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青年教师一起成长

来源 :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elaniem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进入新世纪以来,基础教育教师队伍年轻化的趋势更加显著,新一代教师正在成为基础教育领域的生力军和主力军。这些本身大都是独生子女的“大孩子”,面对着同样是独生子女的学生,面对不断改革创新的现代教育,在他们的身上,又会发生哪些新鲜的故事呢?
  案例1:分管卫生工作的赵校长刚进办公室,就生气地对我说:现在的年轻人啊,真是搞不明白了,瞧,个人卫生没话说,但是集体卫生,不敢恭维啊。中午我去检查,办公桌上放着梳子,还有什么洗面奶;办公桌下放着三双鞋子,脚上穿着凉拖。学校不是说过要仪表端庄吗?他们这样做,简直令我费解。回头再看看电脑的屏幕保护,尽是些美女照,电视剧照,晃来晃去,还有心思备课吗?问问他们吧,答曰:我喜欢!
  案例2:学校准备加强校园文化建设,需要布置一些墙报。教导处决定抽一些青年教师利用星期天进行加班。王教导拎起了电话机:“XX老师,请你明天来学校加班一天。好吗?”
   甲:“我明天没有空,已经约好同学去买衣服了。”
   乙:“我已经约了朋友去郊游。”
   丙:“我明天要去参加本科学习辅导,真的没有空。”
   唉,年轻人,怎么如此忙碌呢?王教导纳闷着,自个儿在那里生气。这就是独生子女的娇气么,怕吃苦,怕劳动,分外的工作一点都不干。
  案例3:年轻的季老师准备上一节的试验课,临下班时,她把教案给指导老师蒋老师看。蒋老师经验丰富,戴着老花镜左看右看,一会点头:“嗯,思路倒是挺清晰的。”一会摇头:“课堂里需要那么多花样吗?还是实点好,这多媒体,还是不用吧?”“蒋老师,我想多设计些游戏,让孩子们在玩中学;还有,我最后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美妙的音乐,一定会让孩子感兴趣的……”她滔滔不绝地说着,把蒋老师的建议都给挡了回去。这些年轻人,头脑活、点子多,但是课堂太花俏,一点不踏实。
  类似的故事还能找到很多很多。作为学校领导和老教师们,应该如何看待和对待他们呢?
  
  欣赏包容心态
  
  年轻人富有朝气,精力充沛,对新鲜事物比较感兴趣,对自己喜欢的事情能投入相当的精力,不满足于已有的知识经验,敢想敢做,敢闯敢尝试。但是他们身上也有许多弱点,很多人以自我为中心,缺乏奉献精神,缺少团队合作精神;他们多少有几分娇气,怕吃苦,不愿意在工作时间以外忙学校的事情,甚至不在乎别人的评头论足……
  对此,我们不妨首先欣赏他们的优点,对他们的优势给予肯定,给予赏识;同时以宽容和包容的心态对待他们身上的缺点和不足。在帮助他们改正缺点和错误的时候,要特别讲究方式方法,可以通过个别交流、个别沟通,告诉他们应该做到的教学常规,应该遵循的师德规范,这样他们会更容易接受。
  
  正面引导心态
  
   年轻人富于工作激情,喜欢感情用事,但是,只有激动没有行动、懒散拖沓也是常有的事。对此,我们老教师除了语言激励,还需要加以适当的行为引导,强化心理暗示。比如在案例2中,如果年轻人看到老教师能放弃休息时间参与板报的布置工作,那么,她们也会受到感召和触动,不会轻言“没有空”了。所以,领导在安排工作时,可以考虑老少搭配,优势互补,通过耳濡目染,自觉地学习老教师兢兢业业、任劳任怨的敬业精神,认识到合作互助的重要,慢慢培养责任心和上进心,树立对教育教学工作的热爱。领导的重视、同事的鼓励、老教师的身体力行,对年轻教师必将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有力促进年轻教师的成熟和成长。
  
