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初中的语文课本中不少篇目是经典名篇,文质兼美。在范围方面,涉及古今中外;在内容方面,很多篇目的立意、内涵充满了智慧与哲理,不仅给我们以艺术美的享受,而且使我们得到精神的陶冶和思想的启迪。如果在进行课本教学时,注意与作文教学相结合,利用学生在课本教学中已经形成、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去影响和解决写作问题,一定能使学生的作文内容丰富,表现力增强。
【关键词】课本;学生;写作
【中图分类号】 G424.1 【文献标识码】A
新课标在写作方面要求“在阅读中积累词语”,“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和格言警句”,“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但是目前中学生的学习任务普遍过重,沉重的考试压力使他们根本没有心思去涉猎课外知识。尤其是农村中学,通常学校的图书馆只对教师开放,即使对学生开放也是很有限度的。因而学生知识面狭窄,思维僵化,这就导致了他们在写作时词汇贫乏,语言的组织缺乏严密的逻辑性。其实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初中语文课本尽量解决学生的阅读与积累问题。因为初中的语文课本中不少篇目是经典名篇,文质兼美。在范围方面,涉及古今中外;在内容方面,很多篇目的立意、内涵充满了智慧与哲理,不仅给我们以艺术美的享受,而且使我们得到精神的陶冶和思想的启迪。如果在进行课本教学时,注意与作文教学相结合,利用学生在课本教学中已经形成、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去影响和解决写作问题,一定能使学生的作文内容丰富,表现力增强。那么如何以课文教学促进作文教学呢?以下是我在教学过程中的一些尝试。
一、进行课本教学时,教会学生理清文章的思路,培养学生写作时抓思路的习惯
讲课文时理清文章的思路,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的内容,很好地训练学生思维的逻辑性、表达的条理性。在阅读教学中理清文章的思路,就为写作文时理清思路打下了基础。
引导学生理清思路的途径很多,我常用的是提问法。例如在教《济南的冬天》时,引导学生从标题入手,提出自己的问题,学生往往能提出这样一些问题:济南的冬天有什么特点?围绕这些特点写了济南的冬天中的哪些景物?描写这些景物时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安排材料的?……带着这些问题,学生在初读课文以后,就对课文的思路有了总体的把握。经常这样训练以后,学生在写作时也会先问自己几个问题,来确定自己写作的思路。
二、对不同体裁的文章,要指导学生善于抓住文体特点
在进行课文教学时利用固定程序训练的方法,让学生熟悉这种体裁的特点,掌握这种文体的写作规律。比如记叙文的有关知识结合具体篇章教给学生。如记叙文的特点、记叙的要素、记叙的分类、记叙的顺序、记叙的各部分都为中心服务,尤其文中抒情、议论的句子往往在文中揭示中心。如《走一步 再走一步》《紫藤萝瀑布》结尾都揭示中心。说明文的阅读程序可以规定为:①找出说明对象及其特征;②理清说明的顺序;③找出文中运用的说明方法并分析其作用;④分析用得准确的词语或代词的指代对象。小说的阅读程序可以规定为:①按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理清情节;②分析刻画人物的方法及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③分析小说中环境的作用;④归纳小说所表现的主题;⑤深入分析重点段落或关键词句。 经过长期的训练,学生对于每一种文体的要素、特点就有了基本的了解,避免了写作中出现的几种文体杂糅的现象。
三、学什么题材的文章,就启发学生模仿写作此类型的文章,达到牢固掌握此类文章的特点,提高写作此类文章能力的目的
