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自己的人生,寻找“2012”

来源 :出版广角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bau_10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开栏语之二:
  
  麦家说,他早在多年前就曾把《风声》投给出版社,但被退稿了。退稿不见得是编辑没眼光,奈何是当年的读者心理不待见。什么是读者心理?是读者的认识、情绪、意志、审美,虽然不少从事写书、编书、印书和读书的人都很注意读者的心理反应和需要,但大众读者心理仍如同二、八月的天气,你揣摩对了,读者和你“心有灵犀双飞翼”,你揣摩错了,书就“一进冷官深似海,从此读者是路人”。
  看看近几年畅销书的曲线,浮浮沉沉,幕后都是读者心理的翻云覆雨手。比如说美容书衰微后,健康书开始走俏,《求医不如求己》,这是社会大众的心里话,变成书,暖暖活活地藏在读者心里头。身体健康余热未消,心灵健康也提到议事日程,人们不仅需要修身治国齐天下的古罗马式的“沉思”,人们还需要心灵自修,尤其是都市人,在这样一个熙熙攘攘的世界,如何能放大心灵,放小自我,所以星云法师的《宽心》、还有张德芬的《遇见未知的自己》,才能被读者带回家放在书架上。
  我们希望自己的图书,可以被更多的读者看到,可以被读者如获至宝般珍藏。假如我们看到一本貌似小众的图书,发展到大众传阅,那必然是捕捉到了社会与大众心理的阅读期望。捕捉读者心理不仅要有“心心相印”的追踪,还要有“心有灵犀不点通”的预测和创造,这样才有机会获得心想事成的畅销。
  本专栏宗旨恰在于此,即以畅销书的浮沉曲线,与大家共同揣摩、捕捉千变万化但又有迹可寻的读者心理,进而可以开拓出更多的读者消费需求,繁荣我们的图书市场。
  
  【出版心理学大讲堂】
  
  读者的心明锐犀利,读者的阅读心理,就是当前世界运转模式的风向标,这个变化无常的大千世界里,我们太渴望通过阅读找到心灵的瑜珈馆,不只是为了栖息,更为了沉淀。
  
  在《蜗居》的结尾,海萍对妹妹海藻说了一番意味深长的心里话,“我不想投机取巧,但是每当我看到那些不如我的人,因为插队比我先拿到票,而省了十几年的奋斗,我真的不服气。有时候我都在怀疑,这份坚持到底是对还是不对?后来我在一本书里找到巴菲特的一句话叫:永远坚持价值投资的理念,他说不管在任何年代,投机的风险永远要大于投资,投资是只要你坚持物有所值,最终它会增值并硕果累累的。”
  “投资人生”需要投资的智慧,在价值观五光十色的时代,人们极度需要智慧去辨识,去选择。在2009年11月图书销量飙升榜上,《易经的奥秘》的热卖毫无疑问地印证了读者对智慧的渴求。
  《易经的奥秘》的畅销,不仅在于它解读了国学,更重要的是,它旨在让读者获得终生受益的智慧。学习型社会竞争如火如荼,人人都是人才,这段生命的旅程我们该如何度过?比起任何时候,人们都更需要这盏心灵的灯塔。所以,当曾仕强,这位英国莱斯特大学管理哲学博士、人类自救协会理事长、台湾交通大学教授、台湾师范大学教授、台湾兴国管理学院首任校长,娓娓道来《易经》背后人生的意义,阐释未来学的奇妙之处,读者就如与一位智者在古道夕阳下聊天。
  而这位曾仕强也确实是一位不折不扣的人生励志师傅,他甚至还用管理学的知识将励志变得有理可循,有据可依。他著的《如何在36岁以前成功》、《(论语)的生活智慧》、《人人都不了了之》,如送给读者的一串串钥匙,帮助大家打开自己的心结,期望从此不再纠结。正如当当网上很多读者情不自禁的读后感所说,认真阅读这本书,以便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少走弯路,错过邪恶的路,用老祖宗给我们留下的宝贵智慧,帮自己做好每一件事。
