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日,全球教育监测报告39号文件“直面事实:开展全面性教育的理由”发布。该文件由全球教育监测报告小组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共同撰写,探讨政府如何克服社会阻力和执行层面的障碍,扩大全面性教育项目的开展。
大多数年轻人在从童年迈向成年的过程中,会在人际关系与性方面接触到大量混乱和矛盾的信息,他们对可靠信息的需求日益增长。开展全面性教育成为当务之急。那么,中国的全面性教育面临什么问题?占据着怎样的位置?如何更好地实施全面性教育?来自教育、卫生、公益等不同领域的多位专家、代表就此展开对话。
Q:全面性教育现状如何?面临哪些难题?
A:郭悦萍 中国青年网络代表
我是一名今年刚刚毕业的大学生,从小到大,我没有接受过系统、全面的性教育。
在学校教育中,我只能分享一些关于性教育的零散片段。例如:一次生物课,生物老师简单讲述了关于男女生殖系统的相关知识;一次班会课,班主任把所有男生请出去,把女生留下来,讲了一些与月经相关的知识。这样的教育让我只能了解一些很基础的生理健康知识。
在家庭教育中,我认为我们这一代孩子不一定能从父母那里得到正确的性知识或积极的性态度。直到现在,我的妈妈在我去买卫生棉时都还会嘱咐我:“用一个黑袋子装起来。”所以,现在的年轻人在不知道如何处理性相关的问题时,第一时间想到的不是问父母,而是问同伴,但我们仍希望父母能承担起这一责任。所以在全面性教育的开展中,给家长进行性教育培训从而让家长具备相应的知识和技能,是很有必要的。
A:顾明远 北京师范大学资深教授、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
我国性教育目前存在的一个主要问题是观念问题。其实早在20世纪,许多思想先进人士都明白性教育的重要性。1911年,文学家鲁迅就曾在杭州的中学里给学生上生殖课。20世纪五六十年代,周恩来总理就提出要给青少年讲青春期教育。青春期教育其实就是性教育,但基于中国的文化环境,“性”这个字眼比较隐晦,所以一般都講青春期教育。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体现了传统观念的根深蒂固。
另一个问题是方法问题。老师如何进行性教育?讲敏感话题时如何避免尴尬?这是一个技术层面的问题,需要对老师进行相应的培训。
A:张玲 深圳市教育局体卫艺处副处长
我们在深圳开展性健康教育的工作中,课程与课时是目前面临的较大问题。2008年以前,中小学有两周1课时的“健康教育”课,这一课程大多由校医负责,我们则培训校医去开展性健康教育。2008年以后,这一课程被取消了,很多老师表示很想开展性教育课,但是学校并没有办法安排课时。在师资方面,开展性教育的老师大多是兼职的,专业性有待提高。许多老师凭着一腔热情在开展工作,持续时间不定,流动性较大。另外,关于性教育的测试和评估工作目前也是极为欠缺的。
A:洪苹 中国计划生育协会巡视员
2014年,我们在网上做过一个调查,发现大多数家长在性与生理健康方面的知识十分欠缺。家庭是孩子的第一个课堂,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在全面性教育过程中的作用尤为重要。孩子两三岁时往往会问一个很高深的“哲学”问题——我从哪儿来,家长的回答五花八门,“充话费送的”“ 网上下载的”“ 垃圾堆里捡来的”等各种回答都有。家长自己也说不清楚,更遑论给孩子正确解答。
Q:全面性教育是什么?其“全面”如何体现?
