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高职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中宣部、教育部的 “05 方案”充分体现了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与新时期大学人才培养的良好结合。根据新形势下高职学生的思想状况有针对性地展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深入分析原因、总结经验,探索高职院校思想政治课教育教学实效性的内涵及实现路径,成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急待研究解决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路径
在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过程中,以严谨的态度、科学方法对思想政治课实效性进行分析与教学模式设计,是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研究的重点和难点问题,实效性教学模式对于高职院校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课教学,优化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过程,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效果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实效性是指人们确立某一项目标后,经过精心策划、组织一系列的活动产生的结果与目标进行比较,所达到的有效程度。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是指高职院校按照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和教育内容的要求,结合高职学生思想、心理和行为的特点,对高职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活动,其活动的结果所达到的真实有效的程度。
高职院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实效性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1年时间的讲授后,高职学生所获得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法治素质的提高程度。教学的实效性是经过教师讲授与学生学习,学生不仅掌握相应的知识点,而且掌握知识的应用技能,在认识与行为上有明显提高,即在“知、情、信、意、行” 5个方面达到应有的效果。教师通过树立时间与效果之间关系观念,对单位时间内通过教师的教学过程与学生的学习结果的收获是成正比例关系,即通过教师的恰当的教学模式的研究、实施使得学生的学习取得最佳效果。
一、实效性在高职院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的地位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实效性是衡量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高低的“晴雨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内容的调整、教学方式方法的改革、教师队伍的建设及学风建设的目的在于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提高《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必须立足于解决和增强实效性问题来展开工作,质量才能真正得到保证, 课程的目标才能实现。
二、《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实效性特征
第一,客观性。客观性指课程的教学效果已经产生,是实实在在的产生了积极的效果。教师能够把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的连续性与阶段性规律,并按照高职学生的认知能力和行为能力特点,有重点、有步骤地实施教学过程,考察高职学生认同和接受教师所传授的知识点,并以之内化为自己的道德与法治行为准则,学生的言行表现、考试成绩明显提高,达到了课程标准要求。
第二,积极性。《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的实效性, 是指它的积极效果,即正面的效果。经过讲授与学习在学生中没有产生积极正面效果,就是无实效性。通过《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的教师队伍的共同的努力,高职学生的道德素质与法治素质总体上收到了正面的积极效果。
第三,特殊性。《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的实效性还包括高职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提升,这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程内容和课程标准的特殊性决定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肩负着提高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高社会主义法治观念的任务,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接班人的历史重任。在高职学生的各项素质中,思想政治素质是最重要的素质,是灵魂。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的本质就是提高高职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性质与内容特点,决定了教学必须具有针对性与特殊性,《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具有强烈的政治性和思想性。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目的是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活动培养高职学生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使其成为社会主义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因此,《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目标的实现是与实效性的达成是一致的。
三、《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实效性的实现路径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建设指导思想是以中发[2004]16号文件精神和教社政〔2005〕5号文件精神的指导思想与原则中强调的针对性、实效性为准绳,以高等职业教育目标的应用性,以高素质、高技能为依据,展开课程模式设计。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学习方法和能力的培养。高职院校课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实效性的实现路径是在教学目标、理念、内容、方法、评价标准和教学手段方面探索适合高职学生特点的教学模式。
在教学目标方面,突出学生分辨是非、善恶、美丑的道德能力和守法、用法能力的培养,经过培养使高职院校学生思想道德素质与法治素质能够满足各行业需要。为了实现该目标,把总目标划分为以模块为单元的分目标,再分目标下设任务子目标,子目标下是每次课的知识目标与能力目标。
在教学理念方面,坚持以人为本,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贴近职业诉求,努力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
教学内容方面,结合学生实际,服务于职业化,内容贴近学生实际,解决学生学习与生话中的实际问题。内容选取考虑三方面因素即中央文件精神、学生的实际情况和企业岗位需求。根据高职学生特点划分为5个模块,模块下设若干个任务。
在教学方法方面,任务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中的运用,改变过去学生被动接受灌输式或举例式教学方法,如以任务为引导、以典型案例为依托,以课堂实践、校园实践、校外实践为载体等多种形式的运用,提升高职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实践能力。
在评价标准方面,采取考核、学生互相评价和教师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即期末考核、学生在交流与讨论、课堂表现、成果展示中的表现进行评价,采纳学生与教师共同评价方式,能够更加客观地反映高职学生的学习成绩。
在教学手段上采用信息化,以多媒体,如简化与精美的PPT制作、音频视频的选取等运用;计算机网络,如网上授课、答疑、辅助学习资料的传送、提交作业等运用;通讯网络,如微信、QQ平台等综合运用贯穿主要理论内容。
高职院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模式为“1133”教学模式,即一个引导、一个依托、三种实践和三种信息化手段运用的教学模式,更加贴近高职学生的学习特点,体现“在做中教、在做中学”的高职院校教学形式,目的是提高学生实际应用能力,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总之,高职院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实效性不仅考量的是教师知识和技能的传授,而且考量的是高职学生的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思想道德素质和法治素质的达成目标情况,即学了得管用,达到入耳、入脑、入心,导行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重要文献选编》(1978-2008),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2】刘川生:《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研究》,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3】戴焰军:《增强思想政治工作实效性的对策研究》,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2008年版。
