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朱熹与王阳明对《大学》中'格物'思想的不同诠释,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宋明儒学中'性即理'与'心即理'观念上的差别。而王阳明对朱熹的格物思想进行探究及亲历过一定生命经验后,否定朱熹'即物穷理'的格物方法论,建起从格物到格心的通渠,形成从正心到正物的心物观思想历程,其方法论意义最终回应了儒家'性善'的道德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