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合作学习在数学教学中已经显示出特有的作用,许多小学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尝试以合作学习的方式提高教学效率。本文从知识技能、情感态度等角度对小学数学合作学习内容进行了分析与选择,为合作学习内容的有效设置提供了依据。
关键词:小学数学 合作学习 数学内容
随着新数学课程的推进,合作学习作为教学的一种重要的组织形式被广大教师普遍运用,这不仅使学生学习的主体意识和个性社会化发展得到了张扬,而且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对学习的自我控制能力,也促进了学生间良好的人际合作关系,但要提高合作学习的教学效率,有效设置学习内容是关键。
一、合作学习内容设置原则
1、趣味性: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强,十分抽象的学科,而小学生正处在由形象思维为主向逻辑思维过渡的认知阶段,他们渴望学习知识,但感觉与知觉的无意性和情绪性很明显,常常凭借兴趣认识事物,极易被感兴趣的、新颖的内容所吸引,因此合作学习内容的选取与呈现应当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实际生活背景和趣味性,使他们感觉到学习数学是一件有意思的事情,从而愿意接近数学。
2、挑战性:一个数学问题,如果它本身就很简单,每个学生都能很快地得到结果,那就没必要进行合作学习。而当问题对个人而言有一定的挑战性,独立解决起来比较困难时学生才会有强烈的合作欲望,在这种状态下教师若能及时地组织学生合作学习,学生之间的讨论将是积极的,尤其对那些正陷入困顿的学生,可能会从组员的发言中得到启发,再加上教师参与过程中的适当点拨,使问题相对个人解决要容易许多。
3、开放性:开放性问题解法多样,结果不唯一,这对学生有很大的吸引力。当学生面对这类问题时,往往思考不全面,即便提出一个解决策略,也可能因为思路不同而产生不同的结论,进而形成争议。这时候,他们迫切需要交流,合作学习给他们提供了一个展示自己、让别人理解自己的平台,在不断的合作交流和彼此观点的碰撞下,有争议的问题将会越辩越明,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也会更加深刻。如在教学 “轴对称图形” 一节时,如果教师给学生设计一道具有开放性的题目:以小组为单位,让每个学生发挥想象,剪出一些轴对称图形,并利用所剪的轴对称图形拼成一幅美丽的画。合作过程中,组长可以分配任务,学生互帮互学,汇报时说出自己是怎样剪的,组成图画的创意,并让学生展示一下自己的作品。这样小组合作学习过程就有了深层的交流和碰撞,其学习效果也真正代表了本小组的水平,这比只让学生剪出一些轴对称图形能收到更好的效果。
二、合作学习内容的选择
1、合作学习内容的广度和深度要适宜:众所周知,数学教学是环环相扣的,知识之间的联系非常密切。我们在设计数学课堂教学时,首先应想一想,学生的相关知识已经掌握到什么程度,再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和能力,设计合理的合作学习问题,这样有了已有的知识经验作铺垫,再加上教师适时煽情的激励语言,学生的合作欲望得到了有效地激发,很快便能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反之,题目设计得太难,学生将无从下手,即使通过合作也无法解决,久而久之,他们的合作欲望就会在无声无息中被扼杀。如在《年、月、日》这节课上,教学平年、闰年时,如果一开始就出示一些年份,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议一议哪些是平年,哪些是闰年?就会一下子把学生难住,因为平年、闰年的计算方法,他们从没接触过。如果教师先讲解一般年份是如何计算平年、闰年的,然后再出示合作题目:整百年的怎么办?让学生通过合作发现问题,这样就能很好地达到合作学习的目的。
2、合作学习内容要注重实质:有些老师提出了一个主题,立即宣布小组合作;有些老师提出一个问题,看到举手的学生寥寥无几,于是就组织小组合作;还有些教师将合作研究的任务布置下去,就站在一旁看表,等到他预定的时间到了,也不管学生的合作有没有成功,就叫停。这样的合作学习只注重了过程,忽视了合作学习产生的结果和教学效率,仅仅是让学生动了起来,远不能达到合作学习的真正目的。合作学习不仅仅是一种教学方法,更重要的是与班级授课制、个别化教学相结合,通过一些问题的设计,由易到难,让学生互相帮助,形成一个良好的合作氛围,帮助学生形成一个新的表象,所以要研究到底合作什么,哪些内容值得去合作、研究。如在《认识图形》的教学时,不是先告诉学生什么叫长方体、正方体、圆柱,而是先给每组分发一些实物,如魔方、牙膏盒等,让他们从不同侧面提出自己的看法,之后再在小组内讨论交流,提炼概括,从而使学生形成一个真正理解了的、属于自己的数学概念。这种学生通过合作学习得到的概念要比教师“告诉式”下单纯记忆概念更能引起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同时学生有一种这个概念就是自己“发现”的成就感,抽象概括这一重要数学能力也得到了锻炼。
三、注重与其它学科知识的结合
随着“合作学习”的全面铺开,引导学生要注重与学科知识结合的相关度,培养学生把学过的知识点“举一反三”,并拓宽深化地去联系、研究。如在统计知识的社会调查中,让学生把收集的数据经过合理筛选,有效选择,从而获取城镇居民家庭收入情况。在这种活动中,学生将所学知识与其他学科相结合并用于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通过团结协作,齐心协力完成学习任务,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合作精神。
实施新课程标准以来,我们很多数学老师只是从形式上认识和掌握了合作学习,并没有更深地去理解和应用合作学习内容,大大降低了学习效果。合作学习要有好的合作内容,才能使学生超越自己的认识,看到事物另外的侧面,通过合作讨论,使他们互相了解彼此的见解,看到自己抓住了哪些,又漏掉了哪些,从而形成更丰富的理解,使学习效率得到提高。
