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问题缘起
本文从影响全英语教學、双语教学质量的瓶颈问题——师资问题出发,以亟待提高高校教师的外语应用能力为切入点,站在优秀人才培养的高度,探讨构建关于高校教师英语应用能力的培训—考核—激励—保障体系。本文研究以校本培训为理据,以师资英语培训为途径,以高校双语教师英语应用能力培养为目标,全面深化高等院校师资培训体系改革,从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促进高校教师专业发展。
二、校本培训
1. 定义厘清
校本培训的发端可追溯至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的西方教育界。在我国,校本运动发轫于上世纪90年代。在全面推广素质教育的背景下,我国教育界开展了以中小学为实践基地的教师培训模式。1999 年教育部在《关于实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程”的意见》中首次明确指出校本培训的概念,倡导中小学因地制宜地制定校本教师培训计划,指导创建教师培训档案,鼓励开展多种形式的培训活动。
当前,我国学术界在对校本培训的概念上仍无定论。各位专家学者从不同角度出发,因其对这一理念在理论基础、内容设计、模式构建、实施条件上的迥异而有着不同的界定。这种差异充分验证了校本培训具备适用范围广、形式灵活多样、可操作性强、培训效果好的优势。当前学术界普遍认为校本培训具有以下三大特点,即以教师所在学校应作为培训的基地,由学校组织并按照学校的规划开展,既满足学校长期发展需要又迎合教师个人职业需求而开展的培训模式。
2. 理论基础
(1)成人学习理论
校本培训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隶属成人教育范畴,因而校本培训模式的开发应以成人教育理论和成人学习规律为基础。美国教育家与心理学家诺尔斯(Malcolm Knowles)认为,成人学习具备以下四个特点。第一,成人学习者具备较强的自主性,能够自我指导、自我管理、自我约束学习过程;第二,成人学习具备充分的既往经验,为进一步学习提供了宝贵的资源;第三,成人学习带有明确的目标性,以问题为中心,以任务为导向。第四,成人学习者能够自我诊断学习需求,而且在学习的过程中自主控制参与过程、自我评价学习效果;第五,成人学习动机受到内部需求和外部激励双重作用,其中内在动机所产生的动力远超外在因素。因此高校教师的校本培训在模式设计上应充分考虑教师的学习自主性,以建构主义学习观为基础,发挥学员的主体性;在培训内容上应当以教师的工作实际和既往经验为依据,在此基础上遴选符合教师实际工作需要的培训内容,从而激发学员的学习积极性;在培训的考核方面应当发挥学员自我诊断的优势,注重学习过程,改革传统的评价体系。总之,校本培训的内容与设计必须符合成人学习的规律与特点才能取得实效。
(2)教师专业发展理论
关于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表明,教师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具有不同的特征、发展水平和职业需求,因此校本培训在内容设计、培训目标、评价方式上应针对教师专业发展阶段的需求而拟定,同时也需注意个性发展和个体差异,以期达到最佳培训效果。
三、构建高校双语教师培训模式
当前,以校本培训形式促进高校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仍处于起始阶段,而关于培训模式的探讨仍囿于传统模式,如教师座谈会、师徒帮带制、项目依托式、专家讲座式等。这些传统的培训模式研究并未充分利用高校的校本资源,也没有发挥校本培训的强大优势,而往往收效甚微。因此本文作者基于我属单位——哈尔滨医科大学十五年来的双语教师的校本培训模式和办学经验,提出基于校本资源的双语师资英语培训班模式,为双语教师职业发展提供新思路。
1. 规划培训形式
首先,利用校本资源,开办师资英语培训班,聘请校内外籍教师和英语专业优秀教师授课,形成重用外教、辅以中教的搭配形式,使中教和外教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形成优势互补,以利于学员迅速适应全英学习环境。其次,针对不同学员的英语水平,学校可在培训层次上分出基础班与提高班,进行分级教学。初级班与高级班在培训内容上不仅具备连续性,充分满足教师不同职业发展阶段的需求,同时也为教师践行终身学习的建构主义学习观提供契机。第三,学员参加为期六个月的全脱产带薪学习,开启带薪学术休假模式。全脱产的要求为学员获得充足的学习时间和充沛的学习精力提供保障,同时带薪学习的政策亦解除学员的后顾之忧,使学员可以全身心地投入培训之。第四,突破传统授课模式,运用现代网络技术,开设课堂培训与在线支持相结合的形式,利用校园网等网络平台,为师资培训提供资源共享、在线交流和成果展示的空间,丰富学习模式。
2. 丰富培训内容
