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母胎依恋(maternal-fetal。attachment,MFA)作为依恋关系的起源,是一种非常独特的生理、心理关系。优良的MFA关系可以为胎儿构建安全、良好的宫内生长发育环境,使孕母和胎儿在心理、生理方面得到极大满足,从而提高妊娠质量,对孕期及产前护理产生非常重要的评价、指导作用。我国对于该领域的研究起步较晚,因此该文主要从母胎依恋关系的相关影响因素、测评工具及应用领域进行简要介绍,以期为孕期及围生期护理提供应用依据。
1 相关概念
早在20世纪70年代,Kennell[1]等就在关于产前丧子产妇强烈悲痛情感体验的研究中提出,早在婴儿出生前母胎间独特的亲子关系就已开始建立。1981年Cranley2[2]将其定义为一种孕母孕期与腹中胎儿进行情感交流、互动程度的关系,由于其理论框架的构建主要基于依恋理论,被称为母胎依恋,又称为产前依恋或依附。母胎依恋不但体现在情感(爱与呵护)方面,也体现于认知、行为当中[3]。随着其理论研究的发展,Sandbrook[4]等认为母胎间压倒性的情感不是爱而是一种天生的、孕母对腹中胎儿保护的需求。亦有学者对其依恋框架提出质疑[3],认为母胎依恋的架构是多维度的、以照护系统为主导,强调关系中母亲的能动性(为胎儿提供照料与保护)。
2 产生途径
孕期母胎依恋关系的建立是一个不断发展的、渐进的过程,一般始于孕早期,在孕中期发展、,到孕晚期趋于稳定[5-6]。孕母和胎儿共同参与依恋关系的建立[7]:一方面孕母可以通过想像(孕早期)、自身形体改变、感受胎动、产前检查(如胎心音、B型超声,四维彩超等)等方式,体验体内胎儿的生命及生长,甚至感受腹中胎儿的情绪;另一方面随着胎儿各感觉器官的发育,逐渐感知母亲的声音、抚触等刺激,并从中体验到孕母情绪(如高兴、悲伤、恐惧)并能予以反馈(如胎动)。
3 相关影响因素
母胎依恋关系的影响因素直是近三十年研究的重点,主要可以归纳为人口学、怀孕相关和心理社会因素三大类。母胎依恋关系的影响因素是复杂、多维的,探讨其影响因素对于揭示其形成机制以及提出有效措施改善孕妇心理状态和胎儿健康具有重要意义[8]。
3.1人口学因素
从个体的角度,年龄越大的孕妇的母胎依恋关系水平越低[9]。一方面,孕妇年龄越大,胎儿患病以及流产难产的风险越高,导致孕妇过分担心胎儿的安危。另一方面,年龄较大的孕妇更难在怀孕和工作中权衡,她们需要投入较多的精力在职业发展上,因此较难对胎儿投入大量情感,当然,她们更担心伴侣对于自己的照顾不够周全[10]。除了自身年龄之外,孕妇的生产经历也决定了母胎依恋关系质量的高低[9-10]。没有生产经历的孕妇对胎儿表现出更多的幻想,更愿意与他人分享自已对于怀孕的感觉,并且,随着生产数量的增加,母亲胎儿的关系水平也逐渐下降[11]。原因在于首次生产的孕妇更为兴奋,也对胎儿有更多的期待和想象,同时,她们也享受着别人的关注。相反,有生产经历的孕妇对怀孕的关注度较低,她们的关注点更多地集中在工作地点和金融、经济和保险等领域。
3.2怀孕相关因素
计划怀孕的孕妇的母胎依恋关系更好[14],她们比意外怀孕的孕妇对胎儿表达出更多的情感寄托也更享受怀孕的过程。相反,意外怀孕的孕妇的母胎依恋关系较差,她们并不确定自己是否真正想要这个孩子,因而存在一定的恐慌,甚至对怀孕进行抵触。在怀孕的过程里,随着孕周的增加,母胎依恋关系的水平亦会逐渐上升,在怀孕的最后三个月达到最高[11],但也有少数孕妇的母胎依恋关系水平上升幅度较低甚至不变[15]。母胎依恋关系水平逐漸上升的主要原因可能是孕妇逐渐意识到胎儿作为一个新生命的存在并给予关注。对于具有难产或流产经历的孕妇则需要进行特别探讨。学者发现[14]上次流产所处的怀孕阶段可以显著预测再次怀孕时的母胎依恋关系,流产的阶段越晚,孕妇经历的悲伤情绪就越多,对再次怀孕的胎儿就越难建立起较好的母胎依恋关系。流产和难产经历之所以会产生这种影响,是因为这种经历会减少孕妇再次怀孕的信心她们会通过产生一系列消极情绪来减少对胎儿的关注度。避免回忆起过去的负面经历从而阻碍对胎儿产生情感依附[16]。
3.3心理社会因素
