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两年前,由德国提出的“工业4.0”概念流通全球,一个高度灵活的个性化和数字化的智能制造模式悄然兴起。同样身为制造业大国的中国也在今年3月宣布,国务院审议通过《中国制造2025》战略规划,将通过三个十年行动纲领,力争在2045年左右成为工业强国。
这个具有战略性意义的重点规划,将会给中国、给上海带来多大的机会?一些先行先试的本土企业,正试图用他们的智慧开启中国“工业4.0”的想象之门。其中,来自上海市工商联会员企业的上海明匠智能系统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明匠智能”)带着他们的创新技术告诉我们是如何抓住机遇搭上“工业4.0”的高速列车。
去年底,明匠智能在某展会上展出了其自主研发的国内首套“工业4.0”流水线,引起广泛关注。该套流水线在无线射频技术、工业以太网、在线条码、二维码比对、影像识别、机器人应用等技术实现了突破。而采用该流水线生产制造的个性版路虎极光汽车,也在去年底正式下线。不少国外同行企业惊讶表示,没想到中国这么快就推出了自主研发的工业4.0设备,并且已经安装在跨国公司的生产流水线上。
将制造现场网络化、信息化、智能化的技术成功应用,也让明匠智能走在“工业4.0”的道路上有了更足的底气。今年,明匠智能在原有技术的基础上,推出基于JAVA系统的制造执行系统(MES),以及基于安卓系统的制造信息平台APP的开发成功,整个制造系统可以被网络从不同的维度连接起来。
举例说明,比如生产一个矿泉水瓶,需要瓶盖、瓶身和塑封三套机器,然后协调三套机器运作、如何运输物料都靠人工安排。如果问生产经理工厂一天生产了多少个瓶子,他需要问车间主任,主任再问班组长,然后工人再一个个数、抄表、统计。这样一来,信息传递过程不是实时的,还很可能失真,产品质量也没法监管。
明匠通过制造执行系统(MES),能顺利解决这些问题。它就像生产现场的一个领导,各种信息流和数据流通过功能模块有条不紊地分配、统计、分析,实现由“结果控制”转变为“过程控制”。而人工送料转变为系统自动叫料,提高生产效率,降低人工成本,实现小批次、多品种的柔性化生产线。此系统可在办公室进行平时的监控,监督参数变动范围。相关负责人介绍,人(每一个设备由谁操作、技能是几级)、机(设备的效力、使用年限)、料(生产原料、后勤补给)、法(生产工艺、流程)、环(包括温度、湿度等在内的环境因素),五大要素都实现信息化,“领导”全都心中有数,它可以实时动态调整订单,能算出设备何时需要更换,判断出设备产能的瓶颈出在哪一个环节。
在明匠智能的工厂车间内,各个机器人之间配合默契,有条不紊地开展工作,好像和人一样会自主沟通。而这也正是明匠智能又一个实现突破的技术难点,它将每一个信息孤岛,都形成互联,让每一台机器都能“聊天”。而破译聊天“密码”的设备就是明匠智能自主研发的数据采集板卡。它通过翻译、上传、下达三步完成整个操作。据悉,此技术通过一年多时间才得以攻克,光刷机试验就烧掉了几百台机器。目前,工信部正邀请明匠智能参与制定智能制造相关标准。
如今,随着《中国制造2025》战略规划的正式提出,其中一个重点就是除了转型升级之外,还有工业化、信息化“两化深度融合”。这也是工信部一直在致力推进的工作。基于此,明匠智能对于未来的战略规划也有了自己的考虑,将着重放在工业和互联网结合后带来的大数据。过去的企业强调通过机械化、自动化来满足大规模标准化生产,如今则要将消费数据和工业大数据对接,将生产与服务更紧密融合,走向“大规模智能化私人定制”。
据悉,目前明匠智能已开发出工业4.0智能制造服务平台,是以云计算为基础,综合运用大数据、物联网等下一代信息技术,面向汽车和化工领域的基础数据采集、传输、管理、大数据分析、工程服务和服务资源共享等环节需求,为各类企业提供专业软件和信息服务的公共服务平台。一个简单的表现形式是,所有工厂的生产情况、实时数据都在一个APP里能看到。将来,客户需求数据上传到工业云,经挖掘计算后,将制造任务分配给优势制造企业完成小批量柔性制造。该平台通过专家评审认可,获张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重点项目国家专项资金。
