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患者男,50岁,农民,因左腹部指状增生物7年于2004年10月22日就诊.患者于1989年11月因膀胱结石行手术治疗.术后1年于切口顶端出现一约3~4 cm长的指状增生物,无自觉不适,未予治疗,后自行脱落。
【机 构】
:
661000,云南省个旧市人民医院皮肤科,昆明医学院附属二院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患者男,50岁,农民,因左腹部指状增生物7年于2004年10月22日就诊.患者于1989年11月因膀胱结石行手术治疗.术后1年于切口顶端出现一约3~4 cm长的指状增生物,无自觉不适,未予治疗,后自行脱落。
其他文献
目的 研究Ⅰ型先天性甲肥厚患者角蛋白16和6A基因多态现象.方法提取患者及其家系成员外周血基因组DNA,其中1个家系有家族史,有4代7例患者,另一为1个散发病例,无家族史.采用聚合酶链反应扩增KRT16和KRT6A基因的全部编码序列,DNA直接测序,限制性内切酶反应验证.结果有家族史患者KRT16基因DNA测序时发现其2~3外显子间内含子序列缺失1个碱基G,导致此后的测序结果有很多套峰(出现很多N
患者男,39岁,因口腔、生殖器、咽部破溃、起皮疹伴高热2周,于2003年12月22日收入院.患者于2周前无明确诱因口腔、咽部溃疡,疼痛,发音和进食困难,伴有高热,达39.7℃,2 d后外生殖器破溃,渗液,即到当地医院就诊,诊断为咽喉炎,给予左氧氟沙星0.4 g、地塞米松10 mg日1次静脉滴注,但疗效不佳。
紫外线照射可以使皮肤细胞释放多种炎症介质,从而引起皮肤产生急性或慢性炎症反应.长波紫外线(UVA)具有较强的穿透力,可穿过表皮到达真皮上部,主要作用于皮肤成纤维细胞,是引起皮肤炎症反应和皮肤光老化的重要因素。
患者男,53岁.因左足跟部溃疡反复不愈2年就诊.患者于2年前左足跟外伤后出现红肿破溃,上有脓性分泌物,在外院给予局部换药,口服黄连解毒冲剂,未见好转。
近年来有关吸烟、嗜酒与银屑病关系的研究报道逐渐增多,但迄今为止国内外对于这一问题仍存在争议.我们对吸烟和嗜酒2个因素,采用荟萃(Meta)分析方法,对国内外公开发表的文献进行系统性评价,为银屑病的预防和卫生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近年来我们遇见3例胃癌患者同时出现黑棘皮病与Leser-Trélat征,现报道如下。
皮肤组织培养技术不同于细胞培养,可模拟体内状况,基本维持角质形成细胞等正常联系和排列,保证皮肤一定的结构和功能,为体外研究皮肤病提供了理想的活体三维组织,便于结合不同的技术和方法研究和观察角质形成细胞(KC)结构和功能的变化,为揭示皮肤病发病机制,探索治疗新途径提供可靠的研究方法.本研究进一步对气液交界面皮肤组织培养这一技术方法的稳定性进行了研究,并观察了培养前后皮肤组织学特点,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遗传性对称性色素异常症(DSH,MIM127400)是一种好发于四肢末端的色素沉着伴色素减退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2003年高敏等[1]将DSH的致病基因定位到1q11-1q21上,姜祎群等[2]和李明等[3]最近也证实了这一结果.我们发现一个DSH家系,通过引物设计、PCR扩增和直接测序,分析了该家系DSRAD/ADAR1基因的致病性突变。
目前,在皮肤科领域,甾体类药物的临床效果已得到广泛的认可,并广泛应用于湿疹、皮炎等皮肤病的治疗.但在治疗的同时,尤其是广泛、长期外用时,可引起皮肤萎缩、毛细血管扩张、痤疮样皮炎等不良反应,使患者出现皮肤潮红、干燥、甚至皮肤萎缩等不适[1],特别是在普通的面部过敏性皮炎的处理上,由于患者不了解或者医生的指导失误,反复使用甾体类药物,容易产生面部糖皮质激素依赖性皮炎.现对氟芬那酸丁酯软膏治疗面部糖皮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