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教育部在2014年度工作要点中明确提出,要引导一批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类高校转型。这一目标的设立对翻译课堂的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学改革势在必行。本文将分析目前翻译课堂教学中的实际问题,试探讨《翻译理论与实践》课程课堂教学形式的改革,以翻译实践能力的培养为重点,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英汉语言文化差异的认知能力和专业人文素养,培养适合市场需求的实用型、应用型人才。
关键词:应用性人才培养;翻译课堂;教学改革
《翻译理论与实践》是英语本科专业开设的一门综合性的必修、技能课程。课程目的在于向学生讲授英汉互译、译文对比分析的基本原理和技巧,同时通过英汉互译实践,提高学生对英汉语言、文化差异的认知能力、基本翻译能力和一定的译文鉴赏能力。
一、翻译课堂教学中的实际问题
作为一所应用型本科院校,英语专业翻译教学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应用型翻译人才,即能胜任市场要求的专门翻译人才。而目前我校英语专业翻译课程教学现状并不容乐观,在以下几方面仍存在着一些问题。
首先,教学内容不甚科学。翻译课程分为理论部分和实践部分,传统的翻译课堂仍是以教师讲授翻译技巧为主,因而培养学生实际能力为目的的翻译实践课从数量上远远不够,理论课与实践课比例严重失调。教学内容与社会实际需求严重脱节,要么过于浅显要么理论性太强。而翻译练习材料也不够新颖,内容形式单一,缺乏时代感和实用性,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
其次,学生知识结构不甚理想。一部分学生英语基础不好,知识结构较单一,在阅读理解、逻辑分析、百科常识和双语表达等方面明显能力不足。
再次,教学方法比较单一。翻译课堂仍是以教师为主讲授翻译技巧,继而布置相应的练习材料,指导学生完成练习,而后评价给出参考译文。这样的教学方法过于单一,教学模式陈旧,课程设计能力较弱,因而课堂气氛沉闷,学生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他们很难长时间集中注意力,保持对翻译实践的热忱,势必产生厌学情绪。
最后,考核方式比较单一。命题内容过于程式化,缺乏实际情景的融入。翻译考试往往考察的是学生的记忆力和对课本的熟悉程度,而非实际的翻译能力和语言应用能力。
二、翻译课堂教学改革的具體实施
将影视字幕翻译实践活动融入翻译理论教学中,并结合翻转课堂在翻译课堂教学的运用,是《翻译理论与实践》课程课堂教学形式的大胆尝试。接下来拟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评方式几个方面进行研究和实践。
改革后的教学目标以翻译实践能力的培养为重点,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英汉语言文化差异的认知能力和专业人文素养,培养适合市场需求的实用型、应用型人才。翻译实践课堂教学将以翻译技能训练为主,适当减少理论课堂的比重,大大增加学生的翻译实践课。采用影视作品字幕材料进行翻译实践教学,多贴近生活,易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翻译材料不完全由老师提供,可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自行挑选,鼓励学生多参与实践。这样一方面利于发挥自身优势,形成独特的翻译风格,另一方面促进了评判译文质量标准的改进。
同时,逐步实现翻译课堂教学从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的过渡。教师采用进入角色、模拟场景的方式,努力创造更多的真实感,从而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鼓励创造性思维,提倡学生通过小组研讨、对比译文等方法分析、评判译文质量,从而逐步提高翻译水平。同时,将翻转课堂应用于翻译实践课堂教学,以往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方法将被问题探究式教学方法、训练式或实践式教学方法所替代。在课堂教学中,师生角色互换,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提倡“个性化”的学习和自主性学习。一方面,教师可以模拟翻译活动场景,鼓励学生创造性思维;另一方面,学生既可以进行“自问自答”,也可以采用小组研讨、对比译文等方法分析、评判译文质量,通过完成教学项目,既掌握实践技能,又掌握相关理论知识。
在课程考核方面,避免以再现书本知识为主的考试内容,注重应用知识能力的考核;考核形式多样化,可进行口试或笔试;考核难度由浅入深,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采取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期末考试)相结合的考评方式。
