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高校图书馆和院系资料室是高校公共图书资源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是文献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科学技术高速发展、信息查询手段日渐更新的今天,我们要充分认识高校图书馆和院系资料室的业务关联机制,实现两者的优势互补,达到共同建设,更好的为学校的教学科研服务。
[关键词]复合图书馆 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 图书馆培训
中图分类号:G25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04-0514-01
引言
近年来高校的扩招更是加剧了这种趋势。学科建设是大学的根本建设,是现代大学制度建设必须解决的重大任务之一,学科建设同时也是高校图书馆服务工作的核心。高校图书馆作为学校的文献信息中心,是教学、科研以及学科建设的重要支撑力量。在学科建设中,高校图书馆的文献资源建设是学科建设重要的支持和保障因素,因此它必须适应各高校自身的学科发展水平和发展目标,高校图书馆如何适应学校学科建设发展的需要,成为学科文献信息资源保障体系,是高校图书馆所必须面对的工作。积极参与学科建设,也是高校图书馆提升服务能力的要求,保障高校图书馆不被边缘化的基础。
1 多元化图书馆
随着数字时代的到来,图书馆服务开始向数字化和网络化迈进,由此,产生了传统纸质文献资源与数字资源共存共荣的、互助互动的、多元化服务的局面。复合式图书馆的概念也由此而生。复合式图书馆是在印刷文献与电子文献或虚拟文献共存互补的复合环境下,传统图书馆与数字图书馆共存互补,有机结合于一体的多元化图书馆。它的各个组成部分、服务范围、服务对象、服务手段、技术方法、建筑设备都是复合式的。它是一种新事物、新概念、新思维、新模式。它的形成不是偶然的,也不是随意的,更不是二者的简单凑合的,而是必然的,是图书馆发展的必由之路。因此,其服务创新也必然是传统服务项目的创新与现代服务项目的创新的统一体。
2 高校图书馆和院系资料室共同管理模式
高校图书馆和院系资料室共同建设的可行性,高校图书馆处于高校文献信息保障的中心地位,院系资料室是该体系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两者都是对文献信息进行收集、整理、加工、储藏的学术性机构,为学校的教学科研工作提供信息检索服务和满足文献保障需求。通过共同建设,可将图书馆和院系资料室纳入共同的管理模式下,优化资源配置、加强整体规划、实行优势互补,实现信息价值的最大化。
3 图书馆为学科建设服务的现状
学科建设是关系到高校发展水平和社会定位的一项综合性、系统性、长远性的基础建设,也是一项根本性的建设,学科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大学的声誉。学科建设理所当然地成为大学管理者最为关注的事情,良好的学科建设不仅是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而且也是学校竞争优势的体现。随着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学科专业的多样性已构成现代高校的办学模式。我国高等教育中现有的专业多达2000个专门学科。各个高校也以学科建设为立足点。
4 学科服务模式的规划与设计
纵观国内高校图书馆的学科服务模式,各有千秋。针对地方综合性大学图书馆的特点,笔者认为,其学科服务的模式采取兼职分散、集中管理的模式较好。在全馆范围内选聘具有一定学科背景、掌握计算机检索技能、服务意识强等素质较高的馆员兼职为学科服务,特别要重视中心馆与各专业资料室的学科馆员相结合,充分发挥学科馆员的个性特征,避免服务内容局限于信息检索、文献传递以及信息资源评价等基础性服务。学科服务的组织管理可以集中挂靠某部门,比如,扬州大学图书馆对学科服务的组织管理挂靠在信息咨询与教学研究部,由其对学科馆员及其业务集中组织管理,负责学科服务的规划、业务规范的制订、学科馆员的培训、资源与服务平台的设计、学科馆员工作的组织协调与评估等工作。
5 学科服务实施方式的规划
学科服务是图书馆面向若干学科开展的一种全方位、多层次的服务,对学科馆员素质有较高的要求,而当前我国图书馆人员结构比较复杂,整体素质相对较低。尽管近几年图书馆,特别是高校图书馆加大了人才引进的力度,但真正符合学科馆员素质要求的复合型人才还很少,可以说图书馆单纯靠某一个学科馆员完成某一学科的服务是不太现实的。因此,学科服务应该由学科馆员服务团队来完成。而学科服务的有序运作、稳定发展,学科馆员服务团队的优化构建是不可忽视的首要因素。前图书馆人员整体素质水平相对较低,实施学科服务初期,不可能同时对学校所有学科开展服务,因此,对学科服务实施方式的规划与设计至关重要。具体地讲,面对众多的学科,选择哪些学科开展服务,图书馆应根据高校发展规划与学科特色,确定实施学科。可以采用先在某一重点学科试点,并逐渐推广的方式实施。这是因为,重点学科建设是高等教育事业改革与发展的基础性工作,涉及高等院校可持续发展战略,是高校建设上水平、上层次的核心和生命线。
