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论文首先分析了日本概况课gua其教材特点,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四种创新的教学模式,分别是展示与点评相结合、小组讨论式、实践式以及活用网络的线上教学等,继而分析了各种模式的特点、适用章节以及对教学效果的影响,对课堂教学模式多元化的可行性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日本概况;教学模式;多元化
一、引言
外语学习的最终目的是达成交流,要做到交流顺畅,首先必须做到“知彼”,知彼之所言知彼之所想,所以在学习语言知识以及进行语言表达技能的训练之外,对该母语国家的背景文化的学习与掌握至关重要,不可忽视。《日本概况》作为一门学习日本社会文化的综合性课程,越来越受到重视,是全国所有高等院校的日语专业都必定开设的专业必修课,属主干课程。该课程通过比较系统地介绍日本的自然地理、政治、历史、经济、文化、文学、宗教、饮食习惯以及婚葬习俗等各方面的知识,让学生对日本国以及其民族文化、国民性格有一个基本而全面的了解,对于培养专业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具有重大意义。因此,对该课程课堂教学的改革与创新进行探讨是非常有必要有价值的。近年,关于该课程改革的研究与探讨不断推陈出新,但大部分都是集中在教学理念、教材内容、教学法以及考核办法等方面,而在教学模式方面的探索相对薄弱。所谓教学模式(models teaching),一般是指在一定的教学思想的指导下,为实现教学目标,围绕教学活动所建立起来的具有系统性、稳定性和可操作性的教学范式和活动程序。本文主要根据该课程的教材情况以及目前的课堂教学现状,对其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探讨,力图提出多元的教学模式,以达到提高教学效率、强化教学效果、高效地完成教学目的,最大化发挥本课程的专业作用,完成把学生培养成具有高度综合素质的专业人才的目标。
二、日本概况课程教学的现状与所面临的问题
(一)教材情况
日本概况是一本综合性的文化课,国内各大院校使用的教材分两种,一是有些外语教学实力雄厚的外语院校一般是“由本校自己组织编写,有些院校则是直接从日本引进的现行出版书籍作为教材。”[1]不管是哪一种,这些教材主要表现出两大特点,一是所涉及的内容涵盖范围广,包括日本地理、政治、历史、经济、文学、宗教、风俗等关于日本社会环境的方方面面,信息量大、知识点多;另一方面是内容简单浅显,多为一个个既成事实的知识归结点,较少晦涩深奥的理论,好的是这些知识内容容易理解,但具有停留表面不够深入的弱点,并且要记的东西非常多。
(二)课程教学现状
课程设置方面,该课程一般在二年级下学期或三年级上学期开设,一学期32课时,对于这么内容庞大的课程,不管是开设一个学期乃至两个学期,课时量是完全不够的。这导致一部分知识没有时间在课堂上详细展开深入讲解,只能点到为止甚至直接忽略翻过,教学过程蜻蜓点水,使得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仅仅停留在表面,越发觉得课程学习枯燥无味,失去兴趣。
近年来,“我国日本概况教学依然是教师单方面以教科书为中心来授课”,[2]也就是仍旧因袭传统的教学模式,在班级授课中采用“一对多”的教学模式,以“教师中心论”为指导,采用教师讲、学生听的“灌输式”、“填鸭式”的单线教学方式开展教学活动,即以教师为主体,力图在规定的课堂时间里把知识传送给学生。尽管现在由于多媒体教学的广泛运用使得教师的教学手段多样化起来,例如可以通过电脑、投影仪、语音设备等将图片、视频演示、flash动画等具体形象展示出来,但并没有脱离以教师为中心的单向教学模式,师生在课堂缺乏互动,没有激发学生的主动性。没有发挥好教与学的能动性,学生被动地听,缺乏课堂参与,听来的知识没有经过思考讨论结果常常是下课即忘,难以达成建立学生对日本文化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全方位理解的课程目的。在此现状下,探索多元化的教学模式在日本概况课堂上的运用是一个亟待迫切展开的有重大意义的课题。
三、日本概况课堂教学模式多元化的探索
如前文所述,该课程特点是内容涵盖面广、知识点的、信息量大,同时课时量不够,这样的课程,如何避免课堂的单调与枯燥,调动学生的学习动力与学习兴趣,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是决定教学效果高低的关键。为了建立教学互长、教师与学生的双向互动、学生与学生的多向互动的教学活动,课堂可采用以下多种的教学模式。
