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循学科特点 开展校本实践

来源 :江苏教育·中学教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vhuan009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国家课程基础上创建校本化实施系统,从课程模块建设、探究平台创建、学习方式变革等方面进行高中生物学科教学的有效探索与实践,力求从根本上改变生物学科的课程生态、教学形态和课堂样态,努力促成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和创新能力的提升。
  【关键词】高中生物;课程改革;教学变革;创新实践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8)83-0053-03
  【作者简介】1.龚雷雨,江苏省无锡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江苏无锡,214001)书记,正高级教师,江苏省特级教师;2.陈廷华,江苏省无锡市辅仁高级中学(江苏无锡,214123)教师,正高级教师,江苏省特级教师。
  高中生物学科的学习是一个极具个性化的学习过程,在这个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学习的知识不能简单地靠机械记忆,而必须通过深入的实践,在不断的实验和各种创新活动中获得。唯其如此,学生才能通过学习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素质提升和能力发展。也正是生物学科有其自身的学习规定和要求,这就使我们必须从学生发展的高度,重新审视和研究生物学科的教学行为,要能够从课程建设、教学实践及学习方式等方面进行教学质量和学习效果的考量,从根本上保证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求,有效促成学生的主动学习和创新实践,真正提升学生的生物学科素养。
  一、生物学科教学现状
  为了有效开展高中生物学科探究性实践与探索,笔者对当前高中生物学科教学进行了较为普遍的调研与分析,也发现了很多亟待解决的矛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学科教学目标的单一化,难以培养学科核心素养;实验教学的功利性,制约了生物学科教学功能的充分彰显;实践活动的不充分,影响了学生知识应用与创新能力的提升;课程资源的贫乏,削弱了生物學科核心课程内容学习的直观性和体验性等等。基于这些问题,笔者以为,依托本校条件和校外资源,加强对生物学科内容的重新调整和组合,并以本校师生易于接受的呈现方式和学习方式进行个性化改造,同时以本土化的实践活动为探究平台,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改善生物学科的教学生态,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和主动学习,从而培育和提升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
  二、生物学科的校本化实践与探索
  基于当前生物学科现状及教学上存在的问题,笔者以为,生物学科要能够实现深度变革和优质发展,必须从校本化课程建设、本土化探究平台和个性化学习方式等三个方面进行全面的考量和思考,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大胆的尝试和探索。
  1.课程建设校本化。
  课程是教学的基础和依据,学科教学变革必须首先从课程开始。在生物学科校本化建设上,我们首先从课程改革开始,并通过课程模块建设和项目培育两个方面进行学科教学的改革与探索。
  (1)组建课程模块,实现校本化生物学科内容的全覆盖。在全面系统梳理国家课程的基础上,我们认真整理了分布在高中生物学科各章节中的生物学核心概念、原理、重点、难点知识以及重要的学科能力等相关内容,并按照学生的学习机理和发展需求,重新组织并确定了富有特色的4个核心课程模块,包括“细胞生理与培养”“育种机理与栽培”“生态构建与修复”“微生物培养与发酵”;形成了3个选修课程模块,包括举行科学修复行动、还太湖生态和谐;潜心大豆种植研究、体味农科创新;拓展微生物培养、初识发酵工程魅力。同时,我们将高中生物学核心课程内容融入校本课程的具体模块中,整合地方特色资源,科学设计实验、实习活动,实现核心课程内容学习的实验教学全覆盖。
