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周燕珉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
1978年考入清华大学建筑系,曾在日本学习和工作七年。长期致力于住宅精细化和标准化设计研究,老年人、残疾人居住建筑设计研究。参与完成多项国家住宅及老年建筑规范标准的编制和评审工作,承担多项国家及政府相关科研课题研究工作,主持设计、研发、咨询住宅类及养老类地产项目数十余项。
远洋山水是北京城西四环外的一个现代化高层居住小区。你一定想象不到,在这样一个高楼林立的居住小区里,居然隐藏着一个古朴而安静的四合院,而它的功能竟然是一个养老照料中心(图1)。
养老照料中心的原址为一处明代的四合院(崇兴庵),当地居民称之为“小庙”。在中精众和公司的倾力投入和悉心经营下,这个曾经杂草丛生的破败小院经历了翻修和改建,如今重获新生,成为了一处环境优美、设施齐全、服务于附近居民的养老照料中心(图2、图3)。
中心试营业半年以来,逐渐受到了周边老人的关注和认可,“小庙”里的生活也愈发热闹和丰富起来。下面,小编就带着大家走进这个“四合院里的老年之家”。
中精众和公司希望以这个项目作为试点,探索出一种社区养老设施连锁复制的模式。目前,该中心主要提供的服务包括日间照料、康复护理、书画茶艺、精神慰藉、文娱活动、老年餐桌等。服务由经过专业培训的大学生提供,专业性较高。
一、设施概况
二、周边环境
养老照料中心位于小区的中心绿地上,场地四周树木较多,东北侧有小溪环绕,景观条件优越。中心设有独立院墙,与周边居民楼有绿化和小区道路分隔。主入口朝西,临近小区主干道和北侧的小区入口,在南侧的院墙设有后勤(厨房)辅助入口(图4、图5)。
三、平面布局及特色室内空间
改造过程中,对原有四合院建筑尽可能多地进行了原状保留与原貌修复。为了满足使用功能的要求,在原第二进院落的位置植入了一个钢构玻璃盒子,加建后作为多功能餐厅使用,其他用房均围绕这个新的“核心”展开(图6、图7)。下面就一些特色室内空间进行介绍:
1.多功能餐厅
多功能餐厅位于整个建筑的核心位置,是整个养老照料中心中使用频率最高的空间。这里平时用作老年大学的教学活动场所(图8)和老年饭桌的餐厅(图9),过年过节时这里还可以举办百人的大型活动。
多功能餐厅内,空调、灯具和绿植以吊挂的方式固定在屋面的钢构上,并用不锈钢圆环统一装饰。屋顶设有电动的遮光百葉(图10),与侧墙的手动遮光卷轴一起,更好地起到了调节室内光线与温度的作用。此外,在多功能餐厅的北侧地面上设有活动式升降舞台,供举办大型活动时使用。
2.图书阅览室
图书阅览室位于第一进院落南厢房的位置。除通往建筑内部的门外,图书阅览室还在朝向庭院的一侧设有直接的安全出口,电动推拉门在紧急的情况下可变为手动开启模式(图11)。另一侧的墙面设有玻璃夹层,并在顶部布置射灯照明,可用于悬挂展示老人的书画作品(图12)。在功能上,这个房间除用作图书阅览室外,还可兼作网络教室和会议室。
3.影音室
影音室位于整个院落中轴线尽端“正房”的位置。墙面采用凸出的彩色木条进行装饰和隔音处理,以尽可能减少对附近居民楼的干扰(图13)。屋顶采用半透明金属网装饰,可透出原屋顶梁架及檩条的优美轮廓。影音室前侧的舞台高度略高而进深略小(约350×800mm),在做舞台使用时可能会有些不便。
4.禅茶室
禅茶室位于接待门厅北侧的办公区附近。房间面积不大,室内为白色简约风格,采用小巧的家具、暖木色的背景墙进行装饰,给人以温馨、宁静的空间感受(图14)。
5.养老照料室
整个中心设有三间养老照料室,均为多人间。第一间位于第一进院落北厢房位置,此间还兼做康复室(图15),另外两间分别位于多功能餐厅的南北两侧,其中北侧的为护理型居室,南侧的为日间照料型居室(图16)。墙面采用竖向木条隔音墙体,顶部设金属框架可悬挂软质布帘进行分隔。
四、运营情况
目前养老照料中心试营业已有半年左右,注册会员已达80多人。会员以本小区的老人为主,住得最远的老人来自万寿路社区,有公交车直达,车程约半小时。老年大学基本每天都有活动,活动通知以微信的形式发布(图17)。课程的指导老师由志愿者担任,目前每天约有20人左右参加老年大学的课程。
餐饮方面,老年饭桌每周都会更新一次餐谱,餐饮的收费是午餐30元,晚餐20元。另外,中心考虑到不少老人需要帮忙看护家中的幼儿,特意为他们设置了亲子套餐。在参观当天,我们也品尝了这里的老人餐,真是不能再棒了(图18)。
结语
这样一个“藏身”于现代化居住社区里的四合院式养老照料中心令人感到既惊喜而又弥足珍贵。相比钢筋水泥高层居民楼里封闭而单调的生活,老人们在潜意识里更喜欢在这种“接地气”的院落建筑中进行交流和活动。老房子经过翻修和改建后,现代化的养老设施与传统建筑承载的精神内涵得到了有机融合,不仅让明代古刹崇兴庵重获了新生,更让这里成为了一个名符其实的“四合院里的老人之家”。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
