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建立完善的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分析研判机制,是干部工作的基础性环节,也是提高干部工作科学化水平的重要举措。因此,如何做好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分析研判工作,是当前和今后各级组织部门需要认真研究和探讨的重要课题。近年来,中卫市在探索建立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研判长效机制方面做了一些探索和尝试,对提高干部工作科学化水平起到了较大的促进作用,同时,也还存在一些现实问题,需要在实践中进一步探索解决。
一、中卫市开展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分析研判工作的主要做法及成效
(一)科学设置研判内容,增强研判的全面性。一是注重干部队伍综合研判。依托干部档案信息管理平台,对全市领导干部的年龄、性别、学历、专业、民族、党派结构、任职经历、熟悉领域等基本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形成全面的研判结果,作为加强干部队伍宏观管理的依据。特别针对研判中部分班子存在的干部队伍年龄老化、结构失衡的问题,研究出台了《中卫市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对年轻干部队伍建设做出了长远规划和战略安排。同时,采取公开选拔、竞争上岗、“两公开、四提名、四差额”等竞争性选拔方式,选拔了277名优秀年轻的处、科级领导干部,占到干部提拔总量的20.7%。二是突出领导班子分析研判。对领导班子主要侧重于从结构功能、工作业绩、整体运行、廉政建设等方面设置指标体系,将领导班子分为县(区)、党委部门、人大政协部门、政法、教育、卫生、科技文化、农林水牧、工业经济、城市建设以及群团等11种类型,科学评判领导班子科学发展能力、务实创新能力、应对复杂局面能力等,确保对领导班子建设情况分析研判的前瞻前和预见性。三是重视领导干部研判。侧重于从基本情况、个性特点、履职能力、工作作风、廉洁自律以及存在问题等方面设置指标体系,结合工作实际,将领导干部分为正职、副职两种类型,各有侧重地设置针对性、适用性较强的评价指标,重点分析党政正职、关键岗位、新提拔交流的领导干部和考核排名靠后的领导干部,进一步提高对领导干部分析研判的针对性。
(二)采用多维研判方法,提升研判的准确性。一是坚持多层面了解。充分利用干部考察、开展谈心谈话、参加班子民主生活会、基层调研等机会,全面掌握班子思想、工作等情况,关注干部群众对领导班子的看法,为全面分析研判领导班子奠定了基础。二是加强分类考核。细化完善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评办法,按照不同岗位,设置不同测评要素,采取述职述廉、民主测评、反向测评、满意度测评等方式,重点对领导班子及成员的工作思路、工作能力和工作成效进行评价,找准其优势和不足,形成客观公正的结论。三是注重民主评议。借助年度考核,组织被研判单位领导班子成员、机关干部职工、下属单位负责人和部分“两代表一委员”、离退休干部、服务对象进行民主评议,通过班子成员互评、分管领导点评、干部群众评价,深入了解干部口碑,客观评价干部的综合素质、工作实绩和为民服务情况。四是实行实绩公示制。建立《中卫市领导干部实绩公示制度(试行)》,对拟提拔的处级职务人选以及处级领导干部的年度工作实绩,分别在市级主要媒体和本单位进行公示,接受干部群众的监督和评价,确保对领导干部工作实绩研判的真实性。五是加强日常监督。加强与纪检、检察、审计等部门联系,对研判过程中发现存在苗头性问题的干部,采取谈话、打招呼、函询等形式予以教育反馈,帮助整改落实。同时,从通报批评、党政纪处分、履行“一岗双责”、重大事项报告、个人有关事项报告等方面建立领导班子运行监测信息系统,加强对干部的监管,确保领导班子的健康运行。
(三)科学运用研判结果,强化研判导向性。一是把研判结果作为调班子用干部的重要依据。根据研判结果对结构不合理或运行状态不佳的领导班子提出调整方案,2012年以来,根据研判结果共调整交流领导干部95名。二是把研判结果作为提拔使用干部的重要依据。对优秀干部提出使用意见,对不适应现职或表现差的干部提出调整意见,有效规避了“急拿现用”“以票取人”的弊端,提升了干部选拔任用的科学化水平。三是把研判结果作为教育培养干部的重要依据。通过分析研判结果,发现总结干部的能力气质、优势不足和发展潜质等方面存在的不足,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培训。近年来,先后举办领导干部能力素质培训班次15期,培训1500多人次;选派10多名经济部门处级干部到经济发达地区挂职,选派30多名有发展潜力但基层工作经验不足的年轻干部到乡镇、村挂职锻炼,对处理复杂矛盾能力不足的新提拔任用干部全部安排到信访部门,进行2-6个月的挂职锻炼。
二、存在的问题
(一)指标体系的设置还不尽合理。针对不同区域、不同层次、不同类型干部特点,还没有建立起各有侧重、各具特色的研判指标体系,现有的研判方式多以研判当前工作成绩和存在的问题为主,对班子未来发展趋势、动态结构变化、未来功能发挥、后备力量储备的研判不够充分。
