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的 观察比较切开挂线术与切开引流术治疗肛周脓肿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83例肛周脓肿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挂线组42例,行肛周脓肿切开挂线术;引流组41例,行肛周脓肿切开引流术。两组患者均通过复诊和电话随访1年。结果 术后脓肿复发率,挂线组和引流组分别是2.38%(1/42)、17.07%(7/41);术后肛瘘发生率,挂线组和引流组分别是4.76%(2/42)、36.59%(15/41)。结论 治疗肛周脓肿,切开挂线术的远期疗效要比单纯切开引流术的远期疗效好,显著降低了术后脓肿复发率和肛瘘发生率。
【关键词】 肛周脓肿; 挂线术; 引流术; 肛瘘
肛周脓肿是常见的肛管直肠疾病,脓肿破溃或切开引流后常形成肛瘘。脓肿是肛管直肠周围炎症的急性期表现,而肛瘘则为其慢性期表现[1]。肛周脓肿一般需分两次手术治疗,先行脓肿切开引流术,术后多形成肛瘘,再行肛瘘手术。笔者对2009年1月~2010年6月来本院诊治的83例肛周脓肿患者采用手术治疗,41例采用传统的切开引流术,42例采用切开挂线术,后者疗效更为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对笔者所在科2009年1月~2010年6月诊治的83例肛周脓肿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引流组41例,男26例,女15例,年龄21~52岁,平均32岁;挂线组42例,男29例,女13例,年龄20~51岁,平均33岁。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诊断标准 主要表现为肛周局部红肿、疼痛,指诊触痛甚至有波动感,B超显示肛周脓肿形成。
1.3 排除标准 本研究的肛周脓肿患者不合并有Crohn病、溃疡性结肠炎、骶尾骨骨髓炎、结核、直肠肿瘤等肛肠疾病。患者均无糖尿病史。
1.4 治疗方法 患者采用静脉麻醉加局部麻醉,取截石位,会阴部用碘伏消毒。(1)挂线组:食指探入肛内,了解脓肿的部位及范围,尤其注意肛内是否扪及小凹硬结(内口)。半圆肛窥下观察肛隐窝处有无红肿、凹陷硬结、溢脓,以判断内口。于脓肿波动明显处行放射状切口(低位脓肿)或弧形切口(高位脓肿),长度根据脓肿的直径大小决定,切开皮肤及皮下组织,用食指探查脓腔并分离脓腔间隔,充分排脓后依次用双氧水、碘伏、生理盐水冲洗脓腔。左手食指探入肛内做引导,右手持末端绑一橡皮条的银探针,沿切口基底向肛内方向探查,寻找内口,在已破溃内口或脓腔最薄处穿出银探针,经肛内拉出探针,让橡皮条两端合拢后牵拉,在切口处用7号丝线结扎橡皮条挂线。创口填碘伏纱布包扎。术后予司帕沙星和灭滴灵,口服1周,并每天换药至创面愈合。(2)引流组:于脓肿波动明显处行放射状切口(低位脓肿)或弧形切口(高位脓肿),长度根据脓肿的直径大小决定,切开皮肤及皮下组织,用食指探查脓腔并分离脓腔间隔,充分排脓后依次用双氧水、碘伏、生理盐水冲洗脓腔,创口填碘伏纱布引流并包扎。术后给予司帕沙星和灭滴灵,口服1周,并每天换药至创面愈合。
1.5 观察指标 通过复诊和电话随访观察患者是否复发肛周脓肿,术后是否形成肛瘘。
1.6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11.0软件统计分析对数据进行处理,计数资料比较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两组患者通过复诊和电话随访1年,挂线组有1例患者复发脓肿,2例患者形成肛瘘;引流组有7例患者复发脓肿,15例患者形成肛瘘。挂线组患者脓肿复发率及肛瘘形成率均明显低于引流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复诊结果比较[n,n(%)]
3 讨论
