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日不经意百度一下“X卧底”这个关键词,惊出一身冷汗——窃听一个人的手机,原来可以这么简单,以至于我们从中情局、克格勃、特高课等谍战组织中窥见的惊险情节都显得那么矫情而老套:第一步,色诱;第二步,安装;第三步,窃听。
对于“X卧底”来说,色诱已经毫无必要,因为这款手机软件的目标受众就是:你枕边那个背对着你熟睡的人。他或者她可以在你洗澡的时候,将“x卧底”通过蓝牙或者wifi了无痕迹地安装到你的手机上,然后,这款只在后台运行的软件就会源源不断地将你的电话录音、短信内容上传到指定邮箱中。另外,它还能准确定位你的位置——你再也不能跟情人在酒店开房时还能若无其事地对着手机说,“亲爱的,我在公司加班呢。”这款在西方可能会用于商业窃听的软件,在中国完全变成了打击二奶的利器。
从家庭政治角度而言,“X卧底”让你的枕边人变成了奥威尔《1984》中的那个“老大哥”。闭着眼睛想想这种令人毛骨悚然的场景:跟往常一样,“老大哥”深情地注视着你的一举一动,注视着你家的每个角落,从餐桌上的绿头苍蝇到围绕着电灯飞舞的呆头蛾,以及吸足了婴孩血正心满意足地站在沙发顶上打盹的长腿蚊——“老大哥”无所不知,只要你家墙上挂着一面显示屏,一切都会尽收“老大哥”眼低——正如你的一切都会通过手机上的“x卧底”传到指定邮箱一样。
这个景象本身不具有任何伦理含义(隐私并不是人类必不可少的价值诉求),但在中西方激起的却是不同的心理反应:西方人认为这很恐怖,中国人则认为这很温暖。1984年,乔布斯在赢取对惠普、IBM的关键一役上,就是用一则震惊全美的广告片,将惠普、IBM塑造为“老大哥”,而将苹果塑造成举着铁锤砸向显示屏的自由斗士;几乎与此同时,戴红袖童的胡同老太太和居委会大爷,则在欢呼“视频监控技术”在中国落地生根:“领导能看见我们啦!我们就更有抓坏蛋的干劲啦!”
西方的罪感文化与中国的耻感文化在隐私问题上,显然给出了不同的价值路径。西方人认为有罪无罪,不在于有没有被发现。既然上帝是全知全能的,那“存在”就意味着“被发现”;中国人却认为被发现、被戳穿就是耻辱,未被发现、未被戳穿则不以为耻,所以君子慎独。表现在偷情一事上,西方人向上帝忏悔,我们则向怒气冲冲的妻子下跪。
《1984》并未变成现实。除了一款名叫“g01984”的视频监控软件时刻提醒人们警惕科技之“恶”外,全世界几乎已经完全陶醉在ipod、iphone、imrdc以及windows、android、symbian、lOS、liuux为我们搭建的美好世界里。在强大的google[~前,我们都是透明人:姓甚名谁,太岁方位,是否婚配,喜欢仓井空还是陈冠希;你妈贵姓,嫁给你爸时是不是处子之身(google解决了我们的“杂种焦虑”?)——跟“老大哥”一样。google,是全知全能的。
我们唯一能够寄望的,就是创始人拉里·佩奇和谢尔盖·布林那句“不作恶”的宣言。看起来。一切又回到了原教旨主义的老略上:当初我们认为神不可质疑,如今则认为apple和google不可冒犯。Facebook是神圣的,twitter也是,它们甚至解放了阿拉伯人民,所用武器是二极管、电容器以及半导体硅。硅是自由的象征,正如铁是威权的象征一样。萨达姆、本·拉登、穆巴拉克、卡扎菲都是极权铁,而人民本来是碳水化合物,但在apple、google、facebook、twitter的加持下,完全变成了自由硅。至于“自由硅”们在google们的引领下到底能否“出埃及”,似乎不再有人提及——在这个时代,除了google,我们还能信谁?