(一)学生展示与教师点评相结合的课堂教学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重调动学生的自主性,为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创造条件。首先,需要对课程内容进行分类筛选,课前把其中一些知识性、趣味性较强的章节,例如日本历史、国土自然、文学等选取出来,按主题类别提供给学生,同时发布明确学习重点与学习目标的任务书,学生以组为单位领取主题任务。组员自行分配、设计、计算任务点,各自收集资料然后集中起来通过互相提示、讨论、商量、说服等完成课题任务,并将最终分析整合的成果做成演示课件,在课堂上发表展示,与其他同学进行共享。其间非组员学生的可以自由地就自己的见解和主张提出疑问,组员给予解答,进行互动共同解决疑点难题,最后由教师加以点评、指导以及补漏。此模式的特点是把课堂让给学生,使学生充分体会课堂的主体地位,而上台展示要求学生快速掌握相关知识并进行活用,可以最大限度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动性。但并不是将课堂完全交给学生,教师的点评环节至关重要,在肯定学生的学习成果的基础上,需要对展示的内容进行点评、补充,引导学生深入学习和思考,掌握正确的知识点,建立完善的知识结构,从而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此模式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团队协作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得到了充分的训练,从而大大提高他们的综合能力素质。
(二)小组讨论式的课堂教学模式
此模式以问题(课题)为导向,同样是教师发挥辅助作用,要求改变教师为主体的传统,把课堂主动权让给学生,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此模式可以应用于日本的政治课题、经济现状、“少子高龄”社会、教育的变迁以及315东日本大地震的反思与复兴等章节的授课中。因为这些章节内容的特点是信息比较新而且比较贴近现实生活,多涉及现代社会现象、社会事实,学生们比较熟悉相关联的知识,甚至可能持有自己的主张和观点,很多主题和事件都具有讨论价值,这些都为学生进行讨论的提供了空间和先行条件。在完成基础知识的学习后,由教师抛出在备课阶段准备好的一系列延展性问题,不提供固定答案,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然后在小组内进行开放性讨论。上一个模式中的上台展示这一活动仍然具有中心焦点,只不过是教师中心转换为某一学生代表或某一小组为中心,而非中心的学生仍然是被动的,他们的参与度难以得到保证。此模式的最大特点最大限度开放课堂,不设中心焦点,全体学生都可以或需要参与其中,每个学生都可以发言,每个学生都可以成为焦点,同时讨论环节可以加深与拓宽学生对现有知识的理解,从而达成比较理想的教学效果,此外在討论过程中学生的交际能力、表达能力也能够得到培养。 (三)实践式教学模式
实践教学可以有效巩固理论知识和加深理论知识的理解,理论联系实际有利于培养学生掌握知识运用方法和提高动手能力,促进学生素养的提高和正确价值光的形成。与前面提及的经济课题、“少子高龄”社会现象等涉及现实问题的知识版块不同,传统文化相关的茶道、花道、歌舞伎、能艺、狂言、传统运动相关的相扑、柔道、空手道,还有和服等章节知识,因时间和空间上的距离使学生感到陌生,容易产生疏离感。这些特点导致对课堂教学的要求特别高,因为很容易陷入一种单向的知识介绍的局面,学生听了讲解介绍也不明其然,常常课堂结束了却达不到教学效果。“百闻不如一践”,这些主题的课堂教学,如果能够为学生提供特定的场所、相应的实物材料、道具等,或带领学生走出教室,让学生能够动手做、亲身体验具体实在的相关事物和场景,这种实践式的教学方式必定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对文化项目的理解,从而打破课堂的单调枯燥,优化课堂教学效果。
(四)活用网络的线上教学模式
