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兴趣是积极探索某种事物或进行某种活动的倾向,它是求知的起点,是思维培养和能力提高的内在动力,能够调动、激发学习的自觉性、积极性、创造性。兴趣是一种带有情绪色彩的积极心理倾向,它以认识和探索某种事物的需要为基础,是推动人们认识事物,探求真理的一种内驱力,是学生的学习动力中最活跃的因素。
[关键词]学习兴趣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课程对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对信息社会的适应能力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一方面信息技术的教学可以培养学生使用计算机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的深刻影响,使学生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另一方面信息技术教学以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工具,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奠定必要的基础。
兴趣是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动力,兴趣也是激发学生创造力的必要条件。学习兴趣就是学生在心理上对学习活动产生爱好、追求和向往的积极倾向,是推动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的直接动力。中学生的心理特点是主观能动性强,对各种事物,尤其是新生事物总是充满着求知欲望;但往往耐性不够,对枯燥的理论知识兴趣不足。学生对某学科有无兴趣,学习效果是截然不同的。有兴趣,就能主动学习,全神贯注,觉得心灵手巧;没有兴趣,就会被动应付,精神涣散,感到头脑迟钝。因此,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教师的首要任务就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中学生的学习兴趣表现出如下具体特点:
第一,中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生的理想、学习动机密切联系着的。即学生初步确立的理想和学习动机制约着学习的兴趣,而学习兴趣又是产生学习动机,强化理想的最活跃的,并带有浓厚情绪色彩的认识倾向。
第二,中学生的学习兴趣随着年级的升高,逐渐由直接兴趣占主导地位向间接兴趣占主导地位过渡。一般讲,初中生的学习兴趣往往是由客观事物的特性和学习活动本身所引起,简明而新颖的学习内容,有趣而奇特的学习活动最容易引起初中生的学习兴趣,而高中生由于学科门类增多,学习内容的深度和难度增大,因而逐渐地意识到学习活动的结果,认识到只靠直接兴趣是很难完成学习任务的,必须掌握既是枯燥无味,但关系到自身发展,且具有重大社会价值的学习知识和技能,必须付出艰苦的脑力和精力,必须依靠间接兴趣。
第三,中学生对不同学科的学习兴趣的分化十分明显。不论初中生或高中生能够明确认定最喜欢某一门学科的人比例很大;能够明确认定最不喜欢某一门学科的人比例也很大。这种学科学习兴趣的分化,说明中学生一般都具有了学科学习的中心兴趣,它可能影响学生的一生,在学生的未来发展中长期起作用。
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是自发产生的,而是逐步培养的。大量事实证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依赖于各种条件,其中主要的条件是教育环境的影响,教师的教育水平、教学质量和教学方法,以及教材内容的丰富性、系统性和科学性。如何更好地培养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
一、关注学生的直接与间接学习兴趣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应从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直接学习兴趣入手。直接学习兴趣是在学习过程中引发的兴趣,这就要求教师从问题的引入和学习活动的设计上下功夫。引人入胜的开题,开放自主、生动活泼的学习活动,是引发学生直接学习兴趣的关键因素。在引入任务的设计上,力争每节课都能为学生带去一个能够满足他们好奇心的任务。间接学习兴趣是由学习活动的结果所引发的。它更容易调动学生学习的激情和内在潜力。当学生通过学习活动,在不断获得新知识的过程中,能够不断地看到自己的成果时,就会产生继续学习的强烈愿望。由间接学习兴趣所引发的学习动机具有明显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二、关注课堂的动态生成
老师要引导学生主动参加教学活动,给学生足够的练习机会,及时恰当的对学生进行评价。在课堂上,及时给予学生评价,不但有助于学生对自己的信息技能掌握情况有个清醒的认识,而且能增强学生的成就感。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不管是本节课,或者以后要学习的内容,甚至不在教材要求范围的内容,只要学生有疑惑,就要给学生解答,这样有助于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知识的进一步内化。