翻译课堂教学改革不仅在理论研究上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同时也在实践中获得一定的成果。尤其是笔者已经将研究成果成功运用于英语翻译课程的实践教学中,并已在2014级英语本科生中进行了小范围的应用和推广,收效甚好。其中,在翻转课堂的应用、学生的探究性学习以及学生对影视作品字幕翻译的实践活动等方面都获得了较为理想的成效。当然,英语翻译实践课堂教学改革仍存在着一些问题。
首先,翻译课堂教学改革的应用和推广有阻碍。在教学改革中,教师的参与度和积极性都比较高,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却对课堂教学方法改革持谨慎态度,还普遍存在教改与教学脱节现象。部分教师传统教育思想观念根深蒂固,对教学改革不接纳,持怀疑态度。还有一部分教师因课时有限、教学计划紧凑或考虑到额外备课而投入的大量精力和时间等因素而拒绝教学改革。
其次,翻译课堂教学改革的可操作性不强。事实证明,该项目的研究成果实际上是可以应用于翻译课堂实践中的,但是由于目前学校的实际情况,如教学设施(硬件和软件)、教师自身素质、学生的自身水平等方面仍需要进一步的完善和提高。同时,相关的教师培训和进修项目还需要大范围推广。
三、结论
翻译课堂教学改革有利于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理论、技能与实践的结合,从而更好地开展翻译课的课堂教学工作,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将影视字幕翻译实践和翻转课堂教学形式引入英语专业翻译课堂教学中,有利于学生英语学习效率的提高,同时能帮助学生提升基本翻译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英汉语言文化差异的认知能力以及一定的译文鉴赏能力。其研究成果既可以满足我校教学改革的需要,直接应用于我校应用型人才培养,也可以作为经验推广,为今后高校的英语翻译实践课堂提供相应的解决方案。
参考文献:
[1]向士旭.应用型本科大学英语翻译教学新模式建构[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3(10):123-124.
[2]喻旭东.2016.翻转课堂与本科英语专业翻译教学研究:基于翻译技巧教学的运用[J].当代外语研究,2016(3):27-30.
[3]仲伟合.我国英语翻译专业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翻译,2014(4):40-44.
作者简介:陈依依(1980—),女,汉族,湖南湘潭人,硕士,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主要从事英语翻译教学。
关键词:应用性人才培养;翻译课堂;教学改革
《翻译理论与实践》是英语本科专业开设的一门综合性的必修、技能课程。课程目的在于向学生讲授英汉互译、译文对比分析的基本原理和技巧,同时通过英汉互译实践,提高学生对英汉语言、文化差异的认知能力、基本翻译能力和一定的译文鉴赏能力。
一、翻译课堂教学中的实际问题
作为一所应用型本科院校,英语专业翻译教学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应用型翻译人才,即能胜任市场要求的专门翻译人才。而目前我校英语专业翻译课程教学现状并不容乐观,在以下几方面仍存在着一些问题。
首先,教学内容不甚科学。翻译课程分为理论部分和实践部分,传统的翻译课堂仍是以教师讲授翻译技巧为主,因而培养学生实际能力为目的的翻译实践课从数量上远远不够,理论课与实践课比例严重失调。教学内容与社会实际需求严重脱节,要么过于浅显要么理论性太强。而翻译练习材料也不够新颖,内容形式单一,缺乏时代感和实用性,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
其次,学生知识结构不甚理想。一部分学生英语基础不好,知识结构较单一,在阅读理解、逻辑分析、百科常识和双语表达等方面明显能力不足。
再次,教学方法比较单一。翻译课堂仍是以教师为主讲授翻译技巧,继而布置相应的练习材料,指导学生完成练习,而后评价给出参考译文。这样的教学方法过于单一,教学模式陈旧,课程设计能力较弱,因而课堂气氛沉闷,学生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他们很难长时间集中注意力,保持对翻译实践的热忱,势必产生厌学情绪。
最后,考核方式比较单一。命题内容过于程式化,缺乏实际情景的融入。翻译考试往往考察的是学生的记忆力和对课本的熟悉程度,而非实际的翻译能力和语言应用能力。
二、翻译课堂教学改革的具體实施
将影视字幕翻译实践活动融入翻译理论教学中,并结合翻转课堂在翻译课堂教学的运用,是《翻译理论与实践》课程课堂教学形式的大胆尝试。接下来拟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评方式几个方面进行研究和实践。
