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创新已成为高等教育的主旋律,但当前大学生的创新实践教学体系存在一定的缺陷与不足。本文对大学生创新实践教学的内容及过程进行思考和深入研究,提出从四方面内容提升学生创新实践能力以及进一步完善实践教学的内容,并对实践教学进程的科学规划提出新方案。
关键词:大学生创新;实践教学;教学改革;TRIZ理论
创新已经成为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主旋律。目前,大部分地方理工类院校对于创新人才培养的实践内容大多局限于实验教学和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这两大环节。笔者认为这种创新实践教学培养模式存在一定的缺陷,应进一步改革完善,才能更科学并更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
一、实践教学概述
长期以来,大学生的培养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育模式。理论课程通过课堂讲授使学生掌握基本理论知识,而在实践环节,其实践内容主要有三个部分的内容。一是配套理论课程所开设的验证性实验,是对所学的理论进行验证,通过验证结果加深学生对理论的理解深度,以便学生能够更深刻地掌握所学的理论知识。二是课程设计、实训、生产实习等环节。主要是根据某一课程的主要内容,综合应用该课程的主要知识完成一个基本的设计任务或训练,从而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课程所学理论知识的能力。三是毕业设计环节。通过毕业设计,使学生能够综合应用四年所学的理论知识,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一个中型规模的设计内容,从而锻炼学生运用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从表面上看,三个部分也相应地划分为三个层次。三个层次从低到高、互相支撑、科学合理、面面俱到,能够全面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但实际上,大学生通过四年的学习,其创新能力并不强,特别是到工作岗位上,不能满足企事业单位用人的需要。用人单位还需对这些通过“完备的”实践教学体系训练出来的学生进行再培训,才能够上岗工作。这不得不让我们深入思考现有的实践教学体系,从某种程度上说,现有的实践教学体系完成了一定的人才培养功能,但对于大学生创新教育,还有一定的差距和不足之处。
二、现有实践教学体系存在的问题
(一)实践教学内容不尽完备
目前,实践教学内容己涵盖验证性实验、综合性实验、毕业设计等环节,既有单课程的实践训练,又有多课程知识的综合运用。从表面上看已经非常全面,但在长期的工作中,对于创新人才培养的实践训练,还应该经过以下四个环节:验证、综合、技术改进和创新设计。
對于实践中的验证环节,大学教育都做得很好,也得到了首要保障,而对于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却没有得到足够重视,有的实验项目被标记为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但在实际设计实验时却没有达到效果。大家知道,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应该通过教师在实验室中开设的开放性实验来锻炼学生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一方面,让教师开设开放性实验项目,吸引更多的学生参与其中;另一方面,对开放性实验建立学分制,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扩大参与面。第三个环节是技术改进,这个环节是学生实践环节的最大缺失,学生往往对已有系统没有深入了解,对其中的技术改进提不出任何创新性的意见与建议,因此,在第四个环节即创新设计中,就不可能有新的突破。在四个实践环节中,第二个环节的不完善性及第三个环节的缺失,造成学生创新实践教学内容的不尽完备,需要进一步开拓思路并创新机制,尽快完善实践教学体系与内容。
(二)实践教学形式过于单一
随着招生规模的扩大,学校对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培养力度削弱。大部分普通高等院校的实践教学环节仅限于验证性实验,学生的实践形式也就局限于课程的验证性实验这一单一形式,单一的形式又构造了学生单一性的创新思维。部分高校也认识到这一点,为丰富创新实践教学形式,大力倡导以“挑战杯”为龙头的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但由于缺乏有力和完善的保障机制,导致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中教师与学生的参与面很窄,大部分学生的实践形式仅仅局限于课程的验证性实验和毕业设计环节。这种单一的实践教学形式,严重地影响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全方位培养。
(三)实践教学环节跨度过大,发明创新理论传授不足或缺失
实践教学环节的跨度大,主要产生于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和学生进入工作阶段的初期。前面提及很多高校为丰富大学生的实践环节和实践形式,大力倡导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虽然这些活动能大力促进大学生创新思维及创新能力的培养,但实际上,它却违背了学生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的培养规律,暴露出实践教学环节跨度过大的缺陷。
