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台,欧洲人的生活小舞台

来源 :老年博览·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ista_mom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疫情来袭,被隔离在家的欧洲人纷纷拥向自家的阳台,在那里唱歌、烧烤,甚至跑马拉松。欧洲人对阳台有一种特殊的情结,他们喜欢在阳台上养花种草、晒太阳、吃早餐、招待客人……阳台俨然就是他们生活的小舞台。
  朱丽叶的阳台
  “传统的马耳他阳台,是欧洲现代阳台的雏形。”德国柏林洪堡大学文化学者斯朵克尔表示,这种阳台为封闭式平台,只是从墙壁稍微延伸而出。色彩艳丽的传统木制阳台成为马耳他的一道风景。
  17世纪时,受巴洛克式风潮的影响,欧洲的建筑物开始设置现代意义上的阳台。当时的阳台附有铁制或石制栏杆,成为“看得见风景的地方”。到18世纪,阳台成了身份的象征,上流社会人士的住所必置阳台,贵族更会把宫殿阳台装饰得美轮美奂。
  后来,阳台又被赋予政治意义。1918年,德国著名政治家李卜克内西在柏林城市宫殿的阳台上宣布了“自由社会主义共和国”的成立。英国举行盛大活动时,女王伊丽莎白二世也会带着众多王室成员登上白金汉宫的阳台,与民众一起观看庆祝仪式。每当欧洲哪个城市有什么重大利好消息,比如球队获得联赛冠军,冠军球队会在市长的陪同下,在市政厅的阳台上与民众同庆。
  欧洲最受欢迎的阳台当属位于意大利北部“爱情之都”维罗纳的朱丽叶故居的阳台。这座故居据说是莎士比亚名著《罗密欧与朱丽叶》中女主角朱丽叶的居所。当年朱丽叶伫立在阳台上,罗密欧就是在阳台下面对她倾诉了爱慕之情,并爬上阳台开始了一段倾城之恋。这座阳台现在爬满了绿油油的藤蔓,许多来自全球各地的爱侣在这里“感受”阳台之恋。
  “空中花园”
  如今,阳台已走入欧洲寻常百姓家。德国租户协会负责人罗伯茨表示,大约有2/3的欧洲人住在有阳台的住宅中。这些阳台,小的面积不足1平方米,大的足有几十平方米。有阳台的住宅更受欢迎,租金也会提高不少。与亚洲人一样,欧洲人也偏好向阳的阳台。特别是春夏两季,欧洲人喜欢把阳台开辟成“空中花园”。阳台围栏上方放置了五颜六色的盆花,地面上则摆放各种观赏竹、西红柿、小乔木以及缠绕植物等。欧洲人最喜欢在阳台上晒日光浴。斯朵克尔解释,这是因为欧洲尤其是中欧和北欧,太阳能资源稀少。所以一到晴天,歐洲人会马上躺在阳台的躺椅上,尽情地享受阳光。为了显示主人的爱好,各家阳台还会点缀具有个性特色的物品:足球迷会竖起自己喜欢的球队的队旗及各种标识;老年人喜欢摆放一些代表幸运的小矮人雕像;热爱和平和多元文化的人则会展示彩虹旗……
  阳台也能满足各种兴趣爱好者:天文迷可以在晚上通过支在阳台上的望远镜观察天空中的繁星;文学爱好者可以在阳台上阅读小说;健身爱好者可以在阳台上做瑜伽;孩子们还可以在阳台上露营……难怪欧洲媒体称,欧洲人现在喜欢“在阳台上度假”。
  社交的平台
  欧洲人还常常把阳台作为社交平台。每到周末,他们会邀请几位亲朋好友,一起在阳台上用餐。尤其是烧烤派对,受到欧洲人的青睐。烧烤派对一般采取“AA制”,每位参与者带上一些烧烤的食材,大家边烤边聊,联络彼此的感情。
  在此次疫情中,欧洲许多国家规定,除上班、采购粮食和药物、就医等紧急情况外,所有民众都必须待在家中。这时候,阳台也发挥了新的作用,成了民众的文化舞台。在歌剧发源地意大利,在家的民众拥向阳台,一起唱起意大利名曲,通过音乐为彼此打气。在法国、瑞士、奥地利等国家,人们相约在晚上致敬白衣天使。不少阳台上同一时间传出鼓掌声、欢呼声和音乐声,或者通过接龙活动,掀起阵阵声浪。西班牙人还在小区内开启了居家健身模式:教练在小区大楼前,带领阳台上的居民一起做健身操。
  不过,意大利式的“阳台合唱”活动在德国不怎么吃香,有年轻人在阳台上高歌引发一些邻居不满。原来,德国制定了“阳台守则”,民众在阳台上大声喧哗属于违法,特别是晚上10点之后,更不能大声说话。德国的“阳台守则”还规定,阳台上的藤类植物不能攀爬到邻居家里,阳台上不能堆放垃圾、发出恶臭,等等。
  欧洲人对阳台的热爱还体现在阳台文学中。法国作家帕斯卡·基尼亚尔撰写的小说《罗马阳台》,以17世纪的欧洲为背景,讲述镌版匠莫姆与一个女子相爱,后被情敌毁容远走他乡的故事。德国也有《阳台上的男子》《你把我忘在阳台上》等小说。欧洲有关阳台的电影也不少,比如西班牙1962年上映的电影《阳台明月光》、德国2005年的《阳台前的夏天》、法国电影《海景阳台》及英国恐怖片《阳台》等。
  (摘自《环球时报》2020年3月24日,启明星荐)
其他文献