一些研究者认为人格特点会影响孕妇对于怀孕事件以及胎儿的反应,具有不同人格特质的孕妇对于胎儿建立的关系质量。研究者发现[17]在孕晚期有高分离性特质和高矛盾性特质人格的孕妇与胎儿的关系更差,那些喜欢与人际交往保持距离和积极消极情感并存的孕妇相对难以对胎儿投入有关保护和爱的情感,证明二者关联的另一个有力的证据就是人格障碍亦与母胎依恋关系有关。孕妇的心理健康与母胎依恋关系呈正相关[18]。如自尊可以正向预测母胎依恋关系[19],即对自己有更高认同感的孕妇會对胎儿投入更多的情感。相反处于压抑心境焦虑和抑郁的母亲胎儿的关系水平较低[20],这些负面情绪会影响孕妇对于怀孕的反应,增加内心矛盾她们也会在与伴侣的关系中有很强的控制欲,并较少参与到与胎儿的互动中。类似地,心理障碍会阻碍母胎依恋关系的发展。有研究发现[21]具有精神分裂症临床表现的孕妇比正常孕妇表现出更低的母胎依恋关系水平,因此孕妇通过训练对自己情绪状态的表达可以促进与胎儿关系质量的提高。
最后,家庭社会的支持也决定着母胎依恋关系的好坏。来自伴侣、父母以及其他家人的支持[10,23-24]均会提高母胎依恋关系的质量,处在这样种凝聚力强,成员互动多,观点也更为致的社会网络中更有利于孕妇与胎儿建立情感联结[25]。因此,塑造一个积极温暖的家庭环境,并加强各家庭成员对于孕妇的支持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4展望
母胎依恋关系是国外近三十年的热门话题,但我国对其研究起步较晚,尚处于起步阶段,但其已经得到了学者的关注,母胎依恋关系理论对于促进母婴健康具有十分重要的实践意义。随着我国“二孩政策”的全面开放,我国独生子女的国情进行转变过渡,这就为我国医护人员如何有效地引进、完善国外相关领域的应用经验,以帮助孕期妇女顺利圆满完成孕育过程、迎接健康新生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值得加以研究。
参考文献
[1]Kennell J H , Slyter H , , Klaus M H . The mourning response of parents to the death of a newborn infant[J]. N Engl J Med, 1970, 283(7):344-349.
[2]CRANLEY, Mecca S . Development of a Tool for the Measurement of Maternal Attachment During Pregnancy[J]. Nursing Research, 1981, 30(5):281-284.
1 相关概念
早在20世纪70年代,Kennell[1]等就在关于产前丧子产妇强烈悲痛情感体验的研究中提出,早在婴儿出生前母胎间独特的亲子关系就已开始建立。1981年Cranley2[2]将其定义为一种孕母孕期与腹中胎儿进行情感交流、互动程度的关系,由于其理论框架的构建主要基于依恋理论,被称为母胎依恋,又称为产前依恋或依附。母胎依恋不但体现在情感(爱与呵护)方面,也体现于认知、行为当中[3]。随着其理论研究的发展,Sandbrook[4]等认为母胎间压倒性的情感不是爱而是一种天生的、孕母对腹中胎儿保护的需求。亦有学者对其依恋框架提出质疑[3],认为母胎依恋的架构是多维度的、以照护系统为主导,强调关系中母亲的能动性(为胎儿提供照料与保护)。
2 产生途径
孕期母胎依恋关系的建立是一个不断发展的、渐进的过程,一般始于孕早期,在孕中期发展、,到孕晚期趋于稳定[5-6]。孕母和胎儿共同参与依恋关系的建立[7]:一方面孕母可以通过想像(孕早期)、自身形体改变、感受胎动、产前检查(如胎心音、B型超声,四维彩超等)等方式,体验体内胎儿的生命及生长,甚至感受腹中胎儿的情绪;另一方面随着胎儿各感觉器官的发育,逐渐感知母亲的声音、抚触等刺激,并从中体验到孕母情绪(如高兴、悲伤、恐惧)并能予以反馈(如胎动)。
3 相关影响因素
母胎依恋关系的影响因素直是近三十年研究的重点,主要可以归纳为人口学、怀孕相关和心理社会因素三大类。母胎依恋关系的影响因素是复杂、多维的,探讨其影响因素对于揭示其形成机制以及提出有效措施改善孕妇心理状态和胎儿健康具有重要意义[8]。
3.1人口学因素