(二)分析评价的方法还不够灵活。目前对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研判主要依托于组织部门的考察考核进行,考察考核又以民主测评、个别谈话考察等传统方式为主,对将平时考核、年度考核、换届考察一级任职考察结果整合起来,进行综合研判做得还不够到位。
(三)研判结果的运用效果还不太理想。在研判工作后期结果运用过程中,对工作能力水平、群众公认度不高的干部缺乏“下”的有效办法,对不同身份的干部交流限制难以打破,影响了研判结果的运用效果。同时,根据研判结果,对干部人事制度中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分析不够深入,推进制度改革的效果不够明显,没有真正把分析研判效能发挥好。
(四)研判工作的基础力量还比较薄弱。目前,还没有建立起规范专业的研判组织机构和工作人员队伍,特别是在研判中承担大量工作任务的组织部门,现有编制数量和人员状况无法腾出更多的精力来满足研判工作的现实需要,导致对领导班子及领导干部信息采集不够全面及时、综合分析评价不够准确,制约了研判工作的水平和效率。
三、做好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分析研判工作的对策建议 (一)分类别设置指标体系。坚持按照共性相通、普遍适用的原则,在设置共性指标的基础上,针对不同区域、不同层次、不同类型干部特点,设立各有侧重、各具特色的考核指标体系,从而为准确客观地作出评判打好基础。例如对县(区)、乡镇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突出发展经济、保护生态、改善民生、促进和谐、维护稳定等方面的综合评判;对市、县(区)直部门(单位)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重点从履行岗位职责、完成急难险重任务、关键时刻表现、对待个人名利等方面进行考量;对工业产业园区、经济技术开发区的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主要研判目标任务完成情况和经济社会发展成效。
(二)多渠道收集基础信息。通过查阅干部档案、定期考核以及相关部门收集等途径,对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相关基础资料进行采集并整理完善,建立综合分析研判基础资料数据库,为开展分析研判提供可靠依据。通过干部考察、经济责任审计、参加民主生活会、平时走访等途径,加强对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日常了解,全面掌握领导班子及干部的动态信息和相关情况。分批次、有重点地组织开展领导班子及干部队伍建设、思想政治建设专题调研,通过召开汇报会、开展民意测评、填写调查问卷、谈心谈话等途径,对领导班子运行状况以及领导干部现实表现进行深入细致地了解,提高综合分析研判的准确性。
(三)全方位进行分析研判。坚持定量分析与定性评价相结合,借助年度考核,对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进行民主评议,将评议情况与历次推荐、近三年年度考核情况相结合,重点分析领导班子及领导干部的工作效能、工作状态、创新能力、团结协作等情况,综合分析研判干部工作实绩,发现总结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能力气质、优势不足和发展潜质等方面的情况,为优化领导班子结构配备提供战略性、前瞻性培养依据。同时,充分考虑部门工作特点和业务性质,区分不同地区工作难易程度和工作基础,通过纵横比较、多角度分析,科学研判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为调班子选干部提供科学依据。
(四)多层面运用研判结果。结合研判结果、工作需要和干部意愿,统筹提出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优化配备建议,对存在突出问题的,区分情况进行调整交流;对发现干部队伍建设中普遍存在的不足,有针对性地采取培训教育、约谈访谈等措施逐步解决。针对研判中发现的干部工作制度方面存在的薄弱环节,要深入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探索建立不称职、不胜任现职领导干部认定机制和不同身份、不同领域干部调任机制,疏通干部交流调整渠道。针对研判中发现的各级领导班子在工作思路、工作方法、工作导向、工作作风方面存在的问题和隐患,采取适当方式进行反馈,并提出整改建议,便于被研判对象完善和改进工作思路和措施,切实发挥研判工作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
(五)加大科技投入和培训力度。健全完善党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具体实施、有关单位密切配合的组织体系,从组织人事、机构编制、纪检监察、经济发展、审计等部门选择政治上可靠、工作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工作经验丰富的同志组成综合研判工作组,确保研判工作人员充足、力量充沛。同时,上级部门要加强对下级部门的业务指导,加强对研判工作人员的业务培训,使其全面掌握工作程序和要求、熟悉研判方法,确保研判工作的质量和水平。■
