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醒世姻缘传》成功地塑造了众多的典型人物,其中包括两位庸医形象,即不学无术、坑人害命的庸医杨古月和行止卑劣、坑蒙拐骗的庸医艾回回。尽管他们在作品中出场有限,也不是作品的主要人物,但仍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他们是小说家精心构思的产物,通过对这些医生形象的刻画描写,既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又有助于读者获得更多的审美体验。
关键词:醒世姻缘传;庸医;杨古月;艾回回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4)02-0151-03
在《醒世姻缘传》中,作者以高超的艺术造诣塑造了众多的人物形象,其主要人物如晁大舍、计氏、珍哥、晁夫人、晁梁、薛素姐、狄希陈、童寄姐等刻画无不是栩栩如生、形神俱肖,为中国古典小说艺术画廊增添了不少色彩。就是那些次要人物,甚至有的只出场一次,也都具有突出的性格特征和丰富的思想内涵,这些小人物形象的塑造对于反映当时社会生活具有重要的文学价值和意义。如作品中刻画的医生形象就是突出的例子。据笔者统计,文中出现的有名有姓的医生人物多达14个,其中,作者着力刻画的庸医形象就有两个,由此可见,作者对医生形象的塑造是展现《醒世姻缘传》这部作品独特艺术魅力的重要手段之一。作品中的庸医形象的塑造,有助于反映当时社会的民风民俗,揭示医生医德的重要性。同时,医生形象的塑造对于作品的叙事功能也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值得我们细细品味。
《醒世姻缘传》中描写的庸医形象不过一两个,数量不多,但很有特点。他们的共同之处在于:洋洋自得、自暴其丑、蝇头小利,是作者特意刻画的讽刺对象。为了在有限的篇幅中刻画出庸医这类小人物的本质,让读者过目难忘,作者主要采用以下手段加以强化:利用滑稽的姓名、回首诗、荒唐的语言和动作(诊断)、日常生活趣事和旁观者的评说等等。《醒世姻缘传》中,作者着重塑造了两位庸医形象:杨古月和艾回回。
一
在作品中,首先登场的庸医是杨古月杨太医。纵观全文,杨古月总共出现4次,虽然出场有限,却给人留下了颇为深刻的印象。作品第四回作者交代“杨古月名虽是个医官,原不过是个名色而已”,作者在此称其为“杨太医”,不无含有讽刺意味。文中对他有这样的描述:
这个杨太医平日原是个有名莽郎中,牙疼下“四物汤”,肚冷下“三黄散”的主顾。行止又甚不端方,心性更偏是执拗。往人家走动,惯要说人家闺门是非,所以人都远他[1]。
他又尝与人说道:“我行医有独得之妙,真是约言不烦:治那富翁子弟,只是消食清火为主,治那姬妾多的人,凭他甚么病,只上十全大补为主;治那贫贱的人,只是开郁顺气为主。这是一条正经大路,怕他岔去那里不成?”[2]
杨古月在全文中共有4次出场:第一次是晁大舍打猎归来病倒,杨太医用45贴十全大补汤,再加上人参天麻两样挡戗的药医治,结果歪打正着,夜间出了些汗,热也退了,次早,也便省的人事了;第二次是珍哥睡醒害头疼、晁大舍上庙马上跌倒,杨太医诊治为两人开的药分别是“羌活补中汤”和“十全大补汤”,两人吃过药之后,出了些汗也都相安无事;第三次是治珍哥小产,这次杨太医就不是那么有时运了,他为珍哥开的药也是一帖“十全大补”兼“归脾汤”,加一钱六分人参。结果将恶路补住不行,头疼壮热,腹胀如鼓,气喘如牛,把一个画生般的美人要活不得要死不能;第四次是晁思孝纳丫鬟春莺为妾,家中摆酒请客,夜晚触风寒请杨古月医治,杨古月劈头就问房中有无侍妾,依然开了“十全大补汤”的陈方。不特驴唇不对马嘴,且是无益而反害之,到了3月21日,晁老仙逝。综观其药方,正是其治病心得的印证。