  (2)创新项目开发,满足学生个性特长发展。除了校本化课程模块建设,我们还依据学生个性发展需要,进行了切合学生学习探究特点的生物学科校本项目自主研发。比如,我们在上述单开项目的基础上,结合地方资源优势,开发了综合性科学探究创新项目,包括罗非鱼的胚胎发育观察研究、蠡湖水环境质量监测与保护策略研究、食品安全快速检测、大豆种植与杂交、面包酵母发酵生产等,鼓励部分特长学生参与,培养学生高阶思维和科学实践能力。
  2.探究平台本土化。
  基于课程实施的需要,我们充分利用本土特色资源,从设施环境、科研环境、实践环境三个方面着手,构建科学探究实践平台,边建设边实施,凸显生物学科教学的体验性、实践性、开放性和创新性。
  (1)从传统教室走向现代实验室。依据生物学科性质和发展要求,我们创建了5个科学探究活动中心,即细胞学实验中心、遗传学实验中心、生态学实验中心、生物工程技术实验中心、资源与学习拓展中心。这5个中心包括12个功能实验室,如数码互动显微实验室、生物工程技术实验室、分子生物学实验室、微生物实验室、植物组织培养实验室等。实验设施按需配置,资源利用立体高效,基本上满足了学生的学习需求和探究需要,既是学习主阵地,也是实验主场所,更是创新实践的主渠道。
  (2)从校内课堂延伸到科研院所。校内资源尽管很丰富,但也有学习上的短板和不足,主要表现在资源的利用和方法的学习上与社会仍有较大差距。为此,学校生物教学必须善于走出学校,走向社会,才可能使学生的学习真正变得生动鲜活而富有意义。比如,我们经常组织学生参观现代农业示范园、特种动物养殖基地等10多个实习点,让学生直面生物科技的日新月异,感受生命科学的无限魅力,让生物学习真正地鲜亮和通透起来。
  (3)从学科实验拓展到科学实践。为满足学生种植实践需要,我们组织学生在校内生态园里种植豌豆、小麦、玉米等10多种植物,开展经典杂交实验,体验孟德尔等科学家的科学探究历程。
  为满足学生生物调研和实习需求,我们组织学生在学校附近或其他方便取材的地方进行实地勘察和调查,让学生亲历和感受生态环境的现实和变化。比如依据学习需要,我们曾先后组织学生深入学校附近的金城湾公园、长广溪湿地、太湖蓝藻治理站等地进行实地调研,让学生实地考察种群、群落、生态系统,考察区域生态工程。   3.学习方式个性化。
  以探究实践活动为主要载体,从知识传授转向关注学生习得知识的实践过程,尊重学生学习需求与学习选择,鼓励学生个性化探究与创新学习。
  (1)建设满足多样化需求的全学习系统。学生的自主创新和个性化学习必须基于一定的资源和条件,如何给学生提供丰富的感知和学习环境,是学校开展自主性学习必须首先考虑的一个关键问题。在充分引智和探索的基础上,我们先后尝试了慕课、翻转课堂、导学案、助学案、讲学稿、微课等多种教学组织形式和学习方式的应用,建设了从教室、实验室、图书室、生态园到学校每一个角落的全覆盖学习空间,形成生物学科的全学习系统。密切科研、生产、生活三者的联系,引导学生在真实生活的场景中学习生物学知识,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深入理解生物学核心课程内容。实现重难点知识学习的实验化和直观化,促进学生深度学习。
  (2)以项目研究带动个性化学习。学生的个性化学习是一个深度探究过程,这种深度探究过程一般很难在课堂上完成,也不可能在一个简单的问答式对话中实现。为此,我们确定了以项目驱动个性化学习的思路,并在生物探究实践中进行了精心的设计,力求使学生经历深度的探索和磨砺。立足个性化学习,在项目选择和设计上有特别要求。首先,所要探究的项目必须具有一定的挑战性,也就是要有一定的难度。没有难度的问题和项目其答案一般都是显而易见的,缺少“个性”潜质;其次,所要探究的项目要有不确定性,也就是要有一定的思维发散性和想象空间;最后,所要探究项目要有“工程性”,也就是要花费一定的时间去思考,去操作,去“做中学”。当学生真正投入到项目的研究与实施过程中,就会引发身体和心理的全面参与,这样的行进过程必然会凸显个性。
  高中生物学科的学习,必须关注学生的科學探究和创新实践,特别是高度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实践经历。以实验教学为主线,以实践活动为载体,让学生积极参与动手动脑的活动,切实加强实验教学的直观性、体验性,促进学生在科学探究实践中加深对生物学概念的理解,提升学生知识应用和问题解决能力,这是高中生物教学的内在价值和品质诉求,也是培养学生生物学科情感、学科精神和学科志向以及提升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关键所在。
  【参考文献】
  [1]柯小路,马荔瑶,李子懿,等.证据推理规则的性质研究及方法修正[J].信息与控制,2016(2):165-170.
  [2]陆军.化学教学中引领学生模型认知的思考与探索[J].化学教学,2017(9):19-23.
  [3]任唯,刘东方.科学推理能力的构成及其考查研究[J].化学教学,2015(3):63-66.