参加科技创新活动的大部分是大二和大三的学生,刚开始接触专业课知识,只参与过部分验证性实验,让学生开展创新科技活动,显然跨度过大,致使学生无所适从甚至望而却步,实际成效并不明显。对指导教师来说,学生的创新基础差,要做出高水平的科技成果困难重重。此外,针对所研究的问题,学生没有接触或学习过TRIZ理论,没有掌握科技创新的规律,不能把所研究的工程创新问题转化为TRIZ理论所要求的边界条件,更谈不上实现节能降耗节约成本以及更好地解决工程创新问题了。因此,很多内容都是指导教师代劳。学生走向工作岗位时,往往没有经过充分的创新能力训练,就要独立承担创新性工作,无疑会导致用人单位对学生能力的质疑,也造成很多用人单位只招收有工作经验的学生这样一种局面。
(四)学生实践缺乏主动性
由于实践内容的不完备性以及学生创新实践跨度过大,造成学生实践明显缺乏主动性,一方面表现在各个实践环节流于形式,另一方面表现在学生对于活动参与性不强。很多学生对于形式单一并且枯燥的验证性实验没有给予高度重视,没有充分认识到验证性实验对创新能力培养的基础性作用,从而造成对实验的应付心态;参加科技创新活动的学生,由于没有经历过创新实践,因此,从验证阶段跨越到创新阶段会无所适从,从而导致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改革与完善实践教学体系的举措
(一)完善实践教学内容 为进一步加强对创新人才的培养,我们必须完善创新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内容与体系。按照创新人才培养实践训练的四个环节,合理并科学地安排实践教学内容。首先,要进一步加强验证性实验环节的教学。其次,广泛开展开放性实验项目,建立开放性实验的有效机制,将开放性实验项目作为对教师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对于学生则应在开放性实验项目上建立学分制,使学生有目标地选择开放性实验,锻炼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第三,高度重视学生对技术改进的实践训练。一方面,全面加强学生的实习环节,学生通过实习,对现有的部分应用有充分认识,并锻炼其提出问题以加强技术改进的能力;另一方面,引导学生参与教师的科学研究项目,使学生从中对科学研究有一定的理解。第四,高度重视毕业设计与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通过毕业设计与科技创新活动,使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创新能力与创新思维,相对独立地完成一项设计内容。这四个方面与创新人才培养实践训练的四个环节相辅相成,只有合理、科学、有序地安排实践内容,形成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才能有效地促进创新人才的培养。
(二)丰富实践教学形式
创新实践教学的内容不能完全局限于课堂,要进一步加大开放性实践的宽度与力度,使学生根据自身兴趣选择开放性项目;其次,将学生毕业设计管理机制向前延伸,从大一开始建立毕业设计机制,让学生及早地参与到教师的科研活动中、不仅有利于毕业设计阶段达到良好效果,更有利于学生四年创新思维与创新意识的积淀与培养;再次,要建立全方位完善的大学生科技创新体系,扩大大学生参与科技竞赛的廣度和深度;最后,在实践教学形式上,应强化启发式的实践教学,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只有以形式多样的实践教学体系来落实完备的创新实践教学内容与实践环节,才能真正培养出具有创新意识与创新思维的新一代大学生。
(三)科学规划实践教学环节
科学规划四个方面的实践教学环节,就是强调这些实践环节的有序性,由低到高,科学合理,不能有太大的跨度,更不能本末倒置。跨度太大,就会使大部分学生知难而退,望而兴叹;本未倒置就会违背学习规律,拔苗助长适得其反。因此,教师需要把握实践教学的规律,科学规划实践教学环节,使学生在校期间能完成较完善的实践教学训练,全面掌握本学科的知识体系与内容,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现实生活的各类问题。只有建立完备的实践教学内容,科学规划实践教学环节,才能达到这一目标。
(四)建立创新活动激励机制
大学生创新活动是启发大学生创新意识与创新思维的重要平台,而创新活动需要具有活力的激励机制来保障。高校要建立切实可行的开发性实验管理机制,为大学生的科技创新活动提供多层次的竞赛平台以及有力支撑,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其中;高校要建立大学生科技创新学分制,提高广大学生参与创新实践的主动意识与积极性。另外,开设讲座,聘请专家教授做关于科研工作的选题、技术路线以及发明创新能力的培养报告,这些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非常重要。
参考文献:
[1]张秀萍,刘峰.数控技术专业实践教学新体系的构建与应用[J].机械制造与自动化2010, 21(2): 74-76.
[2]李振威.数控技术应用专业实训教学存在的问题和解决途径[J].科技博览,2009(24): 87-89.
[3]田苗.应用型本科院校国际贸易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研究[J].知识经济,2010(22): 158.