同时,重点学科和一般學科相比,人才、科研项目及科研经费较多,为顺利开展学科服务提供人力及财力保障。 确定实施学科的关键是选择试点学院,确定重点学科。重点学科包括国家级重点学科、省级重点学科和校级重点学科。面对不同级别的重点学科,确定选择哪一门重点学科为实施对象,应该综合考虑多方面的因素。首先,学科院系是否愿意与图书馆开展学科服务合作,学科带头人是否需要并且愿意接受学科馆员参与到科研中,学科是否拥有较多教学科研经费等;其次,学科院系和图书馆收藏的文献资源要相对比较完备;再其次,图书馆是否具有相应学科背景的高学历、高素质的学科馆员服务团队。总之,只有主观愿望和客观因素都具有较好的可行性,学科服务试点工作才会取得良好效果。
6 图书馆培训
6.1为适应图书馆事业改革和发展的需要,提高工作人员的专业理论基础、业务知识和工作技能,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建设一支高水平、高质量、高素质的专业队伍,特制定图书馆工作人员学习培训制度。
6.2馆内培训的组织管理,采取馆、部结合的方式,岗位培训以业务部门为主,综合培训以全馆为主。岗位培训由部门负责落实到每个在职职工,人人都是培训对象。对新进馆的人员,要安排其在第一线熟悉业务,进行岗位培训或轮训。对计算机操作人员要进行岗位培训或岗前培训,对所有职工也要有计划地进行计算机知识培训。
6.3所有工作人员必须自觉参加相关的业务培训活动,要求认真做好笔记,年终由学术领导小组负责检查。培训的成绩作为年终考核、评优的重要依据。每年进行一次专业技能考核,主要考核履行本职工作必须掌握的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每年进行一次专业基础知识测试,开卷考试,主要考核图书馆专业基础理论、馆藏分布、业务培训内容等。
7 结束语
高校图书馆只有结合学校、学科以及本馆的特点,对学科服务模式、服务实施方式以及服务团队,精心规划,加强管理,完善体制,才能使学科馆员真正做到为学科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的集成化一站式信息服务,融入科研的全过程,成为学科研究不可缺少的一员,使图书馆的学科服务真正成为融入一线,嵌入过程,用户在哪里,服务就在哪里的随机服务。
参考文献
[1] 金岩,于静.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创新模式探讨[J].图书馆杂志,2008,(27).
[2] 龙雪梅.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模式构想[J].图书馆建设,2009,(4).
[3] 胡振华. 高校图书馆资源建设的探讨[J].图书馆论坛,2009,(5).
[关键词]复合图书馆 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 图书馆培训
中图分类号:G25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04-0514-01
引言
近年来高校的扩招更是加剧了这种趋势。学科建设是大学的根本建设,是现代大学制度建设必须解决的重大任务之一,学科建设同时也是高校图书馆服务工作的核心。高校图书馆作为学校的文献信息中心,是教学、科研以及学科建设的重要支撑力量。在学科建设中,高校图书馆的文献资源建设是学科建设重要的支持和保障因素,因此它必须适应各高校自身的学科发展水平和发展目标,高校图书馆如何适应学校学科建设发展的需要,成为学科文献信息资源保障体系,是高校图书馆所必须面对的工作。积极参与学科建设,也是高校图书馆提升服务能力的要求,保障高校图书馆不被边缘化的基础。
1 多元化图书馆
随着数字时代的到来,图书馆服务开始向数字化和网络化迈进,由此,产生了传统纸质文献资源与数字资源共存共荣的、互助互动的、多元化服务的局面。复合式图书馆的概念也由此而生。复合式图书馆是在印刷文献与电子文献或虚拟文献共存互补的复合环境下,传统图书馆与数字图书馆共存互补,有机结合于一体的多元化图书馆。它的各个组成部分、服务范围、服务对象、服务手段、技术方法、建筑设备都是复合式的。它是一种新事物、新概念、新思维、新模式。它的形成不是偶然的,也不是随意的,更不是二者的简单凑合的,而是必然的,是图书馆发展的必由之路。因此,其服务创新也必然是传统服务项目的创新与现代服务项目的创新的统一体。
2 高校图书馆和院系资料室共同管理模式
高校图书馆和院系资料室共同建设的可行性,高校图书馆处于高校文献信息保障的中心地位,院系资料室是该体系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两者都是对文献信息进行收集、整理、加工、储藏的学术性机构,为学校的教学科研工作提供信息检索服务和满足文献保障需求。通过共同建设,可将图书馆和院系资料室纳入共同的管理模式下,优化资源配置、加强整体规划、实行优势互补,实现信息价值的最大化。
3 图书馆为学科建设服务的现状