(作者系中卫市委副书记、组织部部长)
责任编辑:章 立
一、中卫市开展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分析研判工作的主要做法及成效
(一)科学设置研判内容,增强研判的全面性。一是注重干部队伍综合研判。依托干部档案信息管理平台,对全市领导干部的年龄、性别、学历、专业、民族、党派结构、任职经历、熟悉领域等基本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形成全面的研判结果,作为加强干部队伍宏观管理的依据。特别针对研判中部分班子存在的干部队伍年龄老化、结构失衡的问题,研究出台了《中卫市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对年轻干部队伍建设做出了长远规划和战略安排。同时,采取公开选拔、竞争上岗、“两公开、四提名、四差额”等竞争性选拔方式,选拔了277名优秀年轻的处、科级领导干部,占到干部提拔总量的20.7%。二是突出领导班子分析研判。对领导班子主要侧重于从结构功能、工作业绩、整体运行、廉政建设等方面设置指标体系,将领导班子分为县(区)、党委部门、人大政协部门、政法、教育、卫生、科技文化、农林水牧、工业经济、城市建设以及群团等11种类型,科学评判领导班子科学发展能力、务实创新能力、应对复杂局面能力等,确保对领导班子建设情况分析研判的前瞻前和预见性。三是重视领导干部研判。侧重于从基本情况、个性特点、履职能力、工作作风、廉洁自律以及存在问题等方面设置指标体系,结合工作实际,将领导干部分为正职、副职两种类型,各有侧重地设置针对性、适用性较强的评价指标,重点分析党政正职、关键岗位、新提拔交流的领导干部和考核排名靠后的领导干部,进一步提高对领导干部分析研判的针对性。
(二)采用多维研判方法,提升研判的准确性。一是坚持多层面了解。充分利用干部考察、开展谈心谈话、参加班子民主生活会、基层调研等机会,全面掌握班子思想、工作等情况,关注干部群众对领导班子的看法,为全面分析研判领导班子奠定了基础。二是加强分类考核。细化完善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评办法,按照不同岗位,设置不同测评要素,采取述职述廉、民主测评、反向测评、满意度测评等方式,重点对领导班子及成员的工作思路、工作能力和工作成效进行评价,找准其优势和不足,形成客观公正的结论。三是注重民主评议。借助年度考核,组织被研判单位领导班子成员、机关干部职工、下属单位负责人和部分“两代表一委员”、离退休干部、服务对象进行民主评议,通过班子成员互评、分管领导点评、干部群众评价,深入了解干部口碑,客观评价干部的综合素质、工作实绩和为民服务情况。四是实行实绩公示制。建立《中卫市领导干部实绩公示制度(试行)》,对拟提拔的处级职务人选以及处级领导干部的年度工作实绩,分别在市级主要媒体和本单位进行公示,接受干部群众的监督和评价,确保对领导干部工作实绩研判的真实性。五是加强日常监督。加强与纪检、检察、审计等部门联系,对研判过程中发现存在苗头性问题的干部,采取谈话、打招呼、函询等形式予以教育反馈,帮助整改落实。同时,从通报批评、党政纪处分、履行“一岗双责”、重大事项报告、个人有关事项报告等方面建立领导班子运行监测信息系统,加强对干部的监管,确保领导班子的健康运行。
(三)科学运用研判结果,强化研判导向性。一是把研判结果作为调班子用干部的重要依据。根据研判结果对结构不合理或运行状态不佳的领导班子提出调整方案,2012年以来,根据研判结果共调整交流领导干部95名。二是把研判结果作为提拔使用干部的重要依据。对优秀干部提出使用意见,对不适应现职或表现差的干部提出调整意见,有效规避了“急拿现用”“以票取人”的弊端,提升了干部选拔任用的科学化水平。三是把研判结果作为教育培养干部的重要依据。通过分析研判结果,发现总结干部的能力气质、优势不足和发展潜质等方面存在的不足,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培训。近年来,先后举办领导干部能力素质培训班次15期,培训1500多人次;选派10多名经济部门处级干部到经济发达地区挂职,选派30多名有发展潜力但基层工作经验不足的年轻干部到乡镇、村挂职锻炼,对处理复杂矛盾能力不足的新提拔任用干部全部安排到信访部门,进行2-6个月的挂职锻炼。
二、存在的问题
(一)指标体系的设置还不尽合理。针对不同区域、不同层次、不同类型干部特点,还没有建立起各有侧重、各具特色的研判指标体系,现有的研判方式多以研判当前工作成绩和存在的问题为主,对班子未来发展趋势、动态结构变化、未来功能发挥、后备力量储备的研判不够充分。
(二)分析评价的方法还不够灵活。目前对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研判主要依托于组织部门的考察考核进行,考察考核又以民主测评、个别谈话考察等传统方式为主,对将平时考核、年度考核、换届考察一级任职考察结果整合起来,进行综合研判做得还不够到位。
