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德勤的企业社会责任在一定程度上跟它所提供的专业服务一脉相承,而德勤公益基金会的成立则帮助其厘清了社会责任的义务
藏在北京石景山永乐东小区一片密集民居里的华奥学校,是石景山区目前仅存的几家民办打工子弟学校之一,9月11日,德勤中国(Deloitte China)在北京开展的爱心日(IMPACT Day)活动从这个创办于20年前、位于北京西五环的学校开始。
作为首家在上海设立分支机构的外国会计师事务所,德勤于1917年进入中国,至今已走过百年历程。两年前,德勤公益基金会成立,德勤由此成为“四大”里第一家在中国内地建立基金会的会计师事务所。
在华奥学校的活动其实一年前即已开始。德勤公益基金会考察了北京市包括大兴蒲公英中学在内的54所民办打工子弟学校,以了解现阶段流动儿童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探索有针对性的公益项目方案。
华奥学校设有学前班、小学和初中部,接收的孩子岁数在5-15岁不等。随着城市整治行动蔓延至北京的城市边缘,一些打工子弟学校的未来充满了变数。有人形容打工子弟学校是“被这波人口疏散浪潮冲走的一块碎片”。
“条件相对较差,许多设备虽未到报废年限,但已无法使用。”德勤公益基金会对华奥学校的调研报告里如是表述。自2008年装修后,近十年间这所学校在硬件上没有任何变化。软件上同样如此,缺少师资,缺少书籍和教具……
爱心日这天,身着印有德勤logo和“助力公益,因我不同”字样的黑T恤,二十余个德勤的志愿者们为孩子们带来近300本新的书籍和学习用具,丰富学校的图书角,还与他们一起阅读、做手工。
早在半个月前,德勤爱心日的通知便通过公司网络群发出来,员工自愿报名。活动举行之前,志愿者们开了几次碰头会,设计相关课程和流程。他们来自德勤的不同部门,平时交集甚少,通过爱心日才第一次认识。
每一年的爱心日,德勤会以分布在各地的办事处为单位开展公益活动,想要顾及每个员工的时间并不容易,现在爱心日每年举办三次,员工可以根据个人的兴趣及时间参与。“消息只要一登到公司内网上,名额很快就全报满了,”这次爱心日的负责人温星介绍。
“德勤在中国有20个办公地点,每个地方对于公益慈善的需要是不一样的,我们让每个地方的同事去考虑当地的需要,提建议,然后我们在当地做安排,这样比较灵活、多元化,同事们可以有更多的机会为社会做贡献。”德勤公益基金会秘书长吴嘉源说,“对公司建立基金会这个决定,很明显可以看见同事们都在用行动支持。”
26998小时
2016财年,德勤中国共计在公益方面投入了26998个小时,社会影响力投资总额合计3400万港元。在新近发布的《2015-2016德勤公益基金会报告》中,这些数字颇为亮眼。
“如果我们不是用这个时间去做公益的事,而是帮客户做专业服务的话,那为公司带来的收入将是非常可观的。”吴嘉源说。
在这其中,志愿服务和公益专业服务占社会影响力投资总额的96%。关于这个数字,吴嘉源解释,“德勤中国鼓励员工每年在工作日抽出八小时的时间做公益,而德勤的员工都是按小时收费的,比如我自己,每个小时收费大概700美金,如果我每年花8个小时去做公益,那这个机会成本最简易的表示便是8小时×700美元。”
“像德勤这种轻资产企业,拥有最多的就是人才。”吴嘉源打趣说,自己把德勤人才的平均年龄拉高了。他是香港人,明年是他在德勤工作的第30个年头。1994年,他从德勤香港办事处调到北京办事处工作,在北京已生活了23年。
因为工作原因,吴嘉源几乎走遍了全国各地,他看到了各地的不同,发现了很多社会问题。两年前,适逢德勤进入中国即将百年,品牌形象和影响力的建设处于一个重要节点,德勤总部决定在中国建立公益基金会,吴嘉源主动请缨。落实德勤公益基金会的构想,对他来说是一个难得的机会。
