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军的誓词

来源 :党史文苑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bse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第一批入朝部队,身为炮兵第一师第二十六团第五连副指导员的麻扶摇,有个光荣、重要的任务,就是要在连队誓师的战前动员大会上,代表所在连队官兵表决心、作发言。麻扶摇夜来辗转反侧,不能入睡。琢磨着如何措词,才能更好地反映部队广大指战员高昂的士气和保家卫国、同仇敌忾的决心。
  在昏暗的煤油灯下,麻扶摇写了划、划了写,天大亮时,他把最后写就的誓词重新抄写了一遍:“雄赳赳、气昂昂,横渡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中华好儿女,齐心团结紧,抗美援朝,打败美帝野心狼。”麻扶摇把抄好的誓词,叠得四四方方,放在自己军装的口袋里,系紧扣子,和衣而卧。第二天上午的誓师大会,麻扶摇昂首阔步,三步并作两步走上讲台,挥着拳头,亮开嗓门,激情澎湃,高声朗读了出征的誓词,赢得了战友们的共鸣,掌声雷动。
  麻扶摇后来回忆说:“后续部队上来的时候唱着一首歌,就是《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当时,我们连战士就说:‘指导员,他们唱的歌和我们连的誓词差不多。’当时,也闹不清是怎么回事。”麻扶摇也没多想。1951年回国后,无论走在哪里,大街小巷,军营内外,都在唱《中国人民志愿軍战歌》,麻扶摇就更不明白是怎么回事了。
  1953年的一天,麻扶摇所在部队团首长喜出望外找到他,问他这歌词是不是他写得,麻扶摇当即摇头,不承认是自己写的,并说自己写的是“横渡”而不是“跨过”,“中华”而不是“中国”,“美帝”而不是“美国”。觉得署名为志愿军战士词,没有什么不对,没什么不合适,一旁的团首长急了眼,冲他吼起来,这事关我们部队的荣誉。
  这是怎么回事呢?
  起因是1954年3月,在文化部、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举办的“三年来全国群众歌曲评奖”中,《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等9首歌被评为一等奖,奖金都发到了作者手里,唯独《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的词作者署名是“志愿军战士词”,奖金没处发。组委会的同志们开动脑筋,找线索,找到了新华社记者陈伯坚。原来麻扶摇当年的誓词被刊登在师政治部的《骨干报》上,标题为《打败美帝野心狼》,陈伯坚把它引用在他写的一篇战地通讯《记中国人民志愿军部队几个战士的谈话》中,并且把这首诗放在文章的开头部分,登在1950年11月25日的《人民日报》头版显著位置上。并将“横渡”改为“跨过”,“中华”改为“中国”,“美帝”改为“美国”。当时他还不忘在文章的最后加了一句说:“这是记者在前线的中国人民志愿军部队中听到的广为流传的一首诗。”接着,时任中央文化部艺术创作局副局长的作曲家周巍峙在田汉局长家汇报工作时,拿起放在桌子的这张报纸,一眼看到这首短小有气势的小诗,艺术家的责任感让他敏锐地觉察到这首概括性很全面的诗,非常适合谱成曲子,作为当前对全国人民声势浩大支援抗美援朝运动的激励。考虑到这次战争的爆发是突然的,志愿军战士匆忙上前线,所以没有用附加点,写的是紧急前进的急步进行曲,半小时内谱好了曲子,以《打败美帝野心狼》为题,发表在1950年11月30日的《人民日报》上。因为当时还不知道这首词的真正作者,所以署名为志愿军战士词,周巍峙曲。
  周巍峙后来把题目最终确定为《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是源于志愿军名字的由来。朝鲜战争爆发之初,毛泽东和周恩来在一起,多次研究以什么名义出兵为好,最初拟定了“支援军”的名义。民主人士黄炎培知道后,指出按字面的理解,“支援军”就是派出去的,容易让国际社会认为中国是对美国宣战。称“志愿军”,是人民志愿支援朝鲜,使用完全不同的番号,就表示不是中国跟美国宣战。毛泽东和周恩来采纳了黄炎培的建议,把出兵朝鲜的部队统称为“志愿军”。周巍峙受此启发,把这首诗词谱曲的歌,最终确定为《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
  后来经过几番周折,组委会才找到麻扶摇了。此后,这首歌的作者就署名麻扶摇。凭这一首歌,麻扶摇后来理所当然地成了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作为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他一生也只写过这一首歌。但仅凭这一首歌,麻扶摇就可以永载中华人民共和国史册。
  题图 周巍峙(左)与麻扶摇(右)
  责任编辑 / 马永义
其他文献
红四军前委扩大会议旧址——唐家大屋位于湖南省郴州市桂东县城关镇。  1928年7月,红四军主力第二十八、第二十九团进军湘南受挫。8月初朱德、陈毅率红四军主力退至桂东沙田一带。毛泽东亲自率领红四军第三十一团第三营来桂东迎还红军大队,于8月19日到达桂东县城。毛泽东住唐家大屋右厢房,朱德从沙田赶来与毛泽东会合,住唐家大屋左厢房。8月23日,毛泽东在此主持召开红四军前委扩大会议。中途因遭敌人围攻,转至寨
期刊
