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过去一百年,中国共产党向人民、向历史交出了一份优异的答卷。现在,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又踏上了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的赶考之路。在新的赶考之路上要努力为党和人民争取更大光荣,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用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光芒照耀我们的前行之路。当前,大足区作为成渝相向发展战略腹地、巴蜀文化旅游走廊重要支撑、成渝主轴特色产业集聚区、重庆主城都市区桥头堡城市,已经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正处于千载难逢的发展“黄金期”。全区广大党员干部将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进一步解放思想、真抓实干、开拓进取,大力实施全区“4433”总体发展思路,在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征程中再立新功。
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以文化兴区为引领,加快建设国际知名旅游地。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文物承载灿烂文明,传承历史文化,维系民族精神,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深厚滋养。保护文物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大足石刻作为重庆唯一的世界文化遗产,是重庆文化旅游一张响当当的名片,是巴蜀文化旅游走廊的地标。大足区把保护好研究好利用好大足石刻作为推动大足发展的“一号工程”,全域建设大足石刻文化公园,推动大足石刻研究院升格为副厅级机构,大足石刻博物馆评定为国家一级博物馆,在四川美术学院成立了大足学研究院,大足石刻首次进入全国统编历史教材。大足区新建大足石刻游客中心、十里荷棠·山湾时光等一批文旅项目,打造一批高端酒店、高档民宿,拍摄了4K影片《天下大足》和8K球幕影片《大足石刻》。大足石刻获评“巴蜀文化旅游走廊新地标”,大足区荣获“2020年度中国文旅融合发展名区”。2020年,大足区接待游客250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122亿元;2021年上半年,接待游客1540万人次、同比增长151.4%,旅游总收入77亿元、同比增长259%。“十四五”时期,大足区将围绕建设世界一流的石质文物保护科研基地、世界一流的综合性学科、世界一流的人才团队、世界一流的旅游景区,将大足石刻研究院打造成为世界知名研究院,建设区域文化旅游休闲中心,做好巴蜀旅游文化走廊建设的引领者,把大足石刻打造成为“世界遗产的典范、文物保护的样板、传承利用的示范、文旅融合的标杆”,让更多年轻人、外国人、文化人来足、留足、驻足、品鉴大足。大足区力争到2025年,接待游客超过500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到300亿元。
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以工业强区为根基,加快建设特色产业新高地。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基础,实体经济是我国发展的本钱,是构筑未来发展战略优势的重要支撑。大足区作为“中国西部五金之都”、“中国重型汽车摇篮”,按照做强经开区、做大高新区、做优工业区、做实文创园的思路,培育壮大五金、汽摩、智能、静脉、文创五大特色产业集群。2021年上半年,大足区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356.2亿元、同比增长27.5%,规模以上企业总数达到352家,产值10亿元以上企业达到11家。建成五金智能化生产线,大幅提高生产效率,20秒就能生产出一把刀。五金市场交易额达到411亿元,产品远销20多个国家和地区。新能源电动车产业园形成160万辆摩托车整车产能。盛泰光电等电子信息企业实现爆发式增长,产值增长达到113%。建成中西部首条6寸硅基氮化镓外延片生产线。打造中国西部电梯生产基地,形成3万台电梯整机产能,占重庆的1/3。成功引进“世界500强”法国威立雅集团,建成中国首条页岩气开采油基钻屑环保处置生产线。“十四五”期间,大足区将围绕五金、汽摩、智能、静脉、文创五大特色产业,持续推动原始创新、生产创新、模式創新、销售创新、场景创新、管理创新、机制创新,着力形成5个超过300亿元的产业集群和5—6个年产值超过100亿元的企业,建成具有全市影响力的科技创新高地,将大足高新区创建为国家高新区,大足石刻文创园建设成为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力争到2025年,大足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到1500亿元,工业总产值达到2000亿元,实现再造一个“大足工业”。