有限的课时数是本课程教学的一个主要限制,在既定的有限的课时数里难以100%完成教材庞大内容的讲授。所以,一般情況下要不是讲了前半部分留下后面一半讲不完,要不就是由教师决定重点与主次,对教材内容进行遴选,对一些相对次要或冷门的知识章节只是粗略带过一下,甚至直接舍弃。有的教师会交待学生自习,但因自习效果无法考核常常只得虚名,教学效果被打折扣。在网络化教学环境和资源的支持下,开展网络线上教学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个难题,教师根据教材内容给学生布置学习任务,学生根据任务书通过各种网络资源收集相关资料进行学习,然后通过网络将成果反馈给教师,教师可以即时在线上进行反馈、答疑和指导,也可在课堂教学中利用简短的时间进行检查和辅导,对授课不造成影响。其实,此措施使得教学在不知不觉间从课堂延续到课堂之外,即成了第二课堂,解决了课时数与课程内容不匹配的问题,达成本课程教学的理想效果。此模式可以运用于日本风土自然、日本语言以及日本人的饮食等章节。当学生对教师安排的任务或进度感到不适应或跟不上时,可以进行相应调整,此活动能够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人能力,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是丰富教学活动中的自主学习的重要手段。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本论文针对日本概况这一课程的教材特点以及课堂教学的现状,对课堂教学模式多元化的可行性进行了探讨。提高一门课程的教学效果,需要对教学方式与教学手段不断进行与时俱进的创新,不断地进行优化。本文的探讨还远远不够,还需要提出更多更优的教学模式,另外模式不是只能单独使用的,课堂也不是固化的,为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一节课堂中常常可以多种模式同时灵活并用。至于何种内容该采取何种模式的灵活并用可以最大优化课堂教学,这有以后待进一步的实践以及探讨和研究。
注释:
①李婷.关于《日本概况》课程教学改革的探讨[J],淮北师范法学学报,2014(12):178.
②徐冬梅.高校日本概况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教育评论,2015(2):135.
参考文献:
[1]詹桂香.跨文化教育中的《日本概况》教学研究[J],日语学习与研究,2012(3):76-81.
[2]大森和夫,大森弘子.新日本概况[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4.
关键词:日本概况;教学模式;多元化
一、引言
外语学习的最终目的是达成交流,要做到交流顺畅,首先必须做到“知彼”,知彼之所言知彼之所想,所以在学习语言知识以及进行语言表达技能的训练之外,对该母语国家的背景文化的学习与掌握至关重要,不可忽视。《日本概况》作为一门学习日本社会文化的综合性课程,越来越受到重视,是全国所有高等院校的日语专业都必定开设的专业必修课,属主干课程。该课程通过比较系统地介绍日本的自然地理、政治、历史、经济、文化、文学、宗教、饮食习惯以及婚葬习俗等各方面的知识,让学生对日本国以及其民族文化、国民性格有一个基本而全面的了解,对于培养专业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具有重大意义。因此,对该课程课堂教学的改革与创新进行探讨是非常有必要有价值的。近年,关于该课程改革的研究与探讨不断推陈出新,但大部分都是集中在教学理念、教材内容、教学法以及考核办法等方面,而在教学模式方面的探索相对薄弱。所谓教学模式(models teaching),一般是指在一定的教学思想的指导下,为实现教学目标,围绕教学活动所建立起来的具有系统性、稳定性和可操作性的教学范式和活动程序。本文主要根据该课程的教材情况以及目前的课堂教学现状,对其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探讨,力图提出多元的教学模式,以达到提高教学效率、强化教学效果、高效地完成教学目的,最大化发挥本课程的专业作用,完成把学生培养成具有高度综合素质的专业人才的目标。
二、日本概况课程教学的现状与所面临的问题
(一)教材情况
日本概况是一本综合性的文化课,国内各大院校使用的教材分两种,一是有些外语教学实力雄厚的外语院校一般是“由本校自己组织编写,有些院校则是直接从日本引进的现行出版书籍作为教材。”[1]不管是哪一种,这些教材主要表现出两大特点,一是所涉及的内容涵盖范围广,包括日本地理、政治、历史、经济、文学、宗教、风俗等关于日本社会环境的方方面面,信息量大、知识点多;另一方面是内容简单浅显,多为一个个既成事实的知识归结点,较少晦涩深奥的理论,好的是这些知识内容容易理解,但具有停留表面不够深入的弱点,并且要记的东西非常多。
