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赡养第一案:77岁老太告女儿女婿

来源 :晚晴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nghuawuqi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全国首例“常回家看看”案例
  原告储某是77岁高龄的老太,被告马某、朱某是其女儿、女婿,今年均已50多岁。
  储某育有一儿一女,老两口原本在无锡马山地区有两套房屋,一套小户型的单间,一套65平方米。2009年3月,储某与老伴及两个子女签订了一份协议,老夫妻将位于无锡马山的老房卖掉,钱归女儿,今后居住女儿位于北塘区龙塘家园的一套一楼房屋直至终年,养老送终均由女儿负担。小户型的单间房屋变卖后,65平方米的房屋归儿子与儿媳拥有。
  2009年5月开始,老人按照协议搬离马山跟随女儿居住。父母与子女楼上楼下居住互相照应本是件好事,然而好景不长,从储某的老伴2009年8月去世后双方的矛盾开始爆发。
  2012年8月,因为与女儿一家不和,储某搬离了女儿家。因为老年人单独租房很难,所以离开女儿家后,储某住到了儿子那里,儿子则在外租了房子住。
  2013年4月3日,储某将女儿和女婿起诉到北塘法院。7月1日这起赡养案件在无锡北塘区法院开庭审理。由于7月1日正式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首次将“常回家看看”精神赡养写入条文,老人在庭审中也提出了要求女儿女婿看望自己的要求。该案成为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实施后的全国首例“常回家看看”案例。
  原告老太:有矛盾但毕竟是母女,她平时要关心关心我
  庭审中,老人声称自己是被赶出来的,女婿还将自己的东西乱扔,把门锁换掉,她都无法进入房间把衣服和被褥取出。虽然当时报警了,但是双方的矛盾并没有化解。
  老人说,即使和女儿住在上下楼,但自己都是一个人独立生活的。自己退休工资1800多元,但平时每个月需要1000多元的看病吃药费,心脏里还装了2个支架,另外生病期间还向邻居借了2万元看病。现在和女儿有矛盾了,住在一起也不方便,她要求女儿能给自己经济补贴,在外面租房子住,同时还要承担医药费。
  老太说:“虽然和女儿不住在一起了,但是我毕竟是生她养她的母亲,他们平时也要来看看我,关心关心我,特别是生病的时候,因为他们对我好,也是给他们的子孙做榜样,他们也总会老的。可是他们对我不管不问,让我彻底寒了心。”
  原告诉请:1.为避免同住而产生不必要的纠纷,其自行解决居住问题,由被告女儿女婿每月支付其住房补贴600元。2.要求女儿女婿支付其以往的部分医疗费。3.要求女儿应定期及在传统节假日至其住所予以看望、问候。
  被告女婿:和老人争吵过,没想到老人会打官司
  7月1日上午,储老太的女儿并未出现在庭审被告席上,而是其女婿朱某以及代理律师出庭。
  被告方介绍,龙塘家园的房子是朱某父母的拆迁安置房,分别为四楼的两套和一楼的一套。老人此前住在一楼。朱某在庭上承认确实扔过老人的东西,但原因是老人一直捡垃圾回来堆在房子里,整个房屋臭气熏天,楼上下邻居意见非常大,这让自己很没面子,因此与老人发生争吵,扔了老人的垃圾,但是并没有赶老人出门,而是让老人改住到另外一套在四楼的房子。老人觉得行动不便,提出自行解决居住,在靠近儿子的地方,由女儿女婿解决房租。
  朱某称,让他们没想到的是,4月3日老人将他们告上法庭,要求安排居住并定期看望,并支付租房租金及生病住院时的医疗费。
  被告态度:尽管对老母亲将自己告上法庭很不理解,但开庭当天储某的女儿、女婿都表示,赡养老人是其应尽的义务,因此只要是法律规定的赡养义务,他们都将执行。
  法院判决:女儿每两个月至少看望母亲一次
  在庭审后,北塘区法院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和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对该案做出了一审判决:1.女儿马某、女婿朱某自2012年9月起,以每月600元的标准给付储某房租费,2012年9月起至本判决生效之月止的前述费用,马某、朱某应当于本判决生效之日起十日内付清。2.马某于本判决生效之日起十日内支付储某某医疗费8000元。3.马某应当自本判决生效之月起,每两个月至少需至储某某居住处看望问候一次;端午节、重阳节、中秋节、国庆节、元旦节,应当至少安排两个节日期间内予以看望;除夕夜至元宵节的春节期间,应当至少予以看望一次。
  焦点四问
  为何老太“常回家看看”诉请获支持?
  此前,“常回家看看”如果作为打官司的诉请于法无据,7月1日起新修订的《老年人权益法》中,将其写入条文后,“常回家看看”就可以作为单独的诉讼请求。据此,北塘法院老年合议庭审判长高鑫告诉储老太,可以要求女儿来看望,但这需要在7月1日该法施行后。
  法院凭什么判每两个月至少看一次?
  高法官对判决中的看望频率进行了详细阐释。目前老人住在马山地区,离女儿的居住地有40多公里,考虑到这个距离,建议本案中至少每两个月一次看望,“子女工作再忙,两个月一次看望的时间应该还是能挤出来的。”
  如果子女不执行看望义务怎么办?
  高法官指出,如果子女不履行看望义务,权利人可申请强制执行,根据情节轻重可予以罚款直至拘留,但他并不希望看到强制执行这一幕。
  至于拘留,大家表示,这是最坏的结果:“如果都拘留了,说明父母与子女已经撕破脸,关系破坏到无法挽回的地步了”。
  子女的哪些行为会引发精神赡养案?