培训班的培训内容的设定应以教师需求为突破口,在教师既往经验基础上,以解决实际教学问题为导向,分种类、分领域、分层次地遴选。
从课程设置上,实现以英语口语强化培训为主、辅以听说读写译等全方位的英语应用方面培养和训练。其中,在初级班的培训层次上应着重强化听说能力,课程设置应包括外教口语课、听力课、语音课、读写课、电影视听说课程。其中外教口语课的比重应着重突出,占总学时的70%以上,着力解决学科教师长期受到传统英语教学模式影响,重读写和轻听说的问题,以期在短期内强化英语听说能力,在语音语调上解决常见问题,初步胜任双语教学的讲台。第二,高级班应在此基础上更加注重英语应用能力的提高,因此应额外开设高级写作课、专业术语课、英美概况等课程。
3. 革新教学方法。为达到强化听说的培训目标,培训班在教学方法上应转变传统英语课堂上以语法-翻译法为主的局面,实现以交际教学法为主、浸入式和情景教学法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尽最大可能营造真实的语言环境和良好的学习氛围。
4. 建立评价体系。为了更好地发挥考核对学习的反拨作用,改进以笔试成绩考核英语水平的传统做法,根据办班目的和管理模式的要求,培训班采取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考核方式,并突出形成性评价的作用,通过展开多种测试形式,构建立体化评价体系。同时,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对受训学员进行英语技能的全方位的评价。形成性评价主要包括:课堂活动记录、分阶段测试;终结性评价包括:语音测试、口试、笔试、全英模拟课堂以及口语答辩。模拟课堂和口语答辩的等考核形式,是各位学员结业后走上双语教学和全英授课的讲台所迈出的扎实一步。
四、研究意义
在全国高校双语教育蓬勃发展的新形势下,高校对专业双语人才的渴求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而高校自身具备了校本培训的理论要求和实践条件,因而基于我国国情和高校师资力量现状,本文将校本培训这一发轫于中小学师资培养的理论创造性地应用于高校双语教师专业发展领域,打造一条适合基于校本培训理念的高校双语教师培训新途径。这不仅是从理论层面上拓展了校本培训的研究维度,为校本培训提出了新的研究方向。
此外,从实践的角度上看,本文深入探讨了校本培训的理论依据和实践条件,有利于促进高校教师校本培训的制度化和规范化,为高校教师专业发展提供新范式。同时以双语教师职业发展模式为基础,可建立多学科、全方位的高校教师培训模式。
本文从影响全英语教學、双语教学质量的瓶颈问题——师资问题出发,以亟待提高高校教师的外语应用能力为切入点,站在优秀人才培养的高度,探讨构建关于高校教师英语应用能力的培训—考核—激励—保障体系。本文研究以校本培训为理据,以师资英语培训为途径,以高校双语教师英语应用能力培养为目标,全面深化高等院校师资培训体系改革,从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促进高校教师专业发展。
二、校本培训
1. 定义厘清
校本培训的发端可追溯至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的西方教育界。在我国,校本运动发轫于上世纪90年代。在全面推广素质教育的背景下,我国教育界开展了以中小学为实践基地的教师培训模式。1999 年教育部在《关于实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程”的意见》中首次明确指出校本培训的概念,倡导中小学因地制宜地制定校本教师培训计划,指导创建教师培训档案,鼓励开展多种形式的培训活动。
当前,我国学术界在对校本培训的概念上仍无定论。各位专家学者从不同角度出发,因其对这一理念在理论基础、内容设计、模式构建、实施条件上的迥异而有着不同的界定。这种差异充分验证了校本培训具备适用范围广、形式灵活多样、可操作性强、培训效果好的优势。当前学术界普遍认为校本培训具有以下三大特点,即以教师所在学校应作为培训的基地,由学校组织并按照学校的规划开展,既满足学校长期发展需要又迎合教师个人职业需求而开展的培训模式。
2. 理论基础
(1)成人学习理论
校本培训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隶属成人教育范畴,因而校本培训模式的开发应以成人教育理论和成人学习规律为基础。美国教育家与心理学家诺尔斯(Malcolm Knowles)认为,成人学习具备以下四个特点。第一,成人学习者具备较强的自主性,能够自我指导、自我管理、自我约束学习过程;第二,成人学习具备充分的既往经验,为进一步学习提供了宝贵的资源;第三,成人学习带有明确的目标性,以问题为中心,以任务为导向。第四,成人学习者能够自我诊断学习需求,而且在学习的过程中自主控制参与过程、自我评价学习效果;第五,成人学习动机受到内部需求和外部激励双重作用,其中内在动机所产生的动力远超外在因素。因此高校教师的校本培训在模式设计上应充分考虑教师的学习自主性,以建构主义学习观为基础,发挥学员的主体性;在培训内容上应当以教师的工作实际和既往经验为依据,在此基础上遴选符合教师实际工作需要的培训内容,从而激发学员的学习积极性;在培训的考核方面应当发挥学员自我诊断的优势,注重学习过程,改革传统的评价体系。总之,校本培训的内容与设计必须符合成人学习的规律与特点才能取得实效。
