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我国城市发展水平的持续提升,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逐渐加强,对生活环境的要求也逐渐提高。在“生态文明建设”理念倡导下,通过城市园林建设来提高居民的绿化生存空间,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成为一种趋势。当前城市园林的数量不断增加,规模持续扩大,已经成为塑造城市形象,改善、美化城市环境,构建宜居城市的重要途径。目前,在城市园林建设中,病虫害是影响其建设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外来有害生物入侵等严重制约植物的良性发展,因此如何采取行之有效的综合措施进行病虫害防治,实现在不打破生态平衡的基础上,消灭虫害和病害,充分发挥城市园林的社会价值已成为新的研究课题。
关键词:城市;园林绿化;植物;病虫害;防治技术
1城市园林植物病虫害发生特征
城市园林植物病虫害发生特征具体体现在以下几方面。1)城市园林是人为创造的一种生态系统,在群落结构和物种结构上与森林自然生态有很大的区别,系统的平衡性和稳定性较差,立地条件复杂、小环境、小气候、通风透光性差,生态系统内生物种群关系常常被打乱,导致病虫害高密度发生。2)以人工管理为主,受植物类型、土壤环境、气候条件等诸多因素影响,易发生病虫害;园内植物品种单一、种植环境密集,病虫害一旦发生就会快速传染出去,防治难度相对增加。3)园林植物的生存环境较复杂、品种繁多、各自生长周期不同,病虫害呈现持续时间较长,治理难度较大。4)城市绿化是一项事业,目前在园林管理方面缺乏常识,各种生理性病害现象频发,加重了侵染性病虫害的发生概率。5)城市人口密集,在病虫害防治方面不适合常规、具备污染性的病虫害防治方法。
2城市生态文明建设中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问题
2.1防护措施不到位
现如今很多园林绿化植物种植过程中常常会采用其他地区植物,这些外地植物在运输、移植过程中可能受到各种因素影响发生抵抗力降低、病虫害等问题。移植植物造成的病虫害主要原因是防护不到位。植物本身带有病虫害问题和移植前缺乏有效检测是防护不到位的两个主要表现。在植物生长中,很容易发生病虫害问题,如果在移植或者运输阶段没有仔细检查植物的健康状况,容易导致病虫害通过移植植物进入到当地园林中。工作人员没有细致认真地检查和方法、缺乏严格的检疫,没有及时发现植物病虫害问题,在栽植植物后,病虫害扩散,影响到其他植物。
2.2防治用药不合理
城市植物园林防治工作开展过程中消灭病虫害主要通过化学防治,即通过喷施农药、使用化学粉剂。但在防治过程中,部分管理人员为了达到迅速杀死病虫害的目的,存在农药使用不合理的情况,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农药选择不当,常常是见虫杀虫、见斑杀菌。随意用药、无法对症下药,错过了病虫害防治的最佳时间,间接破坏植被自身免疫力,植被免疫力下降病虫害入侵的可能性将增大,防治效果也将降低。2)随意加大农药使用浓度、缩短喷施周期、加大喷施次数等,致使农药残留过多,病虫害产生抗药性和耐药性,很难达到理想的防治效果。3)使用过期农药和假农药现象较多,从而加剧了病虫害发生概率。
2.3人为因素
城市有着十分密集的人群,各个行业的发展从不同程度上会影响生态环境。城市园林受到地域限制等因素影响有着十分紧凑的栽植方式,植物的光照、养分、生长空间都存在严重不足。此外,有的工作人员在建设城市园林过程中只重视起观赏性,没有从长远角度考虑,没有做好病虫害预防方面的分析。同时,设计的植物过密容易快速传播病虫害,这种不良问题极大地制约了植物病虫害防治工作的开展。
3园林绿化植物病虫害防治技术
3.1绿化树木的适当修剪
园林工程建设中会使用较多种类的绿化植物,不同植物的生长条件、功能需求、特点等都存在着一定的差别,所以在修剪绿化树木时需要根据植物的特性做好次数和数量的合理安排。通常每年需要修剪一次乔木类植物,修剪至少两次灌木类植物。不同植物有著不同的绿化效果,在园林绿化修剪工作中,有时为了满足景观绿化的需求需要将植物按照不同的形状进行修剪。比如通常按照一定的形状修剪观赏用树木,而普通乔木、灌木则重点关注其自身形状。如果树木处于生长期,那么要注意减少修剪量,实现树木生长趋势的合理调节。如果在夏季和秋季修剪,那么需要重点放在溢泌的树木上。同时,修剪工作还会受到树木生长实际情况、实际需求的影响,可以定期完成疏剪、剥芽、打顶和去残花等修剪工作。修剪工作主要是将树木多余的枝干去除,不能让这些多余的枝干争夺树木的营养,通过合理修剪有助于树木更加健康地生长。同时,通过修剪能够对植物外观进行一定引导和修饰,符合园林景观设计的要求,保证植物能够充分融入周围环境中,将植物的观赏性提升。
3.2植物品种合理选择