例如教《背影》《我的老师》等写人的文章时,我就有意识的引导学生学习有关写人的知识:怎样选取典型事例,怎样安排选材的详略,怎样运用细节描写、心理描写等手法表现人物的特点,怎样才能表达出真挚的感情等。结合课文的实例,再经过这样一番的指导之后,让学生把学过的知识灵活地运用起来学写《我的×××》之类的写人的作文,学生就不会写得空洞、枯燥了。其他题材文章也是如此,如学了写景的散文《春》《济南的冬天》后引导学生写校园的秋景、家乡的春景等;学了《苏州园林》后引导学生写《我的校园》等。
四、通过学习课文选材角度和写作特色,以此运用到写作中
学生之所以怕作文,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繁重的学习任务使他们接触社会的机会少,社会阅历低,生活枯燥,写出来的东西也是干瘪、不生动。其实,作文并非一定要写轰轰烈烈的大事,否则哪来的“细微之处见真情”?因此,我在教《安恩和奶牛》时就调动学生的情感因素,引导学生学会为生活感动,善于从身边选材,从小事中挖掘其深远的意义,即学习“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后来在写《我最难忘的人》这篇作文时,不少同学都学会了从身边的小事写起,如通过写自己与最难忘人之间发生的各种事情;通过写与打工的父母一起过中秋节反映留守儿童对亲情的渴望等等。学生学会了留心观察生活中的小事,并且题材不断扩展,笔触从学校、家庭延伸向社会的各个角落,这就从根本上解决了作文的源头问题,并且使学生就事论事、不知怎样深化作文中心的现象有所改善。
五、通过课本教学扩大学生阅读面,广泛积累写作素材
要想写好作文,积累也是很重要的,如果没有一定的积累,即使有再多的写作技巧也只不过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在讲授课文时,教师可以补充介绍一些名家名篇,以尽量弥补学生课外阅读少的缺陷。如在讲授《故乡》时可以引出鲁迅其他作品如《朝花夕拾》《野草》《坟》等,并向学生推荐周作人、茅盾、郭沫若等人的名篇,指导学生体会其中的美;在学习诗歌单元时,向学生推荐徐志摩、艾青、舒婷等人的诗篇,体会诗歌的意象和音韵之美等。还可以以一些文学性较强的课文为例开设文学欣赏课,通过文学赏析提高学生的欣赏水平,同时也促使学生努力摹仿,不断创新,形成自己的语言风格、写作特色,大面积提高写作水平。
以上就是我在日常教学中利用课本促进作文教学的一点尝试。当然了,仅仅靠课本教学来带动作文教学是不够的,但这种做法可以很大程度上激发学生对写作的兴趣,拨动学生的写作心弦,并逐步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编辑:刘婷婷)
【关键词】课本;学生;写作
【中图分类号】 G424.1 【文献标识码】A
新课标在写作方面要求“在阅读中积累词语”,“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和格言警句”,“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但是目前中学生的学习任务普遍过重,沉重的考试压力使他们根本没有心思去涉猎课外知识。尤其是农村中学,通常学校的图书馆只对教师开放,即使对学生开放也是很有限度的。因而学生知识面狭窄,思维僵化,这就导致了他们在写作时词汇贫乏,语言的组织缺乏严密的逻辑性。其实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初中语文课本尽量解决学生的阅读与积累问题。因为初中的语文课本中不少篇目是经典名篇,文质兼美。在范围方面,涉及古今中外;在内容方面,很多篇目的立意、内涵充满了智慧与哲理,不仅给我们以艺术美的享受,而且使我们得到精神的陶冶和思想的启迪。如果在进行课本教学时,注意与作文教学相结合,利用学生在课本教学中已经形成、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去影响和解决写作问题,一定能使学生的作文内容丰富,表现力增强。那么如何以课文教学促进作文教学呢?以下是我在教学过程中的一些尝试。
一、进行课本教学时,教会学生理清文章的思路,培养学生写作时抓思路的习惯
讲课文时理清文章的思路,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的内容,很好地训练学生思维的逻辑性、表达的条理性。在阅读教学中理清文章的思路,就为写作文时理清思路打下了基础。