(二)课程教学现状
课程设置方面,该课程一般在二年级下学期或三年级上学期开设,一学期32课时,对于这么内容庞大的课程,不管是开设一个学期乃至两个学期,课时量是完全不够的。这导致一部分知识没有时间在课堂上详细展开深入讲解,只能点到为止甚至直接忽略翻过,教学过程蜻蜓点水,使得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仅仅停留在表面,越发觉得课程学习枯燥无味,失去兴趣。
近年来,“我国日本概况教学依然是教师单方面以教科书为中心来授课”,[2]也就是仍旧因袭传统的教学模式,在班级授课中采用“一对多”的教学模式,以“教师中心论”为指导,采用教师讲、学生听的“灌输式”、“填鸭式”的单线教学方式开展教学活动,即以教师为主体,力图在规定的课堂时间里把知识传送给学生。尽管现在由于多媒体教学的广泛运用使得教师的教学手段多样化起来,例如可以通过电脑、投影仪、语音设备等将图片、视频演示、flash动画等具体形象展示出来,但并没有脱离以教师为中心的单向教学模式,师生在课堂缺乏互动,没有激发学生的主动性。没有发挥好教与学的能动性,学生被动地听,缺乏课堂参与,听来的知识没有经过思考讨论结果常常是下课即忘,难以达成建立学生对日本文化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全方位理解的课程目的。在此现状下,探索多元化的教学模式在日本概况课堂上的运用是一个亟待迫切展开的有重大意义的课题。
三、日本概况课堂教学模式多元化的探索
如前文所述,该课程特点是内容涵盖面广、知识点的、信息量大,同时课时量不够,这样的课程,如何避免课堂的单调与枯燥,调动学生的学习动力与学习兴趣,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是决定教学效果高低的关键。为了建立教学互长、教师与学生的双向互动、学生与学生的多向互动的教学活动,课堂可采用以下多种的教学模式。
(一)学生展示与教师点评相结合的课堂教学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重调动学生的自主性,为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创造条件。首先,需要对课程内容进行分类筛选,课前把其中一些知识性、趣味性较强的章节,例如日本历史、国土自然、文学等选取出来,按主题类别提供给学生,同时发布明确学习重点与学习目标的任务书,学生以组为单位领取主题任务。组员自行分配、设计、计算任务点,各自收集资料然后集中起来通过互相提示、讨论、商量、说服等完成课题任务,并将最终分析整合的成果做成演示课件,在课堂上发表展示,与其他同学进行共享。其间非组员学生的可以自由地就自己的见解和主张提出疑问,组员给予解答,进行互动共同解决疑点难题,最后由教师加以点评、指导以及补漏。此模式的特点是把课堂让给学生,使学生充分体会课堂的主体地位,而上台展示要求学生快速掌握相关知识并进行活用,可以最大限度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动性。但并不是将课堂完全交给学生,教师的点评环节至关重要,在肯定学生的学习成果的基础上,需要对展示的内容进行点评、补充,引导学生深入学习和思考,掌握正确的知识点,建立完善的知识结构,从而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此模式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团队协作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得到了充分的训练,从而大大提高他们的综合能力素质。
(二)小组讨论式的课堂教学模式