进入新時代,随着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基层党组织的政治生态面临着许多新的问题和挑战,亟待加强党的建设尤其是党内政治生态建设。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加强党的建设,必须营造一个良好从政环境,也就是要有一个好的政治生态。”“政治生态好,人心就顺、正气就足。”[1]新时代基层党组织的政治生态建设,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思想建设为基础,作风、纪律、制度建设为抓手,教育引导党员坚定政治信念、规范政治行为、提
期刊
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于2018年12月29日通过,自2019年6月1日起施行。在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以下简称公务员法)颁布之际,中共中央组织部负责人就公务员法的修订和学习贯彻等问题做解答。 公务员法在加强公务员队伍建设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公务员法是我国干部人事管理中第一部基础性法律,是公务员管理的基本依据,是改革开放以来党政机关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成果的集中体现,反映
期刊
1965年,一部革命经典史诗《长征组歌》横空出世,迅速传遍大江南北,街头巷尾、男女老少无不争相传唱,可谓风靡一时。《长征组歌》是怎样炼成的?写作这部史诗的是谁?周恩来总理在弥留之际还想再听一听哪首歌?“诗人萧华和《长征组歌》”将告诉你红色经典史诗背后一段鲜为人知的故事。梦圆西子湖畔  说起萧华,大家都知道他是英勇善战、所向披靡的开国上将。但你可知道,这位战场英雄竟然也是一位浪漫的诗人,一个具有文人
期刊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这是过去中国知识分子中有识之士的豪言壮语。然而,它多次出现在农民出身的红军连长王志发先生的家信中,意义就非同一般的了。——1998年香港大学教授梁勇在参观兴国革命烈士馆时感慨地如是说。梁先生还特地复印了王志发烈士的家信,说要据此写文章,纠正海外某些学者对工农红军和八路军持有偏见、信口雌黄的瞎说,以正视听。  王志发,又名廷凰,兴国兴莲乡长塘村锅钜组人。贫苦农家出身,少时曾学
期刊
2017年夏,我们在庐山认识了李汝庆先生。他的祖父李祥卿,曾参与庐山别墅群的修建,他家的“李广记营造厂”比宋子文岳父的“张兴记”还要早得多。20世纪60年代,李汝庆先生还与赫赫有名的王震将军结下不解之缘。已经88岁高龄的李汝庆先生,头脑清醒,思路清晰,记忆力也很好。他告诉我们,他已连续8年从广州来到庐山度夏。在庐山,他领我们去寻访祖父当年留下的遗迹,看合面街他家的旧址,指点“李广记营造厂”当年建造
期刊
王汝申,1914年6月生于江西省瑞金下坝乡(今瑞林镇)里布村,他16岁时参加红军,参加了第四次反“围剿”战争和长征,1937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过著名的平型关、陇海、淮海等战役,历任八路军第一一五师师部警卫员,骑兵连排长、连长,第二团一营营长,多次负伤并立功受奖。新中国成立后曾担任下坝公社副社长。无论是在战火纷飞的战争年代,还是在国富民安的和平年代,他始终保持着那颗赤诚的革命初心,彰显了一位
期刊
这是一支因掩护中央机关及中央红军主力进行战略转移而没有参加长征的红军主力部队,也是一支肩负历史使命、孤军深入敌后而浴血奋战,最终结局悲壮的英雄红军队伍。它,就是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  受命于危难之时  1934年夏,国民党反动派对中央苏区发动的第五次“围剿”步步紧逼,对中央苏区中心地区形成了铁桶合围之势,形势十分危急……  7月初,中央红军红七军团从福建连城地区,奉调回江西瑞金待命。这时,
期刊
改革开放40年来,“从农村到城市,从试点到推广,从经济体制改革到全面深化改革”,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用双手书写了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壮丽史诗”[1]。30年前,为探索以县、市、区为主体的综合改革,中共江西省委、省政府作出“赣南经济体制改革试验区”的重大战略决策。为此,中共赣州地委、赣州行署抓住机遇、解放思想、积极探索,带领全区人民深入贯彻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推动赣南经济体制综合改革,取
期刊
李达是中共一大的发起者、筹备者、召集者和组织者,他和夫人王会悟也是同时参加党的一大的唯一一对夫妻。在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中,“还很少有像李达同志这样勤奋、这样有丰富的卓越的成就,这样在任何困难危险的环境下生命不息、战斗不止的马克思主义宣传家、教育家,这样坚定勇敢而不断追求进步,力求达到当代的最高水平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战士”。他为中国共产党的创立,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为丰富毛泽东哲学思想作出了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