学科建设是关系到高校发展水平和社会定位的一项综合性、系统性、长远性的基础建设,也是一项根本性的建设,学科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大学的声誉。学科建设理所当然地成为大学管理者最为关注的事情,良好的学科建设不仅是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而且也是学校竞争优势的体现。随着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学科专业的多样性已构成现代高校的办学模式。我国高等教育中现有的专业多达2000个专门学科。各个高校也以学科建设为立足点。
4 学科服务模式的规划与设计
纵观国内高校图书馆的学科服务模式,各有千秋。针对地方综合性大学图书馆的特点,笔者认为,其学科服务的模式采取兼职分散、集中管理的模式较好。在全馆范围内选聘具有一定学科背景、掌握计算机检索技能、服务意识强等素质较高的馆员兼职为学科服务,特别要重视中心馆与各专业资料室的学科馆员相结合,充分发挥学科馆员的个性特征,避免服务内容局限于信息检索、文献传递以及信息资源评价等基础性服务。学科服务的组织管理可以集中挂靠某部门,比如,扬州大学图书馆对学科服务的组织管理挂靠在信息咨询与教学研究部,由其对学科馆员及其业务集中组织管理,负责学科服务的规划、业务规范的制订、学科馆员的培训、资源与服务平台的设计、学科馆员工作的组织协调与评估等工作。
5 学科服务实施方式的规划
学科服务是图书馆面向若干学科开展的一种全方位、多层次的服务,对学科馆员素质有较高的要求,而当前我国图书馆人员结构比较复杂,整体素质相对较低。尽管近几年图书馆,特别是高校图书馆加大了人才引进的力度,但真正符合学科馆员素质要求的复合型人才还很少,可以说图书馆单纯靠某一个学科馆员完成某一学科的服务是不太现实的。因此,学科服务应该由学科馆员服务团队来完成。而学科服务的有序运作、稳定发展,学科馆员服务团队的优化构建是不可忽视的首要因素。前图书馆人员整体素质水平相对较低,实施学科服务初期,不可能同时对学校所有学科开展服务,因此,对学科服务实施方式的规划与设计至关重要。具体地讲,面对众多的学科,选择哪些学科开展服务,图书馆应根据高校发展规划与学科特色,确定实施学科。可以采用先在某一重点学科试点,并逐渐推广的方式实施。这是因为,重点学科建设是高等教育事业改革与发展的基础性工作,涉及高等院校可持续发展战略,是高校建设上水平、上层次的核心和生命线。
同时,重点学科和一般學科相比,人才、科研项目及科研经费较多,为顺利开展学科服务提供人力及财力保障。 确定实施学科的关键是选择试点学院,确定重点学科。重点学科包括国家级重点学科、省级重点学科和校级重点学科。面对不同级别的重点学科,确定选择哪一门重点学科为实施对象,应该综合考虑多方面的因素。首先,学科院系是否愿意与图书馆开展学科服务合作,学科带头人是否需要并且愿意接受学科馆员参与到科研中,学科是否拥有较多教学科研经费等;其次,学科院系和图书馆收藏的文献资源要相对比较完备;再其次,图书馆是否具有相应学科背景的高学历、高素质的学科馆员服务团队。总之,只有主观愿望和客观因素都具有较好的可行性,学科服务试点工作才会取得良好效果。
6 图书馆培训
6.1为适应图书馆事业改革和发展的需要,提高工作人员的专业理论基础、业务知识和工作技能,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建设一支高水平、高质量、高素质的专业队伍,特制定图书馆工作人员学习培训制度。
6.2馆内培训的组织管理,采取馆、部结合的方式,岗位培训以业务部门为主,综合培训以全馆为主。岗位培训由部门负责落实到每个在职职工,人人都是培训对象。对新进馆的人员,要安排其在第一线熟悉业务,进行岗位培训或轮训。对计算机操作人员要进行岗位培训或岗前培训,对所有职工也要有计划地进行计算机知识培训。
6.3所有工作人员必须自觉参加相关的业务培训活动,要求认真做好笔记,年终由学术领导小组负责检查。培训的成绩作为年终考核、评优的重要依据。每年进行一次专业技能考核,主要考核履行本职工作必须掌握的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每年进行一次专业基础知识测试,开卷考试,主要考核图书馆专业基础理论、馆藏分布、业务培训内容等。
7 结束语
高校图书馆只有结合学校、学科以及本馆的特点,对学科服务模式、服务实施方式以及服务团队,精心规划,加强管理,完善体制,才能使学科馆员真正做到为学科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的集成化一站式信息服务,融入科研的全过程,成为学科研究不可缺少的一员,使图书馆的学科服务真正成为融入一线,嵌入过程,用户在哪里,服务就在哪里的随机服务。
参考文献
[1] 金岩,于静.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创新模式探讨[J].图书馆杂志,2008,(27).
[2] 龙雪梅.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模式构想[J].图书馆建设,2009,(4).
[3] 胡振华. 高校图书馆资源建设的探讨[J].图书馆论坛,200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