1978年考入清华大学建筑系,曾在日本学习和工作七年。长期致力于住宅精细化和标准化设计研究,老年人、残疾人居住建筑设计研究。参与完成多项国家住宅及老年建筑规范标准的编制和评审工作,承担多项国家及政府相关科研课题研究工作,主持设计、研发、咨询住宅类及养老类地产项目数十余项。
远洋山水是北京城西四环外的一个现代化高层居住小区。你一定想象不到,在这样一个高楼林立的居住小区里,居然隐藏着一个古朴而安静的四合院,而它的功能竟然是一个养老照料中心(图1)。
养老照料中心的原址为一处明代的四合院(崇兴庵),当地居民称之为“小庙”。在中精众和公司的倾力投入和悉心经营下,这个曾经杂草丛生的破败小院经历了翻修和改建,如今重获新生,成为了一处环境优美、设施齐全、服务于附近居民的养老照料中心(图2、图3)。
中心试营业半年以来,逐渐受到了周边老人的关注和认可,“小庙”里的生活也愈发热闹和丰富起来。下面,小编就带着大家走进这个“四合院里的老年之家”。
中精众和公司希望以这个项目作为试点,探索出一种社区养老设施连锁复制的模式。目前,该中心主要提供的服务包括日间照料、康复护理、书画茶艺、精神慰藉、文娱活动、老年餐桌等。服务由经过专业培训的大学生提供,专业性较高。
一、设施概况
二、周边环境
养老照料中心位于小区的中心绿地上,场地四周树木较多,东北侧有小溪环绕,景观条件优越。中心设有独立院墙,与周边居民楼有绿化和小区道路分隔。主入口朝西,临近小区主干道和北侧的小区入口,在南侧的院墙设有后勤(厨房)辅助入口(图4、图5)。
三、平面布局及特色室内空间
改造过程中,对原有四合院建筑尽可能多地进行了原状保留与原貌修复。为了满足使用功能的要求,在原第二进院落的位置植入了一个钢构玻璃盒子,加建后作为多功能餐厅使用,其他用房均围绕这个新的“核心”展开(图6、图7)。下面就一些特色室内空间进行介绍:
1.多功能餐厅
多功能餐厅位于整个建筑的核心位置,是整个养老照料中心中使用频率最高的空间。这里平时用作老年大学的教学活动场所(图8)和老年饭桌的餐厅(图9),过年过节时这里还可以举办百人的大型活动。
多功能餐厅内,空调、灯具和绿植以吊挂的方式固定在屋面的钢构上,并用不锈钢圆环统一装饰。屋顶设有电动的遮光百葉(图10),与侧墙的手动遮光卷轴一起,更好地起到了调节室内光线与温度的作用。此外,在多功能餐厅的北侧地面上设有活动式升降舞台,供举办大型活动时使用。
2.图书阅览室
图书阅览室位于第一进院落南厢房的位置。除通往建筑内部的门外,图书阅览室还在朝向庭院的一侧设有直接的安全出口,电动推拉门在紧急的情况下可变为手动开启模式(图11)。另一侧的墙面设有玻璃夹层,并在顶部布置射灯照明,可用于悬挂展示老人的书画作品(图12)。在功能上,这个房间除用作图书阅览室外,还可兼作网络教室和会议室。
3.影音室
影音室位于整个院落中轴线尽端“正房”的位置。墙面采用凸出的彩色木条进行装饰和隔音处理,以尽可能减少对附近居民楼的干扰(图13)。屋顶采用半透明金属网装饰,可透出原屋顶梁架及檩条的优美轮廓。影音室前侧的舞台高度略高而进深略小(约350×800mm),在做舞台使用时可能会有些不便。
4.禅茶室
禅茶室位于接待门厅北侧的办公区附近。房间面积不大,室内为白色简约风格,采用小巧的家具、暖木色的背景墙进行装饰,给人以温馨、宁静的空间感受(图14)。
5.养老照料室
整个中心设有三间养老照料室,均为多人间。第一间位于第一进院落北厢房位置,此间还兼做康复室(图15),另外两间分别位于多功能餐厅的南北两侧,其中北侧的为护理型居室,南侧的为日间照料型居室(图16)。墙面采用竖向木条隔音墙体,顶部设金属框架可悬挂软质布帘进行分隔。
四、运营情况
目前养老照料中心试营业已有半年左右,注册会员已达80多人。会员以本小区的老人为主,住得最远的老人来自万寿路社区,有公交车直达,车程约半小时。老年大学基本每天都有活动,活动通知以微信的形式发布(图17)。课程的指导老师由志愿者担任,目前每天约有20人左右参加老年大学的课程。
餐饮方面,老年饭桌每周都会更新一次餐谱,餐饮的收费是午餐30元,晚餐20元。另外,中心考虑到不少老人需要帮忙看护家中的幼儿,特意为他们设置了亲子套餐。在参观当天,我们也品尝了这里的老人餐,真是不能再棒了(图18)。
结语
这样一个“藏身”于现代化居住社区里的四合院式养老照料中心令人感到既惊喜而又弥足珍贵。相比钢筋水泥高层居民楼里封闭而单调的生活,老人们在潜意识里更喜欢在这种“接地气”的院落建筑中进行交流和活动。老房子经过翻修和改建后,现代化的养老设施与传统建筑承载的精神内涵得到了有机融合,不仅让明代古刹崇兴庵重获了新生,更让这里成为了一个名符其实的“四合院里的老人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