提升植物自身的健康水平和抵抗力是提高园林绿化病虫害防治效果的主要措施。近些年我国相关研究人员加大了培育抵抗力强的植物的力度,这对于利用抗病品种综合防治园林植物病虫害发挥着巨大意义。但是抗病品通常只对某个特定的病害的抵抗力较强,缺乏抵抗其他病害的能力,甚至在自然生态环境中投放人工干预的抗病品种植物会对原有植物产生影响,增加了防治病虫害的难度。所以在选择植物品种时技术人员需要加强当地生态圈的调查和了解,客观评价是否可以引入人工干预的品种。
3.3合理选择防治技术
现阶段,城市园林病虫害的防治技术有:1)生物防治技术,生物防治对居民、植物、动物不会产生抗性,常用手段是以虫治虫、以菌治菌、以菌治病,使用生物防治手段时,应与其他防治手段相结合使用;2)物理防治技术,使用器械、物理方式来防治病虫害,如热处理、机械阻隔、射线辐射等方式;3)化学防治,化学防治手段见效快,应选择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通过改变施药方式、减少用药次数来降低农药防治对环境造成的破坏。在建设生态文明的背景下强调无公害防治,推广无公害技术更是成为炙手可热的重点。无公害技术有利于植物健康生长,能够维护生态平衡,在病虫害防治方面颇有成效,在降低防治成本的同时可促进城市绿化,对城市建设有积极意义。
3.4定期检疫
为了加强对外来物种入侵的预防,国家颁布并且实施了植物检疫标准,工作人员应当充分认识检疫工作的重要性,组建排查小组在病虫害高发季节定期检查植物的状况,通过实地考察对植物的走势和整体状况加强关注和了解。检疫小组在检查过程中需要严格检验植物的产地和现场,加强对国内外疫情整体动态的了解,确保植物病虫害防治的科学、全面、合理、高效。如果发现疫情要及时划分隔离,做好其他植物的保护,及时有效地处理被感染的有害生物种子、制备等繁殖材料。此外,防疫检查小组还应当对植被情况进行不定时抽查,避免发生疫情。
结论
城市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过程复杂且漫长,尤其是生物防治方法,需要投入较长的时间。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效果直接影响着植物的健康状态,为了在防治病虫害的同时能够尽量避免伤害环境,就要合理规划植物种植和养护工作,合理配置植物,兼顾园林植物美观性和生态性,提高养护力度,加强植物检疫,定期排查,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提升植物的生长健康水平,避免大面积发生病虫害问题。
参考文献:
[1]高磊,李跃忠,王凤.城市困难立地条件下园林绿化植物病虫害的发生及其防控策略[J].园林,2020(9):2-7.
[2]高旌.城市园林植物病虫害的特点及生态控制策略[J].农业与技术,2020,40(8):137-138.
[3]林铭.绿化树木科学养护及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措施探究[J].农业与技术,2020,40(6):141-142.
[4]梁超波.园林植物病虫害发生特点与防治进展[J].种子科技,2020,38(5):84-86.
关键词:城市;园林绿化;植物;病虫害;防治技术
1城市园林植物病虫害发生特征
城市园林植物病虫害发生特征具体体现在以下几方面。1)城市园林是人为创造的一种生态系统,在群落结构和物种结构上与森林自然生态有很大的区别,系统的平衡性和稳定性较差,立地条件复杂、小环境、小气候、通风透光性差,生态系统内生物种群关系常常被打乱,导致病虫害高密度发生。2)以人工管理为主,受植物类型、土壤环境、气候条件等诸多因素影响,易发生病虫害;园内植物品种单一、种植环境密集,病虫害一旦发生就会快速传染出去,防治难度相对增加。3)园林植物的生存环境较复杂、品种繁多、各自生长周期不同,病虫害呈现持续时间较长,治理难度较大。4)城市绿化是一项事业,目前在园林管理方面缺乏常识,各种生理性病害现象频发,加重了侵染性病虫害的发生概率。5)城市人口密集,在病虫害防治方面不适合常规、具备污染性的病虫害防治方法。
2城市生态文明建设中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问题
2.1防护措施不到位
现如今很多园林绿化植物种植过程中常常会采用其他地区植物,这些外地植物在运输、移植过程中可能受到各种因素影响发生抵抗力降低、病虫害等问题。移植植物造成的病虫害主要原因是防护不到位。植物本身带有病虫害问题和移植前缺乏有效检测是防护不到位的两个主要表现。在植物生长中,很容易发生病虫害问题,如果在移植或者运输阶段没有仔细检查植物的健康状况,容易导致病虫害通过移植植物进入到当地园林中。工作人员没有细致认真地检查和方法、缺乏严格的检疫,没有及时发现植物病虫害问题,在栽植植物后,病虫害扩散,影响到其他植物。
2.2防治用药不合理
城市植物园林防治工作开展过程中消灭病虫害主要通过化学防治,即通过喷施农药、使用化学粉剂。但在防治过程中,部分管理人员为了达到迅速杀死病虫害的目的,存在农药使用不合理的情况,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农药选择不当,常常是见虫杀虫、见斑杀菌。随意用药、无法对症下药,错过了病虫害防治的最佳时间,间接破坏植被自身免疫力,植被免疫力下降病虫害入侵的可能性将增大,防治效果也将降低。2)随意加大农药使用浓度、缩短喷施周期、加大喷施次数等,致使农药残留过多,病虫害产生抗药性和耐药性,很难达到理想的防治效果。3)使用过期农药和假农药现象较多,从而加剧了病虫害发生概率。
