吗?”“神仙”“好,什么样的神仙?”另一位学生,“长着白胡子的神仙”。这样,一步步引导学生由一个字到组词,再表达出一个完整的短句,整个过程中,完全把“话语权”给了学生,也一样完成了识字的教学。
  二、引导学生积极自主的“表达”
  低年级小学生表达能力弱是客观事实。但我们发现学生在课堂下并不缺少表达的意愿和勇气,他们总是试图用自己有限的语汇去与同学、家长进行积极的交流。而到了课堂上,为什么他们又失去了表达的勇气和自信了呢?显然,问题出在教师身上。教师没有给学生建立适宜表达的环境,也没有对学生的表达自信给予有效的引导和支持。在教学中,不是板着脸,就是经常批评学生,要不就是教学过程单调而没有趣味,使得学生不敢表达、不愿表达。
   所以,对低年级的学生,要想让他们积极自主地“表达”,教师一方面应多给学生以正面的鼓励;另一方面多采用小学生喜欢的教学方法。
  比如,在教《曹冲称象》的时候,我先没有带领学生阅读课文,而是先摆出了一个图片(一位古代的小孩把一个大象牵到一个木船上)。我问学生,“大家看这张图,你认为它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呢?”有位学生说,“这个小朋友把大象牵到船上,把它运过河”;另一位学生说,“这个小朋友买了头大象,一起去春游”……这些学生的表述都没有跟课文沾边,这就达不到我要引出课文的目的。但我没有否定任何一位学生的表述,“大家说的都很棒,真羡慕你们,有这么丰富的想象力……说明你们都很聪明……这张图片,其实讲的是一位和你们一样聪明的小孩的故事,大家想知道吗?”。这样,不但巧妙地引出课文,又同时保护了学生表达的自信心。
  再如,教师可以把语言表达的过程进行游戏化、趣味化处理,更适应低年级小学生的心理,能有效调动他们参与表达的兴趣。如在学习了《树》这一课后,我让学生们分组进行组词造句比赛:围绕“树”这个字,先造词,看哪个组造出来的词多。学生们会先用课文中的词,如“杨树、梧桐树……”后来就开始拓展“槐树、柳树……树枝、树叶……”。然后,我让各小组轮流发言进行词语接力赛。如“树叶”→“绿色的树叶”→“三角形树叶”……“柳树”→“高大的柳树”→“漂亮的柳树”……看哪个组造出的短句又多又好。这样活跃、有趣的表达氛围,就能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表达的意愿。
  总之,表达能力训练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必须要重视并得到有效落实的重要内容。针对当前小学低年级语文课堂“表达”参与度低、效果不佳的问题,建议教师从给学生创造表达机会和引导学生积极自主表达这两个方面多下些工夫。
  
  作者单位:山东省聊城市东阿县实验小学(252200)
其他文献
教师表情是教学情感的外在表现,既指言语表情,也指非言语表情。言语表情是通过语音、语调、语速、停顿时间等变化来表现不同的情感色彩。非言语表情是通过面部表情和体态表情来
<正> 绿色叶子作为食物时,可为人类提供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类脂物、维生素和矿物质。但是可食性的叶子种类不多,而且是季节性的。有些叶子还含有抗营养成份和有毒化学物质
文本是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载体,它蕴含着丰富的阅读资源,也潜藏着学生语文能力的发展点。基于文本细节的研读正是从文章细处入手,深入挖掘文本蕴藏的阅读资源。作为一线语文教师,要明确文本细节研读的价值取向,不断优化教学策略,将文本阅读向更深处推进。  一、文本细节研读的价值取向  文本细节研读的价值取向不是单一的,要分析语文阅读课堂的构成要素,包括作者、学生、学科、教师等。  1.准确研究作者价值取向
在小学低年级的语文课本中收录了不少精彩的诗词作品,展现了中华传统文学的独特魅力。在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我尝试基于以学生为主体的观念整合多种艺术形式,组织学生展开古诗词学习,在快乐学习的观念下促使学生逐步热爱古诗词作品,提高古诗词的学习效率。  一、妙设游戏,加强积累  小学生年纪较小,都喜欢活泼的游戏活动,对一板一眼的学习方式无法激发其参与兴趣。我在指导学生展开古诗词学习的过程也利用了学生的这个
小儿正常鼻咽腔的形态及大小差异较大,增大的腺样体影响到呼吸道通畅及全身健康者称之为腺样体肥大,腺样体肥大以儿童多见。腺样体在出生时即已存在,逐渐长大,6岁时达到最大
语文教师需要从语文的本质特征出发,鼓励学生多言善语,帮助他们在深入浅出的过程中发现问题,主动深入探知和解决问题。围绕课堂教学用语的艺术性、多样化和准确性,多给学生创
沈阳建工学院历时3年,完成了对钢骨高强混凝土框架节点抗震性能的研究。该课题取得的成果有:通过5个HSRC柱与钢筋高强混凝土(HRC)梁边节点的试验研究,明确了节点的受力机理和破
房屋建筑工程中,肋梁楼盖,框架结构中主次梁纵横交错现象十分普遍,采用现浇形式施工时,设计、施工和现场监理人员如何处理主次梁交接处钢筋的布置直接影响到结构构件的截面承
期刊
“让学”不仅是对课堂“控制”形式的挑战,也是对传统教学固化思维的更新,教师在“让学”教学思想执行过程中要发挥决定性作用,将“让学”进行到底。教师从学生学习主体实际出发,围绕学生学习主体展开教学构建,引领语文课堂在学生实践学习中走向敞亮。  一、学生从“学会”转向“会学”  主体张扬需要有适宜的学习环境,教师要将课堂控制权交给学生,对教学设计和教学引导做出更多优化处理。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明确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