  在《易经的奥秘》深入人心、销量飙升之前,《秘密》一书就已经用心灵自修型的励志掀起全球阅读风。可见,全球化不仅在经济领域,更显现在心灵领域、精神领域。身处在地球同一个时代,我们就是一个战壕里的战友,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也进行同一个思考。
  《出版人周刊》将《秘密》评价为这个时代的福音,认为从来没有人能如此打破大众被高估的绝望与不幸福。《秘密》出版后,引起全世界的热潮,并获得诸多名人的惯情推荐。美国出版界不但拿来和《达·芬奇密码》相较,《出版人周刊》等书业观察媒体甚至断言:《秘密》将是身心修行或励志书出版史上最畅销的作品。奥普拉在一个月之内破天荒两度访问本书作者及来宾群;3个月后,奥普拉在自己的《奥普拉杂志》五月号以社论方式再度推荐本书:“这让我感到震惊!《秘密》就是这样一种能帮助你在人生中更有效、更能创造积极正面的当下的工具。”她发现自己原来一直都是以此为信念,只是她自己不知道而已,并强调:“过去21年来我希望与观众分享的想法,其实就是这个,只是我没有称它为‘秘密’罢了。”赖利·金Lary vKing在CNN节目三度现场访问,他表示:“我学到许多关于生命的秘密,希望每个人都能受惠。”奥斯卡影后妮可·基德曼也说:“《秘密》简单明了又充满智慧,帮助我度过了婚姻难关。”《男人来自火星,女人来自金星》作者约翰·格雷博士更是不吝赞美地说:“任何让你感觉美好的东西,总是会为你引来更多美好。”
  《秘密》的全球销售业绩也如日中天。亚马逊网路书店畅销榜第1名,美、加、英、法、德、意、葡、日、韩、丹麦、荷兰、巴西、爱尔兰、西班牙、澳大利亚、马来西亚等各大畅销排行榜第1名,发行41种文字,明显地风靡全球。这本书在中国的销售业绩也不错。杨澜还特别将这本书推荐给于丹,“我跟于丹聊起那天跟她说过的那本书The Secrel,就是今年美国最畅销的一本流行读物吧,叫《秘密》,我觉得跟她讲《论语》的意思有点差不多。它就说这个世界上所有的所谓成功的人,都隐瞒了一个秘密没有告诉你,这个秘密就是意志的力量。”
  ‘
  《秘密》作者朗达·拜恩是澳大利亚电视工作者,有一年,父亲突然去世、工作遭遇瓶颈、家庭关系也陷入僵局,就在人生跌至谷底、生活即将崩溃时,意外发现了隐藏在百年古书中的秘密。这个秘密零星地存在于各种口述的历史、文学、宗教与哲学之中,更藏在人与世界的各个互动层面,每个人自身都存在着自己所不知道的能量。作者还发现,许多当今的佼佼者早已了解并运用此秘密。因此,作者不禁疑问:“为什么不是每个人都知道呢?”她发现,洞悉这个秘密的人,他们都是各行各业的佼佼者,并且现身说法告诉你:幸福、快乐、健康、金钱、人际关系,这个秘密都可能给你。了解这个秘密,你可能做到你想做的事。
  2009年7月2日,基辛格博士在北京一次小范围与中国金融界、企业界、学术界人士的会晤中感叹说:今天的世界变化太快了。基辛格是战略家,他对世界变化的观察是有深度的。过去几百年的世界历史表明,凡是正确认识了世界变化的国家或者个人就能抓住机遇,走在前列;反之,则会大大落伍。
  生活在技术垄断、娱乐至死的时代,对人们而言,现在最重要的东西究竟是什么?人们需要解答,阅读就是一 场问与答的对话。读者舌战群儒,最后将他所信服的人带回家。除了曾仕强《易经的智慧》,星云大师讲述的人生幸福课《宽心》,还有日本稻盛和夫讲述的《活法》,尤其是《活法3——找到自己人生的王道》,都被广大读者视为人生的良师益友,“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星云大师的《宽心》,涉及日常生活中诸如学习、工作、爱情、婚姻、财富、得失、生死等方面,希望用人生幸福课的形式,“给人信心,给人欢喜,给人希望,给人方便”。就像这本书在第一章开门见山的故事:“记得过去有一部影片,内容描述孙悟空修行的过程。影片里唐三藏对孙悟空说:‘你若要随我学道,必须天天站在同一个地方一百天;站过之后,跪在那里一百天;跪过以后,举起双手一百天;然后浸到水里一百天,身边烤火一百天……要经过这许许多多的考验,我才教你。’”