事实上,在成立基金会之前,德勤在中国不曾停止过践行社会责任的脚步,一直为公益机构或社会企业提供相当程度上的免费服务,其他的公益活动更多作为企业社会责任方面的投入。比如德勤“关爱相传”师友辅导计划始创于2009年,面向香港偏远社区的中学生提供师友辅导及课外学习机会,“但终究没有组织架构就不够严谨,能够带来的影响,往往不如设想中大。”
2015年6月,德勤公益基金会在重庆和香港两地成立,“其实香港跟内地在公益慈善方面无论是发展还是需求都不一样。而选择在重庆建立基金会,则是考虑能吸引更多人关注重庆与西部。但德勤的公益不仅限于这两地,而是希望向外覆蓋整个中国。”
德勤公益基金会的建立将统筹德勤的慈善捐款,整合并推动德勤中国现有及未来的所有企业社会责任项目,鼓励员工身体力行参与公益。此外,德勤中国还会按员工捐款1:1配捐给德勤公益基金会。
德勤中国首席执行官曾顺福向《中国慈善家》介绍,德勤公益基金会主要关注四个领域:教育、医疗、环保、救灾,并制定了“2020战略愿景”,希望通过扩大社会创新成为中国慈善领域的领先者。
始于重庆
重庆德勤公益基金会的第一个项目也始于重庆。
重庆地貌以丘陵、山地为主,辖38个区县(自治县),周边县城百姓看病难的现象非常普遍,仅仅花费在路上的时间就很长,且因病致贫也是当地的突出问题。
为了把医疗服务带到居民家门口,德勤公益基金会积极与当地政府沟通,与涪陵区民政局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2016年5月18日,德勤流动医疗服务计划在三峡库区腹地——重庆涪陵启动。
德勤认为,开展这一项目,在当地找一家有实力的医院做合作伙伴是十分重要的,于是通过区政府跟当地的优抚医院对接,定期开展流动医疗服务—针对当地贫困乡县的“五保户”群体免费进行体检,为其提供药品及心理咨询,并针对山区的路况向医院捐赠了一台SUV四轮驱动救护车,里面配有必备的医疗设备。 德勤的员工也作为志愿者加入到医疗服务团队中,向当地百姓科普健康知识。2016年,这一项目已成功开展三次流动医疗服务,惠及马武镇、百胜镇、蔺市镇等8个贫困乡镇共计600多户居民。
“这个数字在大数据时代可能不值一提,但对整个涪陵地区的贫困人口来讲,已经占非常大的比例。”看到数据的重要性,吴嘉源向医院建议再做一些深入的分析,了解当地老人的患病状况等等,这些信息数据在未来可能帮助政府实施一些更有针对性的医疗政策。吴嘉源认为,未来有了更多经验,形成相对完整的模型时,德勤公益基金会会考虑与其他基金会或企业共同合作,把流动医疗的影响力做大。
流动医疗关注的群体是五保老人,与五保老人共同受到关注的还有一个群体——留守儿童。2009年到2014年间,德勤携手湖北希望工程在湖北贫困地区援建了5所希望小学,为学校提供电脑等硬件设施。除了帮助这些孩子改善物质条件,德勤也在思考,下一步能为他们做些什么。
经过长时间的调研之后,他们得出一个答案:陪伴。
通常情况下,志愿者对留守儿童的探望频率是每年10天左右。志愿者们来来去去,往往会给孩子们的心理带来巨大落差。如果陪伴是短暂而非持续的,带给孩子的也许不是帮助而是伤害。
为此,德勤开发了一个软件,可以让志愿者们通过互联网与留守儿童远程沟通。在招聘内部志愿者时,德勤要求志愿者陪伴这些孩子至少1年,每周进行15-30分钟的视频交流。每两个志愿者对应一个孩子,这样可以保证即便出现突发情况,起码有一个志愿者能够出现。
长久的陪伴让孩子们敞开了心扉,乐于分享自己的故事,变得更加快乐,这是德勤成长陪伴计划的特色。同时德勤公益基金会亦找到专门做留守儿童服务的广州映诺社区发展机构,邀请其加入这一项目,以提供更专业的帮助和指导。
不仅仅是CSR
德勤的企业社会责任在一定程度上跟它所提供的专业服务一脉相承,而建立德勤公益基金会可以帮助其厘清社会责任的义务。
