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华民族的“精神之钙”,是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力量之源。我们应该切实把握中学生的心理状况和需求,不断创新传播方式,努力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效果。
一、当前中学阶段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现状
(一)基本了解,但认识不深刻
通过调查和访谈,笔者发现大部分中学生知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个概念,但当问到具体含义时,有很多中学生摇头或者直接表示不清楚。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当前学校对学生的要求仅仅是背诵。
(二)培育单一,体验也不深刻
现阶段无论是学校还是市区社会中,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培育方式,还是以口头解释以及24个字的文字海报或者标语为主,而这种培育方式显然与青少年本身的特征不符合,也就不能吸引他们了解和学习的欲望,更不用说深刻体会了。
(三)接受理念,但践行不积极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检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否弘扬成功最基本、最简单的标准就是看人们践行的程度。对于目前的中学生群体而言,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观点是基本接受和认同的,但也仅仅停留在知道的层面,根本无法直接用24个字来引导他们的行动。
二、以演讲为载体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可行性
(一)演讲具有孕育功能
“言为心声”,语言是思维的外壳。思维决定语言,有什么样的思想,才会有什么样的语言。事实上,我们在思维的时候,其实也是在运用语言进行思维,而且运用语言的方式,决定着我们的思维走向,语言不仅仅是思维的工具,语言还是思维展开的通道,是创造思维成果的方式,正如黄希庭、杨治良、林崇德主编的《心理学大辞典》在“思维”词条中指出的那样:“语言既是引起思维活动的直接动因,又是思维活动赖以进行的载体。”因此,演讲本身就含有思想内涵和价值导向的意义,演讲的孕育功能就体现在中学生作为演讲的主体,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广泛搜集和整理有意义的题材,提炼出自己的独到见解,当众演讲并反思的过程中,又反过来加深对主题的理解和体会,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如春风化雨般渗透到心理,生根发芽。正如有学生在演讲“文明”这个主题时,从“言值比颜值更重要”作为切入点,巧妙地把“库尔班江新疆人的故事”、“习近平主席被誉为最会讲中国故事的人”以及“他的夫人彭丽媛女士更是一个颜值与言值双高的人”串联起来,让同学们明白:一个人的言值能够凸显他的智慧和气质,而一群人的言值就是一个民族最鲜活的名片,我们都要争做言值担当的文明人。此演讲荡气回肠,引起了大家的共鸣,掌声经久不息,最终获得冠军。事后演讲者也进行反思,表示通过演讲更深刻理解了文明的内涵,更是表示今后一定要做一个“颜值”与“言值”双高的中学生。所以,演讲具有孕育功能是演讲能够作为载体进行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识基础。
(二)演讲具有感染功能
法国的大文豪雨果说:“语言就是力量。”演講所能造成的力量,是排山倒海的、攻无不克的、战无不胜的。演讲的直观感染作用,不仅能有效地表达内容,传递思想,也能给听众以美感愉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真正的深入人心,不能简单的依靠知识的传递,只有产生情感共鸣,价值体验才深刻持久。从某种意义来说,演讲中的情感教育作用往往和思想教育作用是同等重要的。具体来说,演讲就是要用正确的思想观点去说服人,用美好的感情打动人,用优美的语言去感染人,从而形成听众的良好情感和正确思想,诸如爱国主义情感、公平法治意识等。只有这些高尚而美好的情感或思想,才能感染听众,才有益于人类,有益于社会。正如有学生观后感写道:“这次的演讲比赛,选手们向我们讲述了二十四个价值观的重要性,我们都感谢选手为我们的耳朵提供了一场丰富的盛宴,让我们的耳朵都‘怀孕’了。”可见,演讲具有感染功能是演讲能够作为载体进行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现实基础。
三、以演讲为载体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施策略