  这个故事的内在含义和巴菲特所说的“投资人生”其实是一脉相承。今天的每个人比以往任何一个时代都更希望自己能成功,学业、事业、养儿育女皆能有成。而许多成功不是一蹴而就的,所以人们遭受风吹雨打,如蜘蛛一遍又一遍结网之际,内心更渴望有一个声音对自己说,不动摇,别害怕。
  而星云大师也好,或者是曾仕强,稻盛和夫,他们就是人们在内心深处渴望听到的那个声音。他们从内到外都有令人信服的智慧,在读者眼中,他们不是那种巧舌如簧的投机主义者,而是口吐莲花、教你学会投资人生的智慧长者。
  根据《活法》的市场反馈来看,在平淡地销售了4年之后,《活法》的销售在2008年下半年猛然反弹,一举进入畅销书排行榜的前列,并且位置稳固。《活法2》在2009年3月出版之后,也立刻登上新书的销量冠军位置,并长期占据排行榜前三甲。如果说《活法》是稻盛和夫的代表作,全面体现了稻盛和夫的思想,《活法2》解决了职场中人和企业人士怎么活的问题,那么2009年10月新出版的《活法3》解决的就是内心的力量问题,即如何找到隐藏于我们心中的力量去推动我们持续实践稻盛和夫的“活法”哲学——如何寻找自己的人生王道。
  2009年,经历了2008年金融危机转折性的时刻,人类的贪婪和自私让世界陷入险境,空前繁荣的突然中止让我们开始思考个人、企业和国家的“活法”。所以《宽心》、《易经的奥秘》、《秘密》、《活法》等书,在读者心中落地生根,书中朴实无华却又字字珠玑的语言,赢得了读者热烈的反馈、媒体的深度评论和思想界的冷静思考。
  读者的心明锐犀利,读者的阅读心理,就是当前世界运转模式的风向标,这个变化无常的大千世界里,我们太渴望通过阅读找到心灵的瑜珈馆,不只是为了栖息,更为了沉淀。如果说当年热销的《心灵鸡汤》滋养过读者的心灵,让读者感到温暖、感到美好。那么今日《易经的智慧》、《秘密》等书,让我们仰望夜空,寻找人生王道。不分年龄,不分职业,不分文化层次的读者,都想尝试彻底思考为人的活法,减轻内心的混沌和乱象,在纷纭的表象中去感受未来世界的运转规律。不仅图书领域,电影《2012》票房的大卖,也是对人们当前心理需求的一种温暖把握。在《易经的奥秘》、《秘密》、《宽心》、《活法》之后,心灵自修型励志书市场仍有极大的开垦空间,因为技术越进步,人类的心灵就越需要摆渡。
其他文献
相对于已经改革到位的国有企业,新闻出版行业是孤岛;相对于地方出版集团与中央部委社,大学社是孤岛——尽管有大学这个市场。这个市场是开放的,是比较小的。大学社正成为资源的孤岛、资本的孤岛、市场的孤岛,相对地被孤立于某一个点位上。    改制之后大学社成为“孤岛”    大学社的成就,有目共睹。朱杰人先生说“中国的大学出版30年走过的是西方大学社用100年走完的道路”,今天,中国大学社无论是在图书品种、
期刊
【出版心理学大讲堂】    一个题材的兴盛除了生逢其时外,还要有导火索和持续不断的好作品。当“草莓族”遇见结婚那点事儿,当《蜗居》引发婚姻背后的现实思考,婚恋文学确实引发了出版热。但至于它是否还能扩大市场,就要看接下来的作品是更上层楼还是狗尾续貂了。    当年,卓文君跟着司马相如当垆卖酒,“嫁鸡随鸡,嫁狗随狗”传为美谈。时光穿梭到了2010年,中国的“80后”独生子女开始谈婚论嫁,他们果断地以“
期刊
12月2—6日,第二届中国出版高端论坛暨全国人民出版社社长年会、人民出版社市场联盟工作会在杭州召开。  本届论坛是在以所有经营性出版单位、报刊单位转企改制为标志的全国新闻出版业的体制机制改革进入攻坚时刻,整个新闻出版业即将进入一个全新的发展模式、发展阶段的大背景下召开的,论坛的主题是“构建中国新闻出版业的新格局”。中国出版集团总裁聂震宁、浙江省新闻出版局局长钟桂松、人民出版社社长黄书元、中国出版科
期刊