[4]赵华.基于能力与素质培养的高职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模式改革初探[J].职业,2010(30): 138.
[5]靳海亮,李晓霞,王庆林等.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实戏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2010(31): 114-117.
关键词:大学生创新;实践教学;教学改革;TRIZ理论
创新已经成为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主旋律。目前,大部分地方理工类院校对于创新人才培养的实践内容大多局限于实验教学和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这两大环节。笔者认为这种创新实践教学培养模式存在一定的缺陷,应进一步改革完善,才能更科学并更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
一、实践教学概述
长期以来,大学生的培养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育模式。理论课程通过课堂讲授使学生掌握基本理论知识,而在实践环节,其实践内容主要有三个部分的内容。一是配套理论课程所开设的验证性实验,是对所学的理论进行验证,通过验证结果加深学生对理论的理解深度,以便学生能够更深刻地掌握所学的理论知识。二是课程设计、实训、生产实习等环节。主要是根据某一课程的主要内容,综合应用该课程的主要知识完成一个基本的设计任务或训练,从而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课程所学理论知识的能力。三是毕业设计环节。通过毕业设计,使学生能够综合应用四年所学的理论知识,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一个中型规模的设计内容,从而锻炼学生运用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从表面上看,三个部分也相应地划分为三个层次。三个层次从低到高、互相支撑、科学合理、面面俱到,能够全面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但实际上,大学生通过四年的学习,其创新能力并不强,特别是到工作岗位上,不能满足企事业单位用人的需要。用人单位还需对这些通过“完备的”实践教学体系训练出来的学生进行再培训,才能够上岗工作。这不得不让我们深入思考现有的实践教学体系,从某种程度上说,现有的实践教学体系完成了一定的人才培养功能,但对于大学生创新教育,还有一定的差距和不足之处。
二、现有实践教学体系存在的问题
(一)实践教学内容不尽完备
目前,实践教学内容己涵盖验证性实验、综合性实验、毕业设计等环节,既有单课程的实践训练,又有多课程知识的综合运用。从表面上看已经非常全面,但在长期的工作中,对于创新人才培养的实践训练,还应该经过以下四个环节:验证、综合、技术改进和创新设计。
對于实践中的验证环节,大学教育都做得很好,也得到了首要保障,而对于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却没有得到足够重视,有的实验项目被标记为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但在实际设计实验时却没有达到效果。大家知道,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应该通过教师在实验室中开设的开放性实验来锻炼学生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一方面,让教师开设开放性实验项目,吸引更多的学生参与其中;另一方面,对开放性实验建立学分制,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扩大参与面。第三个环节是技术改进,这个环节是学生实践环节的最大缺失,学生往往对已有系统没有深入了解,对其中的技术改进提不出任何创新性的意见与建议,因此,在第四个环节即创新设计中,就不可能有新的突破。在四个实践环节中,第二个环节的不完善性及第三个环节的缺失,造成学生创新实践教学内容的不尽完备,需要进一步开拓思路并创新机制,尽快完善实践教学体系与内容。
(二)实践教学形式过于单一
随着招生规模的扩大,学校对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培养力度削弱。大部分普通高等院校的实践教学环节仅限于验证性实验,学生的实践形式也就局限于课程的验证性实验这一单一形式,单一的形式又构造了学生单一性的创新思维。部分高校也认识到这一点,为丰富创新实践教学形式,大力倡导以“挑战杯”为龙头的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但由于缺乏有力和完善的保障机制,导致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中教师与学生的参与面很窄,大部分学生的实践形式仅仅局限于课程的验证性实验和毕业设计环节。这种单一的实践教学形式,严重地影响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全方位培养。
(三)实践教学环节跨度过大,发明创新理论传授不足或缺失
实践教学环节的跨度大,主要产生于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和学生进入工作阶段的初期。前面提及很多高校为丰富大学生的实践环节和实践形式,大力倡导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虽然这些活动能大力促进大学生创新思维及创新能力的培养,但实际上,它却违背了学生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的培养规律,暴露出实践教学环节跨度过大的缺陷。
