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 扮演角色,活跃气氛
在正式上课之前,虞老师向同学们提了几个问题,这些问题一下子引发了学生的思考与讨论。接着,虞老师请学生扮演小绵羊、大熊、老牛的角色,以打招呼的方式讲述“哇!这么多人啊!大家好!呵呵呵……”这句话。
【课堂回放】
师:你们觉得怎么讲故事才算是高手?
生:讲得动听。
生:讲得有感情。
师:如果一个故事里边有好几个角色,该怎么讲?讲故事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
生:要扮演好这几个角色。
师:就是要用你的讲述把不同的角色区分出来。如果你能在讲故事的时候注意这一点,那你一定是个讲故事的高手。(出示PPT:哇!这么多人啊!大家好!呵呵呵……)现在有这么几个角色,分别是小绵羊、大熊、老牛。想想看,如果让你来讲这几个角色的话,应该怎样讲?语调、语音应该怎样?谁先来试试看?
生:(模仿小绵羊的语气讲)哇!这么多人啊!大家好!呵呵呵……(众生鼓掌)
师:她可是个讲故事的高手!你看,她把小绵羊那种柔柔的感觉讲出来了,非常温柔。请坐。再向你提个小小的建议,你看这句话末尾的标点是什么?
生:省略号。
师:但是,刚才你只笑了三声,应该——
生:多笑几声。
师:你想讲哪个角色?
生:大熊。
师:(师模仿大熊的语气说)一个女孩子选择大熊,掌声鼓励一下。(众生鼓掌)你看,我刚才已经提示你了,大熊应该用什么语气讲?
生:(模仿大熊的语气讲)哇!这么多人啊!呵呵呵……(众多听课教师鼓掌)
师:虽然你没有先向老师们问好,但是你看老师们给你的掌声多热烈啊!你已经把大熊那种傻傻的、笨笨的感觉表达出来了,非常好。(教师走到某男生面前)男孩子,你看人家女孩子学大熊都学得那么像,你选的是谁?
生:我选的是老牛。
师:请你讲。
生:(模仿老牛的语气讲)哇!这么多人啊!大家好!呵呵呵……
师:有点年纪了,50多岁了。谁能把70岁、80岁的老牛的那种感觉表达出来?
生:(用低沉的语气、缓慢的节奏)哇!哇这么多人啊!大家好!呵……,呵……,呵……(众生鼓掌)
虞老师先通过师生之间的简短对话,让学生对如何讲好故事已经有初步的认识。然后,就让学生们扮演小绵羊、大熊、老牛三种不同角色向大家打招呼。这样既激发了学生讲故事的兴趣,又活跃了课堂气氛。当发现扮演大熊的女同学漏掉了“大家好”三个字时,虞老师这样对她说:“虽然你没有先向老师们问好,但是你看老师们给你的掌声多热烈啊!你已经把大熊那种傻傻的、笨笨的感觉表达出来了,非常好。”这说明讲故事时,可以根据讲述者自身的体会,适当进行二次加工。同时他特别提醒学生,要注意讲出不同动物说话时的语气语调。扮演绵羊说话时,要用温柔的语气;扮演大熊时,要有憨厚、笨笨的感觉;扮演老牛时,就得把老牛的那种奄奄一息、历经沧桑的味道讲出来。这些都说明,要真正讲好故事,必须先把握好故事的角色特点。
二、 梳理情节,抓住重点
在让同学们分享了各自的预习成果之后,虞老师通过问题“你们认为哪些情节要讲得特别好”作为任务驱动,吸引学生们自主地浏览课文和梳理情节。之后,虞老师又通过拟小标题的方式,有效引导学生梳理课文内容和把握故事的情节,通过对情节的梳理,了解民间传说具有悬念巧的特点。
【课堂回放】
师:同学们,拟小标题也是有学问和讲究的。在意思清楚的前提下,要尽可能简洁明了。下面我们来看课文的第3自然段,你认为可以给这段话拟一个什么样的小标题?
生:老牛报恩。
师:老牛报恩,不是很清楚。它用什么方式来报恩的呢?