三、注重个体差异
在这点上我觉得可以采用分层教学的方法。一节课的任务不要过大,也不要太琐碎。在学习新知识过程中,给那些水平低的学生创造一个不易失败的情境,把适合的问题和机会留给他们,同时为水平高的学生提供具有挑战性的情景,让学生最大限度的投入到学习中去,体验成功。通过成功喜悦的激励,激发学生学习的勇气和兴趣。
四、开展种种计算机课程兴趣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的计算机水平参差不齐的现象,给中学的信息技术教学带来很大的困难。后进生因基础差,常常会失去信心。在上机实践课中,教师由于种种原因不能兼顾到每一个学生,这时可以开展一些兴趣活动,比如让一部分操作较好的学生当“小老师”,采用一帮一、结对子的方法,一起学习和操作,增加后进生的学习信心,激发学习兴趣,从而达到共同提高的教学目的。而对那些基础比较好的而又爱好计算机的学生,可以组织计算机课外活动小组,通过课外兴趣小组活动,巩固计算机基础知识、操作技能,扩大眼界,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计算机兴趣。在组织课外兴趣小组活动中,为他们提供学校的扫描仪、数码相机和刻录机等先进设备,并布置一定任务让他们亲自实践,在实际操作和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使学生真正感受到计算机给人们生活带来的便利,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习成效,同时也影响了其他同学的学习兴趣。
五、通过表扬鼓励,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表扬鼓励是教师对学生学习成果的肯定,是各科教学为了激励学生学习兴趣的常用方法。这种激励方法对于信息技术教学更为重要。信息技术知识抽象,操作要求严格,初学者会遇到许多意想不到的困难,犯很多错误。教师应淡化学生的错误,耐心地指导学生克服困难,同时尽力发现他的闪光点,及时多给表扬肯定,哪怕这困难是微不足道的,往往能把学生刚刚产生的畏难情绪,立即转化为克服困难后的喜悦心情,形成个体的成功体验,从而大大激励起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
有了兴趣这一沃土,学生就有了学习的欲望,教学上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出发点,充分挖掘学生的内在潜力,尽量让学生轻松愉快地学习,扎扎实实地学好信息技术这门课程。进而就有了学会后的成就感,老师们就有了收获,教学效果自然而然就显示出来了。只有这样,教师才能教得轻松,学生才能学得快乐,课堂效果才能得到提高。
(作者单位: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双沟中学)
[关键词]学习兴趣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课程对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对信息社会的适应能力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一方面信息技术的教学可以培养学生使用计算机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的深刻影响,使学生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另一方面信息技术教学以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工具,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奠定必要的基础。
兴趣是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动力,兴趣也是激发学生创造力的必要条件。学习兴趣就是学生在心理上对学习活动产生爱好、追求和向往的积极倾向,是推动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的直接动力。中学生的心理特点是主观能动性强,对各种事物,尤其是新生事物总是充满着求知欲望;但往往耐性不够,对枯燥的理论知识兴趣不足。学生对某学科有无兴趣,学习效果是截然不同的。有兴趣,就能主动学习,全神贯注,觉得心灵手巧;没有兴趣,就会被动应付,精神涣散,感到头脑迟钝。因此,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教师的首要任务就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中学生的学习兴趣表现出如下具体特点:
第一,中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生的理想、学习动机密切联系着的。即学生初步确立的理想和学习动机制约着学习的兴趣,而学习兴趣又是产生学习动机,强化理想的最活跃的,并带有浓厚情绪色彩的认识倾向。
第二,中学生的学习兴趣随着年级的升高,逐渐由直接兴趣占主导地位向间接兴趣占主导地位过渡。一般讲,初中生的学习兴趣往往是由客观事物的特性和学习活动本身所引起,简明而新颖的学习内容,有趣而奇特的学习活动最容易引起初中生的学习兴趣,而高中生由于学科门类增多,学习内容的深度和难度增大,因而逐渐地意识到学习活动的结果,认识到只靠直接兴趣是很难完成学习任务的,必须掌握既是枯燥无味,但关系到自身发展,且具有重大社会价值的学习知识和技能,必须付出艰苦的脑力和精力,必须依靠间接兴趣。