改革后的教学目标以翻译实践能力的培养为重点,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英汉语言文化差异的认知能力和专业人文素养,培养适合市场需求的实用型、应用型人才。翻译实践课堂教学将以翻译技能训练为主,适当减少理论课堂的比重,大大增加学生的翻译实践课。采用影视作品字幕材料进行翻译实践教学,多贴近生活,易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翻译材料不完全由老师提供,可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自行挑选,鼓励学生多参与实践。这样一方面利于发挥自身优势,形成独特的翻译风格,另一方面促进了评判译文质量标准的改进。
同时,逐步实现翻译课堂教学从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的过渡。教师采用进入角色、模拟场景的方式,努力创造更多的真实感,从而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鼓励创造性思维,提倡学生通过小组研讨、对比译文等方法分析、评判译文质量,从而逐步提高翻译水平。同时,将翻转课堂应用于翻译实践课堂教学,以往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方法将被问题探究式教学方法、训练式或实践式教学方法所替代。在课堂教学中,师生角色互换,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提倡“个性化”的学习和自主性学习。一方面,教师可以模拟翻译活动场景,鼓励学生创造性思维;另一方面,学生既可以进行“自问自答”,也可以采用小组研讨、对比译文等方法分析、评判译文质量,通过完成教学项目,既掌握实践技能,又掌握相关理论知识。
在课程考核方面,避免以再现书本知识为主的考试内容,注重应用知识能力的考核;考核形式多样化,可进行口试或笔试;考核难度由浅入深,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采取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期末考试)相结合的考评方式。
翻译课堂教学改革不仅在理论研究上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同时也在实践中获得一定的成果。尤其是笔者已经将研究成果成功运用于英语翻译课程的实践教学中,并已在2014级英语本科生中进行了小范围的应用和推广,收效甚好。其中,在翻转课堂的应用、学生的探究性学习以及学生对影视作品字幕翻译的实践活动等方面都获得了较为理想的成效。当然,英语翻译实践课堂教学改革仍存在着一些问题。
首先,翻译课堂教学改革的应用和推广有阻碍。在教学改革中,教师的参与度和积极性都比较高,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却对课堂教学方法改革持谨慎态度,还普遍存在教改与教学脱节现象。部分教师传统教育思想观念根深蒂固,对教学改革不接纳,持怀疑态度。还有一部分教师因课时有限、教学计划紧凑或考虑到额外备课而投入的大量精力和时间等因素而拒绝教学改革。
其次,翻译课堂教学改革的可操作性不强。事实证明,该项目的研究成果实际上是可以应用于翻译课堂实践中的,但是由于目前学校的实际情况,如教学设施(硬件和软件)、教师自身素质、学生的自身水平等方面仍需要进一步的完善和提高。同时,相关的教师培训和进修项目还需要大范围推广。
三、结论
翻译课堂教学改革有利于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理论、技能与实践的结合,从而更好地开展翻译课的课堂教学工作,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将影视字幕翻译实践和翻转课堂教学形式引入英语专业翻译课堂教学中,有利于学生英语学习效率的提高,同时能帮助学生提升基本翻译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英汉语言文化差异的认知能力以及一定的译文鉴赏能力。其研究成果既可以满足我校教学改革的需要,直接应用于我校应用型人才培养,也可以作为经验推广,为今后高校的英语翻译实践课堂提供相应的解决方案。
参考文献:
[1]向士旭.应用型本科大学英语翻译教学新模式建构[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3(10):123-124.
[2]喻旭东.2016.翻转课堂与本科英语专业翻译教学研究:基于翻译技巧教学的运用[J].当代外语研究,2016(3):27-30.
[3]仲伟合.我国英语翻译专业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翻译,2014(4):40-44.
作者简介:陈依依(1980—),女,汉族,湖南湘潭人,硕士,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主要从事英语翻译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