生:老牛指点牛郎。
师:你们为什么特别关注这段话?是因为老牛会说话,对吗?老牛说话,指点牛郎,我认为这样归纳这段话比较合适。还有什么重要情节?请同学们继续发言。
生:第5自然段,两人相识。
师:牛郎织女两人相识,相爱,结婚,生儿育女。我们可以合起来,拟一个小标题,叫——
生:(全体)牛郎织女相亲相爱。
师:再往后看,还有哪些重要情节?
生:第8自然段,抓织女。
师:谁抓织女?
生:王母娘娘。
师:王母抓织女。五个字已经概括得非常精炼了。如果用七个字呢,你觉得用哪七个字比较合适?
生:(全体)王母娘娘抓织女。
师:嗯,七个字是“王母娘娘抓织女”,五个字是“王母抓织女”,还能再简洁吗?
生:(充满疑惑)不能吧。
师:再简洁就闹笑话了。上次大明老师在别的学校上这课的时候,有一个男孩子说:“老师,我只要三个字。”你们猜,他说的是哪三个字?
生:抓织女。
师:王抓织。(生大笑)“王”代表王母娘娘,“织”代表织女,能这样概括吗?
生:(非常肯定)不能。
师:是的,这样归纳不好懂。所以,概括小标题要在意思清楚的前提下,再要求简洁,所以这段话是“王母抓织女”。再往后看,织女被抓了,牛郎怎么做?
生:牛郎追织女。
师:嗯,“牛郎追织女”。在追的过程中,王母做了些什么?
生:王母造天河。
师:是王母“造”的天河吗?
生:王母划天河。
课堂
师:故事的结局是什么?
生:牛郎织女每年“鹊桥”相会。
第三学段阅读的目标是:“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能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爱、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虞老师对梳理故事情节、了解故事梗概的重视也是基于这一目标的达成。虞老师通过引导学生拟小标题,删繁就简,帮助同学们理清了整个故事的情节,引导学生用四个至八个字概括故事情节,能有效训练学生的语用能力。 三、 善用技巧,娓娓道来
要讲好故事,单单掌握故事情节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掌握讲故事的技巧。下面这个教学片段就向我们展示了虞老师精湛的教学艺术——
【课堂回放】
师:你们说这是一头神牛,那我就用神仙说话的方式来讲这个故事:“有一天晚上啊,牛郎走进牛棚,忽然听到一声牛郎——牛郎——牛郎(声音渐弱),原来是老牛在说话。明天黄昏的时候——时候——时候(声音渐弱),你翻过右边的那座山——那座山——那座山(声音渐弱),山那边有一个湖——一个湖——一个湖(声音渐弱),湖边有一片树林——一片树林(声音渐弱),树林里你会遇到一位美丽的姑娘——姑娘——姑娘(声音渐弱),可别错过这个机会啊——机会啊——机会啊(声音渐弱)。”(众多学生和听课老师鼓掌)
师:你们为什么鼓掌?
生:因为你讲得很好玩。
师:我刚才这段讲述有什么特点?
生:老牛说的话会有回声。
师:有回声,什么回声?
生:合适的回声。
师:为什么说是合适的?
生:因为它可以体现这是一头神牛。
师:你们在电视电影里面,有没有发现神仙说话经常是有回声的,这样可以显得他神力很足,显得非常神奇,对不对?(略停顿后问)想不想学?
生:(齐答)想!
师:这可是有难度的。你要是讲得不好,别人还以为你是口吃呢!还想不想学?
生:(响声齐答)想!