(2)教师专业发展理论
关于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表明,教师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具有不同的特征、发展水平和职业需求,因此校本培训在内容设计、培训目标、评价方式上应针对教师专业发展阶段的需求而拟定,同时也需注意个性发展和个体差异,以期达到最佳培训效果。
三、构建高校双语教师培训模式
当前,以校本培训形式促进高校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仍处于起始阶段,而关于培训模式的探讨仍囿于传统模式,如教师座谈会、师徒帮带制、项目依托式、专家讲座式等。这些传统的培训模式研究并未充分利用高校的校本资源,也没有发挥校本培训的强大优势,而往往收效甚微。因此本文作者基于我属单位——哈尔滨医科大学十五年来的双语教师的校本培训模式和办学经验,提出基于校本资源的双语师资英语培训班模式,为双语教师职业发展提供新思路。
1. 规划培训形式
首先,利用校本资源,开办师资英语培训班,聘请校内外籍教师和英语专业优秀教师授课,形成重用外教、辅以中教的搭配形式,使中教和外教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形成优势互补,以利于学员迅速适应全英学习环境。其次,针对不同学员的英语水平,学校可在培训层次上分出基础班与提高班,进行分级教学。初级班与高级班在培训内容上不仅具备连续性,充分满足教师不同职业发展阶段的需求,同时也为教师践行终身学习的建构主义学习观提供契机。第三,学员参加为期六个月的全脱产带薪学习,开启带薪学术休假模式。全脱产的要求为学员获得充足的学习时间和充沛的学习精力提供保障,同时带薪学习的政策亦解除学员的后顾之忧,使学员可以全身心地投入培训之。第四,突破传统授课模式,运用现代网络技术,开设课堂培训与在线支持相结合的形式,利用校园网等网络平台,为师资培训提供资源共享、在线交流和成果展示的空间,丰富学习模式。
2. 丰富培训内容
培训班的培训内容的设定应以教师需求为突破口,在教师既往经验基础上,以解决实际教学问题为导向,分种类、分领域、分层次地遴选。
从课程设置上,实现以英语口语强化培训为主、辅以听说读写译等全方位的英语应用方面培养和训练。其中,在初级班的培训层次上应着重强化听说能力,课程设置应包括外教口语课、听力课、语音课、读写课、电影视听说课程。其中外教口语课的比重应着重突出,占总学时的70%以上,着力解决学科教师长期受到传统英语教学模式影响,重读写和轻听说的问题,以期在短期内强化英语听说能力,在语音语调上解决常见问题,初步胜任双语教学的讲台。第二,高级班应在此基础上更加注重英语应用能力的提高,因此应额外开设高级写作课、专业术语课、英美概况等课程。
3. 革新教学方法。为达到强化听说的培训目标,培训班在教学方法上应转变传统英语课堂上以语法-翻译法为主的局面,实现以交际教学法为主、浸入式和情景教学法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尽最大可能营造真实的语言环境和良好的学习氛围。
4. 建立评价体系。为了更好地发挥考核对学习的反拨作用,改进以笔试成绩考核英语水平的传统做法,根据办班目的和管理模式的要求,培训班采取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考核方式,并突出形成性评价的作用,通过展开多种测试形式,构建立体化评价体系。同时,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对受训学员进行英语技能的全方位的评价。形成性评价主要包括:课堂活动记录、分阶段测试;终结性评价包括:语音测试、口试、笔试、全英模拟课堂以及口语答辩。模拟课堂和口语答辩的等考核形式,是各位学员结业后走上双语教学和全英授课的讲台所迈出的扎实一步。
四、研究意义
在全国高校双语教育蓬勃发展的新形势下,高校对专业双语人才的渴求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而高校自身具备了校本培训的理论要求和实践条件,因而基于我国国情和高校师资力量现状,本文将校本培训这一发轫于中小学师资培养的理论创造性地应用于高校双语教师专业发展领域,打造一条适合基于校本培训理念的高校双语教师培训新途径。这不仅是从理论层面上拓展了校本培训的研究维度,为校本培训提出了新的研究方向。
此外,从实践的角度上看,本文深入探讨了校本培训的理论依据和实践条件,有利于促进高校教师校本培训的制度化和规范化,为高校教师专业发展提供新范式。同时以双语教师职业发展模式为基础,可建立多学科、全方位的高校教师培训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