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除了将互联网、智能终端及新媒体作为一种工具或手段,较为常规的应用到课程的教学中,还创造性的提出并实践“学校+中介+企业”的新型校企合作课程建设模式。
【关键词】统计基础 互联网+ 校企合作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5-0223-02
2015年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国家要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互联网+”就是“互联网”+“各个传统行业”,但这并不是简单的两者相加,而是利用信息通信技术以及互联网平台,让互联网与传统行业进行深度融合,创造新的发展生态。MOOC(大型开放式网络课程)便是“互联网”+“教育”的产物,它的出现打破了大学藩篱,使得人们足不出户就可以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斯坦福大学的校长将之比作一场数字海啸,有可能将传统大学教育全部冲走[1]。亦有很多专家认为这种跨时空、跨地域的网上在线教学只是一种辅助型的教学方式,是一种补充手段,不可能完全替代传统课堂教学模式[2]。
无法否认的是,互联网+大潮已经汹涌而来,以MOOC为主要形式的在线教育已经给传统高等教育带来了冲击与挑战,传统的课程教学无法回避这一事实,无法阻挡这一趋势,唯有顺应潮流,让互联网+成为传统大学课程教学的新常态,统计基础课程的教学亦是如此。
一、互联网+统计基础基础版
将互联网、智能终端及新媒体作为一种工具或手段,较为简单的应用到课程的教学中,主要功能是进行辅助教学。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种主要形式:
1.交互式多媒体教室系统
多媒体教室业已成为各高校教学手段的标配。教师可以利用教室内配备的多媒体计算机和大屏幕投影等设备向学生呈现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师进行课堂教学;通过网络登录到各种教学网站和各种教学资源库,点播或呈现所需要的多媒体课件或相关案例素材。
交互式多媒体教室系统是对多媒体教室的升级,不仅能实现对多媒体课件的点播功能,而且教师和学生之间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室内各自的多媒体计算机进行交流。在交互式多媒体教室中,教师通过自己控制多媒体计算机播放所需的多媒体教学课件,每台学生用机能同时显示教师用主控机上所播放的教学内容,主讲教师还可以通过主控计算机的控制平台监视每一台学生用机的具体情况。更重要的是每个学生可以通过学生机根据自己实际的学习情况与教师进行必要的交流。
在统计基础的课堂上,特别是实训课上,通过交互式多媒体教室系统,教师将实训的数据和要求分发给学生,学生按要求对数据进行整理、计算、分析,最终将实训结果提交到教师客户端。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集中操作示范,也可以个别指导,也可以控制学生客户端电脑防止他们干其他事情。
2.专门建立的网络学习平台
如基于学校精品课程建设平台,在学校为网络课程的建设提供软、硬件平台的建设和管理的基础上,教师作为平台课程资源建设的主导力量,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并提供大量具有阅读、参考价值的学科信息与学习资料,如授课PPT,课程视频、案例、实训指导、习题测试等,方便学生的课后学习,并做好与学生的互动,如答疑、讨论交流等。
这种专门建立的网络课程平台其课程资源主要依靠教师的自主构建,学生参与网络课程的建设和自主学习的意识比较淡薄,解决此问题的主要办法是在考核上采取一定的激励措施[3],但是笔者实践下来发觉只有强调要完成某项任务时,他们才会登录平台,似赶鸭子上架,效果寥寥。
如何将学习者的流量导入到这个平台,提高和培养学生平台的使用粘性和惯性,是各种教育平台建设者和使用者们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3.智能终端、新媒体等网络资源
用户思维是当前流行的互联网思维之一,课程资源的建设也要强调用户体验,即学生使用这些资源要方便;另一方面,免费的互联网思维也给我们带来很多免费的资源,如即时通讯工具QQ等、存储工具微云等、数据收集的调查网站问卷星等,这些免费资源具有很强的用户使用粘性和惯性,可以带来很大的流量。
在统计基础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充分利用这些免费资源。比如让学生利用网络进行数据的搜集,特别是“问卷星”这类的调查网站的应用,结合手机终端,扫描二维码,进行问卷调查和在线作业的提交完成,甚至实现课程的无纸化考试;利用手机中的“计算器”进行相关指标的计算;在实训课上利用360云盘或百度云盘实现对学生实训结果的收集与存储;其他较为传统的做法,如通过QQ、微信、论坛等社交媒体实现师生的随时沟通等。
移动互联网时代,为满足学习者碎片化学习的需求,我们利用微信等新媒体手段,建立微信服务号“江城院统计分析服务部”,对课程内容按知识点做合理分割,开发微课资源,通过图片、文字、视频等每天向学生推送1-2个知识点图文并茂的教程,以期让同学们在日积月累中学习并巩固统计基础知识的学习。
二、互联网+统计基础升级版
主要体现为校企合作课程教学模式上的创新。
