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音袅袅

来源 :辽河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anyufei19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梦萦回乡的怅然总是很奢迷。我常常想,如果可以,我甘愿纵容自己将生命托付给故乡,美丽的滨海明珠—营口。
   最习惯于在青阳为窗扉镀上金色之时任由辽河导上的汽笛声填满寂寞的耳廓,最喜爱在夜半  灯火阑珊之时去体味老街的寂寞沧凉,最放不下古炮台所承载的悠远历史,最抹不去明湖广场营口之夜的繁华与喧嚣……
   在这个整洁静谧的迷人城市,依偎于辽河怀抱的人们如此幸福。于最为宁谧的傍晚,踱步于河畔间自是一种享受。以一种最平和的心境去谛听河岸的汹涌涛声,倘你足够幸运,不经意即可瞥见掠过湛蓝天空的海鸥。一道白影袅娜的掠过云穹之时,你的心底自会荡起一朵小小涟漪。有机会依偎在汉白玉栏杆上恣意畅想,亦有可能步入林间去寻觅歌声一样的迷人花香。倘若今日你的心情淡雅宁静,坐在国际酒店的窗边觥筹交错,侃侃而谈的闲暇,望一望对面的寂静河岸,自是最好。“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似乎过于寥阔,但“日落江湖白,潮来天地青”总还适宜。
   一座城池,一个世界。长久以来我始终无勇气来触碰这座城的历史,毋庸置疑,老街与西炮台承担起了历史重任。兴茂福、永和祥、长顺羲、裕兴盛。无力承受最为厚重的历史,一个世纪前,正是这里最最普通的伙计小贩用血肉之躯来涂抹这座城市的繁华。苍凉的古炮台中,每次看到虎门销烟的铜像时,任何人也没有不觉屈辱与悲愤的巨大勇气。它是战国时的燕,即便如今“燕赵有慷慨悲歌之侠士,楚越有缠绵悱恻之美姬”业已很难略见一斑。它是魏晋的辽口,亦是清朝时的牛庄。彼时,这里是全国最大的药材集散地,它是《马关条约》开放的港口之一。那时,中国人叫它“关外小上海”。历史即为一座城的根,它正在我的心底根深蒂固。
   可以说营口人是有情调的,只要在任意一个畅然午后,你会在米兰西点看到在桌旁抿着咖啡,吃着牛排,听着小曲的悠然市民,他们喜爱优雅恬淡,亦可以讲营口人是激情火热的。每个用餐时间,只要涌入金刚山烧烤,莫不要惊诧于熙熙攘攘的涌动人潮,在舞动的火苗与觥筹交错的啤酒瓶中可以轻易听到市民们最粗犷的谈笑,也可以说他们习惯于喧嚣躁动,深夜中,兴隆、大润发仍然人影幢幢,午夜里,明湖广场始终有阑珊灯光。
   这是他们最真切的生活。大城或许 尽管身在他乡,但仍旧单纯感性的内心依然缺少浓浓的乡愁。“相见倍觉离乱苦,近乡更知故乡甜”依然觉得太过渺远茫然。“悲莫悲兮生别离”的悲凉也觉得过于悲戚。是的,所有人都在逐梦,去追寻更广阔的天空,为生活奔波劳碌,让旅行与别离成为生命的常态。所以,这座城中开始演绎着一丝丝无奈,一种种别离,一幕幕背影,然而,奔跑着的你们,可曾谛听到,业已苍老的小城发出的一声声的轻唤?彼此又何曾记得这座城的温暖故事?
   我清楚的知道,在营口展现的这种画面,正在这个国家的每一个角落,次第上演。我欣赏所有人的前行,只是执着的希望,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个最圣洁的地域,来安放故乡。让它安然憩息于灵魂的深处。
   唯望自己无论在何方漂泊流浪,仍然深深记得,营口的宁谧与喧哗,整洁和激越。希望回去时,还可以最娴熟的穿梭于它的长街短衢,大街小巷,迷醉于湖光桥影,枳花驿墙。
   都走着吧,行走的力量即人生的力量。
  不忘初心,心底有家便好。
   因为,无论如何大家都该清楚,仍有机会于故乡春听风声,夏听蝉声,秋听虫声,冬听雪声,才是真正的不枉此生。
  (作者為高中学生)
其他文献
暗示  调皮的阳光  偷偷亲吻着你發热的面庞  殷勤的风儿,轻轻抚弄  我不安的长发  哥哥,那一刻  适合飘微雨  一场浪漫唯美的太阳雨  去田野里走一走吧  忽然,你说  山坡上,虞美人肆意开放  像极了热烈的火  抢占这烟雨江南,几多情  一朵斜阳,在鸟儿鸣叫的  林梢,醉了  哥哥,这个时候,  你眼底有暗藏的小风暴  有猝不及防的小火苗  好收成  昨夜的薄霜  将一片片枫叶羞红了脸  
期刊