参加科技创新活动的大部分是大二和大三的学生,刚开始接触专业课知识,只参与过部分验证性实验,让学生开展创新科技活动,显然跨度过大,致使学生无所适从甚至望而却步,实际成效并不明显。对指导教师来说,学生的创新基础差,要做出高水平的科技成果困难重重。此外,针对所研究的问题,学生没有接触或学习过TRIZ理论,没有掌握科技创新的规律,不能把所研究的工程创新问题转化为TRIZ理论所要求的边界条件,更谈不上实现节能降耗节约成本以及更好地解决工程创新问题了。因此,很多内容都是指导教师代劳。学生走向工作岗位时,往往没有经过充分的创新能力训练,就要独立承担创新性工作,无疑会导致用人单位对学生能力的质疑,也造成很多用人单位只招收有工作经验的学生这样一种局面。
(四)学生实践缺乏主动性
由于实践内容的不完备性以及学生创新实践跨度过大,造成学生实践明显缺乏主动性,一方面表现在各个实践环节流于形式,另一方面表现在学生对于活动参与性不强。很多学生对于形式单一并且枯燥的验证性实验没有给予高度重视,没有充分认识到验证性实验对创新能力培养的基础性作用,从而造成对实验的应付心态;参加科技创新活动的学生,由于没有经历过创新实践,因此,从验证阶段跨越到创新阶段会无所适从,从而导致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改革与完善实践教学体系的举措
(一)完善实践教学内容 为进一步加强对创新人才的培养,我们必须完善创新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内容与体系。按照创新人才培养实践训练的四个环节,合理并科学地安排实践教学内容。首先,要进一步加强验证性实验环节的教学。其次,广泛开展开放性实验项目,建立开放性实验的有效机制,将开放性实验项目作为对教师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对于学生则应在开放性实验项目上建立学分制,使学生有目标地选择开放性实验,锻炼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第三,高度重视学生对技术改进的实践训练。一方面,全面加强学生的实习环节,学生通过实习,对现有的部分应用有充分认识,并锻炼其提出问题以加强技术改进的能力;另一方面,引导学生参与教师的科学研究项目,使学生从中对科学研究有一定的理解。第四,高度重视毕业设计与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通过毕业设计与科技创新活动,使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创新能力与创新思维,相对独立地完成一项设计内容。这四个方面与创新人才培养实践训练的四个环节相辅相成,只有合理、科学、有序地安排实践内容,形成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才能有效地促进创新人才的培养。
(二)丰富实践教学形式
创新实践教学的内容不能完全局限于课堂,要进一步加大开放性实践的宽度与力度,使学生根据自身兴趣选择开放性项目;其次,将学生毕业设计管理机制向前延伸,从大一开始建立毕业设计机制,让学生及早地参与到教师的科研活动中、不仅有利于毕业设计阶段达到良好效果,更有利于学生四年创新思维与创新意识的积淀与培养;再次,要建立全方位完善的大学生科技创新体系,扩大大学生参与科技竞赛的廣度和深度;最后,在实践教学形式上,应强化启发式的实践教学,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只有以形式多样的实践教学体系来落实完备的创新实践教学内容与实践环节,才能真正培养出具有创新意识与创新思维的新一代大学生。
(三)科学规划实践教学环节
科学规划四个方面的实践教学环节,就是强调这些实践环节的有序性,由低到高,科学合理,不能有太大的跨度,更不能本末倒置。跨度太大,就会使大部分学生知难而退,望而兴叹;本未倒置就会违背学习规律,拔苗助长适得其反。因此,教师需要把握实践教学的规律,科学规划实践教学环节,使学生在校期间能完成较完善的实践教学训练,全面掌握本学科的知识体系与内容,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现实生活的各类问题。只有建立完备的实践教学内容,科学规划实践教学环节,才能达到这一目标。
(四)建立创新活动激励机制
大学生创新活动是启发大学生创新意识与创新思维的重要平台,而创新活动需要具有活力的激励机制来保障。高校要建立切实可行的开发性实验管理机制,为大学生的科技创新活动提供多层次的竞赛平台以及有力支撑,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其中;高校要建立大学生科技创新学分制,提高广大学生参与创新实践的主动意识与积极性。另外,开设讲座,聘请专家教授做关于科研工作的选题、技术路线以及发明创新能力的培养报告,这些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非常重要。
参考文献:
[1]张秀萍,刘峰.数控技术专业实践教学新体系的构建与应用[J].机械制造与自动化2010, 21(2): 74-76.
[2]李振威.数控技术应用专业实训教学存在的问题和解决途径[J].科技博览,2009(24): 87-89.
[3]田苗.应用型本科院校国际贸易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研究[J].知识经济,2010(22): 158.
[4]赵华.基于能力与素质培养的高职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模式改革初探[J].职业,2010(30): 138.
[5]靳海亮,李晓霞,王庆林等.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实戏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2010(31): 114-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