传统的校企合作课程建设的模式为“学校+企业”的直接合作模式,而本课程采用的是“企业+中介(网店)+学校”的合作模式。由于统计的工具属性,企事业单位对统计知识的应用具有普遍性和不频繁性,所以本课程的校企合作不大可能像其他专业课程那样具有一定深度、系统性、经常性的直接合作,各企业零散性的数据收集、整理、表现和分析可以通过网络,集中于“江城院统计分析服务部”这个淘宝店铺平台。通过这个平台,一方面教师、学生参与进来服务于企业,另一方面,来自企业、社会的数据收集、整理、表现和分析方面的案例、项目和任务又可以应用到课程的教学中去,正是通过网店这个中介,实现了新的校企合作模式。
具体做法是在学校已经建成投入使用的“会计与统计技能实训室”这一硬件平台基础上,由课程组教师主导,部分学生参与,创建 “江城院统计分析服务部”淘宝网店这一服务平台,利用这两个平台,一方面为向社会提供统计分析服务,另一方面也为统计基础等课程的教学提供服务。当普通民众、研究人员、校外学生,特别是企事业单位的员工在数据收集、整理、表现和分析方面遇到困难,他们向我们提供数据,说明要求,我们通过专业知识的运用,为他们解决实际问题。我们在为社会提供数据统计分析服务的同时,也积累了大量的素材,特别是企事业单位人员,他们的诉求,也就是我们学生将来走上工作岗位可能面临的问题。通过这些素材,结合相关课程的教学内容,我们设计针对性的教学案例、项目,甚至是任务,以这些案例、项目、任务为载体,为教学手段,真正做到“教、学、做”一体化,提高教学质量。反过来,教学质量提高了,学生可以更多的,更深入的参与到“江城院统计分析服务部”中来,为社会、为企业提供数据收集、整理、表现和分析方面服务。也就是说,这个思路创新了传统的、较为具体的校企合作模式,以“江城院统计分析服务部”为中介,虚拟化的校企合作模式。新的“校企合作”统计基础课程教学模式思路图如下:
统计基础“校企合作”思路图
依托“会计与统计技能实训室”和“江城院统计分析服务部”这两个相辅相成的平台,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能力为目标、以学生为主体、以素质为基础、以项目为载体,教学中重视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实现课程的一体化设计,做到知识、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做一体化,时间、地点、内容、教师的一体化,实现知识、理论、实践紧密结合,相互支持,相互促进。
参考文献:
[1] 编辑部,北京教育(高教),MOOC、网上大学等会使大学消亡吗,2013.06,P6
[2] 崔娟(译),高等教育面临的危机[EB/OL],http://eqilai.com/i/17970,2013-3-28
[3] 张爱丹,纺织服装教育,基于学校网络教学平台的网络课程建设,2014.10,P431
【关键词】统计基础 互联网+ 校企合作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5-0223-02
2015年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国家要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互联网+”就是“互联网”+“各个传统行业”,但这并不是简单的两者相加,而是利用信息通信技术以及互联网平台,让互联网与传统行业进行深度融合,创造新的发展生态。MOOC(大型开放式网络课程)便是“互联网”+“教育”的产物,它的出现打破了大学藩篱,使得人们足不出户就可以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斯坦福大学的校长将之比作一场数字海啸,有可能将传统大学教育全部冲走[1]。亦有很多专家认为这种跨时空、跨地域的网上在线教学只是一种辅助型的教学方式,是一种补充手段,不可能完全替代传统课堂教学模式[2]。
无法否认的是,互联网+大潮已经汹涌而来,以MOOC为主要形式的在线教育已经给传统高等教育带来了冲击与挑战,传统的课程教学无法回避这一事实,无法阻挡这一趋势,唯有顺应潮流,让互联网+成为传统大学课程教学的新常态,统计基础课程的教学亦是如此。
一、互联网+统计基础基础版
将互联网、智能终端及新媒体作为一种工具或手段,较为简单的应用到课程的教学中,主要功能是进行辅助教学。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种主要形式:
1.交互式多媒体教室系统
多媒体教室业已成为各高校教学手段的标配。教师可以利用教室内配备的多媒体计算机和大屏幕投影等设备向学生呈现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师进行课堂教学;通过网络登录到各种教学网站和各种教学资源库,点播或呈现所需要的多媒体课件或相关案例素材。
交互式多媒体教室系统是对多媒体教室的升级,不仅能实现对多媒体课件的点播功能,而且教师和学生之间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室内各自的多媒体计算机进行交流。在交互式多媒体教室中,教师通过自己控制多媒体计算机播放所需的多媒体教学课件,每台学生用机能同时显示教师用主控机上所播放的教学内容,主讲教师还可以通过主控计算机的控制平台监视每一台学生用机的具体情况。更重要的是每个学生可以通过学生机根据自己实际的学习情况与教师进行必要的交流。
