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体育锻炼意识是现代人提高身体素质的保证,它是指在参与体育活动中,参与者自我意识到其重要性和必要性而采取正确的、有计划的、长时间坚持身体锻炼的一种心理活动。青少年的体育意识是指在没有老师指导的情况下,所采取的自我锻炼身体的自觉性心理活动。培养青少年的体育意识就是培养其锻炼身体的自觉性,也是对其锻炼目标、锻炼方法以及思想独立性的全面综合的考量。本文将从培养青少年学生体育锻炼意识的重要性方面来进一步探讨应该如何培养初中生的体育锻炼意识。
关键词:初中生 体育锻炼意识 培养途径
一、培养体育锻炼意识的重要性
1.培养正确的体育锻炼意识,对青少年学生今后的学习习惯和兴趣爱好有着重大意义。青少年学生能够形成自主的体育锻炼意识后,往往会自觉地、坚持不懈地参加体育锻炼,同时也会真正形成自己所喜爱和擅长的体育锻炼项目。另外,其自觉性也会用于自己的学习上,坚持不懈地学习和思考。尤其从初中开始形成的自我意识,将会对其产生深远的影响。
2.培养正确的体育锻炼意识,对青少年学生的身体健康以及民族未来具有无比重大的作用。我国有句话,说的是“身体是革命的本钱”,一个人身体素质的好坏将会制约其今后的成就。经常坚持不懈地锻炼身体,能够保证身体健壮、富有活力。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我们应当鼓励他们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形成深刻的意识,从小开始锻炼,一点一滴积累下去,总有一天会成为社会主义建设的栋梁之才。
3.培养正确的体育锻炼意识,对青少年今后独立自主人格的形成具有重大推动作用。国家当前的教育正逐步转向青少年素质教育,素质教育主要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以及独立处理问题的意识。在素质教育中培养学生自主的体育锻炼意识,可使得青少年学生能在无监督的情况下进行身体锻炼,在处理问题时候独立地思考,逐渐形成独立的人格。
所以,培养青少年学生自主体育锻炼意识势在必行。
二、培养青少年学生体育锻炼意识的途径和措施
在全民素质教育的时代,广大体育教师在自身岗位上无私奉献、辛勤耕耘,坚持不懈地寻找着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方法,可是仍然不尽人意。因为许多教师只注重课程计划,每节课都按照自己的计划来上,被动地传授知识,根本没有重视学生的课外锻炼和学生自身兴趣以及能力的培养,一切都是按照课程计划,最后努力了却收效甚微。依笔者看来,要培养青少年学生的体育锻炼意识有以下几种方式:
1.加强学生体育意识的教育,明确学生的锻炼目的。体育教师在执行教学计划的时候要反复向学生告知体育锻炼意识的确立对其今后学习和生活的重要作用,明确体育锻炼的目的并非只是一种教学计划,而是确实为学生着想,不要让学生产生反感和厌恶、消极对待等思想。作为体育工作者,要让青少年学生明白,体育强身才能强国,才能成为祖国建设的有用之才,从而把课程所要求的体育练习转化为学生自觉地进行身体锻炼,让体育锻炼的目的深入学生的内心,最终形成一种潜在的意识,时时而为。
2.增进体育教学内容、方法、模式手段的多样化和先进性。体育教学是一种身体和心理的双重学习,在学习过程中它除了有理论课的教授,还有情感、意志、兴趣等心理因素的引导,因此,体育课程的设计需要多样化,需要更加专业、更加易于学生接受,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体育与其余学科相联系、游戏教学,让学生轻松地接受课程,慢慢吸引学生主动地参加体育锻炼,由简单到复杂,从被动到主动,逐渐形成体育锻炼意识。
3.学校大力开展群体活动,营造良好的体育氛围,激发学生锻炼的热情和兴趣。随着素质教育越来越深入到学生和家长的思想中,体育教育也形成了自己的目标课程。我们要将这些目标课程所设置的价值观与学生相一致,充分发挥目标管理的激励作用,激发学生的动机和兴趣。学校要经常开展体育活动,并做好宣传与奖励,激发学生形成竞争意识,从根本上喜欢体育锻炼,促进体育锻炼意识的形成。
4.增加体育设施投入,改善体育教学环境。现在很多学校没有重视青少年学生体育锻炼意识的培养,从而导致学校体育设施非常落后,设备严重老化,学生在学校的锻炼手段也十分单调,这样的硬件环境怎么能带动学生的锻炼激情呢?因此,学校要加大体育设施的投入,增加设备的多样性与趣味性,改善体育教学环境,从而激发起学生的锻炼意识。
5.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发挥教师的表率作用。老师是引导学生进行学习的桥梁,在体育锻炼中,老师要与学生建立沟通,充分了解学生的体育爱好与能力,因材施教,让学生在信任老师的同时也看到体育锻炼的魅力与切实的作用,发挥自己的表率作用,最终形成自主锻炼的意识。
结语:现代教育中,素质教育已经成为社会主流,在学生文化课进步的同时,也必须进行身体上的锻炼,达到身心和谐发展。体育锻炼也须作为一种终身教育,逐渐推广给青少年学生,培养其自主体育锻炼的意识,让大家踊跃参与体育建设。当然,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必须开展多种方式,让广大青少年在潜意识中热爱体育锻炼,并将其作为一种坚持不懈的活动而努力,形成潜在的体育锻炼意识。