(一)举办“我是演讲家”大型主题活动。通过举办“我是演讲家”大型主题活动,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时,还提高了学生的演讲水平,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说得好”成为了校园一道亮丽的风景。其主要的做法如下:
1. 演讲比赛分班级初赛、年级复赛、学校决赛三个阶段。学生首先参加班级比赛,每班前3名参加年级比赛;由年级比赛决出冠军、亚军、季军,成为“学校优秀演讲家”,年级前4名进入校赛,决出学校冠军、亚军、季军、演讲十佳,成为“学校超级演讲家”。
2. 主题演讲和即兴演讲相结合。主题演讲可以事先准备,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任何一个方面为选题展开演讲,辅导老师要给予精心指导。即兴演讲当场抽签,准备1分钟,即兴演讲1分钟,并专门设置了最佳机智奖。主题演讲和即兴演讲相结合,让比赛更精彩更具有感染性和震撼性更令人难忘。
3. 设立超级辅导老师和金牌经纪人项目。其目的在于让更多的老师和学生参与进来,共同营造良好的氛围。正如决赛冠军的经纪人说道:“在这次的活动,让我收获的不是第一名,而是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不一定是为了自己的利益而奋斗,我们可以通过帮助别人,让自己的成功用另一种方法实现……原来,站在台上焕发光芒的他们,竟要比其他人付出更多的时间与汗水。”
(二)开展一系列“我是演讲家”主题班会课
通过班会的形式,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下的“我是演讲家”主题班会课。将12个主题分到每个班主任。要求班会课必须要有演讲的内容或环节。进行录像、点评、评比。例如“法律与我们息息相关”的主题演讲比赛,帮助学生树立守法观念和法律信仰,用法律的武器来保护自己,收到了超出预期的效果。甚至,有的班级因为开展“我是演讲家”活动搞得有声有色,用班主任名字加以冠名,如“花花开讲”深受学生的欢迎。
(三)开展国旗下讲话。把国旗下讲话变为为师生共同参与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演讲。学校根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12个小主题,让值周班的学生代表选一个方面做主题演讲,然后由学校行政领导对演讲者演讲的内容、语言、思想、技巧、创新等方面进行适当评价,肯定优点,指出不足,并对全体同学提出明确的要求,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真正转化为中学生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
(四)开展课前三分钟演讲。课堂时时处处都应是学生演讲展示的舞台,学校要求教师充分放手,鼓励学生在课堂上精彩展示,让学生大胆说,让学生演讲成为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此活动,课前三分钟乱糟糟的场面没有了,随之而来的是学生们爽朗的笑声和热情的鼓掌声,既改善了课堂纪律,又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一举两得。
四、以演讲为载体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处理好三个关系
(一)客观事实与艺术渲染的关系
演讲的目的是为了宣传、说服人、教育人,为此,演讲者要有科学的态度。演讲稿不同于文学作品的创造可以拔高、虚构。演讲必须主题正确、观点鲜明、材料真实。不管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不管是旁征还是引用,以至一个细节、一个数字,都要做到准确可靠、真实可信。
(二)内容选择与价值导向的关系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质”的规定性,便是“社会主义”,因此,演讲内容的择取要符合“社会主义”的本质和精神。所有演讲内容要充分蕴含和体现“二十四个字”。 演讲者必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要用事实和逻辑去分析问题和提炼观点。演讲者肯定什么、否定什么、赞扬什么、贬斥什么,都要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决不可似是而非、模棱两可。
(三)知与行的关系
知是基础是前提,行是重点是关键,必须以知促行、以行促知,做到知行合一。习近平在考察北京大学时指出“道不可坐论,德不能空谈。于实处用力,从知行合一上下功夫,核心价值观才能内化为人们的精神追求,外化为人们的自觉行动。”从现实的教育来看,我们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中学生所缺乏的并不仅仅是知识,缺乏的是将知识落实到实践的具体行为。因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能仅仅停留在口头上、书本上,要将其体现在我们的实际行为之中,要真正转化为中学生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真正做到知行合一,“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