引导学生理清思路的途径很多,我常用的是提问法。例如在教《济南的冬天》时,引导学生从标题入手,提出自己的问题,学生往往能提出这样一些问题:济南的冬天有什么特点?围绕这些特点写了济南的冬天中的哪些景物?描写这些景物时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安排材料的?……带着这些问题,学生在初读课文以后,就对课文的思路有了总体的把握。经常这样训练以后,学生在写作时也会先问自己几个问题,来确定自己写作的思路。
二、对不同体裁的文章,要指导学生善于抓住文体特点
在进行课文教学时利用固定程序训练的方法,让学生熟悉这种体裁的特点,掌握这种文体的写作规律。比如记叙文的有关知识结合具体篇章教给学生。如记叙文的特点、记叙的要素、记叙的分类、记叙的顺序、记叙的各部分都为中心服务,尤其文中抒情、议论的句子往往在文中揭示中心。如《走一步 再走一步》《紫藤萝瀑布》结尾都揭示中心。说明文的阅读程序可以规定为:①找出说明对象及其特征;②理清说明的顺序;③找出文中运用的说明方法并分析其作用;④分析用得准确的词语或代词的指代对象。小说的阅读程序可以规定为:①按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理清情节;②分析刻画人物的方法及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③分析小说中环境的作用;④归纳小说所表现的主题;⑤深入分析重点段落或关键词句。 经过长期的训练,学生对于每一种文体的要素、特点就有了基本的了解,避免了写作中出现的几种文体杂糅的现象。
三、学什么题材的文章,就启发学生模仿写作此类型的文章,达到牢固掌握此类文章的特点,提高写作此类文章能力的目的
例如教《背影》《我的老师》等写人的文章时,我就有意识的引导学生学习有关写人的知识:怎样选取典型事例,怎样安排选材的详略,怎样运用细节描写、心理描写等手法表现人物的特点,怎样才能表达出真挚的感情等。结合课文的实例,再经过这样一番的指导之后,让学生把学过的知识灵活地运用起来学写《我的×××》之类的写人的作文,学生就不会写得空洞、枯燥了。其他题材文章也是如此,如学了写景的散文《春》《济南的冬天》后引导学生写校园的秋景、家乡的春景等;学了《苏州园林》后引导学生写《我的校园》等。
四、通过学习课文选材角度和写作特色,以此运用到写作中
学生之所以怕作文,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繁重的学习任务使他们接触社会的机会少,社会阅历低,生活枯燥,写出来的东西也是干瘪、不生动。其实,作文并非一定要写轰轰烈烈的大事,否则哪来的“细微之处见真情”?因此,我在教《安恩和奶牛》时就调动学生的情感因素,引导学生学会为生活感动,善于从身边选材,从小事中挖掘其深远的意义,即学习“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后来在写《我最难忘的人》这篇作文时,不少同学都学会了从身边的小事写起,如通过写自己与最难忘人之间发生的各种事情;通过写与打工的父母一起过中秋节反映留守儿童对亲情的渴望等等。学生学会了留心观察生活中的小事,并且题材不断扩展,笔触从学校、家庭延伸向社会的各个角落,这就从根本上解决了作文的源头问题,并且使学生就事论事、不知怎样深化作文中心的现象有所改善。
五、通过课本教学扩大学生阅读面,广泛积累写作素材
要想写好作文,积累也是很重要的,如果没有一定的积累,即使有再多的写作技巧也只不过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在讲授课文时,教师可以补充介绍一些名家名篇,以尽量弥补学生课外阅读少的缺陷。如在讲授《故乡》时可以引出鲁迅其他作品如《朝花夕拾》《野草》《坟》等,并向学生推荐周作人、茅盾、郭沫若等人的名篇,指导学生体会其中的美;在学习诗歌单元时,向学生推荐徐志摩、艾青、舒婷等人的诗篇,体会诗歌的意象和音韵之美等。还可以以一些文学性较强的课文为例开设文学欣赏课,通过文学赏析提高学生的欣赏水平,同时也促使学生努力摹仿,不断创新,形成自己的语言风格、写作特色,大面积提高写作水平。
以上就是我在日常教学中利用课本促进作文教学的一点尝试。当然了,仅仅靠课本教学来带动作文教学是不够的,但这种做法可以很大程度上激发学生对写作的兴趣,拨动学生的写作心弦,并逐步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编辑:刘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