肛周脓肿是一种常见的肛门直肠疾病,主要由肛腺感染蔓延所致,起病急,发展迅速,一旦确诊应尽早手术治疗[1]。肛周脓肿是肛管直肠周围炎症的急性期表现,而肛瘘则为其慢性期表现,对于肛周脓肿的治疗,常采用先行切开引流排脓,待2~3个月后肛瘘形成,再次手术作肛瘘切除或挂线治疗。行单纯脓肿切开引流术治疗肛周脓肿,术式简单,能解除患者的一时之痛,但因术后复发脓肿和后遗肛瘘的比例较高,医学界逐渐开始研究和探讨一次性根治肛周脓肿的方法[2]。本研究采用切开挂线术治疗肛周脓肿,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治疗效果。其治疗机制是:(1)通过切开脓肿处皮肤充分引流脓液,快速改善症状。(2)通过挂线慢性切开、引流,不会导致炎症扩散,有利于肉芽组织从基底部生长。(3)由于内口切开疤痕愈合,1期消除了原发感染灶,减少了形成肛瘘的几率。能否准确找到肛周脓肿的原发病灶(内口)及处理内口是预防肛周脓肿术后形成肛瘘的关键[3]。齿状线上的肛隐窝是肛门直肠感染的发源地[4],所以要在齿状线上的肛隐窝处查找内口。正确寻找内口的方法有以下几种:(1)肛内触诊。在内口所在的齿状线上,往往可触及小硬结或凹陷,或压痛明显。(2)半圆肛窥检查。对内口已破溃,肛内溢脓的患者,可用半圆肛窥查找原发感染内口。(3)探针检查。对内口未破溃患者,肛窥下发现红肿深大的肛窦,可用探针探查确定内口,若探针不能探通,可在肛周脓肿切开引流后,以食指探入脓腔,探针沿食指尖最薄弱处肛窦穿出。(4)根据寻找肛瘘内口的方法(Goodsall规律)去寻找确定内口。脓肿病灶在肛门横线前方,其内口常在直对切口的肛窦上,脓肿病灶在肛门横线后方,其内口常在肛管后正中线肛窦上[5]。
引流切口必须够大,原则上和脓肿直径等长,这样既能使切口引流通畅,利于创面愈合,又能充分暴露术野,便于探查发现内口。术后换药也应重视,换药可以清洁切口,保持引流通畅,同时换药可以防止切口黏连,避免桥形愈合,有利于防止瘘管形成。
根据本研究结果,笔者认为切开挂线术比单纯切开引流术优越,明显减少了后遗肛瘘的发生,减少了患者二次手术的痛苦和经济负担,因此笔者推荐切开挂线术为肛周脓肿的首选术式。
参 考 文 献
[1] 吴在德,吴肇汉.外科学.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501-502.
[2] 杨向东,曹吉勋.一期手术根治肛周脓肿的经验.中国肛肠病杂志,2004,24(8):20.
[3] 高瑞忠,许长年.一期根治术治疗肛周脓肿的临床对照研究.山西医科大学学报,2006,37(3):290-292.
[4] De Lorenzi D.Anorectal abscess and fistula.Ther Umsch,1997,54(4):197-201.
[5] 张东明.大肠肛门局部解剖与手术学.第3版.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131.
【关键词】 肛周脓肿; 挂线术; 引流术; 肛瘘
肛周脓肿是常见的肛管直肠疾病,脓肿破溃或切开引流后常形成肛瘘。脓肿是肛管直肠周围炎症的急性期表现,而肛瘘则为其慢性期表现[1]。肛周脓肿一般需分两次手术治疗,先行脓肿切开引流术,术后多形成肛瘘,再行肛瘘手术。笔者对2009年1月~2010年6月来本院诊治的83例肛周脓肿患者采用手术治疗,41例采用传统的切开引流术,42例采用切开挂线术,后者疗效更为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对笔者所在科2009年1月~2010年6月诊治的83例肛周脓肿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引流组41例,男26例,女15例,年龄21~52岁,平均32岁;挂线组42例,男29例,女13例,年龄20~51岁,平均33岁。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诊断标准 主要表现为肛周局部红肿、疼痛,指诊触痛甚至有波动感,B超显示肛周脓肿形成。
1.3 排除标准 本研究的肛周脓肿患者不合并有Crohn病、溃疡性结肠炎、骶尾骨骨髓炎、结核、直肠肿瘤等肛肠疾病。患者均无糖尿病史。