德勤公益基金会有独立的理事会,负责公益方面所有重大决策,监管整个基金会运作,确保基金会所做的事情符合基金会章程。理事会的构成包括现任合伙人、退休合伙人,以及第三方人士。
“一个项目,对方是不是真的需要,这是我们的考评因素之一,我们也制定了很多考评标准来衡量一个公益项目是不是做到位了。这是很难的,毕竟公益很难用数字量化,但是多难我们都需要做。比如陪伴计划当中,我们肯定有数据,多少个孩子接受了我们的帮助,他们未来离开学校之后做什么事情,我們也会跟踪了解,看看他们的改变会是怎样的。”
吴嘉源坦陈,虽然评测一个项目的影响力和完成度是德勤财务管理的专业服务之一,但公益项目的考评机制相较于商业上的KPI还不是很成熟。
“每次我参加研讨会,或者见到一些朋友,他们会问,你们德勤公益基金会能捐多少钱?我觉得捐钱是很重要,但是绝对不是我们成立基金会的初衷,我们更希望能发挥专业能力,向客户提供比如审计、税务、企业风险管理,包括一些战略发展方面的专业咨询服务,以及专业培训。对于很多参与公益慈善活动的一些机构来说,他们其实是很需要(这些东西)的。”
德勤成立基金会后不久,《慈善法》颁布实施,如何更好地理解并落实这部法律,基金会邀请了国内一流大学的法律系研究生,与德勤税务以及勤理律师事务所的同事一起参与战略慈善的法律研究,对几个重点领域开展研究。
“《慈善法》毕竟是一个大法,它对于往后中国慈善的发展是有积极指导、监管作用的,法律法规出台,它不可能什么东西都覆盖,里面有很多东西可能都需要陆陆续续地补充。”吴嘉源介绍说,通过德勤专业的调研,希望能给相关部门提供专业意见,“我们也在跟民政部门讨论,希望我们的研究成果能给他们带来更专业、有针对性的参考,帮助其更好地管理慈善组织,不仅在我们自己这个行业,在慈善方面,甚至于一些政策方面,我们都希望可以带来一些影响。”
吴嘉源说,德勤希望做世界最大的专业服务机构,“我们(基金会)希望跟我们的品牌一样,能够令社会各界感受到我们品牌的公信力,通过与志同道合的慈善组织开展合作,共同推动公益慈善事业的发展。”
藏在北京石景山永乐东小区一片密集民居里的华奥学校,是石景山区目前仅存的几家民办打工子弟学校之一,9月11日,德勤中国(Deloitte China)在北京开展的爱心日(IMPACT Day)活动从这个创办于20年前、位于北京西五环的学校开始。
作为首家在上海设立分支机构的外国会计师事务所,德勤于1917年进入中国,至今已走过百年历程。两年前,德勤公益基金会成立,德勤由此成为“四大”里第一家在中国内地建立基金会的会计师事务所。
在华奥学校的活动其实一年前即已开始。德勤公益基金会考察了北京市包括大兴蒲公英中学在内的54所民办打工子弟学校,以了解现阶段流动儿童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探索有针对性的公益项目方案。
华奥学校设有学前班、小学和初中部,接收的孩子岁数在5-15岁不等。随着城市整治行动蔓延至北京的城市边缘,一些打工子弟学校的未来充满了变数。有人形容打工子弟学校是“被这波人口疏散浪潮冲走的一块碎片”。
“条件相对较差,许多设备虽未到报废年限,但已无法使用。”德勤公益基金会对华奥学校的调研报告里如是表述。自2008年装修后,近十年间这所学校在硬件上没有任何变化。软件上同样如此,缺少师资,缺少书籍和教具……
爱心日这天,身着印有德勤logo和“助力公益,因我不同”字样的黑T恤,二十余个德勤的志愿者们为孩子们带来近300本新的书籍和学习用具,丰富学校的图书角,还与他们一起阅读、做手工。
早在半个月前,德勤爱心日的通知便通过公司网络群发出来,员工自愿报名。活动举行之前,志愿者们开了几次碰头会,设计相关课程和流程。他们来自德勤的不同部门,平时交集甚少,通过爱心日才第一次认识。
