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人教版中学历史教材中所配的插图是实用性极强的教学资源,在教学过程中灵活运用这些插图,能起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观察力、想象力、思维能力,帮助教师推进课堂教学的作用。
[关键词]插图课堂教学
[分类号]G623.2
新课标强调以人为本,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人教版中学历史教材提供了丰富多彩的课本插图,这些插图不仅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信息,更重要的是它能够让学生通过视觉激发学习兴趣。课本插图作为历史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用性极强的教学资源,被称之为教材的“第二语言”。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一些教师往往在文字内容上下很多功夫,而忽视插图,使得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觉很枯燥无味。但是,如果能在课堂教学中灵活运用这些插图,它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观察力、想象力、思维能力,以及帮助师生突破教学的重点、难点等方面,都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一、课本插图的分类
课本中的插图主要分为:历史地图、历史文物图、历史人物图和史事情节图四类。历史地图基本要素与普通地图大致相同,用来展示历史地域的形态、布局、方位、线路,它有助于学生了解历史地域的全局。历史文物图一般是介绍文物的名称、出土时间、地点、用途和在当时所起的作用,它有助于增加学生对历史的真实感受。历史人物图主要是介绍人物的历史功绩和在当时所处的地位及其作用,它有助于加深学生对历史事件的理解。历史事情节图主要是揭示了重大历史事件在其高潮或关键时刻的景观,它有助于让学生对历史事件在当时发生的情景产生切实的感受,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思维能力。此外,在课本中还有一些历史政治漫画、单元页插图等图片。
二、活用插图,丰富教学手段,完善教学形式
1.以插图为载体,精心导入,激发学习兴趣。
课堂导入是课堂教学的第一步,直接关系到这节课的教学效果。在实际教学中,教师经常采取复习旧课导入新课的模式,学生必然会感到厌烦。因此,教师一开始就要激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欲望。利用本节课的插图,精心设计导言,是一种效果显著的导课方法。例如,《文艺复兴》一课,首先请学生分析《蒙娜丽莎》一图,这幅画以蒙娜丽莎“迷人的微笑”、“神秘的微笑”征服了世人。那么,这幅画产生的时代背景是什么呢?该作品又体现了一种怎样的时代精神?作者在这个时代起到怎样的作用呢?通过一看一问,缩短了历史与现实、教材和学生之间的距离,学生的注意力、兴趣被老师调动起来,在求知欲的作用下,积极主动地进入新知识的学习。在导入选择插图时,一定要选择学生感兴趣的、能激发学生求知欲的图片,这样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以插图为核心,拓展教学,加深课堂理解。
历史课本中的插图是课本重要内容的体现,起到“以图代文,无文之史”的作用。因此在教学时,教师可以用一幅代表性的图片展开历史课堂教学。“西周分封示意图”是经过精心设计的一幅历史地图。在地图上,小红点代表同姓封国,小圆圈代表异姓封国。重要的封国燕、齐、鲁、卫、晋、宋、楚、吴等都在地图上有标示,并且对这些分封诸侯的身份进行了分类说明,如封武王弟康叔于卫、封舜后代妫满在陈、封异姓功臣姜商于齐等。因此本节教学就可以以此为核心拓展教学。通过对分封示意图的分析,学习本课内容,为什么要分封,以前是如何统治,分封对象、目的,如何维系这种分封制,如何评价?这样可以将本课历史史实浓缩于该示意图中,一个图涵盖一课内容,一个图解决一节教学内容。
3.以插图为纽带,图文并举,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单纯的文字教学会使课堂教学显得单调乏力。历史插图蕴含着丰富的隐性知识,它是课文内容的必要补充。教材中的许多插图为学生想象能力的培养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比如《开国大典》,它艺术地记录下了1949年10月1日那一瞬间激动人心的历史,完美地再现了新中国诞生的辉煌。教师引导学生仔细品味此图,便会有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临其境之感,不仅训练了学生的想象能力,也推进了课堂教学。
4.以插图为素材,陶冶情操,进行德育教育。
中学历史教学不是单纯讲述历史史实,而且要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学生用正确的观点和方法去观察、分析历史问题和社会问题的能力。课本插图为教师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例如,在进行日本侵华战争的教学中,结合书本的插图引导学生通过画面直观地感受日本法西斯的残酷、野蛮,感受到战争给人民带来无穷的灾难,不忘国耻。让学生认识到国力衰弱的危害,激发学生的民族情感,引导学生自觉地肩负振兴中华的历史使命,树立为人类和平、民主、进步事业而奋斗的精神,达到历史教学的根本目的。
三、结语
在新课标理念下的教材观改变了过去的“教教材”为“用教材教”,课本插图中蕴藏着丰富的教学资源,它不是一种摆设和点缀。作为教材的二度开发者,教师要利用和开发好这一宝贵的教学资源,使插图服务于课堂教学,使学生愉快主动地去学习,激发学生兴趣,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思维力,使学生形成鲜明的感性认识,为历史概念的形成、历史知识的掌握和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提供感性基础,帮助教师推进课堂教学。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年3月第2版.
