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素质教育的呼声一再高涨的形势下,有些教师在观念上并不否认学生的主体地位,但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却往往限制或忽视学生的主体作用,不把学生作为真正的主体对待,较普遍地存在着传统的注入式的教学现象。因而,如何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便成为当前教育面临的—个重要问题。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必须努力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
一、了解学生,提高教学目标的针对性。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学生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一切教学活动都应当有利于学生知识的积累和能力的提高。学生背景知识的多少,背景技能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教师教学任务的确定,教学形式的选择和教学手段的运用。因为一个人的认识发展,知识的形成和心理的发展,一定是在原有基础上发展。所以,教师了解学生的背景知识和背景技能,有利于教师进行有效的教学,避免盲目性、乱弹琴,从而增长学生的知识,发展学生的能力。
二、发扬教学民主。营造主体发展的良好环境
教学活动是师生的双向活动,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育教学取得成功的必要保证。教师要热爱、尊重和理解学生,把学生作为教育的起点、中心和目的,努力建立和培养民主、平等和合作的新型师生关系。民主的师生关系,有利于学生自尊、自信、自立的良好人格的形成,也更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三、注重学生独立思考和自学能力的培养。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
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就要求教师相信学生内在的主体能力,给学生创造自主探究知识的机会,反对一言堂、填鸭式的做法造成学生的依赖性。例如,我在政治课教学中,经常引导学生自学,使其变被动接受知识为积极主动探索。具体做法是将课堂教学划分为三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教师交待教学任务,指出重点和难点,然后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并找出自己不理解或理解上模糊的问题。第二阶段是教师和学生共同研究学生所反映的共性问题。这一阶段是全过程中最重要的一环,它是在学生自学基础上,共同探讨问题、解难释疑和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师生互动过程。第三阶段是学生练习。实践证明,这种教学形式不失为推行素质教育的有益尝试。
四、优化教学过程,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政治课教学,在激发学生积极主动性的难度上比其他任何一门学科都大。困难之一,这门课是约束人们个人欲望,进行社會规范化的课程,人们在接受时是不情愿的,所以学生学习的欲望低。困难之二,所讲的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距离较远。学生缺乏生活感受,因此,学生的心理需要度很低。困难之三,学习的内容大多是抽象的、枯燥的观点、概念、原理和道德规范,学生的思维水平接受起来有一定的难度。这种接受性障碍也削弱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优化政治课教学,发挥学生主体地位,是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的关键所在。其具体做法是:
首先,运用注意规律,刺激学生学习兴趣。注意是顺利进行教学的必要条件,高效的教学活动离不开学生的注意。教师在教学中只有自觉运用注意规律,才能提高教学质量。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教师在讲课时内容要丰富、新颖、系统、连贯,难度要适当,进度要适中,重点、难点要突出。根据教学的需要,可以选择—些典故、比喻和故事增加教学内容的趣味性。
其次,运用感知规律,使用直观教学手段,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随着知识和实践经验的丰富,中学生的思维能力不断提高,他们的抽象思维开始占优势。但是,他们的抽像思维还经常需要具体的直观的感性材料的支持。
再次,善于提问、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发展他们的思维能力。
总之,教学活动是师生的双向活动,因此,必须真正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而这一切都要求我们教师必须树立正确的学生观,从注重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开始。
一、了解学生,提高教学目标的针对性。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学生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一切教学活动都应当有利于学生知识的积累和能力的提高。学生背景知识的多少,背景技能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教师教学任务的确定,教学形式的选择和教学手段的运用。因为一个人的认识发展,知识的形成和心理的发展,一定是在原有基础上发展。所以,教师了解学生的背景知识和背景技能,有利于教师进行有效的教学,避免盲目性、乱弹琴,从而增长学生的知识,发展学生的能力。
二、发扬教学民主。营造主体发展的良好环境
教学活动是师生的双向活动,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育教学取得成功的必要保证。教师要热爱、尊重和理解学生,把学生作为教育的起点、中心和目的,努力建立和培养民主、平等和合作的新型师生关系。民主的师生关系,有利于学生自尊、自信、自立的良好人格的形成,也更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三、注重学生独立思考和自学能力的培养。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
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就要求教师相信学生内在的主体能力,给学生创造自主探究知识的机会,反对一言堂、填鸭式的做法造成学生的依赖性。例如,我在政治课教学中,经常引导学生自学,使其变被动接受知识为积极主动探索。具体做法是将课堂教学划分为三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教师交待教学任务,指出重点和难点,然后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并找出自己不理解或理解上模糊的问题。第二阶段是教师和学生共同研究学生所反映的共性问题。这一阶段是全过程中最重要的一环,它是在学生自学基础上,共同探讨问题、解难释疑和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师生互动过程。第三阶段是学生练习。实践证明,这种教学形式不失为推行素质教育的有益尝试。
四、优化教学过程,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政治课教学,在激发学生积极主动性的难度上比其他任何一门学科都大。困难之一,这门课是约束人们个人欲望,进行社會规范化的课程,人们在接受时是不情愿的,所以学生学习的欲望低。困难之二,所讲的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距离较远。学生缺乏生活感受,因此,学生的心理需要度很低。困难之三,学习的内容大多是抽象的、枯燥的观点、概念、原理和道德规范,学生的思维水平接受起来有一定的难度。这种接受性障碍也削弱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优化政治课教学,发挥学生主体地位,是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的关键所在。其具体做法是:
首先,运用注意规律,刺激学生学习兴趣。注意是顺利进行教学的必要条件,高效的教学活动离不开学生的注意。教师在教学中只有自觉运用注意规律,才能提高教学质量。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教师在讲课时内容要丰富、新颖、系统、连贯,难度要适当,进度要适中,重点、难点要突出。根据教学的需要,可以选择—些典故、比喻和故事增加教学内容的趣味性。
其次,运用感知规律,使用直观教学手段,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随着知识和实践经验的丰富,中学生的思维能力不断提高,他们的抽象思维开始占优势。但是,他们的抽像思维还经常需要具体的直观的感性材料的支持。
再次,善于提问、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发展他们的思维能力。
总之,教学活动是师生的双向活动,因此,必须真正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而这一切都要求我们教师必须树立正确的学生观,从注重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