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追问艺术探究

来源 :七彩语文·教师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ma517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追问”,顾名思义是追根究底地问,就是在学生基本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后,教师有针对性地“二次提问”,再次激活学生的思维,促进他们深入探究。我在执教《宋庆龄故居的樟树》一课时,就是通过提问、追问,引领学生感悟文本的。
  一、 追问,让零散的思维变得有序
  在第二课时刚开始导入时,我想让学生从整体上去把握课文内容,又能通过追问,激活学生思维,使他们主动、深入地探究课文。于是,我提出了这样的问题:“课文描写的对象是什么?”学生回答后,我接着追问:“宋庆龄和樟树之间有着怎样的联系呢?”其实,这是隐藏在文中的一条情感线索,学生在没有读熟课文之前可能发现不了。所以我就降低难度,直接映示“我舍不得这两棵树”的那句话,让学生自由读,其一,学生自然能够抓住关键词“舍不得”,体会宋庆龄和樟树之间的密切联系;其二,指名读,感受那份特殊的情感。“这是怎样的两棵樟树呢?”顺理成章,学生就能找到文中重点描写樟树的段落。在学生精读之前,我又提出了问题:“找出最能反映樟树外形特点的词。”学生的思维火花被点燃了,待充分朗读后,学生回答就很精彩,但也出乎意料:“粗壮。”还没等我反应过来,“稠密”也说出了口。看到一只只高高举起的小手,我欲言又止。紧接着,有人说“四季常青”,也有人回答“蓬蓬勃勃”。语言是思维的外壳,不难发现,学生的思维在碰撞。如果我不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那么,精彩的发言只能是昙花一现,学生的思维也会浅尝辄止。于是,我追问道:“你为什么就认定自己的答案合理,能具体谈谈吗?”这样,学生一定会潜心会文,继续思考。在他们充分交流的基础上,我继续追问:“现在,你们觉得哪个词更合适?”不言而喻“蓬蓬勃勃”这个词更具有概括性,我预设的答案也就出来了。虽然花了较长的时间,但这个过程是妙不可言的。为了表达樟树“蓬蓬勃勃”的特点,作者是抓住樟树的哪些方面,又是如何展开叙述的?其实刚才在回答问题时,我们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但那是凌乱的,就让我们按照一定的顺序,再次走进课文,把自己的那份理解和感受通过朗读展现出来。这样,学生就从刚才支离破碎的回答中走出来,更好地从整体上去把握、感悟文本。
  二、 追问,让隐性的思维变得开阔
  追问是一种课堂教学手段,它能反映教师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机智。在教学“樟树四季常青,无论是夏天还是冬天,它们总是那么蓬蓬勃勃。”这句中的重点词语“四季常青”时,我先让学生联系上下文说说,本来我预设的答案是引出下文“无论是夏天还是冬天,它们总是那么蓬蓬勃勃。”可是,有一位学生说:“樟树春天、夏天、秋天、冬天都是青色的。”“对呀,但是这里作者只说夏天和冬天,为什么呢?”我急中生智。在我的追问下,学生们纷纷举手:“因为夏天和冬天气候恶劣,如果在恶劣的季节里,樟树还能保持青色,足以说明它‘蓬蓬勃勃’的特点。”“这样抓住关键处进行具体的叙述,可以让樟树的特点更加鲜明。”“是的。如果作者这样表述:‘樟树四季常青,无论是春天、夏天、秋天、冬天,它总是那么蓬蓬勃勃。’这样就会显得很啰嗦、无趣。”在学生“头脑风暴”的回答下,我感到特别的欣喜。于是,我趁热打铁:“在你们的习作中,这样的情况是不是很多呢?为了完成习作,七拼八凑,满足于凑足字数。”大部分学生点头、害羞,也有平时写得的确好的同学,注视着我直摇头,我就把这个机会让给他们。你们说说怎样才能写好习作呢?“表达的意思要清楚,语言要简洁,把不能够体现中心的碎语杂言全部删去。”在我的示意下,学生才从入神的状态中反应过来,教室里立刻掌声四起。