师:那我们就学最后一句。好吗?(师范读“可别错过这个机会啊——机会啊——机会啊”),一般是一句话的最后一个词重复三遍,一遍比一遍轻,能把握好吗?我们再来一遍,可别错过这个机会啊——机会啊——机会啊,自己试一下。
(听课教师不约而同地鼓掌)
虞老师首先通过回声讲述的方式,激发了学生的兴趣,然后调动学生已有的经验储备(即影视剧中神仙说话有回声的特点),再引导学生在朗读中进入这种美妙的仙境中,发现这是顶真的修辞手法,使得学生对老牛的神奇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与感悟。虞老师运用回声技巧来讲这段情节,不但凸显了神话故事的特点,还显示出了牛棚夜晚的静悄悄。这种讲故事的新颖技巧,活跃了课堂气氛,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与此相关,后面还有一个教学片段也很精彩——
【课堂回放】
师:下面我们来讲王母娘娘抓织女的故事。讲这段故事要善于营造那种紧张的氛围,而且语速要快,语调要急促一点儿。还有,讲的时候脸上不能有笑容。(PPT显示课文第9自然段)请看大屏幕,我们一起来试试,好吗?(众生试着讲故事)
师:不错,不过快得有点喘不过气了。这段故事里边,最关键的是讲好这句话。(PPT出示:“快去找爸爸!”)。你们刚刚是怎么讲的?织女望着两个孩子大声喊:
生:(快速齐说)“快去找爸爸。”
师:中级水平。想知道高级水平是怎么讲吗?请看大屏幕(快——去——找——爸——爸),我觉得高级水平的人应该这样讲——
生:(一字一顿地读)快——去——找——爸——爸。
师:说说为什么这样讲更合适?
生:她生怕孩子听不见。
师:没错,明白了。继续——
生:因为织女和孩子的距离已经很远了,所以织女得大声点儿,大声就会拖长音。
师:一个非常会讲故事的人,他能讲出那种距离感来。织女和王母都是神仙啊,一飞就飞得很远,所以这样讲更合适。这样表明他和孩子之间有一定的距离。好,我们一起来,织女望着两个孩子大声喊——
生:(一字一顿地齐喊)快
课堂
——去——找——爸——爸。
师:想知道特级水平是怎么讲吗?(PPT出示:快——去——找——爸——爸——)请看大屏幕,看得懂吗?
生:(齐答)看得懂。
师:好,我们一起来试试看。
生:(声音由强渐弱地齐喊)快——去——找——爸——爸——
师:为什么要这样讲?
生:因为织女离孩子越来越远了,所以声音应该越来越小。
这是教学中最为精彩的教学片段!虞老师先是提醒同学,讲述这种紧张的故事情节,语速要快点,语调要急促点;再和学生们合作完成讲述,指出学生在讲述过程中的缺点(“快得有点喘不过气”),最后在大屏幕上出示,由大到小的文字(“快——去——找——爸——爸——”),同时提醒学生,织女是神仙,一飞就能飞很远,所以讲述时声音要越来越小,越来越弱,这样才能讲出距离感。他通过引导学生把停连、重音、语气、节奏等朗读技巧,巧妙运用到讲故事中,有利于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讲述兴趣。
四、 再添想象,提升能力
在故事情节的梳理中,虞老师先是让学生在鉴赏“牛郎追织女,王母划天河”情节中,发现民间传说具有幻想奇的特点,然后通过让学生在课文里找幻想奇之处,接着顺学而导,提出这样一个问题:既然牛郎披上牛皮就能飞,那他为什么不过天河?
【课堂回放】
师:织女被抓了,牛郎当然得去追啊,所以这个故事最精彩、最关键的情节就出现了——牛郎追织女,王母划天河。这段情节精彩在哪儿?披上牛皮居然能飞,幻想奇不奇?还有一处在哪儿呢?
生:王母娘娘拔下头上的玉簪往背后一划,然后就出现了一条天河。
师:说得简单一点儿就是,王母拔下玉簪,居然能划出一道天河。幻想奇,这在现实中是不可能的,都是老百姓幻想出来的。这里再次证明了民间传说的显著特点之一是幻想奇。每次我读到这儿,我都会想到我们中国古代四大民间传说之一的另外一则,我们预习的时候有同学提到,你们说我想起的是哪一则?
生:《白蛇传》。
师:是的,《白蛇传》也有一段奇特的情节叫水漫金山。(PPT出示该段文字)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这段情节幻想奇,奇在哪儿?白娘子拔下金钗,能舀来什么?
