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传统数学教学忽略数学与真实世界之间的联系,以至于阻碍了学生数学应用能力和数学思维意识的发展,有鉴于此,将情境创设理论引入数学教学中,探讨情境创设理论及基于情境创设理论的数学教学模式的设计,以帮助学生在真实的情景中通过提出、解决具体而复杂的问题来学习数学、运用数学,这已成为当前世界各国数学课程与教学改革中不约而同的目标。我国也不例外,我国数学新课程理念对问题情境的创设提出许多新要求,包括:为学生而设计,即从学生实际出发,立足于学生的发展;数学与生活实际的紧密结合;问题的开放性与探究性;体验性与感受性。
数学问题情境创设是指课堂上教师通过巧妙的问题设计,引起学生积极探索和思考,经多种策略解决问题的一种课堂气氛,是数学新课程理念的体现。其实质是打破主体已有的认知结构的平衡状态,从而唤起思维,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产生明显的情感共鸣,使其心智活动达到最佳状态并主动参与教学,而且还能让学生体验领悟思维策略和方法并“学会学习”。
一、创设数学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促进数学教育目标的实现
(一)创设“叙事”情境,呈现问题的趣味性和情境的人文性
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数学文化,可以揭示数学学科中的人文精神,激发数学创新的原动力,并积极主动地去思考问题。新颖、奇特而有趣的问题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调动学生的情绪,学生学起来兴趣盎然。
(二)设计“直观”问题情境,注重问题情境的形象性和现实性
教育学和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习的材料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相联系时,学生对学习才会有兴趣,有些数学概念可通过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自己操作试验或通过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演示,创设具有形象支持的“直观”问题情境,使其从中领悟数学概念的形成过程,这样既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理解能力与创造能力,又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三)以数学悬念来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悬念是学生对所学知识不得其解又想要去解决它而产生的一种心理状态,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在课堂上设置悬念,对教学质量的提高有很大的帮助。悬念可设于课的开头,能很快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可设于课的结尾,为下次课的“抛砖引玉”,让学生有种“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的感觉,激发学生继续学习的热情。
二、创设数学问题情境,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多种能力
培养学生的能力是数学教学的最终目的,而创设数学问题情境是一个重要手段。创设问题情境可使学生一开始就有一个形成意向和感知的阶段,以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把教与学自然而有机地结合起来,实现师生“合作学习”,这和今天新课改的教学理念是一致的。数学教学中,通过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从而给学生设置了一定的思维障碍。因此,它具有探索性和创造性,学生面对新的、带有挑战性的现实的有趣问题,需要运用数学的意识,发挥思维的潜能,深入的钻研、灵活的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进行创造性的学习,从而使学生的多种能力得到充分的发展。
第一,創设探究型情境,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提出的问题难度要适中。问题太易,学生会产生厌倦和轻视的心理;太难,学生会望而生畏。
第二,创设活动型情境,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杨振宇教授指出,如果说在过去还有可能一个人独立完成诺贝尔奖项工作的话,那么进入信息社会以来,没有人们的共同参与、相互合作,任何重大发明创造都是不可能的。我们的教学中应该努力创设合作式学习的情境,切实为学生养成合作意识与发展能力搭建舞台。面对我们中国的国情,我们尤其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团队精神。但这种意识的培养,不是通过形式上的合作就能完成的。当学生感到合作是一种需求,有的工作必须通过大家的合作才能完成时,他的合作意识才能逐渐养成。这就需要我们的老师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主动合作。
第三,创设实验型情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人类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的潜能,绝不是课堂上讲解出来的,而是通过教师创设开放性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进入主动探求知识,使学生围绕某类主题调查搜索、加工、处理应用相关信息,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出来的。数学教学中,创设适当的问题情境,留给学生足够的空间,能使学生在自主的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行创新学习。
三、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学生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创设问题情境正是为了满足学生这一需求。教师在教学中有意识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学生在自己的参与实践中会产生诸多复杂的心理体验,从而使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得到全面的发展。学生在有趣的、现实的问题情境中,对数学有了更加浓厚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体验到了创新的乐趣;在小组合作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了聆听、互助、接纳、赞赏;在自主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增强了克服困难的勇气,树立了自信;在发现问题、应用问题的过程中,深刻体验到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以及数学的价值等。这些看似无形的因素,一直是我们以前的教学中所缺乏的,也是将来的教学所应加强的,它对于促进学生情感因素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创设教学情境在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情境的优劣直接影响着教学的效果,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努力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为教学服务。需要指出的是,创设情境一定要自然,绝不能牵强附会。学生是自己知识的构建者,他们的知识构建活动直接决定着教学效果,教师的核心作用不在于给学生传递知识,而在于如何帮助学生进行知识的建构。因此学习活动中的各种情境创设都要以学生的理解、思考、感受和活动为基础,从学生的已有的学习经验出发,创设具有引导和促进作用的教学情境,帮助学生完成新知识的建构,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建模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