明代医家龚信曰:“今之庸医, 炫奇立异,不学经书,不通字义。妄自矜夸,以欺当世,争趋人门, 不速自至。时献苞苴, 问病为意;自逞己能,百般贡谀。病家不审,模糊处治。不察病源,不分虚实。不畏生死,孟浪一时,忽然病变,急自散去。误人性命, 希图微利,如此庸医,可耻可忌。”[3]
作为一个庸医的完整形象,除去不学无术与草菅人命外,杨太医还有其庸俗虚伪与猥琐无耻的另一面,那就是好色。
如作品第二回:
他心里想道:“晁大舍新娶了小珍哥。这个浪婆娘,我是领过他大教的。我向日还服了蛤蚧丸,搽了龟头散,还战他不过。幸得出了一旅奇兵,刚刚打了个平帐。晁大舍虽然少壮,怎禁他昼夜挑战、跌出不休?想被他弄得虚损极了。昨又打了一日猎,未免劳苦了,夜间一定又要云雨,岂得不一败涂地!幸得也还在少年之际,得四贴十全大补汤,包他走起。”又想道:“我闻得他与小珍哥另在一院居住,不与他大娘子同居,进入内房看脉,必定珍哥出来相见。”又想道:“禹明吾这伙人在此,若同进他房去,只怕珍哥不出来了。”又想道:“这伙人也是他的厚朋友,昨日也见在一处大围,想也是不相回避的。只是人多了,情便不专。”于是杨太医心内绝不寻源问病,碌碌动只想如此歪念头,正似吊桶般一上一下的思量[4]。
再如作品第三回:
丫头将炕边帐子揭起半边挂在钩上。珍哥故妆模样,将被蒙盖了头。杨太医道:“先伸出右手来。”看毕,又说着:“伸出左手来。”又按了一会,乘那丫头转了转面,着实将珍哥的手腕扭了一把。珍哥忍痛不敢做声,也即就势将杨古月的手挖了两道白皮……[5]
明代陈实功提出的医家五戒曰:“凡视妇女及孀妇尼僧人等,必候侍者在旁,然后入房诊视;倘旁无伴,不可自看。假有不便之患,更宜真诚窥视。”“凡是娼妓及私伙家请者,亦当正己,视如良家子女,不可他意见戏,以取不正。视毕便回。”[6]医德之训,这个杨太医早已抛之云外,一心所欲,唯女色也。
二
艾回回是《醒世姻缘传》中另一个庸医形象,艾回回号艾前川,又名艾满辣。小说家往往借助庸医的姓名和回首诗歌的描述达到讽刺的效果,艾前川谐音“爱钱穿”,通过对其姓名的拟定,作者对其不无带有嘲讽口吻。小说中人物的上场诗, 往往是其形象的某种定位,在第六十七回回首诗中,作者对艾回子爱钱如命有这样的描写: 一膏能值几,末药岂钱多。贪心如壑是疮科,惟愿将人全产、往家驮。
——右调《南柯子》[7]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但艾回回所赚的钱却是昧良心的黑钱。文中陈少潭与狄员外交谈中对此人也有这样一段描述:
陈少潭道:“......这外科十个倒有十一个是低人,这艾满辣是那低人之中更是最低无比的东西,你就合他打结交?他自来治人,必定使毒药把疮治的坏了,他才合人讲钱,一五一十的抠着要。他治坏了的疮,别人又治不好了,他‘蛇钻的窟窿蛇知道’。”[8]
艾回回不仅爱财如命而且医品卑劣、行止猥琐。他出场时在荻员外面前不住地自吹自擂,夸耀自己医道高明和救死扶伤的神奇本领。在这里,作者刻意让艾回回亲口讲述自己的行医经历,如医治杨参将家人媳妇的报应疮、治疗西门里头马义斋长的对口,给读者传达这样一种观念即他是个医术高明、救死扶伤、克勤职守的好医生。然而,在下一回目中作者紧接着又借陈少谭之口撕掉了他的虚伪面纱:
“历城县裴大爷臁亮骨使手蒯了个疮,疼的穿不得靴,叫他治治,他就使上毒药,差一点没把裴大爷疼杀。差了两个快手鹰左脚锁了去,裴大爷没由他开口,就套夹棍。他那片嘴就象救月儿一般,说:‘老爷,这虽是个伤手疮,长的去处子不好,汤汤儿就成了臁疮,叫那皮靴熏坏了,要不把那丁住的坏皮蚀的净了,这光骨头上怎么生肌?凡百的疮,疼的容易治。这疼一定是蚀净了败肉,医生能叫老爷即时就止了疼,次日就干了脓,第二日就收口,第三日就好。如再治不好,领老爷的打亦不迟。’老裴说:‘且放其他来。三日治不好,叫他死不难!’他弄上点子的药,熬了些水替他洗了,上了些面子,换上了贴膏药,那疼就似挝了去也没有这们快,可不只三日就好了!……”