A:刘文利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部认知神经科学与学习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
《国际性教育技术指导纲要》(修订版)中对全面性教育给出了最新定义。全面性教育(Comprehensive Sexuality Education,CSE)是一个基于课程,探讨性的认知、情感、身体和社会层面的意义的教学过程。其目的是使儿童和年轻人具备一定的知识、技能、态度和价值观,从而确保其健康、福祉和尊严。全面性教育培养相互尊重的社会关系和性关系,帮助儿童和年轻人学会思考他们的选择如何影响自身和他人的福祉,并终其一生懂得维护自身权益。
A:洪苹 中国计划生育协会巡视员
全面性教育,涉及生理、心理、伦理等各个方面。我们应该注重孩子健康行为的养成,同时在心理上有阳光的心态与负责任的态度。这是我们需要达到的教育目标。
A:郭悦萍 中国青年网络代表
前段时间,中国青年网络做过一个调查,了解10~24岁的年轻人在性教育方面有哪些需求、有哪些观点。我们发现,现在的年轻人对性教育的需求很强烈,想要了解各个方面的知识,包括生理卫生、社会性别概念等。他们希望的性教育是有趣的、包容的,而不是二元的、非好即坏的。
A:Josephine Sauvarin 联合国人口基金亚太地区青年议题顾问
全面性教育是基于课程的,但并不只是校内课程的一部分。面对校外学生,包括辍学儿童、特殊儿童、性少数群体、吸毒人员等,教育工作者可以在学校之外的任何地方对其进行性教育。我们目前正在制定关于校外学生的全面性教育的指导纲要,会针对这些年轻人补充一些特殊的条目,因为每个群体都有其不同的需求与具体的学习目标。
A:刘文利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部认知神经科学与学习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
全面性教育从儿童发展早期就开始并贯穿一生,其内容随着学习进程而不断丰富和加深,呈螺旋式上升。全面性教育关注性与生殖健康:性与生殖相关的解剖学与生理学知识;青春期性发育与月经;生殖、现代避孕方法、怀孕与分娩以及包含艾滋病病毒和艾滋病在内的性传播感染。全面性教育还关注广义上的性、人权、健康与相互尊重的家庭生活和人际关系、个人及社会价值观、文化及社会规范、社会性别平等、无歧视、性行为、暴力和基于社会性别的暴力、许可和身体完整性、性虐待和童婚、早婚和强迫婚姻、女性生殖器损毁/切割等有害行径。 可以看出,全面性教育覆盖儿童需要了解的与性有关的全部话题,其中也包括在一些社会和文化环境中可能具有挑战性的话题。全面性教育帮助儿童提升沟通、协商、拒绝、分析问题、独立思考、寻求帮助等生活技能,增强儿童的权能。这些生活技能有助于提高儿童的个人健康和福祉。全面性教育中的“全面”同样表明内容上的深度和广度,以及在整个教育过程中持续且一致的内容传递,而不是一次性的讲座或活动。
Q:全面性教育有哪些实践?应如何更好地落地?
A:顾明远 北京师范大学资深教授、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
2006年,中华慈善总会、中国教育学会发起主办了中国青少年艾滋病防治教育工程(简称“青爱工程”),在全国的大中小学、幼儿园建立“青爱小屋”,帮助学校建立起开展艾滋病防治、性健康、心理健康等教育的能力,并对受艾滋病影响的儿童、青少年实施救助。
至2019年6月30日,青爱工程已在全国援建“青爱小屋”1073所,但在推广的过程中我们也遇到了很多的问题。许多地方政府担忧开展性教育反而会产生诸如早恋、激起青少年性冲动等负面影响,所以不重视、不支持。我认为性教育应从娃娃抓起,幼儿园阶段便可以和孩子讲有关“性别差异”的内容。
A:张玲 深圳市教育局体卫艺处副处长
我接手这一工作至今正好20年,期间开展了以下工作:
2001年,我们进行了一次较大规模的深圳市中小学生性教育现状的调查,当年有5000名中小学生参与调查,2009年达到了1万名,2018年达到了2万名。
2003年,我们与深圳市计生中心联合编写出版了《性健康教育》读本,分为小学、初中、高中三册,并在全市24所中小学建立试点,在试点学校开展师资培训,开设性健康教育课。使用《性健康教育》读本(试用教材),公开在课堂上谈“性”, 填补了当时深圳市中小学性健康教育的空白。2016年,我们对该读本进行了修订。
在总结试点学校工作的基础上,我们印发了《关于开展中小学性健康教育的指导意见》和《深圳市中小学生健康教育专题教育大纲(试行)》,指导中小学结合实际,自主开展相关教育工作。
在师资建设方面,我们打算先培训一批掌握相关学科资源的老师,如生理老师、心理老师、道德与法治老师等。此外,深圳市施行了一个“家—校—卫(卫生部门)”聯动学生健康教育模式项目,成立了健康家长会,今年计划将性教育内容纳入这一项目中,培养一个性教育家长师资团。
A:洪苹 中国计划生育协会巡视员
我们从1998年就开始开展青少年的全面性教育工作,经过20多年的实践我们总结了几条重要的理念与方法。