关键词:小学数学 合作学习 数学内容
随着新数学课程的推进,合作学习作为教学的一种重要的组织形式被广大教师普遍运用,这不仅使学生学习的主体意识和个性社会化发展得到了张扬,而且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对学习的自我控制能力,也促进了学生间良好的人际合作关系,但要提高合作学习的教学效率,有效设置学习内容是关键。
一、合作学习内容设置原则
1、趣味性: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强,十分抽象的学科,而小学生正处在由形象思维为主向逻辑思维过渡的认知阶段,他们渴望学习知识,但感觉与知觉的无意性和情绪性很明显,常常凭借兴趣认识事物,极易被感兴趣的、新颖的内容所吸引,因此合作学习内容的选取与呈现应当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实际生活背景和趣味性,使他们感觉到学习数学是一件有意思的事情,从而愿意接近数学。
2、挑战性:一个数学问题,如果它本身就很简单,每个学生都能很快地得到结果,那就没必要进行合作学习。而当问题对个人而言有一定的挑战性,独立解决起来比较困难时学生才会有强烈的合作欲望,在这种状态下教师若能及时地组织学生合作学习,学生之间的讨论将是积极的,尤其对那些正陷入困顿的学生,可能会从组员的发言中得到启发,再加上教师参与过程中的适当点拨,使问题相对个人解决要容易许多。
3、开放性:开放性问题解法多样,结果不唯一,这对学生有很大的吸引力。当学生面对这类问题时,往往思考不全面,即便提出一个解决策略,也可能因为思路不同而产生不同的结论,进而形成争议。这时候,他们迫切需要交流,合作学习给他们提供了一个展示自己、让别人理解自己的平台,在不断的合作交流和彼此观点的碰撞下,有争议的问题将会越辩越明,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也会更加深刻。如在教学 “轴对称图形” 一节时,如果教师给学生设计一道具有开放性的题目:以小组为单位,让每个学生发挥想象,剪出一些轴对称图形,并利用所剪的轴对称图形拼成一幅美丽的画。合作过程中,组长可以分配任务,学生互帮互学,汇报时说出自己是怎样剪的,组成图画的创意,并让学生展示一下自己的作品。这样小组合作学习过程就有了深层的交流和碰撞,其学习效果也真正代表了本小组的水平,这比只让学生剪出一些轴对称图形能收到更好的效果。
二、合作学习内容的选择
1、合作学习内容的广度和深度要适宜:众所周知,数学教学是环环相扣的,知识之间的联系非常密切。我们在设计数学课堂教学时,首先应想一想,学生的相关知识已经掌握到什么程度,再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和能力,设计合理的合作学习问题,这样有了已有的知识经验作铺垫,再加上教师适时煽情的激励语言,学生的合作欲望得到了有效地激发,很快便能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反之,题目设计得太难,学生将无从下手,即使通过合作也无法解决,久而久之,他们的合作欲望就会在无声无息中被扼杀。如在《年、月、日》这节课上,教学平年、闰年时,如果一开始就出示一些年份,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议一议哪些是平年,哪些是闰年?就会一下子把学生难住,因为平年、闰年的计算方法,他们从没接触过。如果教师先讲解一般年份是如何计算平年、闰年的,然后再出示合作题目:整百年的怎么办?让学生通过合作发现问题,这样就能很好地达到合作学习的目的。
2、合作学习内容要注重实质:有些老师提出了一个主题,立即宣布小组合作;有些老师提出一个问题,看到举手的学生寥寥无几,于是就组织小组合作;还有些教师将合作研究的任务布置下去,就站在一旁看表,等到他预定的时间到了,也不管学生的合作有没有成功,就叫停。这样的合作学习只注重了过程,忽视了合作学习产生的结果和教学效率,仅仅是让学生动了起来,远不能达到合作学习的真正目的。合作学习不仅仅是一种教学方法,更重要的是与班级授课制、个别化教学相结合,通过一些问题的设计,由易到难,让学生互相帮助,形成一个良好的合作氛围,帮助学生形成一个新的表象,所以要研究到底合作什么,哪些内容值得去合作、研究。如在《认识图形》的教学时,不是先告诉学生什么叫长方体、正方体、圆柱,而是先给每组分发一些实物,如魔方、牙膏盒等,让他们从不同侧面提出自己的看法,之后再在小组内讨论交流,提炼概括,从而使学生形成一个真正理解了的、属于自己的数学概念。这种学生通过合作学习得到的概念要比教师“告诉式”下单纯记忆概念更能引起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同时学生有一种这个概念就是自己“发现”的成就感,抽象概括这一重要数学能力也得到了锻炼。
三、注重与其它学科知识的结合
随着“合作学习”的全面铺开,引导学生要注重与学科知识结合的相关度,培养学生把学过的知识点“举一反三”,并拓宽深化地去联系、研究。如在统计知识的社会调查中,让学生把收集的数据经过合理筛选,有效选择,从而获取城镇居民家庭收入情况。在这种活动中,学生将所学知识与其他学科相结合并用于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通过团结协作,齐心协力完成学习任务,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合作精神。
实施新课程标准以来,我们很多数学老师只是从形式上认识和掌握了合作学习,并没有更深地去理解和应用合作学习内容,大大降低了学习效果。合作学习要有好的合作内容,才能使学生超越自己的认识,看到事物另外的侧面,通过合作讨论,使他们互相了解彼此的见解,看到自己抓住了哪些,又漏掉了哪些,从而形成更丰富的理解,使学习效率得到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