  同步学习心态
  
  人们常说:年轻就是优势,年轻就是资本。特别是在当今飞速发展的信息时代,年轻人正在获得越来越多的优势。相比之下,我们老教师如果不继续学习,不及时更新观念,与年轻人的代沟会越来越明显。在案例3中,蒋老师遵循的是傳统的理论和经验,而年轻的季老师依据的却是现代新观念,两个人之间存在着根本的分歧。因此,作为老教师,需要的是学习和掌握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和现代化教学手段,在这方面年轻教师完全可以充当老教师的老师;另一方面,作为青年教师,也应该注意吸取老教师的丰富经验,吸收传统理论方法当中的精华,在继承的基础上,才能更好地发展、改革和创新。
  总之,在新课程背景下,老教师和青年教师应该同步学习,互相学习,相互启迪,共同成长。在这个过程中,老教师将会从青年教师身上找回那激情燃烧的岁月,年轻教师也会从老教师的丰富阅历和经验中,更深刻地感悟到教育的真谛!
其他文献
教给学生真正的含义是一个迷人的观点,但是很多老师发现在这个标准化训练和测试的年代上面提到的观点却面临着很多的问题。    教学不仅仅是讲授所有的内容,学习也不仅仅是接受知识,而对知识的评估更不仅仅是准确的回忆。对知识的理解是必需的,重要的是使知识变得更加有意义。当学生把新信息跟旧知识联系到一起时,当他们把事实跟“大胆的想法”比较时,当他们在探索基础问题以及在新的情景里运用知识时,他们才会更加容易获
期刊
爱好舞蹈且舞姿不俗的小女突然不肯再穿上红舞鞋,再三询问,多方试探,均无功而返。那颗倔强的心灵几乎斩钉截铁地决定把自己从舞台上清场,永不回头。  惊诧之余只能深为遗憾。  半年之久,才隐隐约约知道这次巨变仅仅是由于小女不肯因为一个误会向舞蹈老师当面认错,仅仅是老师在气愤之下脱口而出的一句话:你不是学舞的料。  此时弥补的心纵有天大,却也无力回天了。  不同的,是小女的绘画。自三岁时投师,至今已过去八
期刊
儿子刚到美国的时候,一天放学回家,拿出一张画给我看:“妈妈,你看,这个人像不像我?”天哪!吓我一大跳,这哪是人,分明是鬼,说得确切点,这是一堆白骨。“你为什么画这个?”“老师让画的。”我不信,孩子的坚持诱发我要去学校看个明白。  第二天一大早,我赶到了学校,踏进儿子上课的教室,墙上挂满了白骨图,数了一下共有19幅,班上共18个学生,加上老师19人。“妈妈,你看,这张是我。”儿子指着墙角边的几乎与他
期刊
在我的阅读生活中,能让我反复重读五六次以上的作品并不多。然而,美国作家亨利·梭罗的《瓦尔登湖》却是一个例外。表现在二十余年间,我几乎每隔一两年就要重读一次,同时还不断购买各种中文译本和收藏不同时期的版本。而就我个人的阅读感觉来看,徐迟的译本(上海译文出版社1982年版)是最出众的,算得上是经典性的译本;张知遥的译本(哈尔滨出版社2003年版)则在语境和汉语表达方式上,更符合我们当下的阅读习惯。  
期刊
近来读报,闻知12岁的成都女孩古立坤,因为“讨厌”学校教学,“立志”成为中国第一位小自由撰稿人,“毅然”辍学回家,专心从事写作。12岁不上学就当专业作家,未免太早了点吧?孰不知,还有更早的:9岁的广州女孩张蒙蒙已经出版了三本诗集,8岁的二年级学生高靖康,出版了新童话集《奇奇西游记》,更绝的是6岁的常州娃娃窦蔻,没上过学就写出了7万多字的《小窦蔻流浪记》。一时,四五岁的儿童当作家、两三岁的毛毛出巨著
期刊
山在那里    连着看了几个月的欧洲电影,那种昏暗的,优柔的,琐碎的,用睫毛和叹息说话的电影,仿佛在攻克一个又一个的堡垒,是否攻克了我不清楚,但是我已经筋疲力尽。   这时,我迫切需要一部情节鲜明的,主题突出的,能够打开窗户说亮话的电影。这类影片我收藏的不多,如果有也是在外地一时兴起买回来的。翻了半天影碟目录,就是它了——去年在山东威海发现的《人生屋檐下》(又译:《生命如屋》)。   这是一部关于
期刊
孤身上路,浪迹天涯——上路就快活。   正是七月流火的酷暑炎夏,知了声声之中,我独自背起行嚢汗流浃背地悄然向着远方进发——从繁华的锦绣江南一直走到了静寂的黑龙江畔。说是走马观花也好,说是雾里看花也好,一路散漫走来,一路闲适走去,好一个自由自在的我。   这一路行去总有那么多看不够的养眼风景,这一路行去总有那么多不够看的深厚人文。 绿油油的田野在脚下铺展,蓝茵茵的天穹在头顶生辉,灰蒙蒙的历史在眼帘漂
期刊
[摘 要]“熊孩子”事件在全国各地一再频发,部分事件更是登上热搜,成为人们网络热议与争相关注的焦点。通过透视与分析部分典型的“熊孩子”事件,我们不难发现,每一个“熊孩子”的背后通常都会站着一个“熊家长”。他们不真正了解自己的孩子,孩子管理简单粗放,对孩子一味无原则满足,学业辅导更是有失规范,严重挫伤了孩子学习的积极性。消除当今社会上愈演愈烈的“熊孩子”现象,最好的办法在于重构良好的、合格的家庭教
期刊
本次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300份,收回有效问卷278份。调查了江苏、黑龙江两地的小学、初中、高中三所学校,并随机访问了30多名教龄在1-5年的教师。  新世纪之初,我国基础教育的格局发生了一系列重大的变化,教师队伍年轻化,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如今,即使在边远的乡村学校,教学一线也大都由20岁到35岁的青年教师担纲。这些年轻教师朝气蓬勃、崇尚自由、求异创新、个性鲜明,他们中大多数人是我国的第一代独生
期刊
“我的第一课”    讲述人:高老师,高一化学教师,24岁。  这是我在这所学校讲的第一堂课,这堂课将最终决定我能否留在这里,在前几轮的考试中我的成绩并不突出,因此,成败在此一搏。  我精心准备了教案,制作了精美的课件,并把课堂内容记得烂熟,但心里还是忐忑不安,因为我将面对的是从未见过的学生。铃响了,我走进教室,不禁有点发毛,我准备的是高二的课,可眼前的学生明显不是高二的;再看看教室后面坐着的考官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