“他的丈母也是长了个疖子,问他要了贴膏药,他也把那起疼坏疮的膏药与了他一贴,把个老婆子也只差了一点儿没疼杀。老婆子上门来发作,他可雌着嘴笑,叫他老婆兜脸打了几个嘴巴。他说:‘我知道真个是他用来么?我当时他要给别人贴来。另拿贴膏药贴上,罢呀仔么?’”[9]
“论他实是有几个极好的方,手段也极去的,只是为人又歪又低”,老裴曾说艾回回:“你在本县身上还这们大胆,你在平人手里还不知怎么可恶哩!……”,不说其他,就连自己的丈母他还敢欺骗,可见此人品质是何等的低劣。在这里,作者道尽了他的低劣医德和下作的嘴脸。
艾回回为狄希陈治疗疮疾,只用蚀药去其腐肉然后留下两贴膏药而已。那疮经药腐蚀,都变了焌黑的颜色,蚀有一指多深,把肉都翻出朝外,害的狄希陈只是愿死,再不求生。艾回回以回家取药为名,许以四五日即回医治。送他的觅汉催其起身,他以银两要挟,气的觅汉回家回复主人,狄员外在友人的推荐下另请赵杏川医治。艾回回本想利用欲擒故纵之法大捞一笔钱财,结果到头来竹篮打水一场空,赔了夫人又折兵:
细君心亦恨,干仆怨难磨。毁伤厨柜与炉锅,准去紫花皮袄、没腾那。
——右调《南柯子》[10]
古代对为医者有很高的要求和严格的标准,这种要求主要体现在医德方面。所谓医德,即医生的职业道德。医德作为具体的特殊的东西则表现着一般的普遍的道德。最有代表性的是唐代著名医学家孙思邀《千金要方)》中的《大医精诚论》篇,他认为“ 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侧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11]明代医家陈实功也曾提出:“凡病家大小贫富人等,请视者便可往之,勿得迟延厌弃,欲往而不往,不为平易。”[12]这些医训,虽然包含封建礼教的因素,但这种至诚至正之医德,都是为医的应奉为座右之铭,故清王士雄在《潜斋医话·医鉴》中云:“医道微也,非绝欲无私, 通神于微妙之乡,穷理尽性.研几于幽明之极者, 不足以传也。”“轻浮狂诈”乃为医之大忌,杨太医和艾回回偏是之。
《醒世姻缘传》中的两位庸医,无一不是干名采誉之辈,道德败坏之徒,他们身上没有半点为医者的道德,有的只是世俗的卑鄙。《醒世姻缘传》中对于庸医描写的意义,最突出地表现在对人物性格的描写和塑造上,而其中首先是对揭示出人物所处典型环境的描写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作为小说,主要是通过人物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的。而塑造典型人物的一个重要法则,就是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在他们的身上,集中地体现了当时社会中的种种罪恶品质,一方面具有无穷的贪欲,声色货利, 无所不贪;飘风戏月,无所不为。另一方面又自欺欺人,夸夸其谈,论黄数黑,矜功自伐。这些人根本不是济世之良医, 直为盗世之恶徒。
《醒世姻缘传》中出现的庸医形象,不论它在剧中是起结构情节的作用, 还是用以人物刻画,它都是剧作家精心构思的结果,他们代表着不同的社会阶层和医学品位,是全书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在欣赏小说时,主要人物与核心情节自然是关注的重点,那些看似不起眼的小人物也自有其妙用,忽视了它,就会影响到欣赏的完整性,失去一份不该失去的审美乐趣。
参考文献:
〔1〕〔2〕〔4〕〔5〕〔7〕~〔10〕西周生,李国庆.醒世姻缘传[M].北京:中华书局2005.22,48,22-23,32,857, 859,959,857.