每一年的爱心日,德勤会以分布在各地的办事处为单位开展公益活动,想要顾及每个员工的时间并不容易,现在爱心日每年举办三次,员工可以根据个人的兴趣及时间参与。“消息只要一登到公司内网上,名额很快就全报满了,”这次爱心日的负责人温星介绍。
“德勤在中国有20个办公地点,每个地方对于公益慈善的需要是不一样的,我们让每个地方的同事去考虑当地的需要,提建议,然后我们在当地做安排,这样比较灵活、多元化,同事们可以有更多的机会为社会做贡献。”德勤公益基金会秘书长吴嘉源说,“对公司建立基金会这个决定,很明显可以看见同事们都在用行动支持。”
26998小时
2016财年,德勤中国共计在公益方面投入了26998个小时,社会影响力投资总额合计3400万港元。在新近发布的《2015-2016德勤公益基金会报告》中,这些数字颇为亮眼。
“如果我们不是用这个时间去做公益的事,而是帮客户做专业服务的话,那为公司带来的收入将是非常可观的。”吴嘉源说。
在这其中,志愿服务和公益专业服务占社会影响力投资总额的96%。关于这个数字,吴嘉源解释,“德勤中国鼓励员工每年在工作日抽出八小时的时间做公益,而德勤的员工都是按小时收费的,比如我自己,每个小时收费大概700美金,如果我每年花8个小时去做公益,那这个机会成本最简易的表示便是8小时×700美元。”
“像德勤这种轻资产企业,拥有最多的就是人才。”吴嘉源打趣说,自己把德勤人才的平均年龄拉高了。他是香港人,明年是他在德勤工作的第30个年头。1994年,他从德勤香港办事处调到北京办事处工作,在北京已生活了23年。
因为工作原因,吴嘉源几乎走遍了全国各地,他看到了各地的不同,发现了很多社会问题。两年前,适逢德勤进入中国即将百年,品牌形象和影响力的建设处于一个重要节点,德勤总部决定在中国建立公益基金会,吴嘉源主动请缨。落实德勤公益基金会的构想,对他来说是一个难得的机会。
事实上,在成立基金会之前,德勤在中国不曾停止过践行社会责任的脚步,一直为公益机构或社会企业提供相当程度上的免费服务,其他的公益活动更多作为企业社会责任方面的投入。比如德勤“关爱相传”师友辅导计划始创于2009年,面向香港偏远社区的中学生提供师友辅导及课外学习机会,“但终究没有组织架构就不够严谨,能够带来的影响,往往不如设想中大。”
2015年6月,德勤公益基金会在重庆和香港两地成立,“其实香港跟内地在公益慈善方面无论是发展还是需求都不一样。而选择在重庆建立基金会,则是考虑能吸引更多人关注重庆与西部。但德勤的公益不仅限于这两地,而是希望向外覆蓋整个中国。”
德勤公益基金会的建立将统筹德勤的慈善捐款,整合并推动德勤中国现有及未来的所有企业社会责任项目,鼓励员工身体力行参与公益。此外,德勤中国还会按员工捐款1:1配捐给德勤公益基金会。
德勤中国首席执行官曾顺福向《中国慈善家》介绍,德勤公益基金会主要关注四个领域:教育、医疗、环保、救灾,并制定了“2020战略愿景”,希望通过扩大社会创新成为中国慈善领域的领先者。
始于重庆
重庆德勤公益基金会的第一个项目也始于重庆。
重庆地貌以丘陵、山地为主,辖38个区县(自治县),周边县城百姓看病难的现象非常普遍,仅仅花费在路上的时间就很长,且因病致贫也是当地的突出问题。
为了把医疗服务带到居民家门口,德勤公益基金会积极与当地政府沟通,与涪陵区民政局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2016年5月18日,德勤流动医疗服务计划在三峡库区腹地——重庆涪陵启动。
德勤认为,开展这一项目,在当地找一家有实力的医院做合作伙伴是十分重要的,于是通过区政府跟当地的优抚医院对接,定期开展流动医疗服务—针对当地贫困乡县的“五保户”群体免费进行体检,为其提供药品及心理咨询,并针对山区的路况向医院捐赠了一台SUV四轮驱动救护车,里面配有必备的医疗设备。 德勤的员工也作为志愿者加入到医疗服务团队中,向当地百姓科普健康知识。2016年,这一项目已成功开展三次流动医疗服务,惠及马武镇、百胜镇、蔺市镇等8个贫困乡镇共计600多户居民。