  三、 追问,让灵动的思维变得精彩
  追问,作为一种语文教学的方式,如果运用恰当,将会使课堂教学异彩纷呈,精彩无限。我在教学中,引领学生学习宋庆龄舍不得那两棵樟树,除了因为樟树的外形蓬蓬勃勃,还因为樟树的另一个内在特点。教学这一自然段时,我采用便于思索的默读方式让学生自主学习。在学生找出答案时,我没有就此罢休,而是继续追问:“如果去掉其他内容,只留下文章叙述樟树特点的两句话,行吗?文章这样不就简洁了?意思也明了?”引领学生向青草更青处漫溯,去寻找思维深处的精彩。这时,有个学生似懂非懂地回答:“不行,因为这一自然段的前面几句话写的是石榴树,有对比的作用。”显然学生是动脑筋了,可是明显认识不足。于是,我顺势而导:“就是因为有了对比?”这时又有学生回答:“通过和石榴树的对比,更能突出樟树内在的拒虫特点,所以不能去掉描写石榴树的内容。”陆陆续续的又有学生回答:“樟树的香气能够永久保持。到底久到什么程度,作者细致地作了描写,樟树香气持久的特点也就具体可感了,这不是多余的,所以也不能去掉。”在上述的课堂中,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得以体现,学生明白了我们要根据课文的具体内容、表达的中心,才能推断哪些内容要具体,哪些内容宜简洁。
  在课文行将结束时,我问:“人们为什么总爱在宋庆龄故居的两棵樟树前留影纪念?”围绕这一教学难点,学生自然能够想到为了纪念宋庆龄。可是“借物喻人”这一表现手法,也是课文教学的一个重点。如何施教,才能使四年级的学生达成目标?我搜集了宋庆龄生平的相关资料,再引导学生联系樟树的特点,找出宋庆龄与樟树之间的相似点,从而让学生明白物与人之间的联系,学生对“借物喻人”这一独特的写法也就心领神会了。在此基础上,我小结:写樟树,就是写宋庆龄;赞美樟树,就是赞美宋庆龄。所以,我们也可以借助这样的写法,去间接地写某一个人。至此,学生写作的热情也会被自己独特的发现而激发。
  如果我们能在课堂教学实践中,不断完善追问艺术,定能引领学生更深入地体会文本,促进思维的发展,使课堂教学充满生机,妙趣无穷。
  (作者单位:盐城市滨海县现代农业产业园区中心小学)
其他文献
一、 漫谈大海,链接生本,拓展思维广博性  阅读教学所依凭的“例子”,是作者生活、情感的真实物化,教师应该具备这样一种本领:能打通生活与“例子”的通道,为学生创设一个思维能自由驰骋于天地间的最佳教学环境。怎么打通彼此通道呢?笔者认为,寻找“相似点”“趣味点”是有效的策略。针对《海底世界》这篇常识性说明文的内容特点,找到文本例子中,能够激发学生共鸣的“大海的景象”这个“相似点”和“趣味点”,是不错的
期刊
一、 趣味复习,对比呈现主要内容  师: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两个好朋友,一个是——(生:蚂蚁),一个是——(生:蝈蝈)(板贴蚂蚁和蝈蝈图)。  师:是的,它们又来啦!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20课。(生齐读课题)  师:上节课,我们还认识了5个生字。看,它们藏在小蚂蚁搬的粮食里哪!  (认读生字:汗、由、冬、呼、洞)  师:字音读得真准,怎么把这五个字用到下面这段话里呢?拿出学习单,试一试!  (生完成
期刊
拟人是小学语文课本中一种常见的修辞手法,到了中高年级,教材中也出现了让学生改写、仿写、拟人的教学要求。然而,有些学生的改写、仿写的句子差强人意,老话常谈,缺乏新意,甚至有学生到了高年级还找不着门道,频频出错。深究起来,与课堂拟人修辞教学不到位是相关的。  循着苏教版教材编排的序列,笔者发现拟人修辞的教学在不同年级应有不同侧重。  一、 低年级重在认识了解、广泛积累  准确地说,苏教版教材中第一次明