〔3〕〔6〕〔11〕〔12〕王治民,田克功,等.历代医德论述选译.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1990.221,199,95, 199.
(责任编辑 张海鹏)
关键词:醒世姻缘传;庸医;杨古月;艾回回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4)02-0151-03
在《醒世姻缘传》中,作者以高超的艺术造诣塑造了众多的人物形象,其主要人物如晁大舍、计氏、珍哥、晁夫人、晁梁、薛素姐、狄希陈、童寄姐等刻画无不是栩栩如生、形神俱肖,为中国古典小说艺术画廊增添了不少色彩。就是那些次要人物,甚至有的只出场一次,也都具有突出的性格特征和丰富的思想内涵,这些小人物形象的塑造对于反映当时社会生活具有重要的文学价值和意义。如作品中刻画的医生形象就是突出的例子。据笔者统计,文中出现的有名有姓的医生人物多达14个,其中,作者着力刻画的庸医形象就有两个,由此可见,作者对医生形象的塑造是展现《醒世姻缘传》这部作品独特艺术魅力的重要手段之一。作品中的庸医形象的塑造,有助于反映当时社会的民风民俗,揭示医生医德的重要性。同时,医生形象的塑造对于作品的叙事功能也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值得我们细细品味。
《醒世姻缘传》中描写的庸医形象不过一两个,数量不多,但很有特点。他们的共同之处在于:洋洋自得、自暴其丑、蝇头小利,是作者特意刻画的讽刺对象。为了在有限的篇幅中刻画出庸医这类小人物的本质,让读者过目难忘,作者主要采用以下手段加以强化:利用滑稽的姓名、回首诗、荒唐的语言和动作(诊断)、日常生活趣事和旁观者的评说等等。《醒世姻缘传》中,作者着重塑造了两位庸医形象:杨古月和艾回回。
一
在作品中,首先登场的庸医是杨古月杨太医。纵观全文,杨古月总共出现4次,虽然出场有限,却给人留下了颇为深刻的印象。作品第四回作者交代“杨古月名虽是个医官,原不过是个名色而已”,作者在此称其为“杨太医”,不无含有讽刺意味。文中对他有这样的描述:
这个杨太医平日原是个有名莽郎中,牙疼下“四物汤”,肚冷下“三黄散”的主顾。行止又甚不端方,心性更偏是执拗。往人家走动,惯要说人家闺门是非,所以人都远他[1]。
他又尝与人说道:“我行医有独得之妙,真是约言不烦:治那富翁子弟,只是消食清火为主,治那姬妾多的人,凭他甚么病,只上十全大补为主;治那贫贱的人,只是开郁顺气为主。这是一条正经大路,怕他岔去那里不成?”[2]
杨古月在全文中共有4次出场:第一次是晁大舍打猎归来病倒,杨太医用45贴十全大补汤,再加上人参天麻两样挡戗的药医治,结果歪打正着,夜间出了些汗,热也退了,次早,也便省的人事了;第二次是珍哥睡醒害头疼、晁大舍上庙马上跌倒,杨太医诊治为两人开的药分别是“羌活补中汤”和“十全大补汤”,两人吃过药之后,出了些汗也都相安无事;第三次是治珍哥小产,这次杨太医就不是那么有时运了,他为珍哥开的药也是一帖“十全大补”兼“归脾汤”,加一钱六分人参。结果将恶路补住不行,头疼壮热,腹胀如鼓,气喘如牛,把一个画生般的美人要活不得要死不能;第四次是晁思孝纳丫鬟春莺为妾,家中摆酒请客,夜晚触风寒请杨古月医治,杨古月劈头就问房中有无侍妾,依然开了“十全大补汤”的陈方。不特驴唇不对马嘴,且是无益而反害之,到了3月21日,晁老仙逝。综观其药方,正是其治病心得的印证。
明代医家龚信曰:“今之庸医, 炫奇立异,不学经书,不通字义。妄自矜夸,以欺当世,争趋人门, 不速自至。时献苞苴, 问病为意;自逞己能,百般贡谀。病家不审,模糊处治。不察病源,不分虚实。不畏生死,孟浪一时,忽然病变,急自散去。误人性命, 希图微利,如此庸医,可耻可忌。”[3]
作为一个庸医的完整形象,除去不学无术与草菅人命外,杨太医还有其庸俗虚伪与猥琐无耻的另一面,那就是好色。