用参与式的方法。性教育课,如果只让老师在课堂上讲知识,孩子肯定不愿意听。我们设计了各类和“性与生殖健康”有关的游戏、问答,或者提出一个“性”相关的问题,让孩子们各抒己见。例如,对于是否应忠诚于一个性伴侣的问题,我们让孩子自己去讨论对或错,谈论某种行为对自身生理、心理、社会关系带来的影响,他们在梳理与讨论之后往往会得到一个正确答案。我们通过这些参与式的活动让年轻人自觉参与进来,让孩子们自己去总结与思考,最后自己得出结论。由此,我们希望教会孩子如何做出一个负责任的决定。
用同伴教育的方式。因为年轻人更愿意听同龄人的建议,所以如果我们培训了一批有志愿精神、愿意把知识分享给别人、有一定口才的志愿者,他们就会把正确的性与生殖健康知识分享给同伴。
注重生活技能培训(人生技能培训)。因为全面性教育不仅仅是生理知识的传授,更多的是人生技能的培训,比如在被要求做自己不愿做的事时怎样拒绝、如何应付性骚扰等。
在家庭性教育中,家长应学会如何与孩子沟通。我们根据国际教材开发出中国本土教材《沟通之道》,一是为了给家长提供正确的性与生殖健康方面的知识,二是为了提升家长与孩子谈论敏感问题的信心,三是希望提高家长与孩子沟通的技能与技巧。此外,我们还开展了青春健康“沟通之道”家长培训项目,一位家长参加后告诉我,通过这些活动,她和孩子沟通得更加顺畅,孩子也更愿意和她分享隐私的事情了。
我们总结了 “三三工作法”,即在全面性教育中确立三个目标人群。如果仅针对青少年开展教育,对老师、家长都不讲的话,教育环境很难形成,教育工作也很难持续。我们确定的第一个目标人群是青少年,第二个目标人群是青少年周边人群(他们应理解青少年的行为,了解青少年的需求,知道如何对青少年进行性教育,如老师、家长等),第三个目标人群是政策决策者。为了让全面性教育可持续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做好这三个目标人群的性教育工作十分重要。
大多数年轻人在从童年迈向成年的过程中,会在人际关系与性方面接触到大量混乱和矛盾的信息,他们对可靠信息的需求日益增长。开展全面性教育成为当务之急。那么,中国的全面性教育面临什么问题?占据着怎样的位置?如何更好地实施全面性教育?来自教育、卫生、公益等不同领域的多位专家、代表就此展开对话。
Q:全面性教育现状如何?面临哪些难题?
A:郭悦萍 中国青年网络代表
我是一名今年刚刚毕业的大学生,从小到大,我没有接受过系统、全面的性教育。
在学校教育中,我只能分享一些关于性教育的零散片段。例如:一次生物课,生物老师简单讲述了关于男女生殖系统的相关知识;一次班会课,班主任把所有男生请出去,把女生留下来,讲了一些与月经相关的知识。这样的教育让我只能了解一些很基础的生理健康知识。
在家庭教育中,我认为我们这一代孩子不一定能从父母那里得到正确的性知识或积极的性态度。直到现在,我的妈妈在我去买卫生棉时都还会嘱咐我:“用一个黑袋子装起来。”所以,现在的年轻人在不知道如何处理性相关的问题时,第一时间想到的不是问父母,而是问同伴,但我们仍希望父母能承担起这一责任。所以在全面性教育的开展中,给家长进行性教育培训从而让家长具备相应的知识和技能,是很有必要的。
A:顾明远 北京师范大学资深教授、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
我国性教育目前存在的一个主要问题是观念问题。其实早在20世纪,许多思想先进人士都明白性教育的重要性。1911年,文学家鲁迅就曾在杭州的中学里给学生上生殖课。20世纪五六十年代,周恩来总理就提出要给青少年讲青春期教育。青春期教育其实就是性教育,但基于中国的文化环境,“性”这个字眼比较隐晦,所以一般都講青春期教育。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体现了传统观念的根深蒂固。
另一个问题是方法问题。老师如何进行性教育?讲敏感话题时如何避免尴尬?这是一个技术层面的问题,需要对老师进行相应的培训。
A:张玲 深圳市教育局体卫艺处副处长
我们在深圳开展性健康教育的工作中,课程与课时是目前面临的较大问题。2008年以前,中小学有两周1课时的“健康教育”课,这一课程大多由校医负责,我们则培训校医去开展性健康教育。2008年以后,这一课程被取消了,很多老师表示很想开展性教育课,但是学校并没有办法安排课时。在师资方面,开展性教育的老师大多是兼职的,专业性有待提高。许多老师凭着一腔热情在开展工作,持续时间不定,流动性较大。另外,关于性教育的测试和评估工作目前也是极为欠缺的。
A:洪苹 中国计划生育协会巡视员
2014年,我们在网上做过一个调查,发现大多数家长在性与生理健康方面的知识十分欠缺。家庭是孩子的第一个课堂,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在全面性教育过程中的作用尤为重要。孩子两三岁时往往会问一个很高深的“哲学”问题——我从哪儿来,家长的回答五花八门,“充话费送的”“ 网上下载的”“ 垃圾堆里捡来的”等各种回答都有。家长自己也说不清楚,更遑论给孩子正确解答。
Q:全面性教育是什么?其“全面”如何体现?