从个体的角度,年龄越大的孕妇的母胎依恋关系水平越低[9]。一方面,孕妇年龄越大,胎儿患病以及流产难产的风险越高,导致孕妇过分担心胎儿的安危。另一方面,年龄较大的孕妇更难在怀孕和工作中权衡,她们需要投入较多的精力在职业发展上,因此较难对胎儿投入大量情感,当然,她们更担心伴侣对于自己的照顾不够周全[10]。除了自身年龄之外,孕妇的生产经历也决定了母胎依恋关系质量的高低[9-10]。没有生产经历的孕妇对胎儿表现出更多的幻想,更愿意与他人分享自已对于怀孕的感觉,并且,随着生产数量的增加,母亲胎儿的关系水平也逐渐下降[11]。原因在于首次生产的孕妇更为兴奋,也对胎儿有更多的期待和想象,同时,她们也享受着别人的关注。相反,有生产经历的孕妇对怀孕的关注度较低,她们的关注点更多地集中在工作地点和金融、经济和保险等领域。
3.2怀孕相关因素
计划怀孕的孕妇的母胎依恋关系更好[14],她们比意外怀孕的孕妇对胎儿表达出更多的情感寄托也更享受怀孕的过程。相反,意外怀孕的孕妇的母胎依恋关系较差,她们并不确定自己是否真正想要这个孩子,因而存在一定的恐慌,甚至对怀孕进行抵触。在怀孕的过程里,随着孕周的增加,母胎依恋关系的水平亦会逐渐上升,在怀孕的最后三个月达到最高[11],但也有少数孕妇的母胎依恋关系水平上升幅度较低甚至不变[15]。母胎依恋关系水平逐漸上升的主要原因可能是孕妇逐渐意识到胎儿作为一个新生命的存在并给予关注。对于具有难产或流产经历的孕妇则需要进行特别探讨。学者发现[14]上次流产所处的怀孕阶段可以显著预测再次怀孕时的母胎依恋关系,流产的阶段越晚,孕妇经历的悲伤情绪就越多,对再次怀孕的胎儿就越难建立起较好的母胎依恋关系。流产和难产经历之所以会产生这种影响,是因为这种经历会减少孕妇再次怀孕的信心她们会通过产生一系列消极情绪来减少对胎儿的关注度。避免回忆起过去的负面经历从而阻碍对胎儿产生情感依附[16]。
3.3心理社会因素
一些研究者认为人格特点会影响孕妇对于怀孕事件以及胎儿的反应,具有不同人格特质的孕妇对于胎儿建立的关系质量。研究者发现[17]在孕晚期有高分离性特质和高矛盾性特质人格的孕妇与胎儿的关系更差,那些喜欢与人际交往保持距离和积极消极情感并存的孕妇相对难以对胎儿投入有关保护和爱的情感,证明二者关联的另一个有力的证据就是人格障碍亦与母胎依恋关系有关。孕妇的心理健康与母胎依恋关系呈正相关[18]。如自尊可以正向预测母胎依恋关系[19],即对自己有更高认同感的孕妇會对胎儿投入更多的情感。相反处于压抑心境焦虑和抑郁的母亲胎儿的关系水平较低[20],这些负面情绪会影响孕妇对于怀孕的反应,增加内心矛盾她们也会在与伴侣的关系中有很强的控制欲,并较少参与到与胎儿的互动中。类似地,心理障碍会阻碍母胎依恋关系的发展。有研究发现[21]具有精神分裂症临床表现的孕妇比正常孕妇表现出更低的母胎依恋关系水平,因此孕妇通过训练对自己情绪状态的表达可以促进与胎儿关系质量的提高。
最后,家庭社会的支持也决定着母胎依恋关系的好坏。来自伴侣、父母以及其他家人的支持[10,23-24]均会提高母胎依恋关系的质量,处在这样种凝聚力强,成员互动多,观点也更为致的社会网络中更有利于孕妇与胎儿建立情感联结[25]。因此,塑造一个积极温暖的家庭环境,并加强各家庭成员对于孕妇的支持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4展望
母胎依恋关系是国外近三十年的热门话题,但我国对其研究起步较晚,尚处于起步阶段,但其已经得到了学者的关注,母胎依恋关系理论对于促进母婴健康具有十分重要的实践意义。随着我国“二孩政策”的全面开放,我国独生子女的国情进行转变过渡,这就为我国医护人员如何有效地引进、完善国外相关领域的应用经验,以帮助孕期妇女顺利圆满完成孕育过程、迎接健康新生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值得加以研究。
参考文献
[1]Kennell J H , Slyter H , , Klaus M H . The mourning response of parents to the death of a newborn infant[J]. N Engl J Med, 1970, 283(7):344-349.
[2]CRANLEY, Mecca S . Development of a Tool for the Measurement of Maternal Attachment During Pregnancy[J]. Nursing Research, 1981, 30(5):281-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