参考文献
1.程小虎 《影响青少年学生体育锻炼习惯形成的调查研究》[J].中国学校体育,1998,(5)。
2.陈意华 《体育教学中学生自觉锻炼习惯的培养》.上海电机学院,2002,(4)。
关键词:初中生 体育锻炼意识 培养途径
一、培养体育锻炼意识的重要性
1.培养正确的体育锻炼意识,对青少年学生今后的学习习惯和兴趣爱好有着重大意义。青少年学生能够形成自主的体育锻炼意识后,往往会自觉地、坚持不懈地参加体育锻炼,同时也会真正形成自己所喜爱和擅长的体育锻炼项目。另外,其自觉性也会用于自己的学习上,坚持不懈地学习和思考。尤其从初中开始形成的自我意识,将会对其产生深远的影响。
2.培养正确的体育锻炼意识,对青少年学生的身体健康以及民族未来具有无比重大的作用。我国有句话,说的是“身体是革命的本钱”,一个人身体素质的好坏将会制约其今后的成就。经常坚持不懈地锻炼身体,能够保证身体健壮、富有活力。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我们应当鼓励他们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形成深刻的意识,从小开始锻炼,一点一滴积累下去,总有一天会成为社会主义建设的栋梁之才。
3.培养正确的体育锻炼意识,对青少年今后独立自主人格的形成具有重大推动作用。国家当前的教育正逐步转向青少年素质教育,素质教育主要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以及独立处理问题的意识。在素质教育中培养学生自主的体育锻炼意识,可使得青少年学生能在无监督的情况下进行身体锻炼,在处理问题时候独立地思考,逐渐形成独立的人格。
所以,培养青少年学生自主体育锻炼意识势在必行。
二、培养青少年学生体育锻炼意识的途径和措施
在全民素质教育的时代,广大体育教师在自身岗位上无私奉献、辛勤耕耘,坚持不懈地寻找着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方法,可是仍然不尽人意。因为许多教师只注重课程计划,每节课都按照自己的计划来上,被动地传授知识,根本没有重视学生的课外锻炼和学生自身兴趣以及能力的培养,一切都是按照课程计划,最后努力了却收效甚微。依笔者看来,要培养青少年学生的体育锻炼意识有以下几种方式:
1.加强学生体育意识的教育,明确学生的锻炼目的。体育教师在执行教学计划的时候要反复向学生告知体育锻炼意识的确立对其今后学习和生活的重要作用,明确体育锻炼的目的并非只是一种教学计划,而是确实为学生着想,不要让学生产生反感和厌恶、消极对待等思想。作为体育工作者,要让青少年学生明白,体育强身才能强国,才能成为祖国建设的有用之才,从而把课程所要求的体育练习转化为学生自觉地进行身体锻炼,让体育锻炼的目的深入学生的内心,最终形成一种潜在的意识,时时而为。
2.增进体育教学内容、方法、模式手段的多样化和先进性。体育教学是一种身体和心理的双重学习,在学习过程中它除了有理论课的教授,还有情感、意志、兴趣等心理因素的引导,因此,体育课程的设计需要多样化,需要更加专业、更加易于学生接受,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体育与其余学科相联系、游戏教学,让学生轻松地接受课程,慢慢吸引学生主动地参加体育锻炼,由简单到复杂,从被动到主动,逐渐形成体育锻炼意识。
3.学校大力开展群体活动,营造良好的体育氛围,激发学生锻炼的热情和兴趣。随着素质教育越来越深入到学生和家长的思想中,体育教育也形成了自己的目标课程。我们要将这些目标课程所设置的价值观与学生相一致,充分发挥目标管理的激励作用,激发学生的动机和兴趣。学校要经常开展体育活动,并做好宣传与奖励,激发学生形成竞争意识,从根本上喜欢体育锻炼,促进体育锻炼意识的形成。
4.增加体育设施投入,改善体育教学环境。现在很多学校没有重视青少年学生体育锻炼意识的培养,从而导致学校体育设施非常落后,设备严重老化,学生在学校的锻炼手段也十分单调,这样的硬件环境怎么能带动学生的锻炼激情呢?因此,学校要加大体育设施的投入,增加设备的多样性与趣味性,改善体育教学环境,从而激发起学生的锻炼意识。
5.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发挥教师的表率作用。老师是引导学生进行学习的桥梁,在体育锻炼中,老师要与学生建立沟通,充分了解学生的体育爱好与能力,因材施教,让学生在信任老师的同时也看到体育锻炼的魅力与切实的作用,发挥自己的表率作用,最终形成自主锻炼的意识。
结语:现代教育中,素质教育已经成为社会主流,在学生文化课进步的同时,也必须进行身体上的锻炼,达到身心和谐发展。体育锻炼也须作为一种终身教育,逐渐推广给青少年学生,培养其自主体育锻炼的意识,让大家踊跃参与体育建设。当然,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必须开展多种方式,让广大青少年在潜意识中热爱体育锻炼,并将其作为一种坚持不懈的活动而努力,形成潜在的体育锻炼意识。
参考文献
1.程小虎 《影响青少年学生体育锻炼习惯形成的调查研究》[J].中国学校体育,1998,(5)。
2.陈意华 《体育教学中学生自觉锻炼习惯的培养》.上海电机学院,20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