1.4 治疗方法 患者采用静脉麻醉加局部麻醉,取截石位,会阴部用碘伏消毒。(1)挂线组:食指探入肛内,了解脓肿的部位及范围,尤其注意肛内是否扪及小凹硬结(内口)。半圆肛窥下观察肛隐窝处有无红肿、凹陷硬结、溢脓,以判断内口。于脓肿波动明显处行放射状切口(低位脓肿)或弧形切口(高位脓肿),长度根据脓肿的直径大小决定,切开皮肤及皮下组织,用食指探查脓腔并分离脓腔间隔,充分排脓后依次用双氧水、碘伏、生理盐水冲洗脓腔。左手食指探入肛内做引导,右手持末端绑一橡皮条的银探针,沿切口基底向肛内方向探查,寻找内口,在已破溃内口或脓腔最薄处穿出银探针,经肛内拉出探针,让橡皮条两端合拢后牵拉,在切口处用7号丝线结扎橡皮条挂线。创口填碘伏纱布包扎。术后予司帕沙星和灭滴灵,口服1周,并每天换药至创面愈合。(2)引流组:于脓肿波动明显处行放射状切口(低位脓肿)或弧形切口(高位脓肿),长度根据脓肿的直径大小决定,切开皮肤及皮下组织,用食指探查脓腔并分离脓腔间隔,充分排脓后依次用双氧水、碘伏、生理盐水冲洗脓腔,创口填碘伏纱布引流并包扎。术后给予司帕沙星和灭滴灵,口服1周,并每天换药至创面愈合。
1.5 观察指标 通过复诊和电话随访观察患者是否复发肛周脓肿,术后是否形成肛瘘。
1.6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11.0软件统计分析对数据进行处理,计数资料比较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两组患者通过复诊和电话随访1年,挂线组有1例患者复发脓肿,2例患者形成肛瘘;引流组有7例患者复发脓肿,15例患者形成肛瘘。挂线组患者脓肿复发率及肛瘘形成率均明显低于引流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复诊结果比较[n,n(%)]
3 讨论
肛周脓肿是一种常见的肛门直肠疾病,主要由肛腺感染蔓延所致,起病急,发展迅速,一旦确诊应尽早手术治疗[1]。肛周脓肿是肛管直肠周围炎症的急性期表现,而肛瘘则为其慢性期表现,对于肛周脓肿的治疗,常采用先行切开引流排脓,待2~3个月后肛瘘形成,再次手术作肛瘘切除或挂线治疗。行单纯脓肿切开引流术治疗肛周脓肿,术式简单,能解除患者的一时之痛,但因术后复发脓肿和后遗肛瘘的比例较高,医学界逐渐开始研究和探讨一次性根治肛周脓肿的方法[2]。本研究采用切开挂线术治疗肛周脓肿,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治疗效果。其治疗机制是:(1)通过切开脓肿处皮肤充分引流脓液,快速改善症状。(2)通过挂线慢性切开、引流,不会导致炎症扩散,有利于肉芽组织从基底部生长。(3)由于内口切开疤痕愈合,1期消除了原发感染灶,减少了形成肛瘘的几率。能否准确找到肛周脓肿的原发病灶(内口)及处理内口是预防肛周脓肿术后形成肛瘘的关键[3]。齿状线上的肛隐窝是肛门直肠感染的发源地[4],所以要在齿状线上的肛隐窝处查找内口。正确寻找内口的方法有以下几种:(1)肛内触诊。在内口所在的齿状线上,往往可触及小硬结或凹陷,或压痛明显。(2)半圆肛窥检查。对内口已破溃,肛内溢脓的患者,可用半圆肛窥查找原发感染内口。(3)探针检查。对内口未破溃患者,肛窥下发现红肿深大的肛窦,可用探针探查确定内口,若探针不能探通,可在肛周脓肿切开引流后,以食指探入脓腔,探针沿食指尖最薄弱处肛窦穿出。(4)根据寻找肛瘘内口的方法(Goodsall规律)去寻找确定内口。脓肿病灶在肛门横线前方,其内口常在直对切口的肛窦上,脓肿病灶在肛门横线后方,其内口常在肛管后正中线肛窦上[5]。
引流切口必须够大,原则上和脓肿直径等长,这样既能使切口引流通畅,利于创面愈合,又能充分暴露术野,便于探查发现内口。术后换药也应重视,换药可以清洁切口,保持引流通畅,同时换药可以防止切口黏连,避免桥形愈合,有利于防止瘘管形成。
根据本研究结果,笔者认为切开挂线术比单纯切开引流术优越,明显减少了后遗肛瘘的发生,减少了患者二次手术的痛苦和经济负担,因此笔者推荐切开挂线术为肛周脓肿的首选术式。
参 考 文 献
[1] 吴在德,吴肇汉.外科学.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501-502.
[2] 杨向东,曹吉勋.一期手术根治肛周脓肿的经验.中国肛肠病杂志,2004,24(8):20.
[3] 高瑞忠,许长年.一期根治术治疗肛周脓肿的临床对照研究.山西医科大学学报,2006,37(3):290-292.
[4] De Lorenzi D.Anorectal abscess and fistula.Ther Umsch,1997,54(4):197-201.
[5] 张东明.大肠肛门局部解剖与手术学.第3版.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