在统计基础的课堂上,特别是实训课上,通过交互式多媒体教室系统,教师将实训的数据和要求分发给学生,学生按要求对数据进行整理、计算、分析,最终将实训结果提交到教师客户端。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集中操作示范,也可以个别指导,也可以控制学生客户端电脑防止他们干其他事情。
2.专门建立的网络学习平台
如基于学校精品课程建设平台,在学校为网络课程的建设提供软、硬件平台的建设和管理的基础上,教师作为平台课程资源建设的主导力量,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并提供大量具有阅读、参考价值的学科信息与学习资料,如授课PPT,课程视频、案例、实训指导、习题测试等,方便学生的课后学习,并做好与学生的互动,如答疑、讨论交流等。
这种专门建立的网络课程平台其课程资源主要依靠教师的自主构建,学生参与网络课程的建设和自主学习的意识比较淡薄,解决此问题的主要办法是在考核上采取一定的激励措施[3],但是笔者实践下来发觉只有强调要完成某项任务时,他们才会登录平台,似赶鸭子上架,效果寥寥。
如何将学习者的流量导入到这个平台,提高和培养学生平台的使用粘性和惯性,是各种教育平台建设者和使用者们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3.智能终端、新媒体等网络资源
用户思维是当前流行的互联网思维之一,课程资源的建设也要强调用户体验,即学生使用这些资源要方便;另一方面,免费的互联网思维也给我们带来很多免费的资源,如即时通讯工具QQ等、存储工具微云等、数据收集的调查网站问卷星等,这些免费资源具有很强的用户使用粘性和惯性,可以带来很大的流量。
在统计基础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充分利用这些免费资源。比如让学生利用网络进行数据的搜集,特别是“问卷星”这类的调查网站的应用,结合手机终端,扫描二维码,进行问卷调查和在线作业的提交完成,甚至实现课程的无纸化考试;利用手机中的“计算器”进行相关指标的计算;在实训课上利用360云盘或百度云盘实现对学生实训结果的收集与存储;其他较为传统的做法,如通过QQ、微信、论坛等社交媒体实现师生的随时沟通等。
移动互联网时代,为满足学习者碎片化学习的需求,我们利用微信等新媒体手段,建立微信服务号“江城院统计分析服务部”,对课程内容按知识点做合理分割,开发微课资源,通过图片、文字、视频等每天向学生推送1-2个知识点图文并茂的教程,以期让同学们在日积月累中学习并巩固统计基础知识的学习。
二、互联网+统计基础升级版
主要体现为校企合作课程教学模式上的创新。
传统的校企合作课程建设的模式为“学校+企业”的直接合作模式,而本课程采用的是“企业+中介(网店)+学校”的合作模式。由于统计的工具属性,企事业单位对统计知识的应用具有普遍性和不频繁性,所以本课程的校企合作不大可能像其他专业课程那样具有一定深度、系统性、经常性的直接合作,各企业零散性的数据收集、整理、表现和分析可以通过网络,集中于“江城院统计分析服务部”这个淘宝店铺平台。通过这个平台,一方面教师、学生参与进来服务于企业,另一方面,来自企业、社会的数据收集、整理、表现和分析方面的案例、项目和任务又可以应用到课程的教学中去,正是通过网店这个中介,实现了新的校企合作模式。
具体做法是在学校已经建成投入使用的“会计与统计技能实训室”这一硬件平台基础上,由课程组教师主导,部分学生参与,创建 “江城院统计分析服务部”淘宝网店这一服务平台,利用这两个平台,一方面为向社会提供统计分析服务,另一方面也为统计基础等课程的教学提供服务。当普通民众、研究人员、校外学生,特别是企事业单位的员工在数据收集、整理、表现和分析方面遇到困难,他们向我们提供数据,说明要求,我们通过专业知识的运用,为他们解决实际问题。我们在为社会提供数据统计分析服务的同时,也积累了大量的素材,特别是企事业单位人员,他们的诉求,也就是我们学生将来走上工作岗位可能面临的问题。通过这些素材,结合相关课程的教学内容,我们设计针对性的教学案例、项目,甚至是任务,以这些案例、项目、任务为载体,为教学手段,真正做到“教、学、做”一体化,提高教学质量。反过来,教学质量提高了,学生可以更多的,更深入的参与到“江城院统计分析服务部”中来,为社会、为企业提供数据收集、整理、表现和分析方面服务。也就是说,这个思路创新了传统的、较为具体的校企合作模式,以“江城院统计分析服务部”为中介,虚拟化的校企合作模式。新的“校企合作”统计基础课程教学模式思路图如下:
统计基础“校企合作”思路图
依托“会计与统计技能实训室”和“江城院统计分析服务部”这两个相辅相成的平台,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能力为目标、以学生为主体、以素质为基础、以项目为载体,教学中重视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实现课程的一体化设计,做到知识、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做一体化,时间、地点、内容、教师的一体化,实现知识、理论、实践紧密结合,相互支持,相互促进。
参考文献:
[1] 编辑部,北京教育(高教),MOOC、网上大学等会使大学消亡吗,2013.06,P6
[2] 崔娟(译),高等教育面临的危机[EB/OL],http://eqilai.com/i/17970,2013-3-28
[3] 张爱丹,纺织服装教育,基于学校网络教学平台的网络课程建设,2014.10,P4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