鲅鱼圈之夜  鲅鱼圈的夜晚也很黑  但鲅魚圈的黑夜有能舞蹈的灯火  那些灯火中,无数鲅鱼怀揣梦想  他们悄悄尾随各种小鱼游进了我的梦里  一场饕餮盛宴,在灯火辉煌里展开  著名的鲅鱼,张开了锋利的嘴  会不会吞下整个闪闪发光的鲅鱼圈  我们的胃已经组合起来,围成一片浅浅的海湾  鲅鱼的牙齿刺不破这个夜晚  每条鱼都曾努力歌唱大海  我们从霓虹闪烁的海鲜店出来  经过各种美丽的贝类,它们被迫与大海隔
期刊
张荒古渡位于台安县新开镇境内,是辽河流经的数百个村落之一的渡口。说是渡口,其实它早在1991年随着此地辽河大桥的开通,就已经失去应有的功能,仅保留了我们现在看到的湿地的样子。我们只能从纪念的碑铭中,读到了“古”的影子,至于古渡的繁华更是靠想象才能立体起来。如果不是前几天特意去看了一次,可能我们甚至还不知道有这么一个河畔重镇。据说清朝时期会有40余家的商号存在,民国时期也曾经兴旺过。   都说听景
期刊
棉花开在深秋的野外  以素潔的心看落叶飘零  风抛出寒冷  容纳了捡棉的贫贱农妇  容纳了棉铃里的心事  棉花,我小时的伙伴  我人已老,两手空空  棉却初心不改  年年美貌  年年在乡村扎根  那种一览无余的美  敞开——  一心只想裹住你的体温  陪你在冬天里上一程  古民居  穿村而过的流水讲述着村史  沿高路亭步道上行  历史的温度还在  我进得古民居来  是访客也是打扰者  天空对大地总
期刊
荒凉了八年的门扉  长出了春天的山水  只为你给我一个夜晚后  说要好好生活  在你写的那幅对联里  我看見有两只蝴蝶  正赶往春天  你的手指轻轻一摁  春天醒了  压着我呼吸的冰块  正化做故乡的溪水  春天醒了  我的生命也醒了  蓝天下  我是一只鸟  所有的呼吸里都有一片阳光  暗恋  我的山水留下你太多的脚印  你的月亮却没有我半寸身影  只想与你共度一段倾城的时光  等你的回眸  让
期刊
当膝下的7个孩子都已经人到中年的时候,外婆开始怀念自己年轻的时光。   阳光温软,晚风抚慰,夕阳卷着流云,在闪耀的海面上翻滚……   岁月回转90年,辽河岸畔长河孤帆……芦苇荡漾、稻田莽莽、大辽河汤汤入海、还有那个挽着裤管等着她一起追逐的少年……旧中国的20年代,外婆的童年在抓河蟹的小泥塘里深一脚浅一脚,踩出了一条一生都忘不掉的印记,还有那个给她抓小蟹子的小哥哥,一转身,已过了百年。   “
期刊
胖三瘦。20多岁,1 米78的个头,不到100 斤。   胖三穷,父母的早逝留给他几间前不着村后不靠店的破房,钱是一分没有。胖三有上顿没下顿,瘦得风吹乱晃,邻居好事者送他雅号——胖三。他成天想着自己吃什么能胖,可没钱。   好事来了。有人要买胖三的房子,说给高于周边一倍的价钱,胖三乐得一夜没睡,心想把这个卖了,再买一间小的能住就得,余下的钱娶媳妇吃肉,天天过年。   胖三挺鬼,他要先打听打听
期刊
一  有那么一会儿,子一忽然觉得自己可怜,人都走了,全下班了,外面正下着雨。这个地方离那几幢居民楼少说也有一里之遥。虽然是下雨天,但是西天的太阳却出来了。他听着远远的车声人语和近处的雨声,仿佛自己与人世间已经隔离了半个世纪。这时他会想起家乡,想起妈妈的玉米面面条、黄橙橙的玉米饼子、煎的油汪汪的韭菜盒子,还有爸爸嘴上叼着的呛人的老旱烟。在城里挣扎有什么意思呢?还不如回去守在老父亲母亲的身旁。想着想着
期刊
楼下的路,路边的河,河上的桥,桥对面的广场,广场两侧的公园,公园一隅的商场……这座多年蛰居的小城,这些有序排布的建构,就像是我身体最熟悉的器官,除了让目光时常巡浚其上(像是深情的抚摸),我会隔三差五用细碎的足迹将之耐心擦拭一遍。   有多少人,会和我一样,每一天清晨,被设置的闹铃响起,然后被设置的睡眠结束,被设置的生活重复开启:嘈杂的市声、拥挤的人群,无尽的奔波、卑微的俗常,匆忙的节奏、艰辛的历
期刊
我家和“司令”家住隔壁。   我说的这个“司令”叫张丽萍。“司令”这个名称,是我偷偷叫的。她丈夫癌症去逝,她一个人带着四个儿子生活。我还把她的儿子们称作“四大金刚”。   “司令”长的小眼小鼻小嘴,肤色细腻白嫩。她说自己是“一白遮百丑”。她性格敏感多疑,丈夫去逝后,这一性格更加明显。   一排木头柈子摞起来一人多高,权做两家之间的院墙。当然,这柈子是我家的。一个厘米都不可越界。“司令”会指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