李青,退休前在学校做管理工作,虽然喜欢摆弄花草,无奈工作太忙,分身乏术。2008年退休后,她一头扎入自家60平方米的小庭院。“我的庭院要有花,要有灌木。我要我的庭院一年四季都有美景,我要我的花园像一座盛满爱意的伊甸园。”李青憧憬着。如今,李青的60平方米小庭院种了八九十种花木。  李青的退休生活,是在书上写的、劇里演的、嘴里传的、心里羡的。她的庭院,一步一景,繁密茂盛,是小区的标志性景观。她跟老伴
期刊
一到夏天,老济南人总会想到一款名为“爽”的老牌冰棍。作为“爽”的研发者,刘庆年今年已经75岁了。在长达22年的冷饮研究中,他试吃过上千种雪糕,平均每天要品鉴20多根。  试吃雪糕步骤多要品前调、中调和后调  2020年7月1日晚,一段“75岁雪糕试吃师22年试吃上千种雪糕”的视频引发网友关注。视频中,一位老人介绍:“我今年75周岁了,从事冷饮研究已经有22年了。这22年来我应该吃了上千种(雪糕),
期刊
有的老年人认为,儿子一家过节来看他,他就高兴,如若不来,他就不高兴;坐公共汽车,有人给他让座,他就高兴,如若没人让座,他便不高兴。这种将自己愉快或不愉快完全交到他人手上的想法或做法,是对快乐的误解。  真正意义上的快乐并非来自他人,而是来自自己。我們在长寿之乡广西巴马调查发现,那里的人,生活中并非全部都是令人愉快的事,如婚姻方面,有的人离异,百岁老人中也有不少人空巢独居。但这些缺失和痛苦事件并没有
期刊
吃早餐的时候,妈妈问我:“还记不记得日本的松岛?”我笑了笑,想起好久以前曾与妈妈在天地一片雪白的松岛拍下一张照片。照片里的我脸红红的,长头发,戴着一顶浅灰色的羊毛软帽。  我已经不大记得那趟旅行的细节了,可是还记得妈妈在旅行到松岛时跟我说起的一首俳句,是松尾芭蕉为松岛所作。那五七五句式的三句诗里,每一句都有松岛这个地名。  妈妈再提起松岛的时候,我想:美与快乐都有这样的时候吧—你能感受到它的存在,
期刊
案例一:老年人婚姻自由权益保护  基本案情 尹某军老人自老伴离世后与同村郭某登记结婚,本想相互陪伴共享晚年,这一愿望却遭到了儿子尹某的强烈反对。尹某认为父亲自母亲去世不满一年即与郭某交往,子女在情感上不能接受,同时郭某年老多病不能承担起照顾父亲的责任,由此反对二人共同生活。为此事,父子多次发生争吵,甚至撕扯殴打,儿子尹某还曾将郭某赶出家门。为了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尹某军决定起诉儿子尹某侵犯自己的婚
期刊
王大娘家的遗产纠纷  “人活着,钱没了”,这是法律上的赡养问题;“人死了,钱没花完”,这是法律上的继承问题。老年人遗产的继承问题,如果处理不好,常常是家庭中亲人反目的导火索。  案情讲述  相继失亲人 财产起纷争  王大娘本来有一个幸福的家庭,可就在2005年,王大娘的大儿子出差途中遇车祸身亡。王大爷因为悲伤过度,也于同年年底病故。王大娘一年间失去了两位亲人,内心十分悲痛。她可怜孙女幼年丧父,想帮
期刊
20世纪60年代中期,我刚刚记事时,农村老家还没有缝纫机,衣服全凭手工缝制。进入腊月,母亲就开始动手为全家人赶制过年的穿戴,母亲称之为“缝年”。  母亲一生养育我们弟兄8人,没有闺女,缝补浆洗这一套家务活,她没有帮手,“缝年”就成了她一年中最繁重的家务。冬季昼短夜长,母亲白天要照顾全家人的一日三餐,洗洗涮涮,孩子们这个找、那个叫,还要喂猪,往往刚拿起针线就得放下。所以,母亲“缝年”主要在夜晚完成。
期刊
有的老人,退休后反倒比退休前更忙。比如,有朋友的饭局,以前忙去不了,现在退休有时间了,不管酒局还是饭局,来者不拒;还有,有的人过度热心,儿女家中有什么事,一概包揽。  可这样一来,非但没有忙出好生活,反倒让自己陷入了泥沼,难以自拔。一方面,事事都插一手,招来了不少埋怨,费了力还不讨好;另一方面,身体也因为过度劳累,而频频出问题。  其实,人到了晚年,就像一棵树到了冬天,得学会剪枝。冬天里,为树剪枝
期刊
我的博士生导师是北师大的邓魁英先生,他讲课好,写书也好,是一个非常快乐的人。而师母特别喜好编织。  我怀孩子的时候,和师母唠嗑:“等娃娃出世了,就喊您二老姥姥、姥爷。”师母一听,笑得合不拢嘴。  女儿出生第一年,我抱着孩子来导师家拜年。那时,女儿恰好半岁。师母就用小毛线织了一件比巴掌大不了一点儿的、特可爱的小毛衣。上面的图案是一个大动物拉着一个小动物,齐齐整整、漂漂亮亮的。为织那件小毛衣,她先画好
期刊
房产证引发的补偿纠纷  小的时候,人们总说“分呀分,学生的命根”;成年以后,人们总说“证啊证,生命的保证”。资格证、上岗证、职称证、房产证等,所有的证件都关系到人们的生活质量和财产权利。所以,对于任何证件,人们都不能掉以輕心,特别是不动产权证。  案情讲述  买卖房屋未过户征收补偿起纠纷  2000年,胡先生把房子卖给了朱先生,双方签订了《房屋买卖合同》,房价125万元。胡先生将房屋钥匙和《房地产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