生:(齐答)能舀来滔天大水。
师:法海他脱下袈裟,能变成什么?
生:(齐答)能变成一堵长堤。
师:幻想奇不奇?
生:(齐答)奇。
师:真是异曲同工,幻想奇啊。讲到这里,老师又有疑问了,这个疑问其实刚才有的同学已经表达过了,牛郎不是披着神奇的牛皮吗,那他怎么就飞不过天河呢?
生:因为牛郎一要过去,波涛就把他给掀起来了。一要过去,它就把牛郎阻止了。
师:你怎么知道的?课文里是怎么说的?牛郎飞高一尺——
生:天河就涨高一尺。
师:牛郎飞高一丈——
生:天河就涨高一丈。
师:任凭牛郎怎么飞——
生:总是飞不过去。
虞老师为了让学生能够理解牛郎不能飞越天河解救织女,先是通过阅读《白蛇传》“水漫金山”文段,指导学生发现水长高一尺,堤也长高一尺。然后,知识迁移,指导学生想象画面,让学生在添加想象中讲好故事。就如虞老师对学生说的,这个故事正因为我们添油加醋,加上我们自己的想象,这个故事就更加精彩了。所以讲故事的第二个秘诀,我们要学会想象。因为民间传说是由老百姓口口相传的,那么其版本自然而然就比较多。临近下课,虞老师与学生交流自己曾搜集到不同版本的《牛郎织女》,提示学生课后可以比较阅读,提升大家搜集资料与阅读的能力。
讲故事不是对课文的简单复述,而是要建立在对原故事的理解和记忆的基础之上,并融入自己独有的理解和感情,加之以生动形象的语言,抑扬顿挫的语调,以及各种各样的声音技巧,这样才能使学生学会讲好故事。这就意味着语文教师更应该主动承担起引导学生讲好故事的责任,让学生在课堂中能够享受语文无穷的魅力。
(肖苗苗,闽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2015级硕士研究生;廖圣河,教育学博士,闽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在正式上课之前,虞老师向同学们提了几个问题,这些问题一下子引发了学生的思考与讨论。接着,虞老师请学生扮演小绵羊、大熊、老牛的角色,以打招呼的方式讲述“哇!这么多人啊!大家好!呵呵呵……”这句话。
【课堂回放】
师:你们觉得怎么讲故事才算是高手?
生:讲得动听。
生:讲得有感情。
师:如果一个故事里边有好几个角色,该怎么讲?讲故事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
生:要扮演好这几个角色。
师:就是要用你的讲述把不同的角色区分出来。如果你能在讲故事的时候注意这一点,那你一定是个讲故事的高手。(出示PPT:哇!这么多人啊!大家好!呵呵呵……)现在有这么几个角色,分别是小绵羊、大熊、老牛。想想看,如果让你来讲这几个角色的话,应该怎样讲?语调、语音应该怎样?谁先来试试看?
生:(模仿小绵羊的语气讲)哇!这么多人啊!大家好!呵呵呵……(众生鼓掌)
师:她可是个讲故事的高手!你看,她把小绵羊那种柔柔的感觉讲出来了,非常温柔。请坐。再向你提个小小的建议,你看这句话末尾的标点是什么?
生:省略号。
师:但是,刚才你只笑了三声,应该——
生:多笑几声。
师:你想讲哪个角色?
生:大熊。
师:(师模仿大熊的语气说)一个女孩子选择大熊,掌声鼓励一下。(众生鼓掌)你看,我刚才已经提示你了,大熊应该用什么语气讲?
生:(模仿大熊的语气讲)哇!这么多人啊!呵呵呵……(众多听课教师鼓掌)
师:虽然你没有先向老师们问好,但是你看老师们给你的掌声多热烈啊!你已经把大熊那种傻傻的、笨笨的感觉表达出来了,非常好。(教师走到某男生面前)男孩子,你看人家女孩子学大熊都学得那么像,你选的是谁?