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以生态靓区为本底,加快建设高品质生活宜居地。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生态环境保护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大足区天蓝地绿水清,具有生态本底优势,是国家级生态示范区。过去一年多来,大足区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全区国控、市控断面水质全面达标;2020年城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342天、增加23天,优良率达到93.7%。着力提高城市建设水平,实施城市提升项目80个,吾悦广场、大融城等中高端城市综合体加快建设,建成区面积达到54平方公里,城镇化率达到61%,全区森林覆盖率达到47.6%,成功创建国家卫生区。建成四季香海、老家·观音岩、棠香人家、隆平五彩田园等一批有颜值有内涵的乡村振兴示范点,成功纳入国家数字乡村试点。“十四五”期间,大足区将继续从改善环境质量、推动绿色低碳、加快城乡融合、提高生活品质出发,力争城市人口达到70万人,城市建成区面积达到70平方公里,建成一座独具大足石刻元素的文化公园城市。推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持续推进国家数字乡村、农村宅基地制度等改革试点,向改革要动力、要活力,打造两个以上在全市叫得响、在全国有影响的乡村振兴示范点,让老百姓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城市乡村各美其美、美美与共。
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加快建设营商环境优选地。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营商环境只有更好,没有最好。大足区按照中央部署和市委要求,不断深化“放管服”改革,在营商环境建设上持续用力,成立“大足区优化营商环境服务中心”,对标世界银行评价标准,统一对企服务窗口,实施一网通办、一窗综办、跨省通办,做到“只进一家门、办理所有事”。出台“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30条”、“进一步支持民营企业改革发展19条”等措施,制定企业“红名单”,开展“千名干部帮千企”等一系列活动,持续助企纾困、激发市场活力。2020年,大足区招商引资1070亿元,增长93.8%,新设立民营企业2924户,增长17.2%;2021年上半年,大足区招商引资706.9亿元,增长58.8%。“十四五”时期,大足区将在此基础上,继续对标世界银行评价标准,制定升级版改革举措,进一步优化行政审批流程,加强过程监督和全程督办,落实好首接首问、全程代办,让市场主体更加充满活力,公平竞争制度更加健全,制度性交易成本明显降低,持续打造更加便利高效、阳光透明的营商环境,使营商环境达到全国领先水平。
当前正值“两个大局”交织、“两个百年”交汇、两个五年规划交接的重要历史节点,大足区将继续保持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在这次换届中,全面换出一批“加强版”的区、镇两级领导班子,为开创大足高质量发展新局面打下坚实基础,凝聚强大合力向着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奋勇前进。
(作者系中共重庆市大足区委书记)
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以文化兴区为引领,加快建设国际知名旅游地。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文物承载灿烂文明,传承历史文化,维系民族精神,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深厚滋养。保护文物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大足石刻作为重庆唯一的世界文化遗产,是重庆文化旅游一张响当当的名片,是巴蜀文化旅游走廊的地标。大足区把保护好研究好利用好大足石刻作为推动大足发展的“一号工程”,全域建设大足石刻文化公园,推动大足石刻研究院升格为副厅级机构,大足石刻博物馆评定为国家一级博物馆,在四川美术学院成立了大足学研究院,大足石刻首次进入全国统编历史教材。大足区新建大足石刻游客中心、十里荷棠·山湾时光等一批文旅项目,打造一批高端酒店、高档民宿,拍摄了4K影片《天下大足》和8K球幕影片《大足石刻》。大足石刻获评“巴蜀文化旅游走廊新地标”,大足区荣获“2020年度中国文旅融合发展名区”。2020年,大足区接待游客250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122亿元;2021年上半年,接待游客1540万人次、同比增长151.4%,旅游总收入77亿元、同比增长259%。“十四五”时期,大足区将围绕建设世界一流的石质文物保护科研基地、世界一流的综合性学科、世界一流的人才团队、世界一流的旅游景区,将大足石刻研究院打造成为世界知名研究院,建设区域文化旅游休闲中心,做好巴蜀旅游文化走廊建设的引领者,把大足石刻打造成为“世界遗产的典范、文物保护的样板、传承利用的示范、文旅融合的标杆”,让更多年轻人、外国人、文化人来足、留足、驻足、品鉴大足。大足区力争到2025年,接待游客超过500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到300亿元。