俗话说“外事不懂问google,内事不懂问老婆”——对于偷情这种丈夫眼里的“内事”、老婆眼里的“外事”,纵有千般怒、万般怨,又该向何人求证?如今老婆既已起疑,开口发问,“X卧底”于是应运而生。
对于“X卧底”来说,色诱已经毫无必要,因为这款手机软件的目标受众就是:你枕边那个背对着你熟睡的人。他或者她可以在你洗澡的时候,将“x卧底”通过蓝牙或者wifi了无痕迹地安装到你的手机上,然后,这款只在后台运行的软件就会源源不断地将你的电话录音、短信内容上传到指定邮箱中。另外,它还能准确定位你的位置——你再也不能跟情人在酒店开房时还能若无其事地对着手机说,“亲爱的,我在公司加班呢。”这款在西方可能会用于商业窃听的软件,在中国完全变成了打击二奶的利器。
从家庭政治角度而言,“X卧底”让你的枕边人变成了奥威尔《1984》中的那个“老大哥”。闭着眼睛想想这种令人毛骨悚然的场景:跟往常一样,“老大哥”深情地注视着你的一举一动,注视着你家的每个角落,从餐桌上的绿头苍蝇到围绕着电灯飞舞的呆头蛾,以及吸足了婴孩血正心满意足地站在沙发顶上打盹的长腿蚊——“老大哥”无所不知,只要你家墙上挂着一面显示屏,一切都会尽收“老大哥”眼低——正如你的一切都会通过手机上的“x卧底”传到指定邮箱一样。
这个景象本身不具有任何伦理含义(隐私并不是人类必不可少的价值诉求),但在中西方激起的却是不同的心理反应:西方人认为这很恐怖,中国人则认为这很温暖。1984年,乔布斯在赢取对惠普、IBM的关键一役上,就是用一则震惊全美的广告片,将惠普、IBM塑造为“老大哥”,而将苹果塑造成举着铁锤砸向显示屏的自由斗士;几乎与此同时,戴红袖童的胡同老太太和居委会大爷,则在欢呼“视频监控技术”在中国落地生根:“领导能看见我们啦!我们就更有抓坏蛋的干劲啦!”
西方的罪感文化与中国的耻感文化在隐私问题上,显然给出了不同的价值路径。西方人认为有罪无罪,不在于有没有被发现。既然上帝是全知全能的,那“存在”就意味着“被发现”;中国人却认为被发现、被戳穿就是耻辱,未被发现、未被戳穿则不以为耻,所以君子慎独。表现在偷情一事上,西方人向上帝忏悔,我们则向怒气冲冲的妻子下跪。
《1984》并未变成现实。除了一款名叫“g01984”的视频监控软件时刻提醒人们警惕科技之“恶”外,全世界几乎已经完全陶醉在ipod、iphone、imrdc以及windows、android、symbian、lOS、liuux为我们搭建的美好世界里。在强大的google[~前,我们都是透明人:姓甚名谁,太岁方位,是否婚配,喜欢仓井空还是陈冠希;你妈贵姓,嫁给你爸时是不是处子之身(google解决了我们的“杂种焦虑”?)——跟“老大哥”一样。google,是全知全能的。
我们唯一能够寄望的,就是创始人拉里·佩奇和谢尔盖·布林那句“不作恶”的宣言。看起来。一切又回到了原教旨主义的老略上:当初我们认为神不可质疑,如今则认为apple和google不可冒犯。Facebook是神圣的,twitter也是,它们甚至解放了阿拉伯人民,所用武器是二极管、电容器以及半导体硅。硅是自由的象征,正如铁是威权的象征一样。萨达姆、本·拉登、穆巴拉克、卡扎菲都是极权铁,而人民本来是碳水化合物,但在apple、google、facebook、twitter的加持下,完全变成了自由硅。至于“自由硅”们在google们的引领下到底能否“出埃及”,似乎不再有人提及——在这个时代,除了google,我们还能信谁?
俗话说“外事不懂问google,内事不懂问老婆”——对于偷情这种丈夫眼里的“内事”、老婆眼里的“外事”,纵有千般怒、万般怨,又该向何人求证?如今老婆既已起疑,开口发问,“X卧底”于是应运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