A:刘文利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部认知神经科学与学习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
《国际性教育技术指导纲要》(修订版)中对全面性教育给出了最新定义。全面性教育(Comprehensive Sexuality Education,CSE)是一个基于课程,探讨性的认知、情感、身体和社会层面的意义的教学过程。其目的是使儿童和年轻人具备一定的知识、技能、态度和价值观,从而确保其健康、福祉和尊严。全面性教育培养相互尊重的社会关系和性关系,帮助儿童和年轻人学会思考他们的选择如何影响自身和他人的福祉,并终其一生懂得维护自身权益。
A:洪苹 中国计划生育协会巡视员
全面性教育,涉及生理、心理、伦理等各个方面。我们应该注重孩子健康行为的养成,同时在心理上有阳光的心态与负责任的态度。这是我们需要达到的教育目标。
A:郭悦萍 中国青年网络代表
前段时间,中国青年网络做过一个调查,了解10~24岁的年轻人在性教育方面有哪些需求、有哪些观点。我们发现,现在的年轻人对性教育的需求很强烈,想要了解各个方面的知识,包括生理卫生、社会性别概念等。他们希望的性教育是有趣的、包容的,而不是二元的、非好即坏的。
A:Josephine Sauvarin 联合国人口基金亚太地区青年议题顾问
全面性教育是基于课程的,但并不只是校内课程的一部分。面对校外学生,包括辍学儿童、特殊儿童、性少数群体、吸毒人员等,教育工作者可以在学校之外的任何地方对其进行性教育。我们目前正在制定关于校外学生的全面性教育的指导纲要,会针对这些年轻人补充一些特殊的条目,因为每个群体都有其不同的需求与具体的学习目标。
A:刘文利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部认知神经科学与学习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
全面性教育从儿童发展早期就开始并贯穿一生,其内容随着学习进程而不断丰富和加深,呈螺旋式上升。全面性教育关注性与生殖健康:性与生殖相关的解剖学与生理学知识;青春期性发育与月经;生殖、现代避孕方法、怀孕与分娩以及包含艾滋病病毒和艾滋病在内的性传播感染。全面性教育还关注广义上的性、人权、健康与相互尊重的家庭生活和人际关系、个人及社会价值观、文化及社会规范、社会性别平等、无歧视、性行为、暴力和基于社会性别的暴力、许可和身体完整性、性虐待和童婚、早婚和强迫婚姻、女性生殖器损毁/切割等有害行径。 可以看出,全面性教育覆盖儿童需要了解的与性有关的全部话题,其中也包括在一些社会和文化环境中可能具有挑战性的话题。全面性教育帮助儿童提升沟通、协商、拒绝、分析问题、独立思考、寻求帮助等生活技能,增强儿童的权能。这些生活技能有助于提高儿童的个人健康和福祉。全面性教育中的“全面”同样表明内容上的深度和广度,以及在整个教育过程中持续且一致的内容传递,而不是一次性的讲座或活动。
Q:全面性教育有哪些实践?应如何更好地落地?
