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来读报,闻知12岁的成都女孩古立坤,因为“讨厌”学校教学,“立志”成为中国第一位小自由撰稿人,“毅然”辍学回家,专心从事写作。12岁不上学就当专业作家,未免太早了点吧?孰不知,还有更早的:9岁的广州女孩张蒙蒙已经出版了三本诗集,8岁的二年级学生高靖康,出版了新童话集《奇奇西游记》,更绝的是6岁的常州娃娃窦蔻,没上过学就写出了7万多字的《小窦蔻流浪记》。一时,四五岁的儿童当作家、两三岁的毛毛出巨著,成了文坛的盛事和时尚。
有些少年作家的作品表面看来似有一定的可读性,但其文学底蕴究竟有多厚?文学价值到底有多高?却是很值得打个问号的。而其中透出的饱经沧桑、老成练达,又着实让人怀疑是父母的代笔或“枪手”的捉刀。请听听8岁女孩蒋方舟对“鱼水缠绵”的戏说歪解,再看看她所著的《泡妞秘笈》,除了证明她的幼稚无知、无聊可笑外,又有多少文学品位和文字功底可言?
有些人热衷于让学生过早地成“星”成“杰”,成“名”成“家”,一味地给他们脸上贴金,强加给他们与年龄不相称的头衔,势必会给他们的健康成长带来负面影响:一来极易导致他们过早地偏科,成为学业上的“瘸子”甚至中道“夭折”;二来极易使他们产生骄傲自大、自以为是的病态心理;三来更有可能使他们陷入心胸狭窄、人格扭曲的泥潭。早些时候外界大吹特吹的炒了学校教学鱿鱼的韩寒,便是个极端的例子;本文开头提到的12岁女孩古立坤,从逃学到辍学,呆在家里苦思冥想,也已是“江郎才尽”,活脱脱一个现代版的“方仲永”。
既然危害如此严重,既然现状如此堪忧,为何我们的媒体还要如此热衷于炒作?恐怕还是离开不了利益驱动——早熟的瓜不甜,但早熟的瓜易卖。说白了,就是一种幼稚拙劣的急功近利。
学生时代无疑是决定一个人一生成长的关键,需要给予鼓励、需要给予提携。但是孩子毕竟是孩子,如果我们的学生幼稚的心灵中只有“出人头地”、只有“成名成家”,歧视平凡、抛弃普通,势必会滑向素质教育全面发展的反面。一味地给孩子脸上贴金、强加给他们虚荣的头衔,会对孩子造成巨大的心理压力,对他们和健康成长产生负面效应。鲁迅先生当年讽刺过的“捧杀”现象值得我们警惕。
有些少年作家的作品表面看来似有一定的可读性,但其文学底蕴究竟有多厚?文学价值到底有多高?却是很值得打个问号的。而其中透出的饱经沧桑、老成练达,又着实让人怀疑是父母的代笔或“枪手”的捉刀。请听听8岁女孩蒋方舟对“鱼水缠绵”的戏说歪解,再看看她所著的《泡妞秘笈》,除了证明她的幼稚无知、无聊可笑外,又有多少文学品位和文字功底可言?
有些人热衷于让学生过早地成“星”成“杰”,成“名”成“家”,一味地给他们脸上贴金,强加给他们与年龄不相称的头衔,势必会给他们的健康成长带来负面影响:一来极易导致他们过早地偏科,成为学业上的“瘸子”甚至中道“夭折”;二来极易使他们产生骄傲自大、自以为是的病态心理;三来更有可能使他们陷入心胸狭窄、人格扭曲的泥潭。早些时候外界大吹特吹的炒了学校教学鱿鱼的韩寒,便是个极端的例子;本文开头提到的12岁女孩古立坤,从逃学到辍学,呆在家里苦思冥想,也已是“江郎才尽”,活脱脱一个现代版的“方仲永”。
既然危害如此严重,既然现状如此堪忧,为何我们的媒体还要如此热衷于炒作?恐怕还是离开不了利益驱动——早熟的瓜不甜,但早熟的瓜易卖。说白了,就是一种幼稚拙劣的急功近利。
学生时代无疑是决定一个人一生成长的关键,需要给予鼓励、需要给予提携。但是孩子毕竟是孩子,如果我们的学生幼稚的心灵中只有“出人头地”、只有“成名成家”,歧视平凡、抛弃普通,势必会滑向素质教育全面发展的反面。一味地给孩子脸上贴金、强加给他们虚荣的头衔,会对孩子造成巨大的心理压力,对他们和健康成长产生负面效应。鲁迅先生当年讽刺过的“捧杀”现象值得我们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