数学问题情境创设是指课堂上教师通过巧妙的问题设计,引起学生积极探索和思考,经多种策略解决问题的一种课堂气氛,是数学新课程理念的体现。其实质是打破主体已有的认知结构的平衡状态,从而唤起思维,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产生明显的情感共鸣,使其心智活动达到最佳状态并主动参与教学,而且还能让学生体验领悟思维策略和方法并“学会学习”。
一、创设数学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促进数学教育目标的实现
(一)创设“叙事”情境,呈现问题的趣味性和情境的人文性
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数学文化,可以揭示数学学科中的人文精神,激发数学创新的原动力,并积极主动地去思考问题。新颖、奇特而有趣的问题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调动学生的情绪,学生学起来兴趣盎然。
(二)设计“直观”问题情境,注重问题情境的形象性和现实性
教育学和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习的材料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相联系时,学生对学习才会有兴趣,有些数学概念可通过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自己操作试验或通过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演示,创设具有形象支持的“直观”问题情境,使其从中领悟数学概念的形成过程,这样既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理解能力与创造能力,又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三)以数学悬念来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悬念是学生对所学知识不得其解又想要去解决它而产生的一种心理状态,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在课堂上设置悬念,对教学质量的提高有很大的帮助。悬念可设于课的开头,能很快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可设于课的结尾,为下次课的“抛砖引玉”,让学生有种“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的感觉,激发学生继续学习的热情。
二、创设数学问题情境,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多种能力
培养学生的能力是数学教学的最终目的,而创设数学问题情境是一个重要手段。创设问题情境可使学生一开始就有一个形成意向和感知的阶段,以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把教与学自然而有机地结合起来,实现师生“合作学习”,这和今天新课改的教学理念是一致的。数学教学中,通过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从而给学生设置了一定的思维障碍。因此,它具有探索性和创造性,学生面对新的、带有挑战性的现实的有趣问题,需要运用数学的意识,发挥思维的潜能,深入的钻研、灵活的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进行创造性的学习,从而使学生的多种能力得到充分的发展。
第一,創设探究型情境,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提出的问题难度要适中。问题太易,学生会产生厌倦和轻视的心理;太难,学生会望而生畏。
第二,创设活动型情境,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杨振宇教授指出,如果说在过去还有可能一个人独立完成诺贝尔奖项工作的话,那么进入信息社会以来,没有人们的共同参与、相互合作,任何重大发明创造都是不可能的。我们的教学中应该努力创设合作式学习的情境,切实为学生养成合作意识与发展能力搭建舞台。面对我们中国的国情,我们尤其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团队精神。但这种意识的培养,不是通过形式上的合作就能完成的。当学生感到合作是一种需求,有的工作必须通过大家的合作才能完成时,他的合作意识才能逐渐养成。这就需要我们的老师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主动合作。
第三,创设实验型情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人类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的潜能,绝不是课堂上讲解出来的,而是通过教师创设开放性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进入主动探求知识,使学生围绕某类主题调查搜索、加工、处理应用相关信息,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出来的。数学教学中,创设适当的问题情境,留给学生足够的空间,能使学生在自主的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行创新学习。
三、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学生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创设问题情境正是为了满足学生这一需求。教师在教学中有意识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学生在自己的参与实践中会产生诸多复杂的心理体验,从而使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得到全面的发展。学生在有趣的、现实的问题情境中,对数学有了更加浓厚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体验到了创新的乐趣;在小组合作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了聆听、互助、接纳、赞赏;在自主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增强了克服困难的勇气,树立了自信;在发现问题、应用问题的过程中,深刻体验到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以及数学的价值等。这些看似无形的因素,一直是我们以前的教学中所缺乏的,也是将来的教学所应加强的,它对于促进学生情感因素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创设教学情境在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情境的优劣直接影响着教学的效果,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努力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为教学服务。需要指出的是,创设情境一定要自然,绝不能牵强附会。学生是自己知识的构建者,他们的知识构建活动直接决定着教学效果,教师的核心作用不在于给学生传递知识,而在于如何帮助学生进行知识的建构。因此学习活动中的各种情境创设都要以学生的理解、思考、感受和活动为基础,从学生的已有的学习经验出发,创设具有引导和促进作用的教学情境,帮助学生完成新知识的建构,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建模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