A:顾明远 北京师范大学资深教授、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
2006年,中华慈善总会、中国教育学会发起主办了中国青少年艾滋病防治教育工程(简称“青爱工程”),在全国的大中小学、幼儿园建立“青爱小屋”,帮助学校建立起开展艾滋病防治、性健康、心理健康等教育的能力,并对受艾滋病影响的儿童、青少年实施救助。
至2019年6月30日,青爱工程已在全国援建“青爱小屋”1073所,但在推广的过程中我们也遇到了很多的问题。许多地方政府担忧开展性教育反而会产生诸如早恋、激起青少年性冲动等负面影响,所以不重视、不支持。我认为性教育应从娃娃抓起,幼儿园阶段便可以和孩子讲有关“性别差异”的内容。
A:张玲 深圳市教育局体卫艺处副处长
我接手这一工作至今正好20年,期间开展了以下工作:
2001年,我们进行了一次较大规模的深圳市中小学生性教育现状的调查,当年有5000名中小学生参与调查,2009年达到了1万名,2018年达到了2万名。
2003年,我们与深圳市计生中心联合编写出版了《性健康教育》读本,分为小学、初中、高中三册,并在全市24所中小学建立试点,在试点学校开展师资培训,开设性健康教育课。使用《性健康教育》读本(试用教材),公开在课堂上谈“性”, 填补了当时深圳市中小学性健康教育的空白。2016年,我们对该读本进行了修订。
在总结试点学校工作的基础上,我们印发了《关于开展中小学性健康教育的指导意见》和《深圳市中小学生健康教育专题教育大纲(试行)》,指导中小学结合实际,自主开展相关教育工作。
在师资建设方面,我们打算先培训一批掌握相关学科资源的老师,如生理老师、心理老师、道德与法治老师等。此外,深圳市施行了一个“家—校—卫(卫生部门)”聯动学生健康教育模式项目,成立了健康家长会,今年计划将性教育内容纳入这一项目中,培养一个性教育家长师资团。
A:洪苹 中国计划生育协会巡视员
我们从1998年就开始开展青少年的全面性教育工作,经过20多年的实践我们总结了几条重要的理念与方法。
用参与式的方法。性教育课,如果只让老师在课堂上讲知识,孩子肯定不愿意听。我们设计了各类和“性与生殖健康”有关的游戏、问答,或者提出一个“性”相关的问题,让孩子们各抒己见。例如,对于是否应忠诚于一个性伴侣的问题,我们让孩子自己去讨论对或错,谈论某种行为对自身生理、心理、社会关系带来的影响,他们在梳理与讨论之后往往会得到一个正确答案。我们通过这些参与式的活动让年轻人自觉参与进来,让孩子们自己去总结与思考,最后自己得出结论。由此,我们希望教会孩子如何做出一个负责任的决定。
用同伴教育的方式。因为年轻人更愿意听同龄人的建议,所以如果我们培训了一批有志愿精神、愿意把知识分享给别人、有一定口才的志愿者,他们就会把正确的性与生殖健康知识分享给同伴。
注重生活技能培训(人生技能培训)。因为全面性教育不仅仅是生理知识的传授,更多的是人生技能的培训,比如在被要求做自己不愿做的事时怎样拒绝、如何应付性骚扰等。
在家庭性教育中,家长应学会如何与孩子沟通。我们根据国际教材开发出中国本土教材《沟通之道》,一是为了给家长提供正确的性与生殖健康方面的知识,二是为了提升家长与孩子谈论敏感问题的信心,三是希望提高家长与孩子沟通的技能与技巧。此外,我们还开展了青春健康“沟通之道”家长培训项目,一位家长参加后告诉我,通过这些活动,她和孩子沟通得更加顺畅,孩子也更愿意和她分享隐私的事情了。
我们总结了 “三三工作法”,即在全面性教育中确立三个目标人群。如果仅针对青少年开展教育,对老师、家长都不讲的话,教育环境很难形成,教育工作也很难持续。我们确定的第一个目标人群是青少年,第二个目标人群是青少年周边人群(他们应理解青少年的行为,了解青少年的需求,知道如何对青少年进行性教育,如老师、家长等),第三个目标人群是政策决策者。为了让全面性教育可持续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做好这三个目标人群的性教育工作十分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