(三)研判结果的运用效果还不太理想。在研判工作后期结果运用过程中,对工作能力水平、群众公认度不高的干部缺乏“下”的有效办法,对不同身份的干部交流限制难以打破,影响了研判结果的运用效果。同时,根据研判结果,对干部人事制度中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分析不够深入,推进制度改革的效果不够明显,没有真正把分析研判效能发挥好。
(四)研判工作的基础力量还比较薄弱。目前,还没有建立起规范专业的研判组织机构和工作人员队伍,特别是在研判中承担大量工作任务的组织部门,现有编制数量和人员状况无法腾出更多的精力来满足研判工作的现实需要,导致对领导班子及领导干部信息采集不够全面及时、综合分析评价不够准确,制约了研判工作的水平和效率。
三、做好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分析研判工作的对策建议 (一)分类别设置指标体系。坚持按照共性相通、普遍适用的原则,在设置共性指标的基础上,针对不同区域、不同层次、不同类型干部特点,设立各有侧重、各具特色的考核指标体系,从而为准确客观地作出评判打好基础。例如对县(区)、乡镇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突出发展经济、保护生态、改善民生、促进和谐、维护稳定等方面的综合评判;对市、县(区)直部门(单位)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重点从履行岗位职责、完成急难险重任务、关键时刻表现、对待个人名利等方面进行考量;对工业产业园区、经济技术开发区的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主要研判目标任务完成情况和经济社会发展成效。
(二)多渠道收集基础信息。通过查阅干部档案、定期考核以及相关部门收集等途径,对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相关基础资料进行采集并整理完善,建立综合分析研判基础资料数据库,为开展分析研判提供可靠依据。通过干部考察、经济责任审计、参加民主生活会、平时走访等途径,加强对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日常了解,全面掌握领导班子及干部的动态信息和相关情况。分批次、有重点地组织开展领导班子及干部队伍建设、思想政治建设专题调研,通过召开汇报会、开展民意测评、填写调查问卷、谈心谈话等途径,对领导班子运行状况以及领导干部现实表现进行深入细致地了解,提高综合分析研判的准确性。
(三)全方位进行分析研判。坚持定量分析与定性评价相结合,借助年度考核,对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进行民主评议,将评议情况与历次推荐、近三年年度考核情况相结合,重点分析领导班子及领导干部的工作效能、工作状态、创新能力、团结协作等情况,综合分析研判干部工作实绩,发现总结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能力气质、优势不足和发展潜质等方面的情况,为优化领导班子结构配备提供战略性、前瞻性培养依据。同时,充分考虑部门工作特点和业务性质,区分不同地区工作难易程度和工作基础,通过纵横比较、多角度分析,科学研判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为调班子选干部提供科学依据。
(四)多层面运用研判结果。结合研判结果、工作需要和干部意愿,统筹提出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优化配备建议,对存在突出问题的,区分情况进行调整交流;对发现干部队伍建设中普遍存在的不足,有针对性地采取培训教育、约谈访谈等措施逐步解决。针对研判中发现的干部工作制度方面存在的薄弱环节,要深入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探索建立不称职、不胜任现职领导干部认定机制和不同身份、不同领域干部调任机制,疏通干部交流调整渠道。针对研判中发现的各级领导班子在工作思路、工作方法、工作导向、工作作风方面存在的问题和隐患,采取适当方式进行反馈,并提出整改建议,便于被研判对象完善和改进工作思路和措施,切实发挥研判工作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
(五)加大科技投入和培训力度。健全完善党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具体实施、有关单位密切配合的组织体系,从组织人事、机构编制、纪检监察、经济发展、审计等部门选择政治上可靠、工作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工作经验丰富的同志组成综合研判工作组,确保研判工作人员充足、力量充沛。同时,上级部门要加强对下级部门的业务指导,加强对研判工作人员的业务培训,使其全面掌握工作程序和要求、熟悉研判方法,确保研判工作的质量和水平。■
(作者系中卫市委副书记、组织部部长)
责任编辑:章 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