此模式以问题(课题)为导向,同样是教师发挥辅助作用,要求改变教师为主体的传统,把课堂主动权让给学生,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此模式可以应用于日本的政治课题、经济现状、“少子高龄”社会、教育的变迁以及315东日本大地震的反思与复兴等章节的授课中。因为这些章节内容的特点是信息比较新而且比较贴近现实生活,多涉及现代社会现象、社会事实,学生们比较熟悉相关联的知识,甚至可能持有自己的主张和观点,很多主题和事件都具有讨论价值,这些都为学生进行讨论的提供了空间和先行条件。在完成基础知识的学习后,由教师抛出在备课阶段准备好的一系列延展性问题,不提供固定答案,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然后在小组内进行开放性讨论。上一个模式中的上台展示这一活动仍然具有中心焦点,只不过是教师中心转换为某一学生代表或某一小组为中心,而非中心的学生仍然是被动的,他们的参与度难以得到保证。此模式的最大特点最大限度开放课堂,不设中心焦点,全体学生都可以或需要参与其中,每个学生都可以发言,每个学生都可以成为焦点,同时讨论环节可以加深与拓宽学生对现有知识的理解,从而达成比较理想的教学效果,此外在討论过程中学生的交际能力、表达能力也能够得到培养。 (三)实践式教学模式
实践教学可以有效巩固理论知识和加深理论知识的理解,理论联系实际有利于培养学生掌握知识运用方法和提高动手能力,促进学生素养的提高和正确价值光的形成。与前面提及的经济课题、“少子高龄”社会现象等涉及现实问题的知识版块不同,传统文化相关的茶道、花道、歌舞伎、能艺、狂言、传统运动相关的相扑、柔道、空手道,还有和服等章节知识,因时间和空间上的距离使学生感到陌生,容易产生疏离感。这些特点导致对课堂教学的要求特别高,因为很容易陷入一种单向的知识介绍的局面,学生听了讲解介绍也不明其然,常常课堂结束了却达不到教学效果。“百闻不如一践”,这些主题的课堂教学,如果能够为学生提供特定的场所、相应的实物材料、道具等,或带领学生走出教室,让学生能够动手做、亲身体验具体实在的相关事物和场景,这种实践式的教学方式必定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对文化项目的理解,从而打破课堂的单调枯燥,优化课堂教学效果。
(四)活用网络的线上教学模式
有限的课时数是本课程教学的一个主要限制,在既定的有限的课时数里难以100%完成教材庞大内容的讲授。所以,一般情況下要不是讲了前半部分留下后面一半讲不完,要不就是由教师决定重点与主次,对教材内容进行遴选,对一些相对次要或冷门的知识章节只是粗略带过一下,甚至直接舍弃。有的教师会交待学生自习,但因自习效果无法考核常常只得虚名,教学效果被打折扣。在网络化教学环境和资源的支持下,开展网络线上教学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个难题,教师根据教材内容给学生布置学习任务,学生根据任务书通过各种网络资源收集相关资料进行学习,然后通过网络将成果反馈给教师,教师可以即时在线上进行反馈、答疑和指导,也可在课堂教学中利用简短的时间进行检查和辅导,对授课不造成影响。其实,此措施使得教学在不知不觉间从课堂延续到课堂之外,即成了第二课堂,解决了课时数与课程内容不匹配的问题,达成本课程教学的理想效果。此模式可以运用于日本风土自然、日本语言以及日本人的饮食等章节。当学生对教师安排的任务或进度感到不适应或跟不上时,可以进行相应调整,此活动能够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人能力,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是丰富教学活动中的自主学习的重要手段。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本论文针对日本概况这一课程的教材特点以及课堂教学的现状,对课堂教学模式多元化的可行性进行了探讨。提高一门课程的教学效果,需要对教学方式与教学手段不断进行与时俱进的创新,不断地进行优化。本文的探讨还远远不够,还需要提出更多更优的教学模式,另外模式不是只能单独使用的,课堂也不是固化的,为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一节课堂中常常可以多种模式同时灵活并用。至于何种内容该采取何种模式的灵活并用可以最大优化课堂教学,这有以后待进一步的实践以及探讨和研究。
注释:
①李婷.关于《日本概况》课程教学改革的探讨[J],淮北师范法学学报,2014(12):178.
②徐冬梅.高校日本概况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教育评论,2015(2):135.
参考文献:
[1]詹桂香.跨文化教育中的《日本概况》教学研究[J],日语学习与研究,2012(3):76-81.
[2]大森和夫,大森弘子.新日本概况[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4.