第三,中学生对不同学科的学习兴趣的分化十分明显。不论初中生或高中生能够明确认定最喜欢某一门学科的人比例很大;能够明确认定最不喜欢某一门学科的人比例也很大。这种学科学习兴趣的分化,说明中学生一般都具有了学科学习的中心兴趣,它可能影响学生的一生,在学生的未来发展中长期起作用。
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是自发产生的,而是逐步培养的。大量事实证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依赖于各种条件,其中主要的条件是教育环境的影响,教师的教育水平、教学质量和教学方法,以及教材内容的丰富性、系统性和科学性。如何更好地培养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
一、关注学生的直接与间接学习兴趣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应从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直接学习兴趣入手。直接学习兴趣是在学习过程中引发的兴趣,这就要求教师从问题的引入和学习活动的设计上下功夫。引人入胜的开题,开放自主、生动活泼的学习活动,是引发学生直接学习兴趣的关键因素。在引入任务的设计上,力争每节课都能为学生带去一个能够满足他们好奇心的任务。间接学习兴趣是由学习活动的结果所引发的。它更容易调动学生学习的激情和内在潜力。当学生通过学习活动,在不断获得新知识的过程中,能够不断地看到自己的成果时,就会产生继续学习的强烈愿望。由间接学习兴趣所引发的学习动机具有明显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二、关注课堂的动态生成
老师要引导学生主动参加教学活动,给学生足够的练习机会,及时恰当的对学生进行评价。在课堂上,及时给予学生评价,不但有助于学生对自己的信息技能掌握情况有个清醒的认识,而且能增强学生的成就感。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不管是本节课,或者以后要学习的内容,甚至不在教材要求范围的内容,只要学生有疑惑,就要给学生解答,这样有助于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知识的进一步内化。
三、注重个体差异
在这点上我觉得可以采用分层教学的方法。一节课的任务不要过大,也不要太琐碎。在学习新知识过程中,给那些水平低的学生创造一个不易失败的情境,把适合的问题和机会留给他们,同时为水平高的学生提供具有挑战性的情景,让学生最大限度的投入到学习中去,体验成功。通过成功喜悦的激励,激发学生学习的勇气和兴趣。
四、开展种种计算机课程兴趣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的计算机水平参差不齐的现象,给中学的信息技术教学带来很大的困难。后进生因基础差,常常会失去信心。在上机实践课中,教师由于种种原因不能兼顾到每一个学生,这时可以开展一些兴趣活动,比如让一部分操作较好的学生当“小老师”,采用一帮一、结对子的方法,一起学习和操作,增加后进生的学习信心,激发学习兴趣,从而达到共同提高的教学目的。而对那些基础比较好的而又爱好计算机的学生,可以组织计算机课外活动小组,通过课外兴趣小组活动,巩固计算机基础知识、操作技能,扩大眼界,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计算机兴趣。在组织课外兴趣小组活动中,为他们提供学校的扫描仪、数码相机和刻录机等先进设备,并布置一定任务让他们亲自实践,在实际操作和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使学生真正感受到计算机给人们生活带来的便利,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习成效,同时也影响了其他同学的学习兴趣。
五、通过表扬鼓励,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表扬鼓励是教师对学生学习成果的肯定,是各科教学为了激励学生学习兴趣的常用方法。这种激励方法对于信息技术教学更为重要。信息技术知识抽象,操作要求严格,初学者会遇到许多意想不到的困难,犯很多错误。教师应淡化学生的错误,耐心地指导学生克服困难,同时尽力发现他的闪光点,及时多给表扬肯定,哪怕这困难是微不足道的,往往能把学生刚刚产生的畏难情绪,立即转化为克服困难后的喜悦心情,形成个体的成功体验,从而大大激励起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
有了兴趣这一沃土,学生就有了学习的欲望,教学上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出发点,充分挖掘学生的内在潜力,尽量让学生轻松愉快地学习,扎扎实实地学好信息技术这门课程。进而就有了学会后的成就感,老师们就有了收获,教学效果自然而然就显示出来了。只有这样,教师才能教得轻松,学生才能学得快乐,课堂效果才能得到提高。
(作者单位: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双沟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