生:我选的是老牛。
师:请你讲。
生:(模仿老牛的语气讲)哇!这么多人啊!大家好!呵呵呵……
师:有点年纪了,50多岁了。谁能把70岁、80岁的老牛的那种感觉表达出来?
生:(用低沉的语气、缓慢的节奏)哇!哇这么多人啊!大家好!呵……,呵……,呵……(众生鼓掌)
虞老师先通过师生之间的简短对话,让学生对如何讲好故事已经有初步的认识。然后,就让学生们扮演小绵羊、大熊、老牛三种不同角色向大家打招呼。这样既激发了学生讲故事的兴趣,又活跃了课堂气氛。当发现扮演大熊的女同学漏掉了“大家好”三个字时,虞老师这样对她说:“虽然你没有先向老师们问好,但是你看老师们给你的掌声多热烈啊!你已经把大熊那种傻傻的、笨笨的感觉表达出来了,非常好。”这说明讲故事时,可以根据讲述者自身的体会,适当进行二次加工。同时他特别提醒学生,要注意讲出不同动物说话时的语气语调。扮演绵羊说话时,要用温柔的语气;扮演大熊时,要有憨厚、笨笨的感觉;扮演老牛时,就得把老牛的那种奄奄一息、历经沧桑的味道讲出来。这些都说明,要真正讲好故事,必须先把握好故事的角色特点。
二、 梳理情节,抓住重点
在让同学们分享了各自的预习成果之后,虞老师通过问题“你们认为哪些情节要讲得特别好”作为任务驱动,吸引学生们自主地浏览课文和梳理情节。之后,虞老师又通过拟小标题的方式,有效引导学生梳理课文内容和把握故事的情节,通过对情节的梳理,了解民间传说具有悬念巧的特点。
【课堂回放】
师:同学们,拟小标题也是有学问和讲究的。在意思清楚的前提下,要尽可能简洁明了。下面我们来看课文的第3自然段,你认为可以给这段话拟一个什么样的小标题?
生:老牛报恩。
师:老牛报恩,不是很清楚。它用什么方式来报恩的呢?
生:老牛指点牛郎。
师:你们为什么特别关注这段话?是因为老牛会说话,对吗?老牛说话,指点牛郎,我认为这样归纳这段话比较合适。还有什么重要情节?请同学们继续发言。
生:第5自然段,两人相识。
师:牛郎织女两人相识,相爱,结婚,生儿育女。我们可以合起来,拟一个小标题,叫——
生:(全体)牛郎织女相亲相爱。
师:再往后看,还有哪些重要情节?
生:第8自然段,抓织女。
师:谁抓织女?
生:王母娘娘。
师:王母抓织女。五个字已经概括得非常精炼了。如果用七个字呢,你觉得用哪七个字比较合适?
生:(全体)王母娘娘抓织女。
师:嗯,七个字是“王母娘娘抓织女”,五个字是“王母抓织女”,还能再简洁吗?
生:(充满疑惑)不能吧。
师:再简洁就闹笑话了。上次大明老师在别的学校上这课的时候,有一个男孩子说:“老师,我只要三个字。”你们猜,他说的是哪三个字?
生:抓织女。
师:王抓织。(生大笑)“王”代表王母娘娘,“织”代表织女,能这样概括吗?
生:(非常肯定)不能。
师:是的,这样归纳不好懂。所以,概括小标题要在意思清楚的前提下,再要求简洁,所以这段话是“王母抓织女”。再往后看,织女被抓了,牛郎怎么做?
生:牛郎追织女。
师:嗯,“牛郎追织女”。在追的过程中,王母做了些什么?
生:王母造天河。
师:是王母“造”的天河吗?
生:王母划天河。
课堂
师:故事的结局是什么?