“这个数字在大数据时代可能不值一提,但对整个涪陵地区的贫困人口来讲,已经占非常大的比例。”看到数据的重要性,吴嘉源向医院建议再做一些深入的分析,了解当地老人的患病状况等等,这些信息数据在未来可能帮助政府实施一些更有针对性的医疗政策。吴嘉源认为,未来有了更多经验,形成相对完整的模型时,德勤公益基金会会考虑与其他基金会或企业共同合作,把流动医疗的影响力做大。
流动医疗关注的群体是五保老人,与五保老人共同受到关注的还有一个群体——留守儿童。2009年到2014年间,德勤携手湖北希望工程在湖北贫困地区援建了5所希望小学,为学校提供电脑等硬件设施。除了帮助这些孩子改善物质条件,德勤也在思考,下一步能为他们做些什么。
经过长时间的调研之后,他们得出一个答案:陪伴。
通常情况下,志愿者对留守儿童的探望频率是每年10天左右。志愿者们来来去去,往往会给孩子们的心理带来巨大落差。如果陪伴是短暂而非持续的,带给孩子的也许不是帮助而是伤害。
为此,德勤开发了一个软件,可以让志愿者们通过互联网与留守儿童远程沟通。在招聘内部志愿者时,德勤要求志愿者陪伴这些孩子至少1年,每周进行15-30分钟的视频交流。每两个志愿者对应一个孩子,这样可以保证即便出现突发情况,起码有一个志愿者能够出现。
长久的陪伴让孩子们敞开了心扉,乐于分享自己的故事,变得更加快乐,这是德勤成长陪伴计划的特色。同时德勤公益基金会亦找到专门做留守儿童服务的广州映诺社区发展机构,邀请其加入这一项目,以提供更专业的帮助和指导。
不仅仅是CSR
德勤的企业社会责任在一定程度上跟它所提供的专业服务一脉相承,而建立德勤公益基金会可以帮助其厘清社会责任的义务。
德勤公益基金会有独立的理事会,负责公益方面所有重大决策,监管整个基金会运作,确保基金会所做的事情符合基金会章程。理事会的构成包括现任合伙人、退休合伙人,以及第三方人士。
“一个项目,对方是不是真的需要,这是我们的考评因素之一,我们也制定了很多考评标准来衡量一个公益项目是不是做到位了。这是很难的,毕竟公益很难用数字量化,但是多难我们都需要做。比如陪伴计划当中,我们肯定有数据,多少个孩子接受了我们的帮助,他们未来离开学校之后做什么事情,我們也会跟踪了解,看看他们的改变会是怎样的。”
吴嘉源坦陈,虽然评测一个项目的影响力和完成度是德勤财务管理的专业服务之一,但公益项目的考评机制相较于商业上的KPI还不是很成熟。
“每次我参加研讨会,或者见到一些朋友,他们会问,你们德勤公益基金会能捐多少钱?我觉得捐钱是很重要,但是绝对不是我们成立基金会的初衷,我们更希望能发挥专业能力,向客户提供比如审计、税务、企业风险管理,包括一些战略发展方面的专业咨询服务,以及专业培训。对于很多参与公益慈善活动的一些机构来说,他们其实是很需要(这些东西)的。”
德勤成立基金会后不久,《慈善法》颁布实施,如何更好地理解并落实这部法律,基金会邀请了国内一流大学的法律系研究生,与德勤税务以及勤理律师事务所的同事一起参与战略慈善的法律研究,对几个重点领域开展研究。
“《慈善法》毕竟是一个大法,它对于往后中国慈善的发展是有积极指导、监管作用的,法律法规出台,它不可能什么东西都覆盖,里面有很多东西可能都需要陆陆续续地补充。”吴嘉源介绍说,通过德勤专业的调研,希望能给相关部门提供专业意见,“我们也在跟民政部门讨论,希望我们的研究成果能给他们带来更专业、有针对性的参考,帮助其更好地管理慈善组织,不仅在我们自己这个行业,在慈善方面,甚至于一些政策方面,我们都希望可以带来一些影响。”
吴嘉源说,德勤希望做世界最大的专业服务机构,“我们(基金会)希望跟我们的品牌一样,能够令社会各界感受到我们品牌的公信力,通过与志同道合的慈善组织开展合作,共同推动公益慈善事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