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以工业强区为根基,加快建设特色产业新高地。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基础,实体经济是我国发展的本钱,是构筑未来发展战略优势的重要支撑。大足区作为“中国西部五金之都”、“中国重型汽车摇篮”,按照做强经开区、做大高新区、做优工业区、做实文创园的思路,培育壮大五金、汽摩、智能、静脉、文创五大特色产业集群。2021年上半年,大足区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356.2亿元、同比增长27.5%,规模以上企业总数达到352家,产值10亿元以上企业达到11家。建成五金智能化生产线,大幅提高生产效率,20秒就能生产出一把刀。五金市场交易额达到411亿元,产品远销20多个国家和地区。新能源电动车产业园形成160万辆摩托车整车产能。盛泰光电等电子信息企业实现爆发式增长,产值增长达到113%。建成中西部首条6寸硅基氮化镓外延片生产线。打造中国西部电梯生产基地,形成3万台电梯整机产能,占重庆的1/3。成功引进“世界500强”法国威立雅集团,建成中国首条页岩气开采油基钻屑环保处置生产线。“十四五”期间,大足区将围绕五金、汽摩、智能、静脉、文创五大特色产业,持续推动原始创新、生产创新、模式創新、销售创新、场景创新、管理创新、机制创新,着力形成5个超过300亿元的产业集群和5—6个年产值超过100亿元的企业,建成具有全市影响力的科技创新高地,将大足高新区创建为国家高新区,大足石刻文创园建设成为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力争到2025年,大足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到1500亿元,工业总产值达到2000亿元,实现再造一个“大足工业”。
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以生态靓区为本底,加快建设高品质生活宜居地。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生态环境保护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大足区天蓝地绿水清,具有生态本底优势,是国家级生态示范区。过去一年多来,大足区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全区国控、市控断面水质全面达标;2020年城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342天、增加23天,优良率达到93.7%。着力提高城市建设水平,实施城市提升项目80个,吾悦广场、大融城等中高端城市综合体加快建设,建成区面积达到54平方公里,城镇化率达到61%,全区森林覆盖率达到47.6%,成功创建国家卫生区。建成四季香海、老家·观音岩、棠香人家、隆平五彩田园等一批有颜值有内涵的乡村振兴示范点,成功纳入国家数字乡村试点。“十四五”期间,大足区将继续从改善环境质量、推动绿色低碳、加快城乡融合、提高生活品质出发,力争城市人口达到70万人,城市建成区面积达到70平方公里,建成一座独具大足石刻元素的文化公园城市。推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持续推进国家数字乡村、农村宅基地制度等改革试点,向改革要动力、要活力,打造两个以上在全市叫得响、在全国有影响的乡村振兴示范点,让老百姓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城市乡村各美其美、美美与共。
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加快建设营商环境优选地。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营商环境只有更好,没有最好。大足区按照中央部署和市委要求,不断深化“放管服”改革,在营商环境建设上持续用力,成立“大足区优化营商环境服务中心”,对标世界银行评价标准,统一对企服务窗口,实施一网通办、一窗综办、跨省通办,做到“只进一家门、办理所有事”。出台“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30条”、“进一步支持民营企业改革发展19条”等措施,制定企业“红名单”,开展“千名干部帮千企”等一系列活动,持续助企纾困、激发市场活力。2020年,大足区招商引资1070亿元,增长93.8%,新设立民营企业2924户,增长17.2%;2021年上半年,大足区招商引资706.9亿元,增长58.8%。“十四五”时期,大足区将在此基础上,继续对标世界银行评价标准,制定升级版改革举措,进一步优化行政审批流程,加强过程监督和全程督办,落实好首接首问、全程代办,让市场主体更加充满活力,公平竞争制度更加健全,制度性交易成本明显降低,持续打造更加便利高效、阳光透明的营商环境,使营商环境达到全国领先水平。
当前正值“两个大局”交织、“两个百年”交汇、两个五年规划交接的重要历史节点,大足区将继续保持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在这次换届中,全面换出一批“加强版”的区、镇两级领导班子,为开创大足高质量发展新局面打下坚实基础,凝聚强大合力向着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奋勇前进。
(作者系中共重庆市大足区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