如作品第二回:
他心里想道:“晁大舍新娶了小珍哥。这个浪婆娘,我是领过他大教的。我向日还服了蛤蚧丸,搽了龟头散,还战他不过。幸得出了一旅奇兵,刚刚打了个平帐。晁大舍虽然少壮,怎禁他昼夜挑战、跌出不休?想被他弄得虚损极了。昨又打了一日猎,未免劳苦了,夜间一定又要云雨,岂得不一败涂地!幸得也还在少年之际,得四贴十全大补汤,包他走起。”又想道:“我闻得他与小珍哥另在一院居住,不与他大娘子同居,进入内房看脉,必定珍哥出来相见。”又想道:“禹明吾这伙人在此,若同进他房去,只怕珍哥不出来了。”又想道:“这伙人也是他的厚朋友,昨日也见在一处大围,想也是不相回避的。只是人多了,情便不专。”于是杨太医心内绝不寻源问病,碌碌动只想如此歪念头,正似吊桶般一上一下的思量[4]。
再如作品第三回:
丫头将炕边帐子揭起半边挂在钩上。珍哥故妆模样,将被蒙盖了头。杨太医道:“先伸出右手来。”看毕,又说着:“伸出左手来。”又按了一会,乘那丫头转了转面,着实将珍哥的手腕扭了一把。珍哥忍痛不敢做声,也即就势将杨古月的手挖了两道白皮……[5]
明代陈实功提出的医家五戒曰:“凡视妇女及孀妇尼僧人等,必候侍者在旁,然后入房诊视;倘旁无伴,不可自看。假有不便之患,更宜真诚窥视。”“凡是娼妓及私伙家请者,亦当正己,视如良家子女,不可他意见戏,以取不正。视毕便回。”[6]医德之训,这个杨太医早已抛之云外,一心所欲,唯女色也。
二
艾回回是《醒世姻缘传》中另一个庸医形象,艾回回号艾前川,又名艾满辣。小说家往往借助庸医的姓名和回首诗歌的描述达到讽刺的效果,艾前川谐音“爱钱穿”,通过对其姓名的拟定,作者对其不无带有嘲讽口吻。小说中人物的上场诗, 往往是其形象的某种定位,在第六十七回回首诗中,作者对艾回子爱钱如命有这样的描写: 一膏能值几,末药岂钱多。贪心如壑是疮科,惟愿将人全产、往家驮。
——右调《南柯子》[7]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但艾回回所赚的钱却是昧良心的黑钱。文中陈少潭与狄员外交谈中对此人也有这样一段描述:
陈少潭道:“......这外科十个倒有十一个是低人,这艾满辣是那低人之中更是最低无比的东西,你就合他打结交?他自来治人,必定使毒药把疮治的坏了,他才合人讲钱,一五一十的抠着要。他治坏了的疮,别人又治不好了,他‘蛇钻的窟窿蛇知道’。”[8]
艾回回不仅爱财如命而且医品卑劣、行止猥琐。他出场时在荻员外面前不住地自吹自擂,夸耀自己医道高明和救死扶伤的神奇本领。在这里,作者刻意让艾回回亲口讲述自己的行医经历,如医治杨参将家人媳妇的报应疮、治疗西门里头马义斋长的对口,给读者传达这样一种观念即他是个医术高明、救死扶伤、克勤职守的好医生。然而,在下一回目中作者紧接着又借陈少谭之口撕掉了他的虚伪面纱:
“历城县裴大爷臁亮骨使手蒯了个疮,疼的穿不得靴,叫他治治,他就使上毒药,差一点没把裴大爷疼杀。差了两个快手鹰左脚锁了去,裴大爷没由他开口,就套夹棍。他那片嘴就象救月儿一般,说:‘老爷,这虽是个伤手疮,长的去处子不好,汤汤儿就成了臁疮,叫那皮靴熏坏了,要不把那丁住的坏皮蚀的净了,这光骨头上怎么生肌?凡百的疮,疼的容易治。这疼一定是蚀净了败肉,医生能叫老爷即时就止了疼,次日就干了脓,第二日就收口,第三日就好。如再治不好,领老爷的打亦不迟。’老裴说:‘且放其他来。三日治不好,叫他死不难!’他弄上点子的药,熬了些水替他洗了,上了些面子,换上了贴膏药,那疼就似挝了去也没有这们快,可不只三日就好了!……”
“他的丈母也是长了个疖子,问他要了贴膏药,他也把那起疼坏疮的膏药与了他一贴,把个老婆子也只差了一点儿没疼杀。老婆子上门来发作,他可雌着嘴笑,叫他老婆兜脸打了几个嘴巴。他说:‘我知道真个是他用来么?我当时他要给别人贴来。另拿贴膏药贴上,罢呀仔么?’”[9]