责任编辑 邱 丽
一、当前中学阶段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现状
(一)基本了解,但认识不深刻
通过调查和访谈,笔者发现大部分中学生知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个概念,但当问到具体含义时,有很多中学生摇头或者直接表示不清楚。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当前学校对学生的要求仅仅是背诵。
(二)培育单一,体验也不深刻
现阶段无论是学校还是市区社会中,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培育方式,还是以口头解释以及24个字的文字海报或者标语为主,而这种培育方式显然与青少年本身的特征不符合,也就不能吸引他们了解和学习的欲望,更不用说深刻体会了。
(三)接受理念,但践行不积极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检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否弘扬成功最基本、最简单的标准就是看人们践行的程度。对于目前的中学生群体而言,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观点是基本接受和认同的,但也仅仅停留在知道的层面,根本无法直接用24个字来引导他们的行动。
二、以演讲为载体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可行性
(一)演讲具有孕育功能
“言为心声”,语言是思维的外壳。思维决定语言,有什么样的思想,才会有什么样的语言。事实上,我们在思维的时候,其实也是在运用语言进行思维,而且运用语言的方式,决定着我们的思维走向,语言不仅仅是思维的工具,语言还是思维展开的通道,是创造思维成果的方式,正如黄希庭、杨治良、林崇德主编的《心理学大辞典》在“思维”词条中指出的那样:“语言既是引起思维活动的直接动因,又是思维活动赖以进行的载体。”因此,演讲本身就含有思想内涵和价值导向的意义,演讲的孕育功能就体现在中学生作为演讲的主体,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广泛搜集和整理有意义的题材,提炼出自己的独到见解,当众演讲并反思的过程中,又反过来加深对主题的理解和体会,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如春风化雨般渗透到心理,生根发芽。正如有学生在演讲“文明”这个主题时,从“言值比颜值更重要”作为切入点,巧妙地把“库尔班江新疆人的故事”、“习近平主席被誉为最会讲中国故事的人”以及“他的夫人彭丽媛女士更是一个颜值与言值双高的人”串联起来,让同学们明白:一个人的言值能够凸显他的智慧和气质,而一群人的言值就是一个民族最鲜活的名片,我们都要争做言值担当的文明人。此演讲荡气回肠,引起了大家的共鸣,掌声经久不息,最终获得冠军。事后演讲者也进行反思,表示通过演讲更深刻理解了文明的内涵,更是表示今后一定要做一个“颜值”与“言值”双高的中学生。所以,演讲具有孕育功能是演讲能够作为载体进行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识基础。
(二)演讲具有感染功能
法国的大文豪雨果说:“语言就是力量。”演講所能造成的力量,是排山倒海的、攻无不克的、战无不胜的。演讲的直观感染作用,不仅能有效地表达内容,传递思想,也能给听众以美感愉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真正的深入人心,不能简单的依靠知识的传递,只有产生情感共鸣,价值体验才深刻持久。从某种意义来说,演讲中的情感教育作用往往和思想教育作用是同等重要的。具体来说,演讲就是要用正确的思想观点去说服人,用美好的感情打动人,用优美的语言去感染人,从而形成听众的良好情感和正确思想,诸如爱国主义情感、公平法治意识等。只有这些高尚而美好的情感或思想,才能感染听众,才有益于人类,有益于社会。正如有学生观后感写道:“这次的演讲比赛,选手们向我们讲述了二十四个价值观的重要性,我们都感谢选手为我们的耳朵提供了一场丰富的盛宴,让我们的耳朵都‘怀孕’了。”可见,演讲具有感染功能是演讲能够作为载体进行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现实基础。
三、以演讲为载体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施策略
(一)举办“我是演讲家”大型主题活动。通过举办“我是演讲家”大型主题活动,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时,还提高了学生的演讲水平,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说得好”成为了校园一道亮丽的风景。其主要的做法如下:
1. 演讲比赛分班级初赛、年级复赛、学校决赛三个阶段。学生首先参加班级比赛,每班前3名参加年级比赛;由年级比赛决出冠军、亚军、季军,成为“学校优秀演讲家”,年级前4名进入校赛,决出学校冠军、亚军、季军、演讲十佳,成为“学校超级演讲家”。
2. 主题演讲和即兴演讲相结合。主题演讲可以事先准备,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任何一个方面为选题展开演讲,辅导老师要给予精心指导。即兴演讲当场抽签,准备1分钟,即兴演讲1分钟,并专门设置了最佳机智奖。主题演讲和即兴演讲相结合,让比赛更精彩更具有感染性和震撼性更令人难忘。
3. 设立超级辅导老师和金牌经纪人项目。其目的在于让更多的老师和学生参与进来,共同营造良好的氛围。正如决赛冠军的经纪人说道:“在这次的活动,让我收获的不是第一名,而是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不一定是为了自己的利益而奋斗,我们可以通过帮助别人,让自己的成功用另一种方法实现……原来,站在台上焕发光芒的他们,竟要比其他人付出更多的时间与汗水。”
(二)开展一系列“我是演讲家”主题班会课
通过班会的形式,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下的“我是演讲家”主题班会课。将12个主题分到每个班主任。要求班会课必须要有演讲的内容或环节。进行录像、点评、评比。例如“法律与我们息息相关”的主题演讲比赛,帮助学生树立守法观念和法律信仰,用法律的武器来保护自己,收到了超出预期的效果。甚至,有的班级因为开展“我是演讲家”活动搞得有声有色,用班主任名字加以冠名,如“花花开讲”深受学生的欢迎。
(三)开展国旗下讲话。把国旗下讲话变为为师生共同参与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演讲。学校根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12个小主题,让值周班的学生代表选一个方面做主题演讲,然后由学校行政领导对演讲者演讲的内容、语言、思想、技巧、创新等方面进行适当评价,肯定优点,指出不足,并对全体同学提出明确的要求,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真正转化为中学生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
(四)开展课前三分钟演讲。课堂时时处处都应是学生演讲展示的舞台,学校要求教师充分放手,鼓励学生在课堂上精彩展示,让学生大胆说,让学生演讲成为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此活动,课前三分钟乱糟糟的场面没有了,随之而来的是学生们爽朗的笑声和热情的鼓掌声,既改善了课堂纪律,又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一举两得。
四、以演讲为载体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处理好三个关系
(一)客观事实与艺术渲染的关系
演讲的目的是为了宣传、说服人、教育人,为此,演讲者要有科学的态度。演讲稿不同于文学作品的创造可以拔高、虚构。演讲必须主题正确、观点鲜明、材料真实。不管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不管是旁征还是引用,以至一个细节、一个数字,都要做到准确可靠、真实可信。
(二)内容选择与价值导向的关系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质”的规定性,便是“社会主义”,因此,演讲内容的择取要符合“社会主义”的本质和精神。所有演讲内容要充分蕴含和体现“二十四个字”。 演讲者必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要用事实和逻辑去分析问题和提炼观点。演讲者肯定什么、否定什么、赞扬什么、贬斥什么,都要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决不可似是而非、模棱两可。
(三)知与行的关系
知是基础是前提,行是重点是关键,必须以知促行、以行促知,做到知行合一。习近平在考察北京大学时指出“道不可坐论,德不能空谈。于实处用力,从知行合一上下功夫,核心价值观才能内化为人们的精神追求,外化为人们的自觉行动。”从现实的教育来看,我们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中学生所缺乏的并不仅仅是知识,缺乏的是将知识落实到实践的具体行为。因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能仅仅停留在口头上、书本上,要将其体现在我们的实际行为之中,要真正转化为中学生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真正做到知行合一,“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
责任编辑 邱 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