期刊
苏教版六下《夹竹桃》是“学界泰斗”季羡林先生的作品。教学该文,引导学生理解作者为什么喜爱夹竹桃,他是如何把自己喜爱之情表达出来的是教学重点,也是难点。为了有效突破教学难点,我以作者的“情感”为切入口,循“情”而导,牵动全篇,加深了学生对文本的感悟。  一、 抓住首尾,把握“情感流向”  作者对夹竹桃的情感在文本的开头和结尾都有很直白的流露:“夹竹桃不是名贵的花,也不是最美丽的花,但是对我说来,它却
期刊
认错  爸爸要我跟着他,  妈妈说离不开我,  可是他们两个却要分开,  不愿一起生活。  为什么,为什么?  他们不能像我和同桌,  吵了架互相认个错,  拉拉手重新讲和?  婚姻是家庭的前奏,家庭是孩子的摇篮。不和谐的家庭对孩子的影响是致命的。在成人看来,破裂的感情如同摔碎的镜子,没有办法修复;而在孩子眼中,父母吵架就像自己和同桌闹矛盾,为什么不能认个错、拉拉手、和好如初呢?  小的时候,我的
期刊
儿童阅读是学校一道靓丽的风景,是童年一份特殊的营养大餐,它丰富了儿童的阅历,促进了儿童精神与思想的成长。结合学校文化,融合教师智慧,设计适合于本校儿童的阅读课程,是促进儿童阅读健康、有效进行的重要保障。我们认为,“全息阅读”可以给儿童阅读提供360度的支持。为此,我们提出了“全息阅读”的校本阅读课程核心理念。我们所理解的“全息阅读”,旨在用全息的思维方式观照儿童阅读的全过程,通过打造“全时空”“全
期刊
面对一篇篇千差万别的课文,怎样才能让语文学习在课堂上真正发生?无疑应该考量三重要素:一是教者基于什么样的视角,是重文本诠释,还是重关键能力;是重教,还是重学;是重教师立场,还是重儿童本位。二是选择什么样的内容,是事无巨细,还是突出重点;是简单重复,还是举一反三。三是进行什么样的语文学习,是教师滔滔不绝地讲,还是学生扎扎实实地学;是机械式的一问一答,还是在独立面对、独自解决,呈现基础上的百家争鸣。其
期刊
一、 经典诵读要真读  经典诵读活动是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平台。经典诵读是学生学习祖国语言文字,更是打下中华文化底蕴的重要途径。诵读活动不应该只是个别教师的自觉自主行为,应该是全面铺开的教师群体的行为。  学校层面必须确立经典诵读去功利化的意识,纳入校园文化建设,营造书香校园的氛围。学校不以学生背诵篇目的多少来评价教师的付出,鼓励教师创新诵读形式,将诵读活动
期刊
语文源自生活,生活孕育语文。我始终觉得从生活中挖掘语文课程,会给学生以更鲜活、更丰富的文化滋养。教学中,我用“快乐小品”的形式,选取生活中的事例、课本中的内容、课外读物中的故事,创编成小品剧本,进行说演,贴近学生生活,开启快乐语文的航程……  一、 转变角色,剧本有形  刚开始,同学们不会编写剧本,采用我编剧本,学生们说演的办法。学生们看了我写的剧本就模仿写,对此,我进行了专题指导,选取对话描写笔
期刊
上好阅读课的关键是什么?回答是多元的,从不同的角度往往可以得出不同的结果。我觉得,真正上好一堂阅读课的关键是“对话”。对话在阅读教学中体现了尊重、平等的教育原则,应该是阅读教学的主旋律。那么,面对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超过“半壁江山”的乡镇小学,怎样让对话在阅读课堂中充满生机、让我们的阅读课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沃土呢?不妨从以下两个方面展开。  一、 开启多方对话大门  1. 与文本对话,展示学生的真我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