生:牛郎织女每年“鹊桥”相会。
第三学段阅读的目标是:“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能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爱、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虞老师对梳理故事情节、了解故事梗概的重视也是基于这一目标的达成。虞老师通过引导学生拟小标题,删繁就简,帮助同学们理清了整个故事的情节,引导学生用四个至八个字概括故事情节,能有效训练学生的语用能力。 三、 善用技巧,娓娓道来
要讲好故事,单单掌握故事情节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掌握讲故事的技巧。下面这个教学片段就向我们展示了虞老师精湛的教学艺术——
【课堂回放】
师:你们说这是一头神牛,那我就用神仙说话的方式来讲这个故事:“有一天晚上啊,牛郎走进牛棚,忽然听到一声牛郎——牛郎——牛郎(声音渐弱),原来是老牛在说话。明天黄昏的时候——时候——时候(声音渐弱),你翻过右边的那座山——那座山——那座山(声音渐弱),山那边有一个湖——一个湖——一个湖(声音渐弱),湖边有一片树林——一片树林(声音渐弱),树林里你会遇到一位美丽的姑娘——姑娘——姑娘(声音渐弱),可别错过这个机会啊——机会啊——机会啊(声音渐弱)。”(众多学生和听课老师鼓掌)
师:你们为什么鼓掌?
生:因为你讲得很好玩。
师:我刚才这段讲述有什么特点?
生:老牛说的话会有回声。
师:有回声,什么回声?
生:合适的回声。
师:为什么说是合适的?
生:因为它可以体现这是一头神牛。
师:你们在电视电影里面,有没有发现神仙说话经常是有回声的,这样可以显得他神力很足,显得非常神奇,对不对?(略停顿后问)想不想学?
生:(齐答)想!
师:这可是有难度的。你要是讲得不好,别人还以为你是口吃呢!还想不想学?
生:(响声齐答)想!
师:那我们就学最后一句。好吗?(师范读“可别错过这个机会啊——机会啊——机会啊”),一般是一句话的最后一个词重复三遍,一遍比一遍轻,能把握好吗?我们再来一遍,可别错过这个机会啊——机会啊——机会啊,自己试一下。
(听课教师不约而同地鼓掌)
虞老师首先通过回声讲述的方式,激发了学生的兴趣,然后调动学生已有的经验储备(即影视剧中神仙说话有回声的特点),再引导学生在朗读中进入这种美妙的仙境中,发现这是顶真的修辞手法,使得学生对老牛的神奇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与感悟。虞老师运用回声技巧来讲这段情节,不但凸显了神话故事的特点,还显示出了牛棚夜晚的静悄悄。这种讲故事的新颖技巧,活跃了课堂气氛,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与此相关,后面还有一个教学片段也很精彩——
【课堂回放】
师:下面我们来讲王母娘娘抓织女的故事。讲这段故事要善于营造那种紧张的氛围,而且语速要快,语调要急促一点儿。还有,讲的时候脸上不能有笑容。(PPT显示课文第9自然段)请看大屏幕,我们一起来试试,好吗?(众生试着讲故事)
师:不错,不过快得有点喘不过气了。这段故事里边,最关键的是讲好这句话。(PPT出示:“快去找爸爸!”)。你们刚刚是怎么讲的?织女望着两个孩子大声喊:
生:(快速齐说)“快去找爸爸。”
师:中级水平。想知道高级水平是怎么讲吗?请看大屏幕(快——去——找——爸——爸),我觉得高级水平的人应该这样讲——
生:(一字一顿地读)快——去——找——爸——爸。
师:说说为什么这样讲更合适?
生:她生怕孩子听不见。
师:没错,明白了。继续——
生:因为织女和孩子的距离已经很远了,所以织女得大声点儿,大声就会拖长音。
师:一个非常会讲故事的人,他能讲出那种距离感来。织女和王母都是神仙啊,一飞就飞得很远,所以这样讲更合适。这样表明他和孩子之间有一定的距离。好,我们一起来,织女望着两个孩子大声喊——
生:(一字一顿地齐喊)快
课堂
——去——找——爸——爸。
师:想知道特级水平是怎么讲吗?(PPT出示:快——去——找——爸——爸——)请看大屏幕,看得懂吗?
生:(齐答)看得懂。
师:好,我们一起来试试看。
生:(声音由强渐弱地齐喊)快——去——找——爸——爸——
师:为什么要这样讲?
