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地理学科是培养学生人地协调发展观,促使学生懂得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和谐发展的基本科目。在新课改下,学生的自主学习、可持续学习十分重要,所以高中地理教师需要借助先进的互联网技术引导学生实现有效学习,切实优化地理教育的常规途径,让学生们在地理探究中形成良好的学科思维。本文将从利用互联网整合地理课程资源、利用互联网优化教学互动方式、利用互联网优化课堂教学情境三个角度来分析高中地理教师应该如何顺应“互联网+”时代发展趋势優化地理教学结构。
关键词:高中地理;互联网+;教学策略
高中教育与高考密不可分,许多教师、家长待学生进入高中学校之后便经常把高考挂在嘴边,导致高中生承受了繁重的学业压力。而且,高中地理教学一直存在以理论灌输为主的教学问题,学生们需要接受高密度的地理知识,难以及时内化,使得知识疑问像“滚雪球”一样越来越多,从而难以学好地理知识。针对这一传统问题,新课改提出了解放学生的建议,重新定义了教学关系,认为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人翁意识才更为重要。其中,现代信息技术已经成为高中地理教学的重要辅助手段,而这一教学媒介却可以进一步调动高中生的地理学习积极性,促使学生实现自主学习。因此,高中地理教师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来组织学科教学,为学生的长远发展做准备。
一、利用互联网整合地理课程资源
课程资源是高中地理教师实施地理教育的基本媒介,也是高中生形成地理素养的基本保障。常规的高中地理教学以教材、教辅材料作为唯一的课程资源,限制了学生的学习视野,阻碍了学生地理素养的生成。对此,高中地理教师要尝试以互联网资源来拓展地理课程内容,以直观、多元的网络资料引导学生实现有效学习,切实优化高中生的地理知识结构。
就如在“人口的数量变化”一课教学中,笔者就整理了自1945年以来我国的人口数量变化数据,将其绘制成一个折线图,同时根据各个年龄段的人口数量绘制了扇形图,让学生们借此分析影响人口数量的具体原因。同时,笔者还提供了我国所制定的生育政策,以及人口数量骤变相关年代的历史资料,以便学生积极探究人口数量变化规律与影响因素。如此,学生便能结合网络资源得出地理结论,然后由笔者借此引导学生学习人口自然增长、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等地理概念。
二、利用互联网优化教学互动方式
教学互动是指高中地理教师、学生为了完成某个任务而展开的合作、沟通与探究活动,本身应该是多元的、平等的、动态的。然而,“应试思想”使得高中地理教师掌握着地理课堂的主动权,学生是否可以参与地理交流、多元互动完全取决于教师的安排,而大多数教师忙于传递地理知识,忽视了教学互动。在“互联网+”教育背景下,高中地理教师要重新突出学生的能动性,以互联网与学生平等沟通,积极互动,使其及时阐述自己的知识理解,切实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就如在“交通运输方式的布局”一课教学中,笔者就利用多媒体呈现了本地的地形地势特点与城市结构,希望学生们可以借此分析本地的交通布局特点,设计合理的交通网络。然后,学生便可在草稿纸上提取相应的关键点。接着,学生需在4人小组内实现合作交流,共同完善本地的交通布局结构,然后自觉到讲台上利用多媒体设备进行地理解释,及时分析本地的交通运输布局结构。在小组演示环节,学生们可以直接利用多媒体设备的图形绘制、文字编辑功能记录本组的探究结果。待小组展示结束之后,笔者会集中呈现各个小组的探究结论,借此分析交通运输方式的布局,优化探究结论。
三、利用互联网优化课堂教学情境
课堂情境是为了让学生们全面了解地理知识的产生过程,由此生成地理思维而采用的一种教学手段,学生们也需要能在情境引导下深入理解地理知识。但是,常规的高中地理课堂情境主要是通过一些挂图、挂历等工具得以创设的,严重影响了情境的视听效果,并不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此,高中地理教师可尝试利用互联网优化课堂情境,呈现多媒体资源,切实引导学生展开有效学习。
就如在“人地关系思想的转变”一课教学中,笔者就播放了《流浪地球》这部电影中关于环境与经济问题的视频资料,让学生们率先形成过度滥用自然资源终将得到大自然的抱负这一意识,懂得人地关系应该是和谐共生、可持续发展的。本班学生很喜欢《流浪地球》这部电影,很快便产生了学习兴趣。然后,笔者再引导学生们学习人地关系思想的形成过程与具体变化,便可促使学生积极思考、认真探究相关内容,从而很好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优化学生的地理学习感受。
总而言之,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应用互联网技术可以很好地优化教学结构,促使高中生深入探索地理知识结构与知识意义。因此,高中地理教师要科学选择应用互联网技术的时机与形式,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地理知识,深化学生的地理认识。
参考文献:
[1] 余根梅,魏国文.信息技术与高中地理深度融合教学应用[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8(22):29-30.