它一方面在体制改革中促进出版行业的壮大发展,包括民营书业的发展;另一方面也表明,新媒体、新技术已经受到业内的广泛关注,并开始进入应用时代。而未来的出版行业,特别是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之下,仍然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和新的挑战。    为了了解2009年度中国出版业界对业内重要大事的关注度,本刊编辑部特别策划了“2009年度您最关注的书业内信息的调查”,希望能为出版同行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本次调查全部
期刊
《日本行,中国更行》的书名看似有些民族主义,通俗得甚至有些土气,但是内涵丰富,立意新颖,放眼未来。在书中,王锦思先生不仅道出中日当前差距的现实,还探索中国未来复兴的方式;既肯定了日本的优秀之处,也表达了中国人的信心和期待。中国的日本研究水平亟待提高    尽管日本这个国家十分重要,并且不断地和中国发生各种各样的关系,中国人也看似对日本探究得头头是道,时而慷慨激昂时而义愤填膺。但要是让人们说出国人创
期刊
在全球化背景下,面对西方书业的强势冲击,童书率先“走出去”不失为一种策略。纵观本届书展,中国各家专业少儿社版贸活动频密,成果卓著,似乎完成了一次阳光之旅,而对于中国童书走向世界、争取国际市场而言,这又仅仅是未来之路的发端和开始。    法兰克福,这个美茵河畔的会展之都,因承办一年一度的出版嘉年华,而发散出浓郁的文化气息,又因主宾国中国的到来,倍添翰墨书香。本届书展有来自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730
期刊
我有了一个梦想一个心愿,那就是编辑出版一部《国宝档案》电视节目精品图书。让收看电视节目的人,加深对国宝的认知;让没有收看电视节目的人,通过阅读图书对节目有所了解。无疑,这个选题让我有种按捺不住的兴奋与期待。    五卷本的《国宝档案》电视节目系列丛书即将付梓。此时此刻,我的心境是那般释然,那般愉悦,一种如释重负的欣然感受涌上心头。那些历经沧桑,被岁月尘封、时间销蚀的旷世瑰宝的背后,隐藏着多少艰辛曲
期刊
三年前的今天,后村(化名)村长正耐心等待着一位远方来客。这位“李老师”来到后村以后,和村民一样,大碗吃粥,喝井水,睡大炕,一点儿没架子,喜欢找“老娘们儿”唠叨“没用的闲话”。  一项关于农村家庭性别权力关系的社会学调查,在后村开始了。  农闲时,女人们喜欢坐成堆儿数落家长里短。对“男女不平等”格外有话说,何况还有个外人听得津津有昧:“有好吃的,先让哥哥吃。就一回有好的先让俺吃的!那年(1962年)
期刊
《旷代的忧伤》是一本思想性随笔结集,但深读进去,不难发现,它对于我们具体了解和深层次把握近现代思想嬗变与传承,都具有方法论的示范意义。虽然此书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学术著作,但它以批判的眼光审视过去,尊重历史,崇尚知识,弃旧图新,对于丰富现代思想研究和传播承担着文化积累和学术更新的责任。    林贤治是一位学养渊博的知识分子,文笔晓畅犀利,所写的思想文章总有一种说不尽的精彩。新近闲逛书店,偶见一本题为《
期刊
我们期刊人务要与时俱进,以媒体人的神经感受时代的新发展,以科学的态度研究新问题,调适新观念,以先锋者的胆魄,采取新举措,开拓新局面。这样,不仅“我们怎么办”的问题迎刃而解,并会进入一个媒体人前所未曾体验过的挥斥自如的新境界。    我们怎么办?这是一个时期以来,中外期刊业,包括我们文化综合类期刊在内,不断惊悚提出的问题。由于金融海啸程度不同波及到全球期刊市场,特别是期刊广告市场。由于新媒体兴起,使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