[2]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7月第1版
(作者单位:南昌市江安学校 江西省南昌市)
[关键词]插图课堂教学
[分类号]G623.2
新课标强调以人为本,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人教版中学历史教材提供了丰富多彩的课本插图,这些插图不仅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信息,更重要的是它能够让学生通过视觉激发学习兴趣。课本插图作为历史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用性极强的教学资源,被称之为教材的“第二语言”。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一些教师往往在文字内容上下很多功夫,而忽视插图,使得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觉很枯燥无味。但是,如果能在课堂教学中灵活运用这些插图,它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观察力、想象力、思维能力,以及帮助师生突破教学的重点、难点等方面,都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一、课本插图的分类
课本中的插图主要分为:历史地图、历史文物图、历史人物图和史事情节图四类。历史地图基本要素与普通地图大致相同,用来展示历史地域的形态、布局、方位、线路,它有助于学生了解历史地域的全局。历史文物图一般是介绍文物的名称、出土时间、地点、用途和在当时所起的作用,它有助于增加学生对历史的真实感受。历史人物图主要是介绍人物的历史功绩和在当时所处的地位及其作用,它有助于加深学生对历史事件的理解。历史事情节图主要是揭示了重大历史事件在其高潮或关键时刻的景观,它有助于让学生对历史事件在当时发生的情景产生切实的感受,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思维能力。此外,在课本中还有一些历史政治漫画、单元页插图等图片。
二、活用插图,丰富教学手段,完善教学形式
1.以插图为载体,精心导入,激发学习兴趣。
课堂导入是课堂教学的第一步,直接关系到这节课的教学效果。在实际教学中,教师经常采取复习旧课导入新课的模式,学生必然会感到厌烦。因此,教师一开始就要激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欲望。利用本节课的插图,精心设计导言,是一种效果显著的导课方法。例如,《文艺复兴》一课,首先请学生分析《蒙娜丽莎》一图,这幅画以蒙娜丽莎“迷人的微笑”、“神秘的微笑”征服了世人。那么,这幅画产生的时代背景是什么呢?该作品又体现了一种怎样的时代精神?作者在这个时代起到怎样的作用呢?通过一看一问,缩短了历史与现实、教材和学生之间的距离,学生的注意力、兴趣被老师调动起来,在求知欲的作用下,积极主动地进入新知识的学习。在导入选择插图时,一定要选择学生感兴趣的、能激发学生求知欲的图片,这样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以插图为核心,拓展教学,加深课堂理解。
历史课本中的插图是课本重要内容的体现,起到“以图代文,无文之史”的作用。因此在教学时,教师可以用一幅代表性的图片展开历史课堂教学。“西周分封示意图”是经过精心设计的一幅历史地图。在地图上,小红点代表同姓封国,小圆圈代表异姓封国。重要的封国燕、齐、鲁、卫、晋、宋、楚、吴等都在地图上有标示,并且对这些分封诸侯的身份进行了分类说明,如封武王弟康叔于卫、封舜后代妫满在陈、封异姓功臣姜商于齐等。因此本节教学就可以以此为核心拓展教学。通过对分封示意图的分析,学习本课内容,为什么要分封,以前是如何统治,分封对象、目的,如何维系这种分封制,如何评价?这样可以将本课历史史实浓缩于该示意图中,一个图涵盖一课内容,一个图解决一节教学内容。
3.以插图为纽带,图文并举,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单纯的文字教学会使课堂教学显得单调乏力。历史插图蕴含着丰富的隐性知识,它是课文内容的必要补充。教材中的许多插图为学生想象能力的培养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比如《开国大典》,它艺术地记录下了1949年10月1日那一瞬间激动人心的历史,完美地再现了新中国诞生的辉煌。教师引导学生仔细品味此图,便会有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临其境之感,不仅训练了学生的想象能力,也推进了课堂教学。
4.以插图为素材,陶冶情操,进行德育教育。
中学历史教学不是单纯讲述历史史实,而且要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学生用正确的观点和方法去观察、分析历史问题和社会问题的能力。课本插图为教师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例如,在进行日本侵华战争的教学中,结合书本的插图引导学生通过画面直观地感受日本法西斯的残酷、野蛮,感受到战争给人民带来无穷的灾难,不忘国耻。让学生认识到国力衰弱的危害,激发学生的民族情感,引导学生自觉地肩负振兴中华的历史使命,树立为人类和平、民主、进步事业而奋斗的精神,达到历史教学的根本目的。
三、结语
在新课标理念下的教材观改变了过去的“教教材”为“用教材教”,课本插图中蕴藏着丰富的教学资源,它不是一种摆设和点缀。作为教材的二度开发者,教师要利用和开发好这一宝贵的教学资源,使插图服务于课堂教学,使学生愉快主动地去学习,激发学生兴趣,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思维力,使学生形成鲜明的感性认识,为历史概念的形成、历史知识的掌握和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提供感性基础,帮助教师推进课堂教学。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年3月第2版.
[2]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7月第1版
(作者单位:南昌市江安学校 江西省南昌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