2.3人为因素
城市有着十分密集的人群,各个行业的发展从不同程度上会影响生态环境。城市园林受到地域限制等因素影响有着十分紧凑的栽植方式,植物的光照、养分、生长空间都存在严重不足。此外,有的工作人员在建设城市园林过程中只重视起观赏性,没有从长远角度考虑,没有做好病虫害预防方面的分析。同时,设计的植物过密容易快速传播病虫害,这种不良问题极大地制约了植物病虫害防治工作的开展。
3园林绿化植物病虫害防治技术
3.1绿化树木的适当修剪
园林工程建设中会使用较多种类的绿化植物,不同植物的生长条件、功能需求、特点等都存在着一定的差别,所以在修剪绿化树木时需要根据植物的特性做好次数和数量的合理安排。通常每年需要修剪一次乔木类植物,修剪至少两次灌木类植物。不同植物有著不同的绿化效果,在园林绿化修剪工作中,有时为了满足景观绿化的需求需要将植物按照不同的形状进行修剪。比如通常按照一定的形状修剪观赏用树木,而普通乔木、灌木则重点关注其自身形状。如果树木处于生长期,那么要注意减少修剪量,实现树木生长趋势的合理调节。如果在夏季和秋季修剪,那么需要重点放在溢泌的树木上。同时,修剪工作还会受到树木生长实际情况、实际需求的影响,可以定期完成疏剪、剥芽、打顶和去残花等修剪工作。修剪工作主要是将树木多余的枝干去除,不能让这些多余的枝干争夺树木的营养,通过合理修剪有助于树木更加健康地生长。同时,通过修剪能够对植物外观进行一定引导和修饰,符合园林景观设计的要求,保证植物能够充分融入周围环境中,将植物的观赏性提升。
3.2植物品种合理选择
提升植物自身的健康水平和抵抗力是提高园林绿化病虫害防治效果的主要措施。近些年我国相关研究人员加大了培育抵抗力强的植物的力度,这对于利用抗病品种综合防治园林植物病虫害发挥着巨大意义。但是抗病品通常只对某个特定的病害的抵抗力较强,缺乏抵抗其他病害的能力,甚至在自然生态环境中投放人工干预的抗病品种植物会对原有植物产生影响,增加了防治病虫害的难度。所以在选择植物品种时技术人员需要加强当地生态圈的调查和了解,客观评价是否可以引入人工干预的品种。
3.3合理选择防治技术
现阶段,城市园林病虫害的防治技术有:1)生物防治技术,生物防治对居民、植物、动物不会产生抗性,常用手段是以虫治虫、以菌治菌、以菌治病,使用生物防治手段时,应与其他防治手段相结合使用;2)物理防治技术,使用器械、物理方式来防治病虫害,如热处理、机械阻隔、射线辐射等方式;3)化学防治,化学防治手段见效快,应选择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通过改变施药方式、减少用药次数来降低农药防治对环境造成的破坏。在建设生态文明的背景下强调无公害防治,推广无公害技术更是成为炙手可热的重点。无公害技术有利于植物健康生长,能够维护生态平衡,在病虫害防治方面颇有成效,在降低防治成本的同时可促进城市绿化,对城市建设有积极意义。
3.4定期检疫
为了加强对外来物种入侵的预防,国家颁布并且实施了植物检疫标准,工作人员应当充分认识检疫工作的重要性,组建排查小组在病虫害高发季节定期检查植物的状况,通过实地考察对植物的走势和整体状况加强关注和了解。检疫小组在检查过程中需要严格检验植物的产地和现场,加强对国内外疫情整体动态的了解,确保植物病虫害防治的科学、全面、合理、高效。如果发现疫情要及时划分隔离,做好其他植物的保护,及时有效地处理被感染的有害生物种子、制备等繁殖材料。此外,防疫检查小组还应当对植被情况进行不定时抽查,避免发生疫情。
结论
城市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过程复杂且漫长,尤其是生物防治方法,需要投入较长的时间。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效果直接影响着植物的健康状态,为了在防治病虫害的同时能够尽量避免伤害环境,就要合理规划植物种植和养护工作,合理配置植物,兼顾园林植物美观性和生态性,提高养护力度,加强植物检疫,定期排查,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提升植物的生长健康水平,避免大面积发生病虫害问题。
参考文献:
[1]高磊,李跃忠,王凤.城市困难立地条件下园林绿化植物病虫害的发生及其防控策略[J].园林,2020(9):2-7.
[2]高旌.城市园林植物病虫害的特点及生态控制策略[J].农业与技术,2020,40(8):137-138.
[3]林铭.绿化树木科学养护及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措施探究[J].农业与技术,2020,40(6):141-142.
[4]梁超波.园林植物病虫害发生特点与防治进展[J].种子科技,2020,38(5):84-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