其他文献
【摘 要】班级文化是一个班级的灵魂,它能引导班集体实现长远发展;班级文化亦是每一位儿童生命成长的潜在力量,彰显个体发展的独特气质。“求真”是淮阴师范学院第一附属小学的校训,班主任可以基于求真这一学校文化,找准班级文化建设的创新点,把握班级文化的构建策略,“软硬”皆施、“显隐”相成,营造出适合儿童生命成长与个性发展的班级文化。  【关键词】求真文化;班级文化建设;班级管理  【中图分类号】G621
【关键词】经典诵读;文化自信;人文素养  【中图分类号】G451.6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18)31-0026-02  【作者简介】金月昌,江苏省常州刘国钧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江苏常州,213000)教师,高级教师。  一、教育背景  1.《教育部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2014年修订)》《关于加强和改
【编者按】  南京市第十三中学语文学习实验课程基地是我省首批普通高中课程基地之一。该校从课程的理念构建、教学环境、互动平台、课程资源、学习方式、师生成长等方面入手,实现了课堂教学与学习方式的改变,优化了语文教育生态,逐步形成了师生共同发展的课程文化。  省教育厅厅长沈健和教育厅原副厅长胡金波都对该校的语文课程基地给予了很高的评价,认为它使学生快乐学习贯穿始终,不是就语文教学而教学,而是渗透了人文关
【摘 要】活动班级的内涵在于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借助多种形式的班级活动对学生进行个体或者群体教育,使学生获得个性化成长。这就要求班主任在设计班级活动时要充分了解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在班级活动中发展学生个性。  【关键词】班级;活动;适合的教育;个性化教育  【中图分类号】G625.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19)63-0061-03  【作者简介】1.陈玲,淮阴师范
【关键词】毒品教育;法律法规;抵制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18)71-0074-03  【作者简介】顾婵,南京市宁海中学(南京,210024)教师,一级教师。  一、教育背景  国际背景:毒品问题全球化。当前国际毒潮持续扩散,吸毒人群遍布全球各个角落,毒品生产和消费数量连创新高,因毒品衍生的社会问题日益突出。  国内背景:毒品发展快速化
【摘 要】数学教学的本质要求就是铸就高品质的数学课堂,让学生学会数学思维。用生长型的课堂结构,让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用数学的思维思考世界,用数学的语言描述世界,进而积累数学核心素养,从而学会思考。品质课堂的建构与形成,不仅能促进学生又好又快地生长,而且还能让教师凝神炼魂,厚物载德,发展成长。  【关键词】生长过程;数学思维;课堂品质;教学素养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志码】A
【导读】本期刊发的一篇调查报告使用科學的研究方法,呈现了乡村学生的寒假生活现状,突出了乡村学生的教育期待。另一篇论文以齐齐哈尔市一所乡村小学为背景,通过生日会研究,突出了乡村学生在认知、能力、情感、价值观方面的发展,体现了乡村班主任的专业性。乡村学生和城市学生一样,有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有着实现美好生活的内在力量,有着成为自我教育主人的能力。乡村班主任是乡村学生的理解者、发现者、信任者、合作者和成
【关键词】跨学科课程;课程开发;创中学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21)20-0063-02  【作者简介】董琰,江苏省锡东高级中学(江苏无锡,214105)教师,高级教师。  1.课程设计思路。  创中学是以真实问题为基础构成的任务式、项目化学习;引导学生以自主合作、头脑风暴、创造实践、展示与评价等方式进行创造性活动。政史地跨学科课程作为创中
主持人语  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的形成建立在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素养整合发展的基础上,而这些都离不开大量的阅读。阅读是最基本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活动,是继承优秀文化财富、获取知识信息的重要途径。但目前的高中英语阅读活动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一、功利性太强。因为高考试题中语篇阅读权重很大,所以才重视阅读训练。这就导致英语阅读活动经常演变成一个辨认文字符号、字面释义、对词句进
【摘 要】“随园夜话”班主任沙龙第74期主题新颖、内容与形式丰富,很典型地反映了沙龙的日常图景,既呈现出班主任实践共同体的本质特征,又印证了“艺友制”的运行机制及“文化岛屿”这一社会学概念。“随园夜话”班主任沙龙的这种自下而上的、小而美的班主任实践共同体的专业发展模式,为创新具有中国特色的班主任制度提供了一种独特的实践路径。  【关键词】随园夜话;情境学习;班主任实践共同体;文化岛屿;艺友  【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