“论他实是有几个极好的方,手段也极去的,只是为人又歪又低”,老裴曾说艾回回:“你在本县身上还这们大胆,你在平人手里还不知怎么可恶哩!……”,不说其他,就连自己的丈母他还敢欺骗,可见此人品质是何等的低劣。在这里,作者道尽了他的低劣医德和下作的嘴脸。
艾回回为狄希陈治疗疮疾,只用蚀药去其腐肉然后留下两贴膏药而已。那疮经药腐蚀,都变了焌黑的颜色,蚀有一指多深,把肉都翻出朝外,害的狄希陈只是愿死,再不求生。艾回回以回家取药为名,许以四五日即回医治。送他的觅汉催其起身,他以银两要挟,气的觅汉回家回复主人,狄员外在友人的推荐下另请赵杏川医治。艾回回本想利用欲擒故纵之法大捞一笔钱财,结果到头来竹篮打水一场空,赔了夫人又折兵:
细君心亦恨,干仆怨难磨。毁伤厨柜与炉锅,准去紫花皮袄、没腾那。
——右调《南柯子》[10]
古代对为医者有很高的要求和严格的标准,这种要求主要体现在医德方面。所谓医德,即医生的职业道德。医德作为具体的特殊的东西则表现着一般的普遍的道德。最有代表性的是唐代著名医学家孙思邀《千金要方)》中的《大医精诚论》篇,他认为“ 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侧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11]明代医家陈实功也曾提出:“凡病家大小贫富人等,请视者便可往之,勿得迟延厌弃,欲往而不往,不为平易。”[12]这些医训,虽然包含封建礼教的因素,但这种至诚至正之医德,都是为医的应奉为座右之铭,故清王士雄在《潜斋医话·医鉴》中云:“医道微也,非绝欲无私, 通神于微妙之乡,穷理尽性.研几于幽明之极者, 不足以传也。”“轻浮狂诈”乃为医之大忌,杨太医和艾回回偏是之。
《醒世姻缘传》中的两位庸医,无一不是干名采誉之辈,道德败坏之徒,他们身上没有半点为医者的道德,有的只是世俗的卑鄙。《醒世姻缘传》中对于庸医描写的意义,最突出地表现在对人物性格的描写和塑造上,而其中首先是对揭示出人物所处典型环境的描写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作为小说,主要是通过人物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的。而塑造典型人物的一个重要法则,就是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在他们的身上,集中地体现了当时社会中的种种罪恶品质,一方面具有无穷的贪欲,声色货利, 无所不贪;飘风戏月,无所不为。另一方面又自欺欺人,夸夸其谈,论黄数黑,矜功自伐。这些人根本不是济世之良医, 直为盗世之恶徒。
《醒世姻缘传》中出现的庸医形象,不论它在剧中是起结构情节的作用, 还是用以人物刻画,它都是剧作家精心构思的结果,他们代表着不同的社会阶层和医学品位,是全书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在欣赏小说时,主要人物与核心情节自然是关注的重点,那些看似不起眼的小人物也自有其妙用,忽视了它,就会影响到欣赏的完整性,失去一份不该失去的审美乐趣。
参考文献:
〔1〕〔2〕〔4〕〔5〕〔7〕~〔10〕西周生,李国庆.醒世姻缘传[M].北京:中华书局2005.22,48,22-23,32,857, 859,959,857.
〔3〕〔6〕〔11〕〔12〕王治民,田克功,等.历代医德论述选译.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1990.221,199,95, 199.
(责任编辑 张海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