生:因为织女离孩子越来越远了,所以声音应该越来越小。
这是教学中最为精彩的教学片段!虞老师先是提醒同学,讲述这种紧张的故事情节,语速要快点,语调要急促点;再和学生们合作完成讲述,指出学生在讲述过程中的缺点(“快得有点喘不过气”),最后在大屏幕上出示,由大到小的文字(“快——去——找——爸——爸——”),同时提醒学生,织女是神仙,一飞就能飞很远,所以讲述时声音要越来越小,越来越弱,这样才能讲出距离感。他通过引导学生把停连、重音、语气、节奏等朗读技巧,巧妙运用到讲故事中,有利于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讲述兴趣。
四、 再添想象,提升能力
在故事情节的梳理中,虞老师先是让学生在鉴赏“牛郎追织女,王母划天河”情节中,发现民间传说具有幻想奇的特点,然后通过让学生在课文里找幻想奇之处,接着顺学而导,提出这样一个问题:既然牛郎披上牛皮就能飞,那他为什么不过天河?
【课堂回放】
师:织女被抓了,牛郎当然得去追啊,所以这个故事最精彩、最关键的情节就出现了——牛郎追织女,王母划天河。这段情节精彩在哪儿?披上牛皮居然能飞,幻想奇不奇?还有一处在哪儿呢?
生:王母娘娘拔下头上的玉簪往背后一划,然后就出现了一条天河。
师:说得简单一点儿就是,王母拔下玉簪,居然能划出一道天河。幻想奇,这在现实中是不可能的,都是老百姓幻想出来的。这里再次证明了民间传说的显著特点之一是幻想奇。每次我读到这儿,我都会想到我们中国古代四大民间传说之一的另外一则,我们预习的时候有同学提到,你们说我想起的是哪一则?
生:《白蛇传》。
师:是的,《白蛇传》也有一段奇特的情节叫水漫金山。(PPT出示该段文字)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这段情节幻想奇,奇在哪儿?白娘子拔下金钗,能舀来什么?
生:(齐答)能舀来滔天大水。
师:法海他脱下袈裟,能变成什么?
生:(齐答)能变成一堵长堤。
师:幻想奇不奇?
生:(齐答)奇。
师:真是异曲同工,幻想奇啊。讲到这里,老师又有疑问了,这个疑问其实刚才有的同学已经表达过了,牛郎不是披着神奇的牛皮吗,那他怎么就飞不过天河呢?
生:因为牛郎一要过去,波涛就把他给掀起来了。一要过去,它就把牛郎阻止了。
师:你怎么知道的?课文里是怎么说的?牛郎飞高一尺——
生:天河就涨高一尺。
师:牛郎飞高一丈——
生:天河就涨高一丈。
师:任凭牛郎怎么飞——
生:总是飞不过去。
虞老师为了让学生能够理解牛郎不能飞越天河解救织女,先是通过阅读《白蛇传》“水漫金山”文段,指导学生发现水长高一尺,堤也长高一尺。然后,知识迁移,指导学生想象画面,让学生在添加想象中讲好故事。就如虞老师对学生说的,这个故事正因为我们添油加醋,加上我们自己的想象,这个故事就更加精彩了。所以讲故事的第二个秘诀,我们要学会想象。因为民间传说是由老百姓口口相传的,那么其版本自然而然就比较多。临近下课,虞老师与学生交流自己曾搜集到不同版本的《牛郎织女》,提示学生课后可以比较阅读,提升大家搜集资料与阅读的能力。
讲故事不是对课文的简单复述,而是要建立在对原故事的理解和记忆的基础之上,并融入自己独有的理解和感情,加之以生动形象的语言,抑扬顿挫的语调,以及各种各样的声音技巧,这样才能使学生学会讲好故事。这就意味着语文教师更应该主动承担起引导学生讲好故事的责任,让学生在课堂中能够享受语文无穷的魅力。
(肖苗苗,闽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2015级硕士研究生;廖圣河,教育学博士,闽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