  《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第十八条规定,家庭成员应当关心老年人的精神需求,不得忽视、冷落老年人。与老年人分开居住的家庭成员,应当经常看望或者问候老年人。
  北塘法院院长袁挺表示,近年来,精神赡养案件出现比较明显的增多趋势。一切事关老年人的精神愉悦与否的赡养内容和方式,都可能涉及精神赡养问题。根据法院分析,至少下列几个方面的精神赡养,完全具有可诉性:1.物化的精神赡养;2.必要的探望;3.子女有条件者,老人要求与子女共同生活;4.子女“分爹分妈”赡养,当子女有条件时,老人要求夫妻共同生活;5.子女限制老人精神生活或自由,老人要求排除妨碍;6.子女对老人精神虐待,老人要求停止侵权;等等。
其他文献
58岁的他,是解放军某部的正师级退休干部。本来可以在大城市安享晚年的他,却从北京来到福建省安溪县龙涓乡偏僻山村灶坪当小学教师。这一切,缘于他小时候的一个美丽的梦想。  师级军官乡村支教  1955年,房福忠出生于北京。四五岁时,家里住进了一个报社记者,也许是缘分,那记者和他很要好,经常教他识字,还教他书法。他因此早早便认识了很多字,五六岁时已经读过《西游记》等小说。  上学后,他显现出比同龄孩子更
期刊
社会上很多人被称为“大人物”。所谓大人物者,不是地位高、学问好,更不是长得高大帅气;而是要能对世间、对人类有所贡献,让人感恩怀德,才能够有资格被尊称为大人物。大人物者必须具备:  一、心量大。俗语说“宰相肚里能撑船”,佛教讲“心包太虚,量周沙界”,因为心量大,所以才能成为佛祖、菩萨。一个人的心量有多大,成就便有多大。你的心量能容一家人,能做家长;心量能容一县之人,就能做县长;心量能容一国之人,就能
期刊
支持者:新法保障了老年人的权益  “‘常回家看看’是责任,义务,中华传统的美德。”网友朱海滔认为,“法律除了惩罚的功能之外,还有一个宣示、指导和教育的作用,将‘常回家看看’立入法律,能起到一个警示、鞭策、督促的作用,让老年人精神赡养问题受到社会广泛关注,使人们重视起老人的精神赡养,让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得到传承和弘扬。”  上海华荣律师事务所朱平晟律师表示,新《老年法》的指导意义大于实际约束力,相关
期刊
《论中国》  作 者:亨利·基辛格  出版社:中信出版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这是“政坛常青树”亨利·基辛格唯一一部中国问题专著。他以一位资深外交家和思想家的独特视角,分析和梳理了中国自鸦片战争以来的外交传统,从围棋文化与孙子兵法中探寻中国人的战略思维模式。  《你吃对了吗》  作 者:于 康 悦 悦  出版社: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  全书围绕“你吃对了吗?”这一老百姓最关心且最具普遍需求的健康主题展开
期刊
谁是西方眼中中国女性官员形象的代表  全球最美丽的女性政治家中,是否会有中国人的身影?答案是肯定的。  在西班牙最畅销的日报《20 Minutos》进行的网上“全球最美丽女政治家评选”中,截至2009年3月29日,44岁的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姜瑜排名第37位,仅落后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3个名次。  随着中国女性官员在国内外日渐活跃,她们也成为西方关注中国发展的一个窗口。  “请说出一个中国女性官员
期刊
白岩松说:如果问这些年来,央视原创了哪些成功的电视品牌,我想《感动中国》一定可以名列前茅,甚至排名榜首。  这个特别节目的最初创意,或者说“点子”, 来自于陈虻,当时的央视新闻评论部副主任。  2002年9月的一天下午,大家一起讨论应该制作一个怎样的年度人物评选节目?各种各样的建议被提出,又在越来越多的烟雾中被否决,不是不符合理想,就是不符合操作,或者太没有国情观念。一个下午的策划会,开到此时有点
期刊
我们来到这个世界,能享受美好的生活,这一切无疑最先应该感恩的就是我们的父母。  然而,在很多日子里,我们可能会因为自己的漠然,把他们忘记掉。  在这个世界上,除了母亲,再也找不到第二个人对我们那么的友善、那么的慈爱、那么的细心呵护。当我们还是胎儿时,母亲的身体就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温暖适宜的成长环境。在怀胎头一个月,我们的生命就犹如花草上的露珠一样,孱弱不堪,朝不保夕。为了保护这个小生命能顺利来到世间
期刊
葛兰素史克商业贿赂案无疑使最近受关注度最高的事件之一,该事件不仅曝出了医疗行业长期存在的巨大丑闻,对众多在华医疗企业造成巨大冲击,同时对中国的医疗服务行业也产生了极大的震动。本期我们就通过梳理这个事件,看一看医药行业乱象中的利益链条。
期刊
“从目前媒体报道的情况来看,葛兰素史克(以下简称GSK)事件可能只是一个由头,而相关部门的真正目的是逼迫药企降价”。近日,一位分析人士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  虽然公安部门针对GSK的调查尚未结束,但随着相关细节逐步披露,一个外企在中国通过违法手段促销药品的路线图逐渐清晰。最近有报道称,GSK总部正向上海派遣高级内部审计师和律师,加大力度对被指控有贿赂问题的高管进行内部调查。  巧合
期刊
药品价格越来越高,老百姓大呼看不起病。药品价格为什么这么高一直是众说纷纭,但广东省卫生厅副厅长廖新波的看法提供了一个新的角度。廖新波坦言,天价药品产生的根源是由于国家发改委规定的指导价格虚高。他认为,政府规定的指导价格太高,给药价水涨船高留下了空间。  但是管理部门在制定指导价格的时候似乎也有苦衷,有物价部门的人士认为,药品品种规格相当复杂,管理部门在价格核定时,多半采取企业自主提供成本信息的方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