[2] 周富贵.新媒体与高中地理教学整合探究[J].中国报业,2018(20):109-110.
(作者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东兰县高级中学)
关键词:高中地理;互联网+;教学策略
高中教育与高考密不可分,许多教师、家长待学生进入高中学校之后便经常把高考挂在嘴边,导致高中生承受了繁重的学业压力。而且,高中地理教学一直存在以理论灌输为主的教学问题,学生们需要接受高密度的地理知识,难以及时内化,使得知识疑问像“滚雪球”一样越来越多,从而难以学好地理知识。针对这一传统问题,新课改提出了解放学生的建议,重新定义了教学关系,认为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人翁意识才更为重要。其中,现代信息技术已经成为高中地理教学的重要辅助手段,而这一教学媒介却可以进一步调动高中生的地理学习积极性,促使学生实现自主学习。因此,高中地理教师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来组织学科教学,为学生的长远发展做准备。
一、利用互联网整合地理课程资源
课程资源是高中地理教师实施地理教育的基本媒介,也是高中生形成地理素养的基本保障。常规的高中地理教学以教材、教辅材料作为唯一的课程资源,限制了学生的学习视野,阻碍了学生地理素养的生成。对此,高中地理教师要尝试以互联网资源来拓展地理课程内容,以直观、多元的网络资料引导学生实现有效学习,切实优化高中生的地理知识结构。
就如在“人口的数量变化”一课教学中,笔者就整理了自1945年以来我国的人口数量变化数据,将其绘制成一个折线图,同时根据各个年龄段的人口数量绘制了扇形图,让学生们借此分析影响人口数量的具体原因。同时,笔者还提供了我国所制定的生育政策,以及人口数量骤变相关年代的历史资料,以便学生积极探究人口数量变化规律与影响因素。如此,学生便能结合网络资源得出地理结论,然后由笔者借此引导学生学习人口自然增长、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等地理概念。
二、利用互联网优化教学互动方式
教学互动是指高中地理教师、学生为了完成某个任务而展开的合作、沟通与探究活动,本身应该是多元的、平等的、动态的。然而,“应试思想”使得高中地理教师掌握着地理课堂的主动权,学生是否可以参与地理交流、多元互动完全取决于教师的安排,而大多数教师忙于传递地理知识,忽视了教学互动。在“互联网+”教育背景下,高中地理教师要重新突出学生的能动性,以互联网与学生平等沟通,积极互动,使其及时阐述自己的知识理解,切实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就如在“交通运输方式的布局”一课教学中,笔者就利用多媒体呈现了本地的地形地势特点与城市结构,希望学生们可以借此分析本地的交通布局特点,设计合理的交通网络。然后,学生便可在草稿纸上提取相应的关键点。接着,学生需在4人小组内实现合作交流,共同完善本地的交通布局结构,然后自觉到讲台上利用多媒体设备进行地理解释,及时分析本地的交通运输布局结构。在小组演示环节,学生们可以直接利用多媒体设备的图形绘制、文字编辑功能记录本组的探究结果。待小组展示结束之后,笔者会集中呈现各个小组的探究结论,借此分析交通运输方式的布局,优化探究结论。
三、利用互联网优化课堂教学情境
课堂情境是为了让学生们全面了解地理知识的产生过程,由此生成地理思维而采用的一种教学手段,学生们也需要能在情境引导下深入理解地理知识。但是,常规的高中地理课堂情境主要是通过一些挂图、挂历等工具得以创设的,严重影响了情境的视听效果,并不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此,高中地理教师可尝试利用互联网优化课堂情境,呈现多媒体资源,切实引导学生展开有效学习。
就如在“人地关系思想的转变”一课教学中,笔者就播放了《流浪地球》这部电影中关于环境与经济问题的视频资料,让学生们率先形成过度滥用自然资源终将得到大自然的抱负这一意识,懂得人地关系应该是和谐共生、可持续发展的。本班学生很喜欢《流浪地球》这部电影,很快便产生了学习兴趣。然后,笔者再引导学生们学习人地关系思想的形成过程与具体变化,便可促使学生积极思考、认真探究相关内容,从而很好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优化学生的地理学习感受。
总而言之,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应用互联网技术可以很好地优化教学结构,促使高中生深入探索地理知识结构与知识意义。因此,高中地理教师要科学选择应用互联网技术的时机与形式,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地理知识,深化学生的地理认识。
参考文献:
[1] 余根梅,魏国文.信息技术与高中地理深度融合教学应用[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8(22):29-30.
[2] 周富贵.新媒体与高中地理教学整合探究[J].中国报业,2018(20):109-110.
(作者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东兰县高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