作者简介:林广梅(1964-),女,吉林长春人,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
关键词: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路径
在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过程中,以严谨的态度、科学方法对思想政治课实效性进行分析与教学模式设计,是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研究的重点和难点问题,实效性教学模式对于高职院校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课教学,优化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过程,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效果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实效性是指人们确立某一项目标后,经过精心策划、组织一系列的活动产生的结果与目标进行比较,所达到的有效程度。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是指高职院校按照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和教育内容的要求,结合高职学生思想、心理和行为的特点,对高职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活动,其活动的结果所达到的真实有效的程度。
高职院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实效性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1年时间的讲授后,高职学生所获得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法治素质的提高程度。教学的实效性是经过教师讲授与学生学习,学生不仅掌握相应的知识点,而且掌握知识的应用技能,在认识与行为上有明显提高,即在“知、情、信、意、行” 5个方面达到应有的效果。教师通过树立时间与效果之间关系观念,对单位时间内通过教师的教学过程与学生的学习结果的收获是成正比例关系,即通过教师的恰当的教学模式的研究、实施使得学生的学习取得最佳效果。
一、实效性在高职院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的地位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实效性是衡量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高低的“晴雨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内容的调整、教学方式方法的改革、教师队伍的建设及学风建设的目的在于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提高《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必须立足于解决和增强实效性问题来展开工作,质量才能真正得到保证, 课程的目标才能实现。
二、《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实效性特征
第一,客观性。客观性指课程的教学效果已经产生,是实实在在的产生了积极的效果。教师能够把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的连续性与阶段性规律,并按照高职学生的认知能力和行为能力特点,有重点、有步骤地实施教学过程,考察高职学生认同和接受教师所传授的知识点,并以之内化为自己的道德与法治行为准则,学生的言行表现、考试成绩明显提高,达到了课程标准要求。
第二,积极性。《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的实效性, 是指它的积极效果,即正面的效果。经过讲授与学习在学生中没有产生积极正面效果,就是无实效性。通过《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的教师队伍的共同的努力,高职学生的道德素质与法治素质总体上收到了正面的积极效果。
第三,特殊性。《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的实效性还包括高职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提升,这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程内容和课程标准的特殊性决定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肩负着提高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高社会主义法治观念的任务,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接班人的历史重任。在高职学生的各项素质中,思想政治素质是最重要的素质,是灵魂。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的本质就是提高高职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性质与内容特点,决定了教学必须具有针对性与特殊性,《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具有强烈的政治性和思想性。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目的是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活动培养高职学生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使其成为社会主义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因此,《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目标的实现是与实效性的达成是一致的。
三、《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实效性的实现路径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建设指导思想是以中发[2004]16号文件精神和教社政〔2005〕5号文件精神的指导思想与原则中强调的针对性、实效性为准绳,以高等职业教育目标的应用性,以高素质、高技能为依据,展开课程模式设计。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学习方法和能力的培养。高职院校课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实效性的实现路径是在教学目标、理念、内容、方法、评价标准和教学手段方面探索适合高职学生特点的教学模式。
在教学目标方面,突出学生分辨是非、善恶、美丑的道德能力和守法、用法能力的培养,经过培养使高职院校学生思想道德素质与法治素质能够满足各行业需要。为了实现该目标,把总目标划分为以模块为单元的分目标,再分目标下设任务子目标,子目标下是每次课的知识目标与能力目标。
在教学理念方面,坚持以人为本,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贴近职业诉求,努力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
教学内容方面,结合学生实际,服务于职业化,内容贴近学生实际,解决学生学习与生话中的实际问题。内容选取考虑三方面因素即中央文件精神、学生的实际情况和企业岗位需求。根据高职学生特点划分为5个模块,模块下设若干个任务。
在教学方法方面,任务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中的运用,改变过去学生被动接受灌输式或举例式教学方法,如以任务为引导、以典型案例为依托,以课堂实践、校园实践、校外实践为载体等多种形式的运用,提升高职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实践能力。
在评价标准方面,采取考核、学生互相评价和教师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即期末考核、学生在交流与讨论、课堂表现、成果展示中的表现进行评价,采纳学生与教师共同评价方式,能够更加客观地反映高职学生的学习成绩。
在教学手段上采用信息化,以多媒体,如简化与精美的PPT制作、音频视频的选取等运用;计算机网络,如网上授课、答疑、辅助学习资料的传送、提交作业等运用;通讯网络,如微信、QQ平台等综合运用贯穿主要理论内容。
高职院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模式为“1133”教学模式,即一个引导、一个依托、三种实践和三种信息化手段运用的教学模式,更加贴近高职学生的学习特点,体现“在做中教、在做中学”的高职院校教学形式,目的是提高学生实际应用能力,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总之,高职院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实效性不仅考量的是教师知识和技能的传授,而且考量的是高职学生的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思想道德素质和法治素质的达成目标情况,即学了得管用,达到入耳、入脑、入心,导行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重要文献选编》(1978-2008),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2】刘川生:《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研究》,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3】戴焰军:《增强思想政治工作实效性的对策研究》,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2008年版。
作者简介:林广梅(1964-),女,吉林长春人,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