未来5年,消费者通过“智能制造服务平台”将定制化需求通过互联网,将订单直接发到工厂。这种全新的商业模式或许也将改变人们今后的消费习惯。
这个具有战略性意义的重点规划,将会给中国、给上海带来多大的机会?一些先行先试的本土企业,正试图用他们的智慧开启中国“工业4.0”的想象之门。其中,来自上海市工商联会员企业的上海明匠智能系统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明匠智能”)带着他们的创新技术告诉我们是如何抓住机遇搭上“工业4.0”的高速列车。
去年底,明匠智能在某展会上展出了其自主研发的国内首套“工业4.0”流水线,引起广泛关注。该套流水线在无线射频技术、工业以太网、在线条码、二维码比对、影像识别、机器人应用等技术实现了突破。而采用该流水线生产制造的个性版路虎极光汽车,也在去年底正式下线。不少国外同行企业惊讶表示,没想到中国这么快就推出了自主研发的工业4.0设备,并且已经安装在跨国公司的生产流水线上。
将制造现场网络化、信息化、智能化的技术成功应用,也让明匠智能走在“工业4.0”的道路上有了更足的底气。今年,明匠智能在原有技术的基础上,推出基于JAVA系统的制造执行系统(MES),以及基于安卓系统的制造信息平台APP的开发成功,整个制造系统可以被网络从不同的维度连接起来。
举例说明,比如生产一个矿泉水瓶,需要瓶盖、瓶身和塑封三套机器,然后协调三套机器运作、如何运输物料都靠人工安排。如果问生产经理工厂一天生产了多少个瓶子,他需要问车间主任,主任再问班组长,然后工人再一个个数、抄表、统计。这样一来,信息传递过程不是实时的,还很可能失真,产品质量也没法监管。
明匠通过制造执行系统(MES),能顺利解决这些问题。它就像生产现场的一个领导,各种信息流和数据流通过功能模块有条不紊地分配、统计、分析,实现由“结果控制”转变为“过程控制”。而人工送料转变为系统自动叫料,提高生产效率,降低人工成本,实现小批次、多品种的柔性化生产线。此系统可在办公室进行平时的监控,监督参数变动范围。相关负责人介绍,人(每一个设备由谁操作、技能是几级)、机(设备的效力、使用年限)、料(生产原料、后勤补给)、法(生产工艺、流程)、环(包括温度、湿度等在内的环境因素),五大要素都实现信息化,“领导”全都心中有数,它可以实时动态调整订单,能算出设备何时需要更换,判断出设备产能的瓶颈出在哪一个环节。
在明匠智能的工厂车间内,各个机器人之间配合默契,有条不紊地开展工作,好像和人一样会自主沟通。而这也正是明匠智能又一个实现突破的技术难点,它将每一个信息孤岛,都形成互联,让每一台机器都能“聊天”。而破译聊天“密码”的设备就是明匠智能自主研发的数据采集板卡。它通过翻译、上传、下达三步完成整个操作。据悉,此技术通过一年多时间才得以攻克,光刷机试验就烧掉了几百台机器。目前,工信部正邀请明匠智能参与制定智能制造相关标准。
如今,随着《中国制造2025》战略规划的正式提出,其中一个重点就是除了转型升级之外,还有工业化、信息化“两化深度融合”。这也是工信部一直在致力推进的工作。基于此,明匠智能对于未来的战略规划也有了自己的考虑,将着重放在工业和互联网结合后带来的大数据。过去的企业强调通过机械化、自动化来满足大规模标准化生产,如今则要将消费数据和工业大数据对接,将生产与服务更紧密融合,走向“大规模智能化私人定制”。
据悉,目前明匠智能已开发出工业4.0智能制造服务平台,是以云计算为基础,综合运用大数据、物联网等下一代信息技术,面向汽车和化工领域的基础数据采集、传输、管理、大数据分析、工程服务和服务资源共享等环节需求,为各类企业提供专业软件和信息服务的公共服务平台。一个简单的表现形式是,所有工厂的生产情况、实时数据都在一个APP里能看到。将来,客户需求数据上传到工业云,经挖掘计算后,将制造任务分配给优势制造企业完成小批量柔性制造。该平台通过专家评审认可,获张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重点项目国家专项资金。
未来5年,消费者通过“智能制造服务平台”将定制化需求通过互联网